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狂暴的彈片橫掃着戰場,橘色的火光當中塵土紛飛,一道道黑色的煙柱升騰起來。
這是斯科達1909年型的10野戰榴彈炮在作響。100的口徑,上下射角:+8度~+50度,最大射程7600,而重量只有輕便的1350公斤。都不需要汽車拉拽,幾匹馱馬就可以輕鬆的將它拉着到處跑。
奧匈帝國的裝備水平在總體上是不如德國人,比如他們那怪異到極點的自走火炮,但還是有很大的可取之處的。斯柯達兵工廠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大口徑火炮和裝甲車輛在歐洲可謂是獨樹一幟。
擁有着這些100口徑大炮的軍隊就是奧匈帝國的一波參戰部隊——二十萬奧匈軍隊!
這個數量並不算很多,對比奧斯曼帝國這場戰爭已經達到的規模,對比奧斯曼人緊急擴軍起來的陸軍規模,二十萬人是一個絕對的小數。可奧匈帝國背後有着德軍的全方位支持,在斯維托扎爾.馮.博羅耶維奇上將的身邊,德國軍事觀察團長奧托.利曼.馮.桑德斯步兵中將,正帶領着一個人數多達五十多人參謀團,全面介入戰鬥指揮。
戰鬥情報在迅速反饋到指揮部手中,奧匈帝國兩路出擊,可兩路奧軍的戰鬥都不太順利。
奧斯曼人對於奧匈帝國的參戰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在奧匈軍隊的面前修築了鞏固的防線,奧匈軍隊雖然人數、火力皆佔優,但想迅速的拿下陣地,就不太可能了。但這並不意味着奧匈帝國的參戰就沒有價值,如果這二十萬人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的軍隊,奧斯曼人肯定不會費力去修築防線工事的,他們只會用一樣凝聚起來的拳頭硬碰硬的打回去。
是奧匈帝國的『聲威』逼迫着奧斯曼軍隊選擇了防禦。這是很清晰的區別對待麼!
奧匈不能怪別人,他們跟英國人糾纏的太久了,摻入戰爭根本不能達到出乎意料的突然性。等待奧匈軍隊的自然就是奧斯曼人的嚴陣以待了。
只是奧斯曼人的防線堅硬的超乎了奧匈與德國人的想像。大規模進攻只能在奧斯曼人的陣地前留下一片片數之不盡的屍體。狂轟濫炸對於奧斯曼人的傷害並不大,塹壕戰發展到現在,早已經達到了一個超高的水平了。
奧斯曼人的防線有五條鋸齒型戰壕組成,由一些交通線【戰壕】連接起來。交通線與前方戰壕的連接點是至關重要的戰略重地。普遍都修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最前沿的那條戰壕只有少量守衛部隊,這些部隊只在清晨和傍晚才進入戰壕。70碼至100碼之後是支援戰壕(或叫轉移戰壕),當前方戰壕遭受轟炸或炮擊時,裏面的部隊就可以撤到這裏。300碼至500碼之後是預備戰壕,裏面有大量的預備役。
奧斯曼人的戰壕標準一切依從國防軍。鋸齒型戰壕讓每一名士兵在壕溝里都無法看到十米外的東西。這種形狀的壕溝在敵人從側方進攻時能很好的保護它裏面的步兵,並且防炮彈碎片——如果運氣不好的話,一顆炮彈整好落在塹壕里。
壕溝面對敵人的一側叫做胸牆,背對敵人的一側叫做背牆。背牆使士兵們的後背不會為落在壕溝後方的炮彈的彈片所傷。如果敵軍攻下了壕溝,那麼原來的背牆就會成為胸牆。壕溝的兩側會用沙袋,木架和鐵絲網進行加固。壕溝內的地面通常會被鋪上木板。
士兵們的掩蔽洞位於支援戰壕後部。英國的掩蔽洞通常有兩米到五米深,國防軍的掩蔽洞一般要更深一些,距地面最近的也有3米5,有時甚至能達到8米以上。士兵們通過台階走到上方。
為了使一名士兵可以在不暴露頭部的同時觀察到戰壕外面,壕溝的胸牆上會有一些射孔。射孔可以簡單到只是沙袋中的一個缺口。但它也可以使用鋼板來保護士兵。並且奧斯曼人還裝備有可以縮在戰壕中觀察戰壕外部的潛望鏡,它最簡單的形式只需要一根木棍與兩片鏡子。
奧斯曼軍隊的第四條戰壕與第五條戰壕間隔的距離越來越遠,在上千碼間距的前線交戰區里,並不是一片坦途,奧斯曼人在3—4—5三條戰壕之間修建了一系列的孤立陣地,並不是一個連續的壕溝。而是單獨的防禦陣地,每個陣地都可以為它的相鄰陣地提供火力支援。
而且師從中國國防軍的奧斯曼人還很注意戰壕衛生,阿拉伯人本來就很注重整潔,這點上奧斯曼人做的比自己的對手好多了。惡劣的戰壕環境,再不注重衛生的話。疾病感染的機會會成倍的翻漲的。受傷後被感染的幾率也會大大的爭奪。現在還是醫療相當原始,救命的青黴素還沒有被發現的時代。即使是醫療條件最好的國防軍,經過這些年大筆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戰場上腿受過傷與胳膊受過傷的士兵也分別有8%和10%的死亡率。這個時代因為受傷而死的士兵。實際數量並不比直接戰死的人少。
奧斯曼軍隊兩路迎擊奧匈軍隊,戰爭進行到現在,直接喪命戰場上的奧斯曼士兵只有五千,但總體陣亡將士已經超過了八千人,還有大批的傷兵等待死亡。一萬三千餘傷兵中有五分之三的傷者都原於炮火。炮彈彈片造成的傷害通常比子彈造成的傷害嚴重。炮彈彈片會將一些灰塵帶進傷口,這會導致感染的幾率成倍的增加。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一個胸部中了炮彈彈片的士兵死亡率為胸部中子彈的士兵死亡率的三倍,也就是超過了40%。炮彈的爆炸還可以通過引起腦震盪而致死。除了生理上的傷害,炮火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長時間的炮擊經常會導致士兵休克,不過這些奧斯曼軍醫還沒有完全地了解它。只看到了結果,而不知道因由。
防守方的奧斯曼軍隊都已經付出了近兩萬人傷亡,進攻方的奧匈軍隊死傷可以說更多了。
奧匈在進攻當中還投入了上百輛的坦克以及自走火炮。但是這一點奧斯曼軍隊早有防備,他們在陣地前方都挖掘有又寬又深的防坦克壕,以及一種用混泥土鑄造的拖延或阻礙坦克前進的反坦克錐。
一種三稜錐,類似金字塔,半米高的阻礙物。以一定間距擺成一個大面積的網狀陣地的三稜錐。但不必要去追求正三稜錐。這些東西能用來很好地阻礙履帶式坦克車前進。原理就是,履帶式坦克車碰着反坦克錐的時侯,因為土地前端滑膩,加上履帶式坦克車的動力猛。所以,坦克車很輕易的由反坦克錐的一個平面滑上反坦克錐的低頂端。當坦克車滑到頂端的時侯,因為坦克車的底部不是滑膩的,所以很輕易卡死在上面。這時反坦克錐就仿佛一個千斤頂一樣,即便是你將它推倒。它仍然有一個尖錐朝上,阻礙坦克前進,唯一的方法只有爆破將其清除。所以遇到這玩意兒,坦克只好拐來拐去躲開它們,能夠為防守方贏得更多的時間。與中國古代戰爭中的鐵蒺藜,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防軍已經有段時間沒經歷大規模戰爭了,只是自己搞演習,雖然搞出了很多成果,但不拿到戰場上去試驗一番,國防軍自己心裏是沒底兒的。這場巴爾幹戰爭。可以說是一個很好地展示平台。
奧匈帝國完全佔據優勢的裝甲力量在防坦克壕與反坦克錐面前束手無策。奧斯曼人可不是抗戰時候的中國軍隊,雖然他們沒有大規模的裝備坦克裝甲與飛艇,但他們有着強大的炮兵和防空火力。
奧匈帝國地面進攻不成,就開始想方設法的在空中形成打擊力量,但在奧斯曼人密集的防空火力和一盞盞探照燈面前,不是說沒有戰果,而是進展不大。他們的飛艇部隊,現在更大的作用已經是趁着黑夜,飛躍防線後方空投傘兵和間諜來搗亂了。
伊斯坦布爾,中國大使館。
羅順強的房間外。一個年輕軍官正在急促的敲着門。「這麼回事?前線有變麼?」扣子都來不及系,羅順強就跑來開門。
「不是團長。是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他答應出動近衛坦克旅了……」年輕軍官兩眼中全是興奮。代表團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建議了多少回,這傢伙終於肯把近衛坦克旅吐出來了。雖然不是整個近衛師,可步兵前線的奧斯曼軍隊不缺,他們缺少的是反擊的坦克。
羅順強緊緊地握起了拳頭。這對他來說是太好了。有了近衛師的裝甲旅,他就有把握徹底擊潰馬其頓方向——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主力軍了。這兩個國家在奧匈帝國介入戰爭之後,立刻鼓舞起了鬥志——英德為他們輸入了大批軍費和軍火。重新組建了四個集團軍進攻馬其頓!但是因為新軍里新兵較多,戰鬥力不強,被奧斯曼軍隊的馬其頓集團牢牢地拒之門外。
羅順強不認為一直防守是個正確的選擇,他與奧斯曼軍隊的副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有過商議,認為現在就該發起反擊,不針對奧匈軍隊,而是先剔除奧匈軍隊的羽翼——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門的內哥羅軍隊。解決了這些小國之後,再集中兵力破退奧匈,或是擊敗奧匈軍隊,從而贏得戰爭!
用一句比較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柿子撿軟的捏』!
「羅團長,蘇丹已經把命令傳達到了近衛師。齊亞帕夏派來了自己的副官!」使館參贊這個時候也走了過來。齊亞帕夏的動作很快,大使館剛剛接到通知,他的副官就來到了。
「召集人,我們立刻趕去近衛師!」
奧斯曼蘇丹近衛師,這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最為信任的一支軍隊,師長齊亞帕夏是奧斯曼皇室的近支,算關係,他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族兄或是族弟。
這麼些年來,奧斯曼帝國一直在努力擴大着自己的陸軍,但限於軍費開支,奧斯曼陸軍的裝甲力量還非常薄弱,有限的幾支裝甲兵部隊的最大編制只是裝甲營,惟獨這近衛師中的裝甲部隊,不僅在建制上是一個完整的裝甲旅,還多配了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總人數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在坦克、裝甲車的實際數量上,也達到了170輛,這還不算上儲備車輛,僅此一點,就足以傲視奧斯曼全軍。
整個近衛裝甲旅下轄五個營,分兩個裝甲營,一個炮兵營——內含防空火力,兩個機械化步兵營,外加旅部和一個工兵大隊、一個偵察兵大兵。全旅配給卡車500餘輛。
這樣的建制配置,如果換成國防軍的話,全旅將士至少要一萬五千人。但奧斯曼帝國的現在決定了他們的軍隊想要達到與中國國防軍一樣的人員編制,是種奢望,也是一種奢侈。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不能改變這一點。
近衛裝甲旅自然也成了近衛師,成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心尖子。能行的話,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根本不想把這支威懾力巨大的部隊派出伊斯坦布爾。
它是整個奧斯曼帝國,裝備全軍最好的,軍官全軍中最優秀的,包括指揮官戈登帕夏在內,許多在中國軍校留學,甚至在中國裝甲兵部隊中實習過的奧斯曼帝國軍精英指揮官都在這個旅服役,這個裝甲旅的作戰能力可想而知。
在過擊的兩年時間裏,近衛裝甲旅每每出現在奧斯曼陸軍的對抗演習當中,聲威赫赫,連歐洲人都清楚這支軍隊在奧斯曼帝國的地位。那是全奧斯曼陸軍的第一王牌。從這裏走出的基層軍官與士官,不少人被派往其它裝甲混合部隊擔任基層軍官。還有諸多的炮兵、工程兵、機械化步兵軍官,走出近衛裝甲旅就意味着升職。可以說,從某一種意義上講,這個旅就是奧斯曼軍隊的小軍校!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近衛裝甲旅自身背負上了巨大的負擔。他們一旦出戰,就必須勝利。不然整個奧斯曼陸軍的士氣都會大挫。
被整體奧斯曼人即以厚望的近衛裝甲旅,一旦動起來,便要如猛虎出柙,橫掃一切。(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65s 3.96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