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寫了三天,是字的大章,作家的話里還有免費的史料。求訂閱啊!】
第219章,張叔夜依天子妙計,一戰平定梁山匪患
重拾了些許自信的宋江,率領梁山眾兄弟,來到了沭水碼頭處停泊的十二艘大官船前。
他讓手下百餘名嘍囉,皆是當年在梁山泊中使船打魚的漁民出身,先登上沭陽碼頭處的那些官船上,仔細檢查。
他們發現官船沒有任何問題,不漏水、能航行,官軍也沒有對這些官船做任何手腳……
宋江望船興嘆,道:
「這十二艘大官船,每艘都裝載了半船的餵馬乾草,船上還有灑落的少許稻米粒,看來這些官船原本是裝載糧草的。
只不過,應該是之前沂州官軍,探聽到了我梁山眾好漢要攻打沭陽縣城後,官兵匆忙地把船上的糧食運回了城中;
只留下了這些餵馬的乾草秸,這亦是便宜了吾等梁山兄弟們的坐騎!」
梁山眾好漢紛紛稱讚大首領宋江,說得極對啊……
宋江命令梁山眾嘍囉,把之前搶奪來的金銀錢財、三萬餘斤糧食,分別裝載在了十二艘大官船上。
宋江率領梁山義軍,分別登上了十二艘官船巨艦。
梁山義軍殘部,從戰敗受挫的沭陽這塊傷心之地,沿着滔滔的沭河,順流而去……
大宋的沭陽縣,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簡稱沭,古稱厚丘、懷文等,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
沭河,下游幹流。
沭河,原為入淮大河泗河的支流,自七年前黃河決口南侵奪淮後,沭河無入淮河的通道,尾閭在蘇北遊蕩至如今的宣和三年初,但其尾流也能輾轉入海。
宋江率領所部梁山人馬,乘坐在十二艘官船巨艦上,猶如浮萍般,飄蕩在滔滔的沭河水面上。
經過年前的沂州戰敗和今日的沭陽之敗後,宋江和眾位頭領暫時也沒有思量好下一步的去向……
……
等宋江所部人馬乘坐官船巨艦,離開沭陽縣地界後,官軍探馬回報沭陽縣尉王師心:
「梁山流寇搶奪官船十二艘而遁……」
今年二十四歲的王師心,聽到自己人生首次指揮的阻拒流寇之戰,真的是勝利了,他英俊而堅毅的面龐,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心中卻暗自佩服道:
「梁山流寇奪船而逃,果然中了趙官家的妙計啊!」
王師心立即親自提筆,寫好了此次抵抗梁山流寇攻城的軍報公文,準備呈交給新來海州上任數月的知州張叔夜親啟……
他派手下親信六人,兩人一組,皆騎快馬,共分三批次,速速去往海州……
如此小心,是防半路出再閃失,不能將如此重要的軍情送達。
…………
第二天午時,正在視查海州城防的張叔夜,接到了沐陽縣尉王師心呈報來的軍報公文。
張叔夜讀後,真是喜憂參半啊!
他欣喜的是,年輕有為的沭陽縣令王師心,率領軍民死守沭陽縣城,擊退了聲勢浩大的梁山流寇的大舉進攻,並殺傷梁山流寇共計四百餘人,逼得宋江率部撤退。
還有更讓當張叔夜驚奇的是,梁山流寇自從去年年底在山~東的沂州兵敗後,南下的行軍路線,居然跟他接到的趙官家寫給他的密旨,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梁山流寇還真的中了趙官家欽定的妙計的前半段。
趙官家在給張叔夜的密旨中,提出要在沐水碼頭留給梁山流寇十餘艘半載草料的官船,以便等到其進攻海州時,方便官軍對其用火攻……
張叔夜所憂慮的是,據王師心所呈報上來的軍情:梁山流寇雖然在沐陽縣攻城受阻,然則其元氣未傷,還有流寇主力大約兩千七八百人。
……
時年五十六歲的海州知州張叔夜,年輕時喜歡談論兵法,其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張叔夜老成持重,出身名門。
張叔夜的曾祖父張耆,官至樞密使,封徐國公;
其祖父張利一,曾任信州參軍。
其父張宗望,官至正奉大夫。
張叔夜出生於北宋治平二年,他年少時就很喜歡談論兵法。
他卻不像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而是依仗着家世顯赫的關係,他親自到地方上去觀察,到兵營中去體驗,完美地將理論結合實際,從而闡發出自己的獨特軍事見解……
三十多年前,剛剛長大成人的張叔夜,便以父蔭,任蘭~州錄事參軍。
蘭~州地處宋朝邊境,依靠黃河天塹自固,每年黃河結冰時,都要處於戒備狀態,士不釋甲、兵不離武器者累月,以防羌人入侵。
當時,年輕的蘭州錄事參軍張叔夜獻計:
『我軍駐衛此地,以黃河天塹自固,每年冬季大河結冰之時,羌敵便可輕鬆過河,我軍險矣!
此非計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敵迫河,則吾既殆矣!』
『吾曾帶兵巡查,從當地百姓處打探知得:每年冬季羌人犯境界過河侵擾搶掠,必先在羌人稱為「天都」之地,集結各部兵力,商議侵犯我大宋之行動。』
『故此,我軍應該主動出擊,攻佔羌人所謂的「天都」之地,並在那裏駐兵建城,固守可有效抵禦羌人犯境……』
當年,年輕的張叔夜提出的對付羌人侵擾之計,被朝廷採納……
張叔夜謀劃好了攻取『天都』之策後,率兵成功奪取此地,朝廷在那裏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能用來戍守的大城池,從此蘭~州再無羌人過河侵擾之患。
……
之後,年紀輕輕二十多歲的張叔夜,得到河北轉運使蔣之奇的器重,並在其推薦之下,擔任過襄城、陳留知縣,後改任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
這惹得當時官場上,輿論斐然一片,都認為朝廷對張叔夜太過優待了。
再之後,深受皇恩的張叔夜,先後被朝廷任命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大觀元年,張叔夜任庫部員外郎,開封少尹。
不久,張叔夜向朝廷獻上自己所寫的文章,朝廷召其考試製誥,賜其為進士出身,後升任右司員外郎。
當時,風頭正盛的張叔夜,被派去出使遼國。
他在遼國舉行的宴射中,宋遼雙方的武將在比賽射箭,遼國將領還在那裏瞄準未發箭之時,張叔夜便閒庭信步般開弓放箭,第一個射中了目標,大漲宋國威風。
遼國的皇帝和文武百姓,皆驚嘆並詫異於這位文官穿着打扮的宋使張叔夜,怎麼箭法如神呢?
他們便想查看張叔夜所用的弓。
張叔夜為保大宋使臣的尊嚴,他以『無前例』為由,拒絕遼人檢查其弓箭。
張叔夜使遼歸來後,憑着自己使遼時的所見所聞,畫出了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範共五篇圖冊,上呈給了大宋皇帝趙佶,博得天子龍顏大悅……
大觀三年,前途大好的張叔夜,卻因其從弟張克公彈劾宰相蔡京之事受累。
蔡京遷怒於張叔夜,找出張叔夜的小過錯,將他貶為西~安~草場監司。
數年後,張叔夜被召回京師,擔任秘書少監,後又升至中書舍人、給事中。
當時,大宋的官吏為政懶惰懈怠,凡是出自門下省的命令,都要預先列出官銜,讓人寫上名字之後,遇事才填寫具體內容,稱為「空黃」。
張叔夜極力要求革除這種弊端,又遭到朝廷中以蔡京為首的眾多官員們的怨恨……
皇帝看到張叔夜被貶後召回京城後,依然如此正真、不怕得罪同僚,敢有所作為,故此,擢升張叔夜為禮部侍郎。
宣和二年八月,忌恨張叔夜已久的太師蔡京,向皇帝趙佶進獻讒言,以他身為宰執,再利用手中的大權,把張叔夜以徽猷閣待制身份,貶至海州任知州。
這是張叔夜第二次出任海州知州。
如今,張叔夜來到海州不足半年,他卻無比驚訝地發現,
當他離開京城後的那五個來月,即從去年的宣和二年九月末至今,
當今天子趙官家怎麼突然間從昏君,轉變成了明君聖主了呢?
在這短短的四五個月中,心性大變的趙官家,不僅將把持朝廷大權的蔡京、王黼等奸臣給正法了,而且趙官家還御駕親征,平定了那場聲勢浩大的方臘亂匪起義,又在全國上下出台了眾多『吏治民生』的好政策……
如今,張叔夜看到梁山流寇敗走沐陽縣時,還真的中了趙官家給他的密旨中所設的妙計。
那麼,接下來梁山流寇會不會攻打海州城呢?張叔夜料想,梁山流寇極大可能會如趙官家在密旨中寫到的那樣:梁山流寇補給不足,缺少糧食,必然會攻打儲糧甚多的海州城。
如今,張叔夜感覺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好重啊!
畢竟,這海州城中可調用的廂軍不過五千人,卻久疏訓練,戰鬥力較弱;根本比不了自己年輕時任蘭~州錄事參軍時,所見到的西北軍那般的戰鬥力。
不過,令張叔夜興奮的是,趙官家在密旨中寫給他對付梁山流寇之妙計,冥冥之中,卻與他所想一致。
張叔夜讓沐陽傳遞軍情奏報的了小吏退下,他立即下令道:
「派出三十六路探馬出城,偵察侵入我海州境內之梁山流寇,敗走沐陽後之動向……」
「遵令……」
張叔夜還利用海州城中廂軍不知道梁山流寇人數的信息差,在軍中傳達梁山流寇在山東的沂州兵敗後,南逃至海州境內的沭陽縣後,又遭到縣尉王師心率領軍令的痛擊,梁山流寇損兵折將過半;
現在,梁山流寇只剩下了八九百殘兵敗將,又裹挾了沭陽縣鄉下的千餘農民,搶奪了十二艘官船,極有可能來攻打我海州城,我軍當做好充足的應敵準備……
當然,這都是張叔夜為了穩定軍心、激勵士氣,故意將宋江一夥流寇的人數給往少了說。
海州知州張叔夜還宣稱:
『當今天子趙官家,甚是關注是否能剿滅梁山流寇之事;
剿寇有功者,定能得到天子封賞……』
果然,海州城內的五千名廂軍,聽到連海州下轄的一個小小沭陽縣尉,其還是進士文官出身,都能率領沭陽城中軍民,重創梁山流寇,立此大功。
看來,吾等軍漢建功立業之機,就在眼前了。
海州五千名廂軍,個個摩拳擦掌、皆是甲冑離身、兵器不離手,盼望着梁山流寇早些來攻打海州城,以便立下軍功受天子封賞……
十餘天后,
大宋宣和三年二月末,宋江率殘部近三千人,乘坐十二艘搶來的官船巨艦,從沭河順流,輾轉入海,轉戰至海州之濱的黃海上……
現在,擺在宋江面前最大的難題便是,梁山義軍的軍糧快要用盡了。
宋江和諸位頭領,看到每條官船臣艦上,還有少半船餵戰馬的乾草豆秸,
每條大船之上都裝有之前搶奪來的上千兩金銀和十數萬貫銅錢,
但是,唯獨每條船上的軍糧都已經見了底。
他們現在才後悔,當初梁山義軍正盛時,搶來那麼多金銀錢財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大宋各地都嚴禁任何人與盜匪做生意,而這海州地界上更是三令五申任何人不准資敵,不准跟梁山義軍有往來,更別說有誰敢賣給梁山流寇糧食了。
從三天前,便一天只能吃兩頓稀飯的宋江,對同船同樣餓得飢腸轆轆的吳學究,詢問道:
「為今之計,將之奈何?」
吳學究緊皺眉頭,道:「我軍只有攻下海州城,才能結束吾等兄弟忍飢挨餓在海上漂泊之窘境!」
宋江點頭,深以為然。
宋江立即下令道:「傳吾軍令,將我軍十二條大船上的所有存糧,全部拿出來,讓我梁山弟兄們飽餐一頓後,立即攻打海州城!」
「遵令。」
………………
此時,海州城內的知州張叔夜,也從之前派出城偵察梁山流寇動向的多路探馬的回報中,
得知了梁山流寇所乘坐的十二艘官船巨艦,已經逼迫了海州的海邊……
五十六歲的張叔夜頂盔貫甲,立即召集來城中的廂軍將領,佈置起了作戰方案……
簡短的軍事佈置完畢後,張叔夜留下一千名廂軍兵將守城。
他要親自帶領諸位將領兵和四千廂軍精銳兵卒出城,準備伏擊極可能會棄船上岸攻打海州的梁山流寇。
張叔夜在率軍出城之前,特意將之前從海州府庫中挪用出來的五個裝錢的大箱子,都搬出來。
讓準備出城的四千廂軍官兵,親眼目睹如此之多又令人心動的錢財!
張叔夜從打開的大廂子中,抓出數串銅錢在手,高高地舉起,在眾將士面前,高聲道:
「爾等立功受賞之機就在面前。
若爾等能打敗犯我海州境內的梁山流寇,除了當今天子會重賞爾等之外,
本知州,定會在爾等凱旋得勝之後,親自為爾等發放賞錢!」
海州城內的廂軍士氣高漲!
這些軍漢,看到那麼多的一大箱子又一大箱子的賞錢,就擺在縣衙門前,他們眼睛都看直了,希望自己隨軍出戰得勝後,也分到一筆可觀的錢財。
海州城內的官兵士氣,被知州張叔夜激勵得空前高漲!
張叔夜將早已經寫好的告示拿出,命令手下兩個小吏,將其張貼在了海州官衙大門旁邊的牆壁上。
眾兵將看到張告示上,密密麻麻地寫落滿了字,落款處還有知州張叔夜的簽名,並按下了大紅的官印。
雖然,這裏有很官軍兵卒是不識字的,
但是,他們卻認得、也最信任那按在告示之上的大紅官印!
張叔夜,指着這展公文告示,高聲宣佈:
「本知州在此立下懸賞告示,並按下了官印,決不會反悔賴賬!
爾等兵將中,有赤身為國,不避凶鋒,
能拿獲宋江者,賞錢十萬貫!
殺死宋江者,賞錢六萬貫。
拿獲盧俊義和吳學究者,賞錢五萬貫!
擊殺此二賊者,賞錢三萬貫!
拿獲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張清等其餘梁山流寇頭領者,賞錢二萬貫;
擊殺以上梁山流寇頭領者,賞錢一萬貫!
……………………
能擒拿一名梁山流寇嘍囉者,賞錢一百貫!
擊殺一名梁山流寇嘍囉者,賞錢五十貫!」
知州張叔夜當眾宣佈完懸賞公文後,
海州城內的廂軍在高額賞金的刺激下,士氣被激勵得空前高漲!
海州城中四千名廂軍精兵,隨知州張叔夜浩浩蕩蕩地出城。
行在至距離海邊三四里遠之處,張叔夜根據探馬回報梁山流寇的動向,再結合之前他接到密詔後,看到當今天子趙官家給他的妙計,他便對手下廂軍幾員將領下令道:
「據探子偵察梁山流寇動向,其所乘十二艘官船巨艦,已至吾境前方海岸邊。
梁山流寇欲從海上突破,進攻我海州城。
故此,本知州得天子妙計為:
吾部大隊人馬設伏於此處,
吾部再派出二百輕兵,引寇下船登岸追擊我軍挑釁之兵,引敵入伏。
然則,梁山流寇狡詐、作戰機動,遇強時擅逃,為斷流寇退路,吾軍還應派出一部人馬,去把梁山流寇所乘坐的那十二艘官船巨艦放火燒掉,以斷其退路!」
海州廂軍中的一員偏將周光允,不解地問道:
「張知州,屬下有疑問。」
張叔夜正色道:「講來!」
偏將周光允,抱拳道:「
「我部臨出城之時,張知州便下令讓吾部三百六十名弓箭手,備足了火箭。
又讓吾部步兵三百四十名刀槍手,各備火把。
然則,用一支支小小的火箭,射向梁山流寇搶奪來的那十二艘官船巨艦,豈能將其燒毀壞呢?!」
「哈哈哈……」張叔夜在朗聲大笑,故意表現出臨戰而不懼之色,讓手下兵將堅信通過此戰定能平定梁山流寇之亂而建功立業。
張叔夜騎在戰馬之上,左手待住韁繩,右手拂須,從容自信地說道:
「此乃周將軍不知其詳情也!」
「本官按趙官家旨意,讓沭陽縣尉王師心率領軍民阻擊梁山流寇之前,
故意留給了梁山流寇十二艘裝載了半船餵馬的乾草秸稈!
據近日以來,本官派出的多路探馬回報得知,宋江所部流寇的大船上依然留着那些餵戰馬的乾草料。
周將軍你來說,你部三百六十名弓箭手,射出火箭可否引燒半載乾草秸稈的匪船呢?!
何況,依趙官家之計,本知州還會派出一部人馬到海邊碼頭叫陣,引梁山流寇主力下船,上岸來追擊挑釁之官軍。
周將軍面對十二艘守衛薄弱的匪船,
即便用火箭燒不沉匪船,你部舉起火把沖向碼頭停泊之匪船上,也定要將其盡數燒毀,以斷流寇退路!
完成,大功一件,
失敗,治你重罪!
此乃軍令也!」
「末將遵令!」周光允堅定而自信地答道完,依然如舊時一般,還不忘奉承拍幾句馬屁,道:
「官家聖明,張知州用計如神也!
如此一來,末將定會親率所吾部弓箭手,用火箭射向匪船,讓步兵舉火衝上前去將匪船全部燒沉!」
張叔夜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
「梁康安聽令!」
海州廂軍騎兵小校梁康安萬萬沒有想到,張知州居然親點他的姓名。他只是二百騎兵的一名小校,名不見經傳。
小校梁康安在戰馬上抱拳答道:
「末將聽令!」
張叔夜下令道:
「本知州命你,率領你部二百騎兵,去海邊碼頭對停在那裏的十二艘載有梁山流寇的大船,不停地罵陣,好引宋江所部人馬登岸,追擊你部。
你部與梁山流寇交手後,要佯敗而退,將其引入此地我軍設伏之處……」
「末將遵令!」
張叔夜又對手下兩位廂軍將領下令道:
「傅信鴻、程子平各率所部人馬,埋伏於此地,待到梁康安率部誘敵至此時,官軍奮力合擊梁山流寇。」
「末將遵令。」
……………………
當日傍晚時分,停泊在海州海邊的宋江所部梁山流寇,終於告別數天以來的限量稀粥,見到了久違的乾飯,他們正端着碗准吃時,海岸邊卻出現了一隊二百來人的官軍,不停地齊聲大罵叫陣……
「梁山流寇,豬狗不如!」
「為患州縣,燒殺搶掠;」
「無惡不作,不忠不義!」
「人怨天怒,今日必亡!」
「梁山流寇,膽怯如龜!」
「官軍在此,爾敢戰否?!」
……………………
二百名官兵在岸邊齊聲大罵,
這可把這兩三個月以來,經沂州戰敗和沭陽之戰受挫的梁山好漢們給氣壞了!
李逵向宋江請戰道:「公明哥哥,海岸上那二百來個官兵鳥人,太過聒噪!
請公明哥哥派俺帶上一二百梁山弟兄,衝上岸去,把他們那群鳥人,都給砍殺個乾淨!」
「嘿嘿……」宋江皮笑肉不笑,說道:
「鐵牛莫急!先等我等梁山弟兄們吃飽了飯,吾定當親率眾位弟兄們登岸殺盡官軍,順勢打下海州城!
攻破海州城之後,吾等梁山弟兄們不但有糧和菜吃,還會有大口的酒肉吃了!」
聽到宋江的話後,李逵饞得哈喇子都快要流出來了,忙道:
「俺鐵牛一切都聽公明哥哥的!」
盧俊義聽到宋江和李逵的對話後,他立即對宋江勸阻道:
「海州官兵只來兩百餘人,在岸邊挑釁我梁山義軍,大首領小心有詐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9s 4.08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