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皇李乾順下定了誓要與興慶府共存亡的決心,大殿內的文武百官,也不敢再勸其遷都或北狩西巡了。
李乾順讓文武百官各司其職,隨時做好迎敵準備。
如果宋軍來攻興慶府時,若前線夏軍傷亡慘重,就要強征城內十歲至六十歲男子立即從軍,去守城
李乾順在散朝前,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氣,安穩人心,他強擠出笑容,裝作胸有成竹的樣子,自信地微笑道:
「眾愛卿,勿要擔憂。朕已有退敵之計。」
「眾愛卿,別看御駕親征的大宋狗皇帝趙佶率領的兵馬,比咱們京城的夏軍人數多。然,宋軍長途來犯同,入侵我大夏國,其戰線拉得過長。」
「宋軍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後,就要分出一部分兵馬去守城,如此一來,那大宋的狗皇帝趙佶,能派出多少宋軍來攻打我興慶府呢?」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中,自然有很多人都習慣奉承讚美夏皇的。
「陛下聖明啊!經陛下解惑,微臣茅塞頓開!宋軍能打到我京城者,不過二三萬而已!」
「以微臣看來,能打到我京城的宋軍,不過一兩萬而已!」
「朕自推崇漢家儒學和百家學問以來,曾讓眾愛卿多讀些漢家經典和史書戰策。」
「眾愛卿,莫慌!即便宋軍派來數萬大軍來攻打朕的京城,那那他們也必然慘敗而歸!」
「眾愛卿,不見中原王朝曾經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否?「不都是以弱勝強、以守勝攻嗎?」
大殿內很多文武大臣皆點頭稱是,極少數沒有看過漢家王朝的史書戰策的党項族武將則一臉懵逼。
善於逢迎聖意的幾位大臣紛紛出列,讚譽道:
「經陛下解惑,微臣信心倍增!」
「陛下聖明,此次我大夏國京城保衛戰必勝!」
「陛下高瞻遠矚,我夏軍必能全殲來犯興慶府之宋敵!」
「」
「哈哈哈」李乾順故意大笑,他這位明君雄主自然是能看出來很多大臣說出上面那些話,是在討好奉承他這位大夏皇帝的。
不過,李乾順也樂意文武百官能有這種打敗宋軍、取得興慶府保衛戰勝利的自信。
他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氣,便高聲道:
「朕已算過,如今宋軍派出攻打朕的京城興慶府的能的兵力,最多不過六萬而已。」
「而朕已經派大將李良輔領兵,攜旋風炮『潑喜』,趕赴京城東郊外,死守黃河沿岸。」
「若宋軍順河而下來攻興慶府,李良輔部能定打得宋軍措手不及,定會讓眾多宋軍葬身滔滔黃河!」
「若那大宋狗皇帝趙佶,敢乘船御駕親征而來,朕的虎將李良輔,定會用旋風炮將其所乘龍船打沉,讓趙佶葬身魚腹!」
大殿內文武百官亦甚是崇敬夏皇所言能成真。
「陛下英明神武」
「陛下英明神武」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乾順微微一笑,又道:
「朕的愛將李良輔率部死守京城東郊黃河沿岸,為京城第一道防線;京城內數十萬軍民死守興慶府的外城,為第二道防線,如此固若金湯,宋軍一年半載也攻不破!」
「若等到朕派出的數十隊信使欽差,趕到我大夏國各地諸軍司,徵調來勤王大軍,那御駕親征的大宋狗皇帝趙佶所率的宋軍,便會被我軍前後夾擊!」
「故此,朕敢斷言,孤軍深入我夏境的宋軍必敗,我軍必勝!」
在此之前,大殿內的文武百官,他們還有些不信夏皇所言能守得住京城興慶府。
現在,他們聽到了夏皇李乾順這有理有據的分析後,絕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信服了。
他們對當今夏皇李乾順由衷敬仰,也都道當今夏皇自幼就雄才大略!
大夏,天安禮定元年,夏惠宗李秉常英年早逝,年僅三歲的李乾順即位,母黨梁氏專政。彼時,在後黨梁氏統治時期,大夏國政治腐敗,軍隊衰弱,大宋趁機來攻,夏軍屢戰屢敗
而在距今二十二年前,即大夏永安二年,十六歲的當今夏皇李乾順,滅後黨梁氏一族而親政。其親政後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結束了之前大夏國累朝總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面。
在當今夏皇李乾順的勵精圖治下,大夏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發展,軍事力量加強,在三年前夏軍打敗了宋軍的入侵,晉王李察哥率部斬獲了宋軍名將劉法的首級
夏國的文武百官想到這些,再結合夏皇的鼓勵,他們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紛紛高呼道:
「陛下聖明,我軍必勝!」
「陛下神武,來犯宋敵必敗!」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乾順看到群臣不再像剛上朝時那般慌張了,他也心安了不少,他自信有六七成把握能打贏這場夏國京城保衛戰,他高聲道:
「眾愛卿若無本啟奏,便退朝吧!朕觀當今行勢,不容卿等懈怠,退朝後定要各司其職!隨時準備聽從朕調遣。」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乾順望着群臣紛紛退出大殿,他卻看到了三十五歲的御史大夫謀寧克任,跪在大殿內,遲遲未起身退朝。
李乾順疑惑地問道:「愛卿,何故不退朝呢?」
謀寧克任叩首道:「微臣有機密之事啟奏,故此等到群僚退出大殿後,微臣方能對陛下言明。」
李乾順又看了一眼大殿門口,其他的文武百官皆已退出,他便道:
「如今,這大殿內,已無其他愛卿了。愛卿有何機密之事,速向朕道來。」
謀寧克任再拜,道:
「陛下,可曾記得二十年前,即我大夏貞觀元年,御史中丞薛元禮建議重漢學的上書嗎?」
李乾順眉頭微皺,有些不悅,他沒有想到謀寧克任所要啟奏的機密之事,就是這種陳芝麻爛穀子之事嗎?
不過,他還是冷冷地說道:「朕自然記得!彼時,朕十八歲,是朕剛剛親政的第二年。因朕崇拜大唐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朕亦嚮往大唐的貞觀之治!故此改年號『永安』為『貞觀』。」
「朕還效仿唐太宗虛心納諫、廣徵賢言。」
「彼時,御史中丞薛元禮,上書建議推崇漢學。」
「朕猶記得,薛元禮上書所言:
『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
『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
『景宗以神武建號,制蕃字以為程文,立蕃學以造人士,緣時正需才,故就其所長以收其用。』
『今承平日久,而士不興行,良由文教不明,漢學不重,則民樂貪頑之習,士無砥礪之心。董子所謂『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可得乎?』」
「彼時,朕將薛元禮這份建議要重視漢學的奏摺,在朝會上傳閱,得到絕大多數文臣武將的支持。」
「故此,朕在貞觀元年下旨:於蕃學外,特建漢學,每期設漢學弟子三百,立養賢士,以廩食之。」
李乾順一指謀寧克任,道:「朕猶記得,二十年前的貞觀元年,初建立漢學院時,愛卿才年方一十五歲,乃漢學院中党項三百弟子中佼佼者!」
「陛下所言極是。」謀寧克任卻憂心忡忡道。
「唉!」李乾順嘆息道:「朕的老臣薛元禮雖已病故數年,然這些年來,朕卻時常翻閱其當年的奏疏。」
「朕仍謹記薛中丞所言:要重視漢家儒學。故此,漢家儒學在我大夏國推行至今,培養出精通漢家儒學的官員甚多,利國利民啊!愛卿,亦是其中獲益者!」
謀寧克任卻道:
「今日,微臣密奏之事有三。」
「其一便是,我大夏國君臣軍民,皆被漢人薛元禮所倡導『獨尊漢家儒學』之論,荼毒甚為深遠啊!」
李乾順聞言,面色不悅,但他還是忍住了怒火,聽謀寧克任繼續講述。
「在九年前,我大夏貞觀十二年,陛下命我等朝臣,盡言朝政得失。微臣曾上疏申述:
『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國之方,無非食貨。巍巍大夏,立國西陲,射獵為務,今國中養賢重學,兵政日弛。』」
「彼時,微臣還向陛下直諫:『既隆文治,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御邊之實務』。然,微臣之諫,卻未被陛下採納。」
李乾順道:「朕知道,當年薛元禮向朕推行儒學,主張以文治國,其實質是讓朕的大夏官史軍民皆學習漢宋王朝制度,有利於我大夏國內穩定。」
「而愛卿在貞觀十二年的上書進諫,主張我大夏國恢復以武立國,固守遊牧傳統;然若如此,朕極其擔心,我大夏國將會出現跟大唐中晚期一樣的各地藩鎮割據。」
「故此,朕雖知愛卿忠君為國,然朕卻並不能採納愛卿『以武立國』之建議。」
「但,愛卿之才華與賢能,朕皆知之,故此,在這九年之內,朕將愛卿從御史,先擢升為御史中丞,後又拜為御史大夫。」
謀寧克任見夏皇李乾順說出了心裏話,心中甚感寬慰,於是繼續慷慨陳詞道:
「陛下,此番宋夏交戰,我軍連連失利,城池接連失守,非戰之罪,實乃軍力孱弱所致。」
「而軍力孱弱之主因,經微臣十餘年的調查發現,是我大夏國內,隨着漢家儒學之風的盛行,許多我党項貴族豪強家的青年子弟,紛紛棄武學文,企圖學好漢家儒學進入漢學院,就不用去戰場拼殺建功卻能步入仕途。」
「即便我族子弟中,打着文武兼修之旗號,但其接觸了漢家儒學和詩詞歌賦後,其勢必會耗時費力進行,然後深陷其中,以追求筆墨之趣為樂;從而忽視了騎射武藝的習練。」
「更有甚者,微臣發現很多我党項族將領中,亦有很多人以追求學習漢家儒學、詩詞歌斌為耀!」
李乾順聽着謀寧克任的進諫,他皺眉沉思起來。
他深知謀寧克任所言非虛,近二十年來,隨着漢家儒學在夏國的推崇,確實有很多党項貴族豪強家的青年對練習武藝、弓馬騎射有所懈怠。
然而,他明白,漢家儒學的引入,可讓原本野蠻好戰、不太服從管治的党項族官吏軍民,變得老實聽話、忠君愛國,這對於他的君主集權統治十分有利。
「陛下,昔日我党項鐵騎,縱橫西北,所向披靡,如今卻難屢次慘敗於宋軍,實乃我大夏忽視武備所致!」
御史大夫謀寧克任咬牙切齒道:「而其罪魁禍首,便是二十年前向陛下極力推行漢家儒學、主張以文治國的時任御史中丞薛元禮思啊!」
「微臣冒死直言,漢人薛元禮之罪,應被開棺鞭屍!並誅其三族!」
「啊?!」李乾順震驚,他略平復了一下心神後,悠悠道:
「愛卿,言重了!已故薛中丞,雖為漢人,但其卻真心輔佐於朕,其有功而無罪!」
「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再提薛中丞之舊事了!」
「從今往後,朕將在漢學之外加強武備,鼓勵文武並重,培養既能治國安邦,又能領兵打仗之才。望能早日恢復我党項鐵騎雄風!」
謀寧克任見夏皇心意已決,便只好將第二件奏啟之事,說出:
「微臣觀我朝漢人文臣武將過多,不少人身居要職,騎在我党項兒郎頭上作威作福,令我族兒郎心中不滿。」
「如今,大宋皇帝御駕親征,甚會邀買人心,漢人在我大夏國任官為將,不過貪圖榮華富貴而已,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微臣請陛下革除漢人文武大員之要職,免得漢人官員歸降趙宋啊」
李乾順略一沉思後,便道:「愛卿之言雖有些道理,然大敵當前,在京城內,若同時革除上百名大小漢人官員,恐生變故。」
「再者,朕的歷代先祖皇帝,皆重用過漢人為高官,如張浦、張元、吳昊、曹勉等諸多漢人。
「甚至,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曾重用在大宋累試不第、因抱負難以施展而叛宋投夏的漢人張元為軍師,取得對宋軍的好水川之戰大捷,我党項兒郎斬殺了宋軍兵將一萬有餘!」
「漢人張元,其素懷功名,以滅宋為志,因此戰之功,受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重用,拜為國相!」
「故此,朕認為像張元這樣的漢人,理當重用,不應猜忌!」
謀寧克任聽到夏皇這有理有據的反駁之詞,最令他頭疼的就是,陛下自從二十二年前親政並剷除了後黨梁氏一族後,就開始信佛尊儒了,陛下也變得心慈手軟了!
謀寧克任暗嘆:『吾最終目的是,清洗大夏內當官為將的所有漢人!』
『然,吾知當今夏皇信佛尊儒,斷然不會行此霹靂手斷!故此,吾退而求其次,想讓夏皇先革除這京城內擔任文官武將的所有漢人的官職。』
『奈何,即便這個退而求其次的諫言,陛下亦未採納!」
謀寧克任見無法說服夏皇李乾順後,有些心灰意冷,但自己還有第三個諫言要說:
「陛下,宋軍壓境,當為太子尋條出路啊!」
坐在龍椅上的李乾順,身體一顫,聲音顫抖,道::
「愛卿,也認為朕的京城保衛戰,打不贏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4.00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