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精神病兒子們」#】
【今天來講一講朱元璋的那些「精神病兒子們」!】
朱元璋:我有種不好的預感。
【當然,都講肯定是講不完,講3天3夜都講不完!
今天就講四位,但別看就四位,這四位幹的事情那是一個比一個炸裂的!一個比一個不是東西!一個比一個不是人!說他們是精神病,那都是誇獎他們!】
朱元璋:不好的預感達到頂峰!
「最好別讓咱知道光幕提到了誰。」
聽到這話的朱元璋的兒子們,默默縮小存在感,並期待光幕不會提到自己。
【第一位、咱們先請上來一位重量級炸彈——秦王朱樉!】
在封地的秦王朱樉:完了!
【咱們先來說一下,這位在朱元璋心裏的地位。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因為是次子,又是馬皇后所生的孩子,在朱元璋的心裏不說僅次於朱標,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建藩為王,分封他的次子至第十子為藩王以屏衛皇室,朱樉作為次子被寄予厚望封為秦王,封國為西安。
當時的西安是明朝重要的戰略要地,將朱樉封到此處,可見朱元璋對他的重視,希望他能鎮守一方,拱衛皇室。
可惜他註定要讓朱元璋失望了。】
【根據《太祖皇帝欽錄》中記載。
「爾於宮內,不曉人事,將番人七、八歲幼女擄到一百五十名,又將七歲、八歲、九歲、十歲幼男閹割一百五十五名。」
這裏要提一下,《太祖皇帝欽錄》是一本明代皇家密檔,其中記錄了大量朱元璋給諸子下達的諭旨。
本文中大概意思為:朱樉在出征西番的時候,將一百五十名七八歲的幼女擄掠到秦王府,還將一百五十五名分別為七歲、八歲、九歲、十歲的幼男進行閹割。
甚至朱樉在自己的宮殿之中,濫用私刑,干出過割舌頭、埋雪裏、用火燒等殘忍之事,對待宮人毫無人性,使得全府上下人心惶惶。
朱樉的這些行為極其殘忍和惡劣,他的種種惡行引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慨和不滿,也完全違背了朱元璋讓他安撫西番的政治目的。於是他遭到了朱元璋的怒斥。
可惜朱元璋的這番斥責並未讓他悔改。】
【根據史料記載,朱樉不僅對西番百姓如此,對自己封地下的百姓也同樣。
來自《太祖皇帝欽錄》中的一段內容:「連年着關內軍民人等收買金銀,軍民窘逼,無從措辦,致令將兒女典賣。」
朱樉連年逼迫關中百姓收買金銀,致使百姓走投無路,甚至要賣兒賣女來滿足他的要求。
同樣《太祖皇帝欽錄》:「百姓有三百餘人,團集府門,叫號訴屈,爾乃囚其半,殺其半,又縱兵於市,有當街射者。」
當三百多位百姓聚在王府前請求減免金銀稅賦時,朱樉不僅沒有憐憫,反而派護衛對這些人大打出手,當場打死一個老人,還將近100人抓起來,其行徑殘暴,完全不顧百姓死活。】
【同樣《太祖皇帝欽錄》:「爾所居宮殿城郭既完成,軍民想望爾到必有休息之理,何期至無知,不念軍民之艱辛,又欲將九龍池中亭子移往楊家城古殿基上。此一事,輕看不覺,若是昔日漢、唐子孫有此所為,則奸人易為藉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
朱樉在宮殿修好後,仍大興土木,想把九龍池中的亭子挪到自己宮殿裏,這種行為不僅勞民傷財,還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不良後果,讓朱元璋十分不滿,斥責他像禽獸一樣愚蠢。】
【還有苛待正妃、寵信次妃之類的就更別說了,例如:「聽信偏妃鄧氏,將正妃王氏處於別所,每日以敝器送飯與食。」
朱樉寵愛次妃鄧氏,將正妃觀音奴(王氏)軟禁,每天用破舊的器具給她送飯,對正妃十分苛刻。
還有:「又為鄧氏造離宮,及造鳳冠、玉帶,僭分無禮,罪莫大焉。」
朱樉為討鄧氏歡心,為她製作皇后的服飾,把他們睡的床改成只有皇帝能用的九龍床。】
【或許是對這個次子容忍太過,朱元璋對朱樉的行為雖然極為憤怒,但並未落實懲罰,僅是多次下諭旨申斥他。
如在朱樉挪移九龍池亭子一事上,朱元璋罵他「輕看不覺,若是昔日漢、唐子孫有此所為,則奸人易為藉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還說他「不曉人事,蠢如禽獸」,並警告他若自己死後還這樣,後果自負。】
【不過,可惜秦王朱樉死在了朱元璋前面,朱樉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去世,在他死後,朱元璋回憶起他在封地乾的種種惡行,雖然讓他以藩王規格下葬,但卻消減了秦王朱樉下葬的規模。
並且朱元璋親自給朱樉定下「愍」字諡號,這個諡號在古代通常有憐憫、痛心之意,同時也暗示朱樉的一生是有過錯的,朱元璋以此來警示後人。
且不說後人有沒有被警示到,反正朱元璋的兒子們,沒幾個沒被警示到的。】
「這這就完了。」
「當皇帝的兒子就是好,打死人都不用負責,被親爹罵一頓就行。」
「怪不得都想投胎到帝王家呢,當皇帝的兒子可真不錯,就算當不了皇帝,還能當藩王呢,還能在封地里作威作福,還不用受懲罰。」
「看來就算是皇帝老兒生的,也不全是好東西啊。」
「皇帝要是能生出好皇帝來,那豈不是代代都是明君了?那些光幕上的昏君又是哪兒來的?」
「挖人舌頭真毒。」
「你是個爛心肝肺的狗東西。」
「連孩子都不放過,真是畜生!」
「這東西還不處理他幹嘛?竟然還讓他活到死了。」
「皇帝也不公平。」
「」
因為這次光幕視頻播放出的內容,晦澀難懂的部分,視頻里的博主都進行了解釋。
而光幕又進行了更為詳細全面的補充,所以大多數古人都懂了這次光幕內容的意思,正因為懂了才生氣,再加上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光幕對於彈幕都不署名。
他們在彈幕上說話也就越發肆無忌憚起來。
看着這些彈幕,明朝皇帝的眉頭皺的就更緊了,這才講了第一個。百姓就這般生氣,光幕要是再多講幾個,這些百姓不得在光幕上喊:反啊!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4.10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