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

    陳矩,張誠二人從乾清宮退下後。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二人也是邊走邊商量,張誠道「陳公公,你看林侯官這位子不好安排啊。」

    陳矩退後半步,欠身道「宗主爺所言極是,林侯官身為禮部左侍郎,可以安排的位置本就不多。」

    陳矩頓了頓道「官場上本有明升暗降,去南京任尚書就是明升暗降,但是之前我讓孫隆去探聽林三元的口風,他顯然不願去南京任官。」

    張誠搖了搖頭道「不去就不去嘛,朝廷沒了誰也不是行。聖上除了他就沒別人用了,咱家還不信了。」

    陳矩笑了笑,沒說話。

    張誠道「但是一般人如此也就算了,林三元是誰啊,他的門生故吏那麼多,朝中舉薦他的奏章每個月文書房都要收了一大疊,連剛進宮那些不識字的小太監都問,這個林三元是誰啊,怎麼這麼多官員都舉薦啊?」

    「更不用說,上面首輔申先生還在撐着他,連吏部尚書宋纁也是推舉他。皇上不用他,旁人聽了還以為是有哪個奸臣有礙天子聖明,故意壓着不用呢。」

    張誠說完,陳矩笑了笑。

    二人都知道中間沒有人作梗,完全就是天子壓着,不放給林延潮實權。上一次文武百官會推漕運總督前,從不求人的潘季馴給首輔申時行,吏部尚書宋纁寫信,讓他們推舉林延潮擔任漕運河道總督。

    有了潘季馴的舉薦,會推之後林延潮不僅名列其中,而且還是正推,結果天子以『詞臣不宜外任為由』不用正推的林延潮,而改用了陪推的付知遠。

    但外面官員讀書人不理解啊,大家都只會罵秦檜,不會罵宋高宗的。認為就是有人壓着林延潮,不讓他上位。

    陳矩道「林侯官也不是一次,兩次有違聖意了,此風不可長。倒是宗主爺以往你對林三元可是不滿意,為何這幾個月來突然轉變口風在聖上面前說起他的好話了?」

    張誠笑了笑,他與次輔許國早有勾結,他一直期望許國能取代申時行的位置成為首輔。如此他與許國,又變成了當初張居正,馮保那等的政治聯盟了。

    之前林延潮是申時行的門生,張誠又知道天子對申時行也有忌憚。這是從古至今一把手對於二把手的提防,提防久了也就成了忌憚。

    張誠心底一直認為申時行這首輔的位子坐不了多久,故而他就一直沒說這二人好話,但現在許國將梅侃引見給自己後就不一樣了。

    張誠知道許國與林延潮必有交易,似乎是兩淮鹽稅上他們有什麼秘密的商量。但具體說了什麼不重要,他也不關心,他只要知道現在林延潮是自己人就是。

    張誠對陳矩道「林三元是有才幹的人,否則陛下也不是如此難以安排他的官職。其實依咱家看林三元將來遲早是要入閣,與其在那時候錦上添花倒不如在這個時候雪中送炭,陳公公你說是不是?」

    陳矩看了張誠一眼,點點頭道「還是宗主爺高明,但又如何能兩全其美呢?」

    張誠笑了笑道「咱家倒是有一個辦法。不過是各退一步而已。」

    陳矩問道「哦,願聞高見?」

    張誠笑道「不知陳公公對現在禮部尚書於東阿了解多少?」

    「於東阿?」陳矩略有所思。

    陳矩伸手道「眼看這天就要下雨了,你我找個地方聊!」

    二人說話功夫,于慎行從禮部衙門返回自己家中。

    這時候雨已經落下,這不是一般的雨,而是傾盆大雨。由于于府卻沒有轎廳,故而于慎行的轎子只好停在府門外,旁人打着傘下他這才返回了府上。

    因為雨下得極大,于慎行的官靴邊上沾了不少黃泥,官袍的下擺還濕了。

    于慎行回到府中時,下人來稟告說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馮琦正在客廳等候。

    馮琦與于慎行關係密切,他的父親馮子履是于慎行的同年,故而他是以年家子的身份在于慎行門下受業。

    馮琦見了于慎行官袍下擺濕了心想,現在朝廷上官員哪個府院裏沒有幾進。但于慎行堂堂禮部尚書,卻住在這樣的屋捨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他也知道自己老師為官清廉,素來不願意結交外頭那些富商有錢人,外官給他炭敬冰敬也是態度冷淡。

    于慎行神色有些疲倦,見了馮琦點點頭道「用韞來了。」

    「是,學生今日來看望老師。」

    于慎行點點頭道「正好老夫也許久沒有與你聊天了,先容我更衣再說。」

    「老師請,學生候着就是。」

    于慎行更衣後與馮琦說話,他笑了笑道「回府路上偏偏遇上了這大雨,我看這雨不小,你不如今晚就在我這裏住下。」

    馮琦稱是。

    「孫稚繩編報受知於天子後,朝野上下都看出了這新民報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不過旁人看來你在新民報任副主編任上,若是文章寫得好被聖上看重,會比你在翰院修史強。但是文章不是寫得花團錦簇就好,還是要有真見識真學問,至於真見識真學問,還是要從古人智慧中博觀。」

    馮琦躬身道「老師見教的事。依學生之見讀書是博觀,寫下文章就是約取,否則道理終究不是自己的。」

    于慎行欣然道「這就對了,你有新民報這筆耕之地就是磨練之處,對於旁人指責你的不足,你要虛心讀來,如此一日學問當得旁人十日。」

    「這也是多虧了當年老師將我推舉給林侯官,否則這新民報的差事哪裏能到學生身上。眼下學生只想着能多寫幾篇能針砭時弊的好文章,不求能入聖上青眼,但求能有一二有益於經濟民生,啟迪人心就好。」

    于慎行撫掌道「看着你如此,老夫甚是欣慰,這新民報確實一個可以磨練出人才的地方。而且你們是翰林,上面有皇上,內閣給你們撐腰,故而要說什麼都可以說。但禮部的天理報就不同了,稍稍提及官場上就會惹來不知多少是是非非。」

    馮琦道「為何老師不授意天理報耿直進言呢?」

    于慎行苦笑道「如何耿直進言呢?自老夫任北禮書後手中之權被侵吞不少,兩個月前,封貢之權被兵部拿了去。」

    「上個月朝議各省鄉試考官,以後也都是由都察院與翰林院各指派一名,無需問禮部意思,甚至連將來禮部試恐怕也要聽內閣的意思。現在除了給官員寫誥命,議諡號上老夫可以拿拿主意,其餘根本說不上話。」

    馮琦聞言色變道「老師……老師。」

    這些事他也有耳聞,自于慎行任禮部尚書後,禮部事權不斷被奪。

    眾所周知于慎行是一個厚道人,而且又是新官上任,幾位尚書不免有些開始欺生。

    今日兵部拿去了封貢之權,明日都察院,翰林院也在鄉試分一杯羹,申時行對此也是默認。故而于慎行主持下禮部權力大減,禮部下面的官吏對他也是很有意見。

    「禮部儀制司主管科舉,主客司,會同館主理番邦往來,這是禮部最重要的權柄,但眼下都為各部所奪。現在老夫空掛了一個禮部尚書的名頭,手中一點實權也沒有,還不如南禮書至少人家應天鄉試還能說得上話。」

    馮琦道「老師,這一切都是元輔偏私所至,既然他偏心,老師何不在廷議中與他為難?」

    于慎行搖了搖頭道「你想得太簡單了,當初老夫能回京任官是林侯官在申吳縣面前保薦的,我就算對申吳縣再有怨言,畢竟還要念在他推舉老夫任這禮部尚書的恩德上。」

    馮琦默然,官場上對於舉薦之恩是看得最重的。

    申時行提拔了于慎行,于慎行就沒辦法與申時行翻臉,否則會被人戳脊梁骨罵的。

    「要怪就怪老夫當年在北場鄉試案上,沒有替申吳縣遮擋下此事。申吳縣不必拿此事打壓老夫,只要冷眼旁觀也就夠了。」


    說着于慎行長嘆一口氣,當年北場之事,申時行的女婿李鴻中式。

    此事為禮部主事于孔兼揭發,這于孔兼與于慎行關係密切,故而外人不用想就知道于慎行必然知情,而于慎行也是知道如此,但他就是一心要維護科舉的公正,那怕他是宰相的女婿也不可以破壞規矩。

    于慎行道「當初之事老夫從沒有後悔過,故而後來被罷了官,心底也是沒有波瀾,而今更不會如何,你無需為老夫擔心。」

    馮琦道「老師,可是學生近來在官場上聽聞老師有致休之意莫非是真的?」

    于慎行聞言道「你從何處聽來?罷了,看來有人在老夫宣揚此事了,沒錯,此話不假。」

    「老師!無論如何你也要留在朝堂上。禮部尚書畢竟是九卿之一啊,這申吳縣當國已經八年,又還能再任幾年首輔?只要等他走了老師就可以吐氣揚眉了。」

    于慎行擺了擺手道「你不知其中內情,老夫致休倒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與申吳縣說好了要保一個人出山,故而才以位子相讓。」

    馮琦聽來不可置信問道「老師,什麼樣的人,又是什麼樣的恩情值得老師以禮部尚書拱手相讓,學生實在不明白。」

    于慎行撫須大笑,然後搖了搖頭道「你啊你,還是在翰林院裏潛心再做五年學問吧!」

    馮琦一愕道「老師我還是不明白。」

    于慎行撫須道「你可以這麼想,他人看老夫沒人撐腰都欺負到頭上了,那麼老夫就換個惡人來,看看以後是誰沒好日子過。」

    而此刻在內宮的一處亭子裏。

    張誠,陳矩二人正聊天,二人身旁的太監都是遠遠站在亭邊,聽不見二人的談話。

    但見張誠道「此事咱家只與你陳公公一個人說。你可不要透露給外人。」

    「據咱家所知當今禮部尚書於東阿當年得罪申吳縣被罷官回鄉後,又是林侯官向申吳縣保薦這才回到禮部,而且最後還升任了禮部尚書。」

    「但於東阿任禮部尚書後,處處受制約過得並不甚如意,聽聞他與同僚閒聊時,甚有致休之意。我看有沒有辦法,讓於東阿再向朝廷請求致休,然後讓林侯官回到禮部……如此他不僅還了林侯官的人情,還避開了與申吳縣的衝突,此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陳矩道「這倒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但是你也知道禮部尚書雖權力不如各尚書,但是畢竟是九卿之一,皇上未必肯給啊!」

    眾所周知,明朝最高的決策有幾等,一個就是內閣的閣議。

    閣議就是內閣幾個大佬,每日一議商議處置軍國大事。

    次一等就是九卿廷議,九卿禮,吏等六部尚書,加上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人。

    在沒有設內閣的時候,九卿廷議就是朝廷最高決策機構。國家裏最重要的大事,這九個人聚在一起商議基本就可以定下了。

    另外還有三品以上官員廷議,甚至還要加上代表言官的六科十三道。

    不過這樣的廷議,基本用在不得了的大事上,比如說立儲啊,遷都啊,商議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的人選。

    這樣的廷議基本一年都很難碰上一次。畢竟身為官員,大家都事情都很忙,整天公務纏身,怎麼能整天開會。

    但九卿廷議就不一樣了,這是真正的共商國是。比如當初林延潮任禮部侍郎,就是在九卿廷議上商議決定的。

    九卿廷議也是對內閣的制約,身為一名尚書,若是內閣大學士真得整天刁難你,那麼逼極了人家,他就敢在九卿廷議上與你唱反調。

    所以同樣官居二品,官員差距也是很懸殊的。

    比如漕運河道總督,這是河漕一事以後,河道總督與漕運總督兩職位統一所設,手中實權極大,黃河運河流經的各省地方行政長官都聽命從事,而且這是公認的肥差。

    至於吏部侍郎雖說是三品,那是可以與其他五部尚書平起平坐的,人事之權永遠是最要緊的。

    而南京也有九卿,但人家這九卿根本無法共商國是。

    所以既是吏部侍郎,漕運總督天子不肯授給林延潮,南京六部林延潮又不願意去,所以最後折中,張誠想出這個法子來。

    張誠道「皇上那邊當然還要看皇上的意思,故而我才來請教你陳公公,你是能夠摸到皇上脈的高人啊。」

    陳矩道「這我可不敢當,總要於東阿先退下來了,咱們倆才能問問皇上。」

    張誠笑着道「那依你看這有幾分把握?」

    陳矩閉目想了想,然後道「不到七成。」

    張誠道「七成也夠一試了。」

    陳矩道「你可想清楚了,若是皇上不認可林侯官,繼續讓他致休下去,那麼於東阿可是白退了。」

    張誠道「當初陛下不許林侯官任漕運總督,用的是『詞臣不宜外任』之由,可見陛下沒有不用林侯官意思。而這禮部尚書向來是由翰林出身的官員擔任,只要這一次林侯官還是正推,那麼陛下因之前拒了一次,就不會拒第二次。」

    陳矩搖了搖頭「實在難說啊!但是於東阿與林侯官又是什麼交情?他會肯拿自己的前程,堂堂二品尚書的前程來賭。」

    張誠道「別人當然是不會,但林侯官卻是可以,他們是拜把子的交情。」

    聽到這裏陳矩才點點頭道「我終於明白了,為何這麼多官員會推舉林侯官,他真是有過人之處啊!」

    就在京師籌謀之際,而遠在福建的福建巡撫趙參魯的日子。

    天子申斥趙參魯雖沒有下明文,但卻從兵部的熟人那裏傳到了身在福建巡撫衙門的趙參魯的耳里。

    這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趙參魯相信不用多久,自己丟臉的消息就會傳遍整個福建官場上。

    趙參魯不免失望,他知道他雖說是封疆大吏,福建官場上每個人都要仰他鼻息。

    但他的官銜不過僉都御史正四品,他這樣的人物在京城裏來說就不算什麼了,在申時行,王錫爵那樣的大人物面前更是不起眼。

    若是上面對他不信任那麼他這福建巡撫的職位就是他任官的終點了。

    趙參魯坐在書案後對於將來的命運不免長吁短嘆,連他平日最喜歡的小妾放在眼前也是無暇看一眼。

    正在這時候,他的兩位高瘦,矮胖師爺前來奏事。

    高瘦的師爺見趙參魯皺眉不展,當即道「老爺,備倭的事已經如此了,我們再圖慢慢補救就是,眼下當務之急還是眼前的災澇啊。」

    趙參魯點點頭道「你說的是,但本院有什麼辦法,今年入庫錢糧被調走一半,而且為了備倭各庫里以往虧空的軍糧都要補齊,現在又叫本院如何賑災。」

    矮胖師爺道「賑災備荒之事,當然還是要靠當地鄉紳富戶募捐。只要褒獎得當,還是有人願意捐錢的。」

    高瘦師爺當即奉上一表道「東翁,這是近來本地官紳出資捐獻賑災的名單,你看不是上奏天子,請求朝廷表彰一二。」

    趙參魯笑着道「還是你們想得周到。」

    當即趙參魯拿起名單看起,但見名單第一個就是林延潮的名字。

    一看到這裏,趙參魯臉就沉下來道「怎麼將他的名字也列在其中?」


https://www.wenzigu.cc/9911/6820.html
相關:  大志所向  寒門宰相  江山國色    神級師傅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魔法制霸  逍遙時空之鏡  帶着農場混異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文魁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文魁"
360搜"大明文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433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