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四六六章 推動世界大戰進程

    楊浩沒奢望能夠迅速挑起歐洲戰爭。√∟儘管1900年前後,德國崛起導致的各種紛爭一直不斷,但多半規模都小的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那種程度的全面爆發。

    通過細緻的研究,楊浩總算弄明白了西方人為何能折騰出那麼激烈的戰爭。關鍵原因,還是英國人為了爭奪世界主導權而一步步促成的。

    這個過程具有非常複雜的背景因素,其一是十九世紀末最後二十年的德國經濟急速崛起,徹底擺脫了英國模式走出自己的道路,得以在工業、金融、商業、軍事等各領域挑戰英國的霸權。

    眾所周之,英國人的世界主導地位,是在完成環球航運霸權之後,與其攫取的金融、商業、物資三位一體的基礎力量一起,成為左右世界局勢的最大力量。

    為了保持這種領先優勢,英國人除了堅定的保持海軍的絕對規模和技術領先以外,更依仗其卓越的外交手段,在世界各地縱橫捭闔,挑撥離間,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可能的挑戰者。

    這一策略一直十分有效,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裏,英國的海洋運輸、煤炭、鋼鐵和棉花等原材料,配合其金融手段以及軍事霸權推動的商業侵略,牢牢的把持着世界大多數地區的貿易領先,從而保證了英國工業的持續發展。

    但這一優勢隨着德國的迅速崛起而遭到極大的挑戰。德國人在工業領域的聰明才智,優秀的產品質量,靈活的商業手段。德國、奧匈、奧斯曼土耳其等幾大國的友好關係。特別是遠東中國大力進口其鋼鐵、軍火等產品帶來的巨大拉升。都讓德國人只用短短一二十年,就取得了英國人半個多世紀的成就。

    隨着俾斯麥的下台,德皇威廉二世再無人可以制約,其毫不掩飾的擴張野心,在軍事建設上的不斷投入,都預示着其挑戰英國霸權的積極性,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

    喜歡掌控大局的英國人當然不肯放手任其成功,於是在最近幾年的歐洲紛爭中。不斷的挑唆其傳統敵人如法國等,不住的製造摩擦矛盾。

    而偏偏法國人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打怕了,近幾年來又沒出現什麼傑出的政治天才,在外交領域被英國人耍的團團轉,根本起不到遏制德國人的作用。

    就在這個時候,德國人卻又走出來更令英國顧忌的一步---修建柏林至巴格達的鐵路大動脈!

    在沒有楊浩存在的19世紀,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這條長達數千公里的鐵路,可以把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奧斯曼土耳其連成一體。倘若再從巴格達延伸到科威特,將在歐洲和整個印度次大陸之間建立起一條價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這也是當時最高等級的世界級鐵路。

    在英國看來。這是非常要命的問題!

    如果柏林-巴格達鐵路建成,這塊生產數不盡的經濟財富、海上軍事力量根本攻擊不到的巨大內陸疆土將統一在德國的周圍。俄國與它的西方朋友---英國和法國。將會被這一屏障阻隔開。特別是,英國在埃及的利益處於德國和土耳其軍隊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內,並且兩**隊從波斯灣可以直接威脅到印度。很快,亞歷山大港和達達尼爾海峽將極大地加強德國在地中海的海軍力量。

    鐵路延伸所到之處,便是戰爭之手可以籠蓋的地方。十九世紀末的政治家軍事家們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楊浩在中國強力推行的革命進程,也同樣符合這一論點,並堅定不移的執行之。

    英國人判定,如果這條鐵路徹底建成,德國人將不再受到英法俄三國包圍的限制,可以從容的獲得直到波斯灣的出口,以及一個世界級的龐大市場,和不可動搖的軍事同盟。再想限制德國的崛起,幾乎不可能。

    僅僅是這一條,也足以讓英國人不惜一切代價的去遏制。然而在這條鐵路掩蓋之下的還有另外一條關鍵因素,列強各國都知道,在奧斯曼土耳其和波斯灣沿岸,有石油!

    控制能源物資,就能控制世界。這個著名的論點並非二十世紀的美國人發明,事實上英國人早在十九世紀就已經在具體的執行。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國人已經認識到,輪船戰艦燒煤不如燒油的動力更好,且隱蔽性更高。但限於當時的石油化工技術,以及內燃機技術、鍋爐和蒸汽輪機等的不發達,並沒有得到具體實施。另外一個,英國人在本土和絕大多數殖民地都沒開發出石油來,並且其國內的傳統煤炭供應商勢力龐大,造成的阻力極大,才遲遲沒有通過。

    當時採油最多的無疑是美國的洛克菲勒,他們佔據了世界百分之六十的採油煉油份額,而多半以銷售粗劣的煤油照明,和推銷石油沐浴治病當噱頭(這玩意一直到21世紀都有人相信)。要說充分利用,還遙遙無期。

    但英國人知道這一趨勢是必然的,當然非常重視石油的控制。他們不但成立在海軍部控制下的石油勘探公司,到處找油田來搶佔這一市場制高點,同時異常警惕的限制其他國家搶先一步。

    而就在這個時候,德國人卻把手伸向了首先確定的石油產區---波斯灣!

    不管德國人是否已經意識到石油的重要價值和決定性作用,當1896年,德國人僅僅用8年時間就修通了柏林到奧斯曼土耳其內陸城市科尼亞的一千多公里鐵路,並積極籌備第二階段通往巴格達、科威特的幹線時,英國人再也坐不住了。

    「我們必須徹底破壞德國人的計劃,決不能讓他們修成這一條鐵路。」

    在這個問題上,英國上層達成一致看法。而隨着中國海軍突然崛起。在連續十次大戰中。以絕對優勢戰勝各國最先進的戰艦。英國海軍部智囊們經過認真總結分析,認定其獲勝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使用了燒油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

    楊浩出售艦船動力系統的行為,讓英國人對此再無爭議。隨着費舍爾將軍成功進入海軍重要官員的序列,他堅定推動英國戰艦全面換裝燃油鍋爐的建議,終於沒有阻力的迅速通過。

    於是在最近下水服役的那幾個型號戰艦中,除了早已訂貨的改型戰列艦之外,完全新造的全主炮戰艦。都採用帕森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帶來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燃油鍋爐的大量採用,直接推動整個工業領域的燃料更新換代,更導致了英國不得不大量進口美國石油,外匯花的那叫一個心疼。英國人更堅定了搶佔波斯灣石油產區的信念,

    阻止德國人修建鐵路,就等於阻止了德國人崛起。

    反過來,幫助德國人修建成鐵路,就等於幫助德國人更快的成為歐洲霸主。由此將更大的牽制歐洲列強的精力,減弱他們對遠東的干涉乃至敵對。

    這就是楊浩領導下的中國團隊。橫跨兩個位面的智囊們作出的一直選擇。


    1899年4月,德國因為摩洛哥磷礦開發問題。與意圖獨霸此地的法國人發生激烈交鋒和摩擦。兩國都把自己最先進的戰艦開進地中海,差一點就擦槍走火打起來。

    不過德皇威廉二世這個時候腦袋還很冷靜,很清楚此時德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始終保持克制,並卻一點都不肯退讓。

    英國人聯合西班牙人首先對法國表示支持,並攛掇法國人採取強硬立場,正面硬抗德國人的壓力。法國現任外交部長泰奧菲爾.德爾卡塞是典型的親英派,他大膽提出要在摩納哥設立一個保護國,採取毫不退讓的策略以對抗德國。

    但可惜這時候的法國人早都被嚇怕了,擔心因此而激怒德國引發戰爭,竟然集體把德爾卡塞推翻下台,換了溫和派的莫里斯.魯維埃上去。

    德國雖然事實上被孤立了,然而法國人如此的不爭氣,讓德國看出他們的軟弱,便更加強硬的派出大軍,配合海軍擺出「你不同意老子就打」的蠻橫嘴臉。一時間,歐洲風雲驟然緊張起來,而沒什麼關係的俄羅斯、意大利、奧匈帝國、美國等紛紛出動,分別作出支持。

    顯而易見,英國人的朋友要比得過多得多,於是在所有十幾個國家中,僅有奧匈帝國支持德國。

    不過跟另一時空不同,在這個世界裏,又多了一個中國。

    楊浩就此事發表公開談話,宣稱「摩洛哥」局勢的穩定,直接關係到中國在此地的投資,特別是磷礦的供應是絕對不能中斷的。當此世界各國紛紛步入文明時代,摩洛哥有全力獲得獨-立自主的地位。

    別看中國離着北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麼遠,這一表態卻讓局勢驟然變得複雜和混亂。德國的支持力度陡然提升一個大台階,英法則非常擔憂,生怕中國藉此機會與德國締結同盟,那麼他們在亞洲乃至印度洋的殖民地將受到極大的威脅!

    德皇威廉二世雖然傲慢粗魯,卻非常聰明的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他果斷的派人提出要與中國結盟,卻被楊浩以「中國尚未完成統一,國家主權還沒徹底穩定」為由,給婉拒了。照他的說法,中國起碼要把原來清朝所有的地盤完全掌控了,中華共和國徹底統一了,才能正式與他國簽訂條約之類。現在,名不正言不順。

    德國人表面上尊重中國的決定,背地裏卻氣的罵娘。你丫的撕毀條約的時候,跟各國大打出手的時候,怎麼不說自己名不正言不順了?等你完成統一?那起碼還得到明年吧?如果到時候因為要收回被俄羅斯佔領的遠東領土,那是不是還得先打一仗?

    好吧,政治就是這麼的扯淡,如果不能一切從本國利益出發做決策,那才真的是不合格、不負責任。

    對本國的政府官員們,楊浩明確指出:「我國並非擴張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從沒有過稱霸世界、奴役他國和其他民族的念頭。中華文明向來能夠包容並蓄。倡導和平友誼。願意提攜其他友好鄰邦一同進步強大。在此前提下,我們不能與歐洲那些奉持叢林法則、一味爭強好勝的國家搞什麼同盟。所謂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德國這種急功近利的作風,必然會失敗的。中國只需要不為其他人所動搖,不向其他強權低頭屈服,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始終站在正義與和平的立場上,就一定能處於不敗之地。」

    這一論調。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同和支持。

    當然用更現實一點的話說,中國與德國結盟沒有任何好處!有了本世界無限資源支持的中國,根本不需要德國任何東西。之所以做出對德國有利的表態,仍然是為了加快德國崛起的進程,推動歐洲內戰的爆發!

    得不到中國的公開支持,德皇威廉二世卻並不氣餒。他積極向各國斡旋,並見好就收的適當後退一步,在確定摩洛哥主權獨-立,保證德國在此投資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願意接受列強各國的調停。

    這一番折騰足足用了好幾個月。各國預計年底在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召開會議,就此磋商並達成最終協議。不出意外的。最終的決定必將是摩洛哥獲得名義上的「獨-立」,英法德西等國則獲得實質上的好處,事實上瓜分並控制了該國。

    長達半年的紛爭中,德國人判定英國的強烈遏制與干擾態度,對於自己的崛起之路可能遭遇的牽絆越發明了。

    1899年11月,德皇威廉二世訪問君士坦丁堡,與奧斯曼土耳其達成協定,以前半截鐵路的修建承包者德國銀行出資,修建到科威特的最後兩千五百公里鐵路。旋即回頭訪問英國,在溫莎城堡與維多利亞女王會晤,邀請英國參與巴格達鐵路項目,由此來換取英國的支持。

    但這一念想註定是徒勞無功的。英國人早就作出決定,要徹底破壞德國人的計劃。基於此,維多利亞女王回頭就聯絡她的好朋友---事實上控制科威特的巴拉克-薩巴赫酋長,敦促其將阿拉伯河下游的海灣區域劃為「英國領地」,從而截斷鐵路由此向亞洲延伸的可能。

    與此同時,英國派人秘密聯絡卡在柏林-巴格達鐵路關鍵咽喉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挑唆他們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壓迫,破壞這一走廊地帶的和平穩定,干擾鐵路沿線的暢通。

    這是英國人的拿手好戲。一直到20世紀中期,若論地緣政治的手段,全世界沒有人比英國玩的更順溜。甚至一直到21世紀,世界主要衝突熱點,還都是英國人留下的手尾,世界級「攪屎棍子」的稱謂,是實至名歸的。

    英國人一連串的高招打出來,基本上斷絕了德國人修成這一條鐵路的可能性。在本世界的歷史上,德國人折騰了整整十五年,一直到一戰爆發,都沒能把鐵路修成功。

    但在這個時空,卻因為有了楊浩的存在,一切變得大不相同!

    1899年12月,當德皇威廉碰了一鼻子灰,無可奈何的回到柏林忐忑不安的猜測英國人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幫忙還是破壞,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忽然接到來自遙遠東方楊浩的消息。

    中國駐歐洲大使唐紹儀親自送去楊浩的信件,明確表態支持德國修建巴格達鐵路的項目,並拿出大量真金白銀入股德意志銀行,以保證這一項目能夠準時順利的開工。

    除此之外,中國還可以給出包括工程勘探和建設人員,工程機械與鐵軌、蒸汽主機等在內的一系列設備的支持。總而言之,一切以德國快速完成鐵路修建為宗旨。

    德皇威廉二世大為興奮,將此視為中國事實上與德國友好的象徵,原本對於楊浩婉拒的一肚皮意見宣告煙消雲散。

    事實上他也清楚,英國人因為近年來的金融危機,加上造艦競爭的壓力,根本拿不出錢來支持德國修建鐵路。德國人本身,也因為耗資巨大,導致德意志銀行囊中空空如也,難以籌集到資金開工。現在,卡住脖子的問題因為楊浩的支持迎刃而解。

    那麼剩下的麻煩只有一個,英國人的阻撓和破壞。

    楊浩在信中明確支持,企圖得到英國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遏制德國崛起,是英法等國當前做大的決策,他們怎麼可能坐視德國囊括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從而順利的成為霸主?其必然會在保加利亞、塞維利亞地區挑起紛爭,製造地區混亂,干擾工程進度。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是德國自身的強大,憑藉奧匈同盟便利,將海陸軍觸角伸展過去,幫助土耳其穩固咽喉要道。第二個,挑起其他地區的紛爭,牽制英法各國的精力,讓他們無暇掣肘在波斯灣的進展。

    楊浩的提議,再一次干擾了地中海區域的局勢變化。德國人在摩洛哥問題的談判條件中,加了一條永久駐軍權的要求。要保證保加利亞、塞維利亞地區的穩定大局,必須要有德國戰艦隨時出現在愛琴海!(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https://www.zhnjth.com/2502/273.html
相關:  民國之鋼鐵狂潮    吾為主神  全球怪物在線  生生不滅  天外寄生  造化仙路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立鼎1894第四六六章 推動世界大戰進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立鼎1894"
360搜"立鼎1894"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53s 3.69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