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武不由點了點頭,新港的教育雖然發達,但人口基數決定了其各層次人才的數量。新經濟或者說知識經濟的根本就是人才,就像新港發展高等教育,要從世界上引進優秀的教授一樣,新港要發展知識經濟,實現經濟轉型,也需要不斷吸引和湧現這方面的人才。
美國為什麼能夠全球新經濟的領導者?這與美國強大的高等教育實力是分不開的,矽谷之所以能夠成為矽谷,也是因為斯坦福、加大等高校的存在,但即便如此,美國這些高校和矽谷也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人才,沒有這些國際人才,矽谷也不會有現在的興盛場景。
就像新港國際化的高等教育一樣,吸引國際留學生,不僅僅可以吸引最尖端的人才,而且這種交流碰撞,也能幫助本地學生成長,良好的交流競爭氛圍,才可以不斷迸發思維和創新的火花。
新港回歸以後,面對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新港一直在努力轉型,除了繼續做大做強金融服務業、物流和航運,新港也是希望在新經濟領域獲得大的發展,並提出了數碼港的發展規劃。不過,新港數碼港還沒有體現出矽谷那種聲勢,甚至沒有出現內地的心浪、瘦狐這種體量的互聯網企業,畢竟新港地方太小了,人口也有限,新港的新經濟終究還是要依託內地,或者直接在國際市場闖出一條血路,這方面新港的人力資源優勢又不是很明顯。
梁建武覺得包飛揚提出來的這個教育樞紐的說法很有價值,一方面,如果新港真的可以成為東方波士頓,那麼就有了成為東方矽谷的人才基礎,教育樞紐港的計劃對推動新港新經濟戰略是大有好處的。另外一方面,教育樞紐港本身可以吸引很多外國留學生,尤其是內地留學生,對內地來說,可以通過新港教育樞紐港計劃培養更多國際化的人才,對新港來說,通過一些政策可以爭取讓這些留學生留在新港,就像美國人做的那樣,用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來發展美國,新港也可以吸納優秀人才來發展新港。而且就像內地希望通過高等教育產業化拉動消費一樣,留學產業的發展本身對經濟也是一種帶動,這不僅僅是留學生本身的消費,還有因此可能帶動的旅遊、購物消費,都是符合新港未來發展的。
「教育樞紐港,飛揚你的這個提法非常好!」
梁建武笑着說道:「新港發展高等教育是有優勢的,如果新港能夠建成高等教育樞紐港,不但對新港的發展大有好處,對內地也是有好處的,這是一個多贏的發展戰略。」
包飛揚點了點頭,新城這時候還沒有明確提出教育樞紐港的戰略,他們目前只是提出了要建設東方波士頓,並沒有多麼引人注意。但就在這兩三年,新城將東方波士頓的提法升級為教育樞紐港,並推出了環球學堂計劃,通過與世界級名校合作,吸引名校到新城辦分校的方法,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到新城求學,並爭取讓他們留下來,參與新城的建設。新城後來能夠在各方面壓過新港,教育樞紐港的計劃功不可沒。
新港與新城在很多地方都很想像,針對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新港也提出了自己的樞紐港計劃。相比新城,在吸引內地留學生方面,新港的優勢更大,在吸引東南亞的學生方面,兩者不相上下,而有着內地作為後盾,新港在吸引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方面,其實也比新城的優勢大,畢竟新港本身在政策、自由化、國際化方面都與新城不相上下,新城獨立的時間要比新港回歸的時間更長,新港的國際化、與歐美的聯繫一直都很緊密,相比新港,新城的優勢並不多,再加上背靠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也是最古老國度的內地,新港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其實更大。
不過,與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帶動了新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不一樣,新港雖然也實施了教育樞紐港計劃,並且吸引了很多留學生,但新港的新經濟卻並沒有什麼起色。箇中原因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兩國雖然都是自由港,但是在政府層面上,新港是自由放任型的,而新城是干預型的,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有着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發展新城的經濟,所以在教育樞紐港計劃之外,新城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為留住人才服務。
相比之下,新港雖然也將留學生吸引過來了,但是他們的目標並不明確,沒有像新城那樣,出台配套的產業政策和人才政策。
這是緣於新港和新城這兩個地方一直以來的在政府角色方面的區別,新城擁有一個強力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引導比較多,新城是一個威權制度國家,新城的國有經濟非常強大,談馬錫就是新城特色國有經濟的代表。而新港在殖民時期就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缺乏對地區發展的規劃和引導。這個政策在過去造就了自由寬鬆的自由港和快速發展的新港經濟,但是隨着新港製造業的外遷,而政府缺乏有力的引導和規劃,也造成了新港產業空洞化,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新港的表現就要比新城遜色很多。
目前的新港在經濟總量上要比新城更加龐大,新港的gdp達到了1700多億美金,新城只有900多億美金,新港的gdp大約相當於新城的兩倍,人均gdp大致相當,新港的人口也近乎新城的兩倍,而新港在集裝箱吞吐量上,也是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超過新城。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的新城和新港都在轉型,新城憑藉政府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和引導,逐漸走出危機,步入新的發展通道,其中教育樞紐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與新港在gdp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到2012年,新城終於超過新港,此後兩地gdp不時交替領先,不過人均gdp方面,新城就開始有較大的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2009年,浦江市的gdp就超過了新城,也超過了新港,而就在新城超過新港的次年,也就是2013年,平京市的gdp也超過新城和新港。
暫且不說內地城市的快速發展,新城能夠在gdp上快速追上新港,與其在港口吞吐量超過新港有關,也與新城通過教育樞紐港計劃,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並實行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有關,新城人口從只有新港的一半多一點,逐步增長到新港的百分之八十,人口差距的縮小,是新城能夠在經濟總量上趕超新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城的人才引進政策與教育樞紐港計劃息息相關,通過教育樞紐港吸引的人才素質普遍比較高,這讓新城在高端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擁有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也推高了新城的人均gdp,對新城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比新城,新港在推進教育樞紐港的建設方麵條件得天獨厚,相比新城的高校,新港幾所高校在實力和聲望方面並不遜色,甚至還要更強。新港與新城一樣,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社會福利完善,稅收很低,但新港背靠內地,對華人學者的吸引力要比新城更強。雖然說新城也是一個華人國家,但新城畢竟是南洋華人建立的國家,在繼承漢文化傳統方面,新城不如新港、台湖,對眾多世界一流的華人學者來說,兩岸三地的漢文化氛圍顯然更有吸引力,而對歐美學者來說,同樣國際化的環境,新港的漢文化氛圍也能滿足他們更多的追求。
而在吸引生源方面,不管是新港還是新城,其國際學生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內地,而不管是從地理位置、文化、環境和政治等角度,新港都要比新城更加優越。至於對其他國家留學生來說,新城也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對東南亞國家來說,背靠內地的新港也更有吸引力,畢竟隨着內地經濟的騰飛,東南亞各國與內地大交道的機會也非常多,新城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新港,而是新港加內地的整體吸引力。
包飛揚說道:「教育樞紐港的建設不僅僅可以吸引留學生,更重要的是這些留學生可以成為新港發展新經濟的動力,新港推進教育樞紐港的條件要比新城更加優越,但新城政府更有計劃,他們可以集中資源,在政策、資源等方面大力推動教育樞紐港計劃並吸引人才留在當地,新港要建設教育樞紐港,不僅僅要有一流的高校和吸引國際學生的計劃,還要有寬鬆和積極的人才落戶政策,以及相應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計劃,只有政府介入,有力推進,全盤規劃,才能充分發揮教育樞紐港的作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76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