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 第五十六章奮威將軍

    劉備能不能打得過徐榮?

    在曹操的認知中,多半是不可能的。

    畢竟汴水一戰,曹操徹底知道了什麼叫雒陽禁軍,什麼叫百戰精銳,遠不是自己手下這些新招募的士卒能夠匹敵的。

    劉備之前打敗楊定,是因為楊定急功近利,自尋死路。

    真要論起來,曹操認為劉備軍的戰鬥力應該比自己強,但也強得有限,據城而守或許能夠等到自己支援,出城野戰,則必敗無疑。

    但此刻的場景,卻如一個大耳光扇在了他的臉上。

    見劉備毫髮無損,且麾下士卒個個精神煥發,曹操便知道劉備又打贏了,而且還是大勝!

    野戰中堂堂正正擊敗雒陽禁軍,這劉玄德什麼水平!

    曹操為劉備的勝利感到高興,心中卻也有一絲酸楚。

    好吧,又是我沒來晚了對吧!

    雙方走進見禮之後,劉備便拉着曹操,滿臉興奮地講述了整場戰役的過程。

    戰勝徐榮一事倒還好,曹操剛才就有心理準備,可聽劉備說他已經拿下了滎陽之後,曹操徹底繃不住了!

    滎陽啊,那可是滎陽啊,整個河南尹的咽喉之地,要害之郡,居然被你拿下了?

    而且還是只派了張遼一個人,輕而易舉就騙開了城門!

    一瞬間,曹操像是恰了一大堆檸檬,同時也深刻的認識到了一個事實,自己好像是個廢物。

    嗯,把好像兩個字去掉之後,似乎也成立。

    再看身後一種曹氏夏侯氏的大漢,也都是神情尷尬,沉默不語。

    把自己打得狼狽而逃的徐榮,卻被眼前的劉備打得全軍覆沒,自己還能說什麼呢。

    低沉的情緒持續了一會後,曹操終於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玄德兄,那賊將徐榮何在?」

    對於徐榮,曹操可謂是恨透了此人。

    曹操恨得不是自己的失敗,技不如人,他無話可說。

    他恨得是鮑信的弟弟鮑韜,贊助自己起兵的衛茲,都死在了徐榮手上,這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定要親手斬殺徐榮,才能泄心頭之恨。

    「這……」

    劉備自然看出了曹操的想法,神情便有些遲疑,猶豫着要不要告訴曹操真相。

    「玄德兄怎麼了?」曹操好奇道。

    軍隊都被你收編了,徐榮肯定也跑不掉,在哪你倒是說句話啊。

    這時張恆站了出來,沖曹操一拱手道:「曹公,徐榮走了。」

    聞言,曹操當即冷哼一聲,「徐榮那廝倒是油滑,這都讓他跑了。下次見了他,定要把他碎屍萬段。」

    見曹操回錯了意,劉備剛要解釋,卻被張恆搶先道:「曹公,並非是徐榮逃了,而是……在下與他做了一個交換,放他走了。」

    說着,張恆便將自己與徐榮交談的經過,詳細講述了一遍。未免日後雙方產生不必要的隔閡,所以張恆並不沒有騙曹操。

    聽完之後,曹操神情變得有些怪異,憤怒中又帶了些疑惑,遺憾中又夾雜了些釋然。

    從道理上來講,他完全能夠理解張恆的做法,用徐榮的脫身換取兵不血刃的勝利,這才是正道。

    憤怒的是,他暫時報不了仇了。

    至於他的疑惑,則是劉備和張恆也太迂腐了。

    自古兵不厭詐,先假裝答應徐榮,等收編完他手下的軍隊後,徐榮此賊是殺是扣留,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最後,曹操又徹底想通了。

    此戰是劉備打勝的,自己一絲功勞也沒有,自然無權置喙。

    自己的仇,終究還是要自己來報!

    良久之後,曹操感嘆道:「放任徐榮此賊離去,將來沙場相見,還是會成為咱們的敵人,玄德公太過仁慈了。」

    曹操這一系列情緒,張恆都看在眼裏,直到最後他釋然的那一刻,張恆臉上也露出了笑意。

    不愧是亂世梟雄,老曹這心態果然夠好!

    「曹公,咱們能贏他一次,就能贏他第二次,倒也不必擔憂。」張恆笑道。

    「子毅啊,你這話未免太過托大,豈不聞兵法雲……」

    曹操本想反駁,但奈何劉備自出師以來連戰皆勝,反倒自己才是那個敗軍之將,哪還有臉在人家面前賣弄兵法,所以說到一半就尬住了。

    趁此時,劉備開口問道:「但不知孟德兄此去酸棗,收穫如何?」

    說起這個,曹操剛才的鬱悶一掃而光,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甚至還夾雜着一絲絲得意。

    「玄德兄可知,操此去弄來了多少糧草?」


    劉備趕緊配合地捧哏道:「多少?」

    曹操伸出了一根手指,「足足十萬石!」

    「這麼多!」

    劉備這下是真的震驚了。

    關東諸侯有這麼大方嗎?

    「就這還算少的。」曹操略微不滿地輕哼一聲,「論身份,我等皆是關東諸侯的一份子。論功勞,玄德兄你連戰連勝,滅楊定、下卷縣、敗徐榮、攻滎陽,可謂居功至偉。操雖不才,卻也有沿路掃平賊軍之功,他們憑什麼不給咱們糧草!」

    反正曹操是對那群關東諸侯很不爽,就算拿到了糧草,也還是看不起他們。

    「孟德兄所言在理,以咱們的功勞,十萬石糧草確實不多。」劉備也點了點頭道。

    曹操又笑道:「此外,操還替玄德兄討來了一個官職。」

    聞言,劉備也興奮了起來,神色隱隱有些期待。

    他麾下如今精兵萬人,實力已經堪比一方諸侯,缺的只是一個名份。畢竟高唐令這個秩千石的官員,實在沒法和真正的郡國長官相提並論。

    說着,曹操從懷中拿出一卷絹帛,上面正是關東諸侯聯合署名,舉薦劉備為官的奏疏。

    而官職,卻是奮威將軍!

    看到這封奏疏後,劉備眼睛都圓了,神情中帶着毫不掩飾的渴望與嚮往。

    奮鬥多少年了,求的就是一個郡國級長官的位置,如今忽然到了自己手中,劉備恍惚間有種錯覺,感覺這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實。

    劉備自幼有大志,幼時曾指着門前的巨大桑樹的樹冠放出豪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可等他長大成人後,卻發現現實的鴻溝實在難以跨越。

    多少次的參軍剿匪,平定黃巾,多少次卻只被授予縣丞、縣尉級別的小官。

    如今,終於混出頭了!

    劉備緊緊攥着手中的舉薦奏疏,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

    漢代的官制,其實非常有意思,簡潔而又高效。

    更有意思的是,天子並不是整個皇權的集合體,甚至不是全部的使用者。

    嚴格來說,漢代皇權兩分,一大部分在皇帝手中,還有一部分卻是由丞相代為執行。而後漢武帝改制,為了削減相權而建立內朝,這就是東漢尚書台的雛形。

    等時間來到了漢末時期,整個國家的政務權利體系,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尚書台中。

    而尚書台的最高長官尚書令,卻只是一個秩千石的小官。

    正如用秩六百石的刺史去監察秩二千石的郡守一樣,小大相制是最穩固的權力體系,尚書令也就成了位卑而權重的官職。

    後來東漢一朝宦官外戚輪流干政,想實際掌控尚書台,卻又不願擔任尚書令這個小官,便又搞出了一個新花樣,名叫錄尚書事。

    這是一個不常設的職權官,一般由權傾朝野的權臣來兼任。

    也就是說,誰擁有了這個職權,誰就掌控了整個漢帝國的政務權,甚至是掌握了大部分皇權的輸出能力,就如同西漢初年的丞相一般。

    這便是所謂的事歸台閣!

    而劉備這個奮威將軍,其實是雜號將軍的一種。

    別被雜號二字給騙了,所謂將軍,其實已經是朝廷的最高級武將了,位同九卿。

    因為漢代將軍不常設,除了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將軍之外,其他的將軍職位,都和錄尚書事一樣是臨時的加官。

    日常最高的武將官職,也就是中郎將和校尉。

    往往是需要出征平亂時,為了能夠服眾,朝廷會給那個負責統率大軍的中郎將加一個將軍的名號,等戰爭過後再收回來。

    就算是當年督諸軍征討黃巾的左中郎將盧植,出征的時候也沒撈到一個將軍的名號,可見其珍貴程度。

    當然,那是承平年間。如今亂世,天天打仗,有功將士越來越多,就得需要各種封賞,雜號將軍的含金量也在逐漸貶值。

    至於關東諸侯有沒有權力任命劉備為奮武將軍,其實是有的。

    漢代採用的是察舉制,也就是主管某個部門的長官,可以自行徵辟屬官,雖然名義上還是舉薦。

    至於同級別的官員,他們也是有舉薦權的,而且一般不會被皇帝駁回。

    畢竟政務和人事任命權都在尚書台,皇帝又不可能熟知每一個官員的能力品性,所以官員的來源就是同僚舉薦。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個慣例,一旦某位官員保舉另一人為官,十有八九就要成了。

    關東諸侯舉薦劉備為奮威將軍,哪怕任命詔書還沒下達,劉備已經可以對外自稱奮威將軍了。

    所以,劉備才會這麼高興。

    可張恆卻很快發現了華點。

    如果沒記錯的話,如今的曹操,好像是行奮武將軍的官職吧。

    如今他又給劉備弄來了一個奮威將軍,兩個官制僅一字之差……

    嘶……細思極恐,細思極恐啊!

    老曹不會是對劉大耳有意思吧!

    :



第五十六章奮威將軍  
相關:  這個三國很核理    修真門派掌門人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寒門崛起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第五十六章奮威將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
360搜"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83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