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麼鬼,現在這個時候不合格,要召會,早幹嘛去了!!」
「這不是胡搞嗎??」
教導師的辦公室內,董子秦看着手中有關於第七批機槍出現射擊卡頓問題的原因,以及所謂的「報告」,就氣不打一處來。
在董子秦看來,這完全就是軍工企業的失誤,是一種「不負責任」。
這幫人為了求快,把次品送進了軍隊,現在出事了,好傢夥,所謂的報告也就出來了。
雖然明白這裏面的「門道」,但董子秦還真不好說什麼,畢竟現在不是「戰時」,很難抓住這幫傢伙的把柄。
(漢國後勤部規定,戰時一但出現軍工產品質量問題,除了少部分之外,一但超過某個界線,就會被罰款,甚至調查,最後坐牢,嚴重的,還會槍斃)
以上都是戰時,和平時期,有些事,大家自然心照不宣的幹下去了。
董子秦搖了搖頭,最後還是在這個所謂的報告簽了字。
隨後又埋頭查看其他文件。
現在的董子秦因為軍改有功,不止負責教導師內部的工作,還負責陸軍的包括改編在內,武器更新疊代的一部分工作。
之所以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規模實在太大了,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改編,光靠董子秦一個人,逼死他也干不完。
雖說是一部分,但董子秦拿到的這部分,恰好就是他最感興趣的武器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武器生產出現問題,他會惱火的主要原因,因為朕出了事,他,也是要擔責的。
「嘩啦!!」
翻了七八份有關陸軍改編的文件,董子秦才知道什麼是困難。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人事任免,就足以讓人事部的那幫人頭疼。
要不是這些年因為是和平時期,縮小了編制,沒準現在早就因為誰干,誰下,抄破頭了,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悠閒」。
但哪怕是這樣,中層軍官,依舊屬於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因為這個領域的軍官人最多,能力最「差不多」。
在一個差不多的地方,競爭也是在所難免的。
畢竟和那些稀缺高級軍官不一樣,中層軍官,往往是一支軍隊,最大,培養最多的。
這培養多了,競爭也就更為激烈。
董子秦無奈的看了看所謂的「爭鬥」,只能選擇讓上面來干預,這種費力不討好,容易討罵的事情,他又不傻,可不會趟這樣的渾水,倒是濺了自己一身,怕是還撈不到好處。
「囫圇」處理完人事的事情後,董子秦這才開始他一天中最主要的工作,武器!!
剛打開一份文件,裏面的一個類似瓜果一樣的黑球,就映入眼帘,下方是這個武器的應用和原理,寫的密密麻麻,以至於董子秦自己看的都頭疼。
略過那些不重要的內容,董子秦重點關注的就是兩個,一個是「用途」,一個是「成本」。
其中用途指的是戰爭中可能發揮都作用。
其實作為一名職業軍人,董子秦是很不希望戰爭和成本掛鈎的,但沒有辦法,你軍人爽了,後勤部和財政部的那幫人就要罵娘了。
很多場戰爭中,後勤部就曾抱怨陸軍炮彈用的太快,一點都不節約。
甚至還曾希望陸軍用一部分勇氣代替昂貴的炮彈。
但卻被陸軍嚴詞拒絕,好傢夥,我陸軍將士,倖幸苦苦,為帝國浴血奮戰,沒有我們哪裏有現在的好日子,現在你們說要「節儉」了,早幹什麼去了。
而且用勇氣代替炮彈,這不就是讓我們賠命嗎??
人死多了,到時候罵人,不還是財政部。
這種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也就你們後勤部,能夠做的出來。
腦海中閃現著名的「勇氣笑話」,董子秦繼續翻看這個代號「手雷」的武器。
這個武器其實和現在漢國陸軍大批量生產的木柄手榴彈,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可以說就是一種武器。
但這種手雷在董子秦的眼中,還真有裝備的必要。
別的不說,在小範圍的區間,這玩意的破片傷害的能力,確實要比木柄手榴彈要強太多。
而且那個可以插回去的保險環,確確實實可以讓士兵有更多的選擇性,畢竟戰爭,可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樣想着,董子秦在這份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大名,以及所謂的「移交採購部」。
意思很明顯,你這個東西在我這過去了,但具體怎麼生產,還得問採購部。
畢竟董子秦只有建言的權利,沒有掌握經濟的權利。
處理完手雷的事情,第二份文件就簡單多了,無非是個所謂子彈的問題。
對於使用七點九,還是十二點九作為目前機槍的子彈,董子秦一貫是七點九毫米派。
不是十二點九不好,而是「通用性」。
在複雜的戰爭中,不是威力大就用什麼,恰恰相反,往往是什麼好用,用什麼。
十二點九毫米的子彈,威力大不大,很大,甚至可以射穿稍微薄一點鋼板。
是一種類似於小炮的武器。
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和目前漢國陸軍普遍裝備的七點九毫米步槍彈不兼容。
當後方一邊生產巨量是七點九毫米,一邊還要專門開幾條生產線生產十二點九毫米的時候,董子秦真不敢想像,那會是什麼場景,後勤部和輜重兵,會罵人的。
所以這個十二點九毫米的方案,就這樣「暫時」的被擱置了。
之所以是暫時,而是因為董子秦對於這個口徑的槍彈,另有想法。
嘩啦!!!
又是幾份文件被扔到了一邊,這部分則是不同意的,不同意的原因也很簡單,太扯。
給自行車加機槍,這是什麼鬼,虧這幫人想的出來。
要不是看不到人,董子秦高低得問一句「是不是萬物都可以配機槍」。
當解決完這些奇葩事後,一份文件卻是吸引了董子秦所有的目光。
這是一份代號「雄獅」的戰車方案。
圖紙上,一個重十二噸,帶着履帶的方形戰車,就像一個科幻「玩具」,不停的吸引着董子秦的關注。
這個戰車的地盤很像一個東西,那就是龍捲風拖拉機公司生產的拖拉機底盤。
作為如今漢國最好的拖拉機公司,董子秦是親自感受過他的靈活的。
可以說,「靈活」就是董子秦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這個原因,龍捲風拖拉機公司和其他拖拉機公司,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會因為製造的原因,排在後面。
但有了就不一樣,那就是「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對於董子秦來說,一台戰車什麼最重要,防護,速度,火力,這些都不是,而是靈活。
是在戰場中面對敵人,能夠迅速做出調整的靈活,這一點,龍捲風拖拉機公司,做的非常好。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龍捲風拖拉機公司和其他求大的公司不一樣,他們主要是在敏捷性上做文章,這一點剛剛好符合軍方的需求。
但是一台戰車,光有敏捷,還不夠,還要有火力,有防護。
所以一開始董子秦沒有看那些只有幾噸的設計圖,而是直接瞄準了十噸以上。
畢竟只有這個噸位,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護作用,至於再高,對不起,「帶不動」。
畢竟目前內燃機的技術,還停留在拖拉機時期,軍方使用的技術,實際已經比市場上的大部分技術要來的更加先進了。
畢竟軍用比民用領先十年的定律,可不是說說而已。
看着手中的戰車圖紙,以及那門五十五毫米火炮。
董子秦總感覺有些不對勁,畢竟最初他可是計劃使用七十五毫米的速射炮。
現在看來,很可能是設計,或者技術的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想到這裏,董子秦對外面的警衛員喊了一句:「備車,去第七號」。
所謂的地方七號,實際就是目前戰車生產的一個代號基地。
是在西京郊區的一個地方。
整個第七號,實則就是由雷神集團下屬的西京兵工廠負責。
主要零部件則是全國採購,龍捲風拖拉機公司,就是其中最大的那個底盤供應商。
…
馬車停靠在七號基地外,基地的大門前,立刻來了幾名荷槍實彈的守衛,上前查看。
董子秦甩出一張帶有閃電標誌是通行證,很快就得到了放行。
「董將軍!!」
「姜師傅。」
董子秦和一名姓姜的設計師會面,此人是整個戰車計劃的總設計師,因為比董子秦大二十多歲,所以被他尊稱為老師。
「姜師傅,戰車呢??」
董子秦結束簡短的寒暄,直接就詢問戰車的消息。
「這邊,跟我來。」
跟着姜師傅,穿過幾個把手嚴密的實驗室,來到一處密封的產房,看到了現在還處於「零」狀態的戰車。
(所謂的零,其實就是沒有完成設計定型的半成品)
「目前我們的雄獅戰車,以及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定型,這就是目前的設計大概。」
「我們採用」
聽着姜師傅介紹眼前還在安裝鋼片是半成品,董子秦仔細看了看,隨後提出疑問:
「姜師傅,我想知道,為什麼要使用五十五毫米的火炮,這個水平的火炮,無論是射速,還是威力,都不能和我軍,最成熟的七十五毫米相提並論,甚至可以說是累贅。」
董子秦的話很不客氣,微微讓周圍那些還在工作的工程師很不高興。
畢竟你一個外行都清楚的事情,難道我們這些內行不知道嗎??
姜師傅開口回答:
「董將軍,我們之所以使用五十五,而非七十五,不是不行,而是穩定性。」
「目前我們的戰車,還處於初級階段,貿然使用大口徑的火炮,是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戰爭,是最不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經過我們設計團隊的商量,七十五毫米暫時被剔除在整個戰車系統之外,等到成熟以後,再更換炮台。」
姜師傅的話讓董子秦剛剛在辦公室的疑問,得到了緩解,但很快他又陷入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炮塔」。
「我們的炮塔更換簡單嗎??」
「是否耐磨損??」
「零部件是否容易更換??」
連續三個問題,讓姜師傅對這個「外行」稍微放下了心。
畢竟當初得知負責戰車計劃都到了是一個剛剛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這樣的情況一個「毛頭小子」,是很容易翻車的。
畢竟年輕人越是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往往也是最狂妄的時候。
這一點,作為過來人的姜師傅十分清楚。
現在看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這個董將軍,還是有兩把刷子。
「我們的炮台,基本和車身是分開的,在戰時可哪怕打爛了,也是可以更換,只不過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有些地方,還需要焊接。」
姜師傅指着某個焊接過的接口對董子秦介紹,隨後又說:
「至於零部件,按照整個雄獅計劃最初的設計,該型戰車未來會一直進行升級,一直升級到不能再升級下去。」
「考慮到未來可能迎來的大規模採購,我們基本在每一個零部件上,都做了標準了化設計,方便生產。」
姜師傅指着眼前的半成品,以及一些剛剛拿來的設計圖紙,對董子秦侃侃而談,說道大規模生產的時候,整個人都充滿了激動,好似很快就會生產「一萬輛」戰車一樣。
董子秦隨手翻了翻送到他面前的「機密」。
隨即開口:
「火力,是否有機槍。」
是的,機槍才是董子秦最主要的目的,至於火炮,其實在董子秦看來,作用不大。
按照董子秦多次和教導師內部參謀推演的戰車作戰場景。
基本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就是伴隨步兵進攻,充當火力點,打擊敵軍的陣地,這也是火炮口徑最大的作用。
第二則衝擊,或者說「穿插」。
按照董子秦初步模擬出的戰場情況,戰車最主要的就是大規模集結後的穿插,乃至衝擊。
這一點上,面對的往往不是敵軍的炮火,而是來不及撤退或防守的敵軍士兵。
而在面對靈活的士兵時,所謂的火炮,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畢竟如此近的距離,炮口如此高的情況下,面對近在咫尺的敵軍士兵,很容易出現火炮打出去,打沒了,或者根本打不到的尷尬場景。
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機槍。
這是董子秦唯一能夠想出的辦法,也是目前最好對付步兵的手段。
所謂新兵怕炮,老兵怕槍,拘束這個道理!!
聽完這位董將軍對於機槍的見解後,姜師傅和那些偷聽的工作人員,都有些驚訝。
畢竟他們是以科技的角度看待機槍對於戰爭打作用,所思考的永遠是機槍對戰車火力的「增強」。
至於戰術層面,他們還真沒有想過。
「可能這就是我們這些人和真正軍人的區別,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去過真正的戰場。」
姜師傅心裏閃過這麼一句話。
想到這裏,姜師傅緊跟着反問:「董將軍,我們剛剛還在商量炮塔上的出口,你認為應該幾個??」
董子秦想都沒有想,直接給出了「兩個」的答案。
隨後他又解釋了一句:
「還有一個是給機槍手的。」
聽到這裏,姜師傅才明白了過來,隨後又問:
「機槍應該是多大口徑??」
「十二點九,只能是十二點九!!」
董子秦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把他一直就認可的答案全都說了出來。
事實上在辦公室剛剛處理機槍口徑問題的時候,他雖然在步兵的計劃中剔除了有關十二點毫米的「計劃」。
但不代表他真的不打算用了,而是在他心中,十二點九毫米有一個最好的使用點。
那就是戰車。
根據模擬,衝鋒中的戰車,除了遇到隨時隨地都會出現的步兵,最多的就是「火力點」。
這些火力點,多數以陣地的形勢出現,考慮到後期美軍的火力進步,以及科技進步。
十二點九毫米的大口徑機槍,就很有必要了。
因為只有這個口徑,可以射穿一部分鋼板和防護,其他的,哪怕是七點九毫米,也最多射穿鋼盔,稍微厚一點的目標,根本就是無能為力。
或者說,遇到了也是呼叫火力支援,畢竟它只是步槍彈。
姜師傅有些佩服的點了點頭,隨後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董將軍,我想知道,具體的生產計劃,畢竟武器生產的多少,決定了我們設計的程度。」
什麼意思,那就是多了,就按簡單的來,少了,就儘量精密些,價格也隨之提高。
作為在波斯搞過幾年軍火貿易的董子秦來說,這些話是他經常對波斯人說的話。
猶豫了片刻,董子秦壓低語氣,小聲的回答:
「一千輛,最少一千輛!!」
姜師傅聽後,手微微顫抖,隨後用同意壓低的語氣回答:
「可以,我們會在戰爭前完成這個任務。」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7s 3.9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