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個蘇聯到底在哪兒啊?看起來似乎離咱們華夏很近,但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雍正:「按照之前光幕視頻所記載的年限,現在大清距離後世不過幾百年而已,這個蘇聯既然強大到能夠教導後世國家,應該早就有苗頭了才對。」這個國家總不能是憑空變出來的吧?
乾隆:「蘇聯,這個國家完全沒聽說過,難不成是其他國家改名的那是奧斯曼帝國?還是沙俄?還是Y度?不對,後世有Y度這個國家,那就不是Y度,但會是其他哪個國家呢?」
因為清朝總被後世人戳脊梁骨,清朝的皇帝對於後世的這些強大的帝國盯的可緊了,但除了M國這個還能稍微有點苗頭,讓他們聽說過外,蘇聯完全沒聽說過。
清朝的皇帝對於這個蘇聯,真的是完全摸不着頭腦。
百姓們關注點都不在這些國家上,而是在「第一」上。
「後世國家不是第一,那其他國家會不會欺負後世國家?」
「肯定會,我小時候和村裏的孩子打架,打不過頭領就得挨揍,最後打了最壯的大壯,把大壯都給打的半死了,才沒人敢欺負我。」
「我就說得爭第一吧,不爭第一,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後世之前那麼厲害,應該沒人敢欺負,後世國家。」
「這可說不準,你不是第一,就那麼強大,那第一能看你順眼。」
「必須得是第一,不然被番邦人小看了怎麼辦?」
「」
對於現在不是第一的後世國家,古代百姓憂心忡忡的擔憂着。
【#古時候的聘貓#】
【來看看古時候鏟屎官你們的浪漫吧。】
【在古代,因為技術不發達,滅鼠只能靠貓咪,所以養貓成了上流階級相當流行的事。
古人將收養貓貓稱為「聘狸奴」,在選貓上也十分有講究,還有專門的《相貓經》。
古時候人們認為貓咪的顏色多以純色為貴,胖橘更是十分搶手。】
【但真正想要聘一隻小貓回家也是相當有講究。
首先需要選定日期,根據傳統習俗,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進行聘貓,在古代還要請大師算一下,確保日期的吉利。】
【其次就要下聘禮,聘禮的種類和數量因地區和習俗而異。常見的聘禮包括鹽、糖、茶葉、芝麻、小魚等。
如果是聘家貓生的小貓,通常會給主人家送鹽、糖等物品。
但如果是聘野貓生的小貓,則要給貓媽媽送一串小魚。】
【下聘之後就需要寫納貓契,納貓契相當於婚書,上面要寫明聘貓的日期、貓咪的特徵、對貓咪的期許,以及主人的承諾等。
有些納貓契還會請神仙做見證,以增加儀式的神秘性,一般都是東王公和西王母。】
【然後主人就可以迎貓回家了。
在選定的日期,主人帶着聘禮和納貓契,前往貓咪的原主人家或貓媽媽的棲息地,將貓咪迎接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主人可以用布或籃子將貓咪包裹起來,以表示對貓咪的尊重和愛護。
在將貓咪帶回家後,主人要先拜灶神,祈求灶神保佑貓咪健康、平安。】
【經過這一系列的禮儀,貓貓的主人才可以養一隻貓貓。】
【所以說,在古代聘只貓貓也很不容易事呢。】
評論區
[裹鹽迎得小狸奴——所以陸游聘的是家貓。
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黃庭堅聘的是野貓。]
突然被光幕點名的陸游、黃庭堅:萬萬沒想到!會因為這兩首詩被後世人記住。
[古人的規矩怎麼到我們這裏就不流行了呢?好有愛呀,我也好喜歡儀式感呀!]
[花三千聘禮去寵物店,這樣的儀式感咋樣。]
[其實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想要找健康的花錢去寵物店裏買,如果要貓媽媽生下來的就拿貓條去換。]
[沒有失傳唉,我小時候家裏養貓就是用鹽去換,也算聘禮吧!以前不懂為什麼,現在想來大概就是如此。]
[我們這邊要給一包糖,狗也一樣。]
[哈哈哈,我們這邊不是鹽了,現在是禮盒。]
[小時候家裏是送糖,但我現在改送貓糧了,時代在發展!]
[這繁瑣程度,不亞於現在給孩子上戶口。]
[說起來,古人起的貓咪名字也很有意思:烏雲嘯鐵(黑貓) 。
墨玉垂珠(黑貓,只有尾巴一點白色)。
踏雪尋梅(黑貓,爪子白色)。
烏雲蓋雪(上黑下白的貓)。
金簪插銀瓶(白貓,但尾巴金黃)。
雪裏拖槍(白貓,但尾巴黑色) 。
雪地金鏤(白貓,帶橘色斑點)。
尺玉霄飛練(白貓,通常指山東獅子貓)。
銜蝶(通體純色,嘴角有其他花紋)。]
[還是古人有文化,我給我的貓貓起名只會叫豆豆。]
[關鍵古代能養得起貓的,大多都是有錢讀書人吧,起的名字好聽,也不是不能理解。]
[說的好像現代誰不讀書一樣。]
[原來聘一隻貓貓這麼麻煩,怪不得在古代這麼貴重,一隻狸貓就能換一個太子。]
宋仁宗趙禎: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評論,突然感覺自己被點了。
[《狸貓換太子》]
[哈哈哈哈]
[]
「狸貓換太子,我聽說過這個故事。」
「堂堂皇子被劉妃設計給換成狸貓了,皇帝看到妃子生了個狸貓,可生氣了。」
「這皇帝也不想想,人能生出來貓嗎?真傻!活該他沒親兒子。」
「自己的親兒子送給八賢王養,他還不知道,這也有意思。」
「我們這兒還演過呢,可有意思了那個劉皇后可壞了,好不容易人家母子要相認了,結果放了火,想要把那個李妃給燒死了。」
「多虧後面被人給救出宮了,不然就真的被燒死了,哪能等到後來被包大人認出來,帶回去?」
「還好包大人設計審問了那個郭槐,不然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撬開郭槐的嘴呢。」
「」
狸貓換太子這個在明清得到了廣泛流傳,明清時期的不少百姓都聽過這個故事,尤其是在清朝作家石玉昆的小說《三俠五義》中基本定型。
在明清時期,這個故事被廣泛傳播,並被改編成了多種戲曲版本和影視劇。
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流傳程度可不低,討論的多了,被影射的皇帝,真的很難感覺不到。
趙禎:總感覺被影射了,但這事又不是真實的事,這個事還沒辦法解釋![憋屈.ipg]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78s 4.08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