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六百三十八章 回不去了

    臨近年底,家家戶戶忙着過年,門下省政事堂內,關於《明德律》的討論也接近第一階段的尾聲,一場總結會拉開帷幕。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所謂第一階段,是公佈《明德律》草案,然後徵集各方意見,自入秋以來,各方意見如潮湧來,圍繞《明德律》諸分篇各條款的辯論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現在,到了總結的時候,相關意見匯總之後,會作為下一階段修訂律法的參考。

    今日的總結會,與會者除了天子、三高官官及有資格出席政事堂會議的人員外,還有許多官員和學者,他們都是作為修訂律法各方意見的代表,應邀出席這次會議。

    國子監博士徐文遠亦在其中,他之前發表的《民律出,忠孝亡》一文,代表了許多人對新律的看法,所以此次總結會,徐文遠受邀參加。

    又有許多在此次大辯論中持各種鮮明意見的官員及學者受邀出席會議。

    如此安排,就是為了讓朝廷更好的匯總各方意見,以便將爭論的條款逐一落實,方便進行下一步的修訂,與此同時,也是為了說一些不方便公開討論的話題。

    報紙上的辯論,無法涉及機密內容,只有在政事堂會議上,一些不會對外公佈的資料,才會發放給與會人員翻閱,而《明德律》的編撰者們,就是要用這些資料,來進一步說服以徐文遠為代表(之一)的反對者們。

    此時,講台前放着一台巨大的機器,宛若小房屋,徐文遠看着手中資料,又看看這機器。

    他不通機械,卻能看得出這玩意是紡紗機,因為其中密密麻麻排列着大量紗錠,還有宛若蜘蛛絲般纏繞着的紗線。

    手中的資料,證實了他的猜測:這是新型紡紗機,名為「走錠紡紗機」,為最新的改進型。

    放在政事堂里的這台紡紗機,實際上是紡織學校的教學用機,翰林院大學士(工業領域)林有地,站在機器前,向與會人員介紹這台機器。

    走錠紡紗機,精妙之處在於紗錠是會「走」的(有移動部件),當然,操作工也得跟着這移動部件「走來走去」。

    走錠紡紗機最初誕生於黃州西陽,為水力驅動,一開始是麻紡機,能夠同時運轉三百個紗錠。

    這種紡紗機,相對「舊」式紡紗機的優點有兩個,一是運轉的紗錠明顯多了許多,二是紡出來的紗線既細又堅韌。

    所以,走錠紡紗機被人發明出來後,很快便推廣以及改進,既可以麻紡,也可以棉紡,許多織造司下屬工場,都漸漸用上了這種新式機器。

    經過數年的發展,最新改進型「走錠紡紗機」出現,這種新型機器以蒸汽動力驅動,每台機可以同時運轉一千個紗錠。

    這就意味着,一台機器頂得上一千個婦女用傳統的手動紡紗輪(只有一個紗錠)紡紗。

    受邀參加會議的代表們,如同徐文遠一樣,手裏拿着資料,看着這台龐然大物,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紗錠,只覺有些難以置信。

    按照林有地的介紹,如今全國各地,使用或者即將使用的走錠紡紗機基本型以及改進型,其累計的紡紗能力若以紗錠數量計,已經有四百萬個紗錠。

    這意味着,有四百萬個家庭婦女被機器取代,告別了在家紡紗的生活狀態。

    男耕女織的生活,「女織(紡紗織布)」已經一去不返。

    但是,新的「女織」已經出現,那就是各地紡織工場僱傭的女工,其人數逐年快速增長。

    自明德元年以來,麻紡行業發展很快,與此同時,棉紡行業的增長速度更快,到了現在,根據織造司的統計,去年一年棉紡行業的營業額,已經超過麻紡行業營業額。

    棉花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尤其在隴右地區,棉花種植園數量及規模的增長速度,位居天下首位。

    不過,棉紡和麻紡並不是簡單的取代關係,棉紡雖然壓麻紡一頭,但兩者卻能共存,因為諸如苧麻布、麻繩等麻紡織製品,依舊有着巨大的市場需求。

    中原各地麻種植歷史悠久,雖然有不少地方改麻種棉,但麻田面積依舊在保持明顯增長。

    所以,中原的紡織業,有了棉紡、麻紡這兩條腿的支撐,已經開始快速奔跑,由此造成了一連串的影響。

    尤其是棉、麻的紡織,因為有了走錠紡紗機這種饕餮巨獸,不停的吞噬大量棉、麻,所以反過來刺激了棉田、麻田的開墾、種植,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巨大的用工需求。

    各紡織工場,需要大量女工來操作越來越多的紡織機器,為此,工場主們給女工開出了平均每月超過兩貫錢的工資。

    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男丁給人幫傭,月工錢不過一貫,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到紡織工場「上班」,穩穩每月收入兩貫。

    若是熟練女工,收入還要高。

    所以,即便在紡織工場上班很辛苦、很累,容易落下胳膊易脫臼等毛病,又要長期在紡織工場吃住,依舊有許多人家讓自家未婚女兒甚至已婚妻子到紡織工場上班,掙錢補貼家用。

    當棉麻收穫季節到來,就是紡織工場全力開工的時候,巨大的用工需求,以及豐厚的工資待遇(相對),如同磁鐵一般,不停吸引大量外地百姓到紡織工場所在的城池、商埠定居。

    各地紡織工場生產的棉布、麻布供不應求,經由火輪船、火車運往各地,甚至運抵海港,裝船銷往海外,蓬勃發展的紡織業,為各地紡織場主和織造司帶來豐厚利潤,也為朝廷帶來豐厚的收入。

    林有地以面前這台紡織機舉例,說明紡織業給國家帶來的影響。

    這樣一台紡紗機,價格可不便宜,除此之外,日常維護費用也不低,但訂單依舊紛至沓來,原因就在於這種機器是搖錢樹。

    只要有充足的原料,只要蒸汽機的煤不斷,這台機器就能一直紡紗,對於工場主來說,投一文錢到這台機器里,機器會吐出至少三、四文錢出來。

    前提是產品賣得出去。

    但這個問題沒人在意,因為旺盛的市場需求,讓紡織工場不愁自家產品的銷路。

    是興旺的國內外貿易刺激了紡織行業的發展,其中,宛若無底洞的海外市場,讓所有紡織工場主為之瘋狂。

    同樣質量的一匹布,銷往海外所得利潤,至少是銷往國內所得利潤的一倍以上。

    所以,周國的紡織行業靠海外市場賺錢,然後補貼國內市場,即讓工場主賺到錢,也讓國內百姓得實惠(低價買好布)。

    興旺的海貿,撐起了中原紡織業如今的規模,試問,朝廷能禁海麼?

    在場的代表們默默搖頭,徐文遠亦是其中之一。

    林有地繼續說下去。

    周國的海貿,不僅對外銷售茶葉、瓷器、絲綢、生絲,還銷售大量手工業、工業製品,這些手工業、工業製品,需要大量的工場、作坊進行生產。

    所以,這些工場、作坊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又要獲取大量原材料。


    由此養活了一大批人,紡織業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光有產品還不行,還得有低成本的交通運輸方式,才能確保產品的運輸、銷售,那麼,由貿易帶動的貨運需求越來越旺盛,火輪船和火車運輸才有了用武之地。

    火輪船和火車,想要動起來就得燒煤,燒煤就是燒錢,成本擺在那裏,而要維持龐大的蒸汽動力交通運輸網(水、陸),前提是有大量的貨物需要運輸。

    只有這樣,火輪船和火車跑起來才不會虧本,才能夠實現盈利,才能長期運營。

    朝廷當然需要火輪船和火車,但是,僅靠官員往來、軍隊調動,以及糧草的國事運輸,根本就撐不起這麼大的蒸汽動力交通運輸網。

    考慮到與會人員對於新行業的了解極其有限,林有地舉了個例子:電報。

    長安和嶺南廣州番禹已經通了電報,番禹發生了什麼事,長安這邊當天就能知道,所以,電報無愧於鎮國神器之名。

    但是,架設電報線路需要很多錢,維持這條電報線路則需要更多錢。

    若一條電報線路的架設費用是一萬貫,那麼這條電報線路每年的維護費用,累計三年就抵得上造價。

    也就是說,光靠朝廷的公務往來需求,根本就養不活長安到番禹的這條電報線路,於是,朝廷只能每年掏錢維持,等同於每三年就重新拉一條長安到番禹的電報線。

    很明顯,財政撐不起這麼大的開支,所以,即便電報對於朝廷來說十分重要,卻沒有錢來維持。

    那麼,為何如今電報線路通往四面八方,而朝廷財政沒有破產呢?

    道理很簡單,民間電報業務活躍,所以電報局收入豐厚,不僅抵消了電報線路的維護開支,總體來說還有盈餘,累積數年後,甚至還能將修建電報線路的費用賺回來。

    然而,發電報的費用不便宜,因為是按字收費,尋常百姓可沒有閒錢來發電報。

    林有地請大家翻到資料的某頁,那裏記載着有司統計的結果:民間電報業務,佔比最大的類型,是「商務電報」。

    所謂「商務電報」就是商業電報,各地的商人通過電報傳遞消息,而消息的及時與否,決定了買賣能否賺錢或者賺大錢。

    此是其一,其二,因為期貨交易所、股票交易所的出現,各交易所之間需要通過電報頻繁的傳遞價格、交易消息,所以對於收發電報的需求很大。

    其三,隨着報紙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地報社通過電報來傳遞、獲取消息,同樣對於收發電報有着巨大需求。

    正是民間對於電報的需求很大(期貨交易的需求量最高),所以,快速增長的民間電報業務,養活了一條條造價不菲的電報線路。

    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朝廷才能以較低成本使用電報,維持電報線路運轉,而不用擔心財政被拖垮。

    林有地說到這裏,問與會代表,若朝廷之前真如一些人呼籲的那樣,將投機性質很強的期貨交易所關閉,由此造成的電報業務量驟減,以及由此引發的財政開支驟增,朝廷還用得起電報麼?

    代表們默默搖頭。

    這個道理很容易想明白,電報是這樣,火輪船、火車、鐵路也是這樣。

    火輪船還好,能走船的地方就能去,而火車要動就得有鐵路,鐵路的造價可不便宜,維護費用更貴。

    如果沒有大量的民間運輸業務支撐,光靠朝廷的財政開支,根本就撐不住鐵路運輸的日常維持開銷。

    只有興旺的貿易,帶來貨物大規模運輸的需求,由此帶來的利潤,才能維持火輪船、火車日行千里的運輸能力。

    在此前提下,朝廷才能享受到蒸汽動力運輸的便利和低成本。

    換而言之,火輪船、火車、電報以及各類蒸汽機械,需要靠旺盛的民間需求來支撐,分攤成本,朝廷才用得起這些東西。

    如果沒有興旺的貿易,工商業就發展不到如今這樣的規模,並且保持勢頭繼續發展下去。

    工商業不活躍,就不會有巨大的貨物、人員運輸需求,那麼,蒸汽動力運輸(水、陸)的規模大不了,對於煤炭、鋼鐵的需求銳減,連帶着冶金、礦業都會凋零。

    林有地摸着身邊這台龐大的紡紗機,頗有感慨的說:「這樣的機器要出現並且得到推廣,條件有三,其一,奇思妙想;其二,巨大的生產需求,其二,充裕的原材料供應。「

    &有朝廷推行並維護專利制度,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發明創造,若是以傳統的管理匠戶方式來管理技術人員,是不會有新式機器出現的。」

    &有需求量巨大的海貿,才會產生巨大的生產需求,工場靠外銷賺錢,然後補貼內銷,兩個市場合在一起,產生更大的需求。」

    &銷和內銷,產生大量市舶稅和商稅,朝廷如今已離不開這些商稅,而發展迅速的工商業,包括紡織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

    &果這些勞動力在家務農,那需要朝廷分多少田地?如果這些勞動力沒地種沒活干,連自己都養不活,屆時官府該如何安置?」

    &廷已經發展工商業,必須繼續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稅收,安置更多的勞動力,以此支撐起火輪船、火車運輸,支撐起越來越密的鐵路網、電報網。」

    &如習慣了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出門坐火車、火輪船日行千里的人們那樣,朝廷....」

    林有地說到這裏,頓了頓,看着台下的與會人員,深吸一口氣,大聲說:「朝廷,已經離不開火輪船、火車、電報還有各類蒸汽機械!」

    &怕只是二十多年前的舊日生活時光,已經回不去了!「

    &來只有鞋子適應腳,斷沒有削足適履的道理,工商業必然大興,與農桑並重,所以,律法宛若鞋履一般,必須適應時局發展,而不是讓時局適應律法!」

    林有地的聲音,經過拾音器傳遞到電喇叭,音量放大之後,迴蕩在會堂之內,如同無形的錘子,擊打着與會代表的心。

    徐文遠看着那台紡紗機,只覺心靈深處有什麼東西碎了。

    那是印在他心靈深處的一幕幕場景:田園牧歌,男耕女織,點綴在原野之上、雞犬相聞的一個個村落,聚居着一個個大小家族。

    夕陽西下,村落里炊煙裊裊,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聚居在一起的家族成員,過着同居共財、團團圓圓的美好生活。

    但是,伴隨着蒸汽機的轟鳴聲,這些場景開始漸漸碎裂。

    身處會場的徐文遠,面對可以同時運轉一千個紗錠的紡紗機,和其他許多代表終於意識到,自先賢們的時代起延續至今(二十多年前)的田園生活,從明德元年開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朝廷不能沒有火輪船、火車、電報、蒸汽機械,所以,往日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新的律法,是為維護新時代的秩序而誕生的,再用舊的觀念來理解、分析利弊,只會是刻舟求劍。

    



  
相關:  亂世棟樑    御鬼者傳奇  絕代神主  龍皇武神  掛了99次之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逆水行周第六百三十八章 回不去了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逆水行周"
360搜"逆水行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80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