馬文才端起酒樽站了起來,走到祝英台面前。由於馬文才喝酒喝暈了站不穩了,就將自己的身體緊緊地貼在祝英台酥軟的身體上。由於祝英台的身體很酥軟,馬文才自然就越貼越緊了。
馬文才的這一舉動,可把祝英台給嚇壞了,祝英台趕快站了起來滿臉通紅地責備道:「馬文才我看你是喝醉了,趕快回到你自己的座位去吧。」
馬文才的手顫巍巍地端着酒杯說道:「我沒有喝醉,我清醒得很:別人都愛高談闊論,你怎麼老是沉默寡言呢?在我們書院裏,你可總是名列前茅呀。我們來干一樽酒,祝我們兄弟能夠白頭偕老,就像恩愛的夫妻那樣。」
祝英台的臉羞得更紅了,她支支吾吾地說道:「馬兄我看你真地喝醉了——我們可是兄弟呀,怎麼能夠用『白頭偕老』一詞來形容呢?」
馬文才乘着酒興還想再說什麼,突然間感到腳上一陣劇痛,就一撒手把酒樽丟到地上,嘴裏大聲喊道:「哎呦——疼死我了。」
這倒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梁山伯在一旁看馬文才對祝英台動手動腳的,關鍵是馬文才的話口無遮攔。祝英台很有可能被喝醉酒的馬文才,揭穿了她女扮男裝的隱情。
梁山伯趕快過來在馬文才的腳上狠狠地跺了一腳,然後假意向馬文才道歉道:「馬兄真的很抱歉,我急着去如廁一不小心踩到你了。」
還沒有等馬文才說話,梁山伯就急匆匆地開溜了。梁山伯就這一腳,把馬文才的酒意給趕走了一半。
祝英台趕快拾起馬文才的酒樽,然後給馬文才滿酒道:「馬兄剛才讓你受驚了,我們來喝酒壓驚。」
馬文才頭一仰將酒一飲而盡道:「為什麼每次我們交談,你都是沉默寡言,但在整個書院裏,你的成績都一直是名列前茅呢?」
「『靜流者深;沉默者深謀』,馬兄難道不懂這個道理嗎?」梁山伯還沒有落座,就替祝英台解圍道。
祝英台謙虛地說道:「我人比較笨,就只能靜聽別人的見解。我總覺得別人的見解比我的要好,就耐心地聽別人議論。這樣一來,自己也有不少的收穫呀。」
馬文才頷首讚許道:「你是不放過機會地博採眾長呀,比我總愛肯己否人要強多了。真是: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呀!」
祝英台感覺到:此時的馬文才,比剛才對自己大手大腳的時候要好多了,就對着馬文才嫣然一笑道:「馬兄你過獎了——只不過是你們人都比較聰明;我人比較笨罷了。再說了,我也發不出像你們那麼高深的見解呀。」
此時的祝英台一下子就原諒了馬文才,並且對他產生了很美好的印象。其實馬文才此時說的話,有一多半是奉承祝英台的。但祝英台卻只在意了馬文才對自己的讚美,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萌生了感激之情。但若一個人的話,有一多半都是假的話,那這個人還值不值得去感激呢?
有這種狀況地出現,也是男女有別的一個方面吧:男人更多地注重心機;女人更多地注重感情。做事時,當然不能帶入太多的感情因素,做人時,也不能懷揣太多的心機。男人和女人,應該要注重互補吧?
馬文才和祝英台在這裏一個恭維一個感激,一時間四目對視默默無語。梁山伯的眼睛注視着他們二人,也是默默不語。
牛郎見很活躍的氣氛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就打破沉寂道:「以大愚為大智者,愚中愚;以小智為大智者,愚;以大智為小智者,智;以大智為大愚者;智中智。我看祝兄弟就是智中智……」
牛郎還想說下去,被巧兒端着酒樽勸酒。
牛郎不願意喝酒,巧兒就向牛郎腹語道:「他一個看男似女的人,有什麼好誇獎的。這酒是罰你的,你必須喝。」
牛郎端起酒樽緩緩地喝,巧兒也端起酒樽,嘻笑鴛鴦地和牛郎對飲。
此時的酒席上,只有巧兒和馬文才還能飲酒,其他的人就交頭接耳地聊天——不像是高談闊論;倒像是竊竊私語。
馬文才感到此時相當的沉悶,就故意高聲道:「祝兄是智中智,那我們這裏,誰是愚中愚呢?」
馬文才環顧四周後,發現竟無人應答,就高聲問梁山伯道:「梁兄呀,你看我們這裏,誰是愚中愚呢?」
梁山伯心裏在想:馬文才呀馬文才,你都喝成了這樣了,還想拿我來開涮呀,就笑了一笑委婉地回答道:「言多必失——誰的話最多,誰就是愚中愚了。」
馬文才想了一想道:「你這話是罵我的,你不就是說我話多嗎?我請大家來,可就是要大家來暢談的,我怎麼成了言多必失的愚中愚了。」
梁山伯看到馬文才還算是清醒,想一想自己在這裏喝他的酒、吃他的菜,也感覺自己的話不對,就改口說道:「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喝了這麼多的酒還這麼地清醒,怎麼會是愚中愚呢?我們都是很優秀的讀書人,怎麼會有愚中愚之人呢?我們萬松書院,是教愚中愚之人的書院嗎?」
馬文才這下倒不依了道:「什麼萬松書院呀,我父親也曾是萬松書院的書生,他做了官以後,就把萬松書院的書束之高閣。他經常告誡我:對於書院夫子的話不可以盡信,要多讀一些科考要用的書籍;修生養性的思想,作為人生的參照就好了。真地做了官以後要用的書,萬松書院所教的真是寥寥無幾。」
牛郎感嘆道:「書院要傳授書生的學問,肯定要為了科考,但還要為了經世致用。我看書院的夫子們,爭相地發表己見、著書立說,真是太過考慮自己的一家之言的布殊彌廣,而缺少了對於家國、社稷發展而服務的講綱與學說。」
梁山伯也嘆了一聲道:「書院裏無非是變着法子傳授『孔孟之道』,孔夫子和孟夫子再怎麼偉大,也不知道自己身後一千年以後,什麼學說最經世致用。但是我們的夫子,還依然死死地抱住『孔孟之道』不放。」
巧兒這時候哈哈大笑了起來道:「你們這些書生也真好笑——你們既已明白這些,為什麼還要入孔孟之道呢?」
一句話問地在座的人一時間都沉默無語。
但沉默以後,是接着石沉大海一樣地沉默;還是要勢如破竹一樣地爆發呢?
且聽下文分解。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4.00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