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 75 章 念奴嬌12

    品閱小說網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在行者問津的思慮之下,他另有自己的精神資源。

    歐陽修眉頭一挑來了。

    6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旁邊的梅堯臣若有所思「行者問津,典出夫子舊事。當年夫子周遊列國,一日,曾使弟子仲由向長沮、桀溺詢問渡口所在。

    二人不答,反倒勸說仲由,天下混亂如滔滔洪水,無人能力挽狂瀾,你與其隨孔子,不如同我們一起避世隱居。

    仲由回告夫子,夫子感嘆說,我等既無法與鳥獸同群,不和天下人一道,又能同誰一道若天下太平,我便不用再為天下尋出路了。

    夫子是憂道之人,言語間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入世者的無畏,蘇軾為官一途,差可類夫子,這所謂的另有精神資源,莫不是蘇軾準備效仿陶靖節」

    與此同時,東晉。

    陶淵明同樣想起了自己曾作的那首詩,他輕嘆一聲,低聲吟道「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他還記得先前楚棠曾說,他的桃花源理想給此後的士大夫了一座精神堡壘,體積的人里,就有蘇軾。千載之下,他要多一個同路人了麼

    我們首先來看幾則材料。第一,眾所周知,蘇軾號東坡居士。東坡,是黃州城東的緩坡,蘇軾謫居期間在此地開荒種地為生。這個東坡和白居易還有點關係。

    白居易愣了一下,忽然笑開「和我相關」他倒以為是陶靖節了。

    北宋,蘇軾有幾分欣喜,他對白居易也頗為欣賞,看到水鏡里的材料,只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個中關節

    「先時,白香山調任忠州,曾於忠州城東的山坡之上植花種樹、飲酒賦詩,借山水而療救放逐之憂。我彼時的處境,倒與香山頗似。」

    猶自心中不平的蘇轍奇異地看了一眼他哥,又幾不可察地松撇了撇唇兄長是怎麼做到像局外人似的看待自己未來的波折的

    不說這些,水鏡里,楚棠開始解釋東坡與白居易之間的關聯,果然與蘇軾所料不差。她接着說道

    和白居易一樣,蘇軾也很喜歡到東坡去飲酒賞玩,他的代表作之一臨江仙就曾寫「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二更。」

    水鏡的底色變為沉沉的暗藍,圓月低垂,月下江邊,有人影縹緲,煢煢孑立。畫面中間字符跳動,出現了那首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二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其記敘之淺淡、情理之圓融、格調之超脫,直讓人拍案叫絕。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是莊子裏的句子,蘇軾喜歡莊子啊」

    「夜闌風靜縠紋平。平靜的不止是夜風與江波,更是他的心境,蘇軾當真入了莊子的門徑」

    「嗯只有我覺得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很生動嗎夜裏出去喝酒,結果被鎖在門外,家童呼呼大睡根本無法喚醒,

    所以他只好拄着拐杖站在門外。看起來不像是大詩人,倒跟俺們小老百姓一樣了」

    「你別說還真是不過」那青年學子撓了撓腦袋,遲疑着說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他不會尋短見了吧」

    u特別喜歡「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一句,丰神蕭散,感覺蘇軾就要「乘桴浮於海」了。

    不過這句確實給人的想像空間比較大,宋代人喜歡寫雜記閒談,有本書里就寫,蘇軾和人遊玩,半夜作了這首詞,把衣冠掛到江邊,乘船飄然而去了。這可把時任黃州太守徐君猷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把朝廷的犯官給丟了,急吼吼駕車跑去查看。一到東皋亭,發現蘇軾鼻息雷鳴睡得正香,這才發現是個誤會,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啊這怎麼有些像在看笑林、解頤之類的感覺

    未央宮。

    劉徹哈哈大笑「這宋人的雜記寫得有趣,蘇軾也是個奇人吶」

    他尋思着,大漢的文學也太貧瘠了,不說沒有後世那樣的好詩好詞,連好看的雜記都沒有對比一下,他這個皇帝過得不好啊

    北宋。

    蘇軾沉默了又沉默,最後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未曾想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他人雜記中的閒談。」

    還未遇到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的徐君猷搖搖頭,想像了一下楚棠描述的情景也是一樂。蘇軾其人當真有趣,他倒是想見上一見了。

    不過,他忽然嘆息一聲,二人的緣分若在黃州,那蘇軾豈不是還要歷一次烏台詩案這麼想着,徐君猷的心思也淡下來了。

    他也不能期待人家被貶啊。


    另一邊,葉夢得越聽這個故事越覺得耳熟好像,是我前些日子記在避暑錄話里的吧

    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行佛法的人。白居易也叫香山居士吧蘇軾真還挺喜歡白居易的。

    唐朝。

    白居易嘴角微揚,沒有人聽到別人欣賞自己會不高興,更何況那個人還是個詩詞絕佳的大才子。

    輞川。

    王維聽得那句「居士」,眼眸亮了亮,聯想到蘇詞結尾的「人生如夢」,忽然有所明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蘇軾與佛有緣。」

    話音剛落,楚棠放出第二則材料,恰好就是王維剛剛吟的金剛經。一旁的裴迪看着好友眼中的欣然沒有說話,他還是不懂信佛有什麼好的,不過蘇軾似乎,確實從中得到寄託

    他說人世間的一切緣起緣滅,就如同夢幻一般,像泡沫中的幻影,像露水、像閃電,剎那逝去無痕,我們應該以這種態度看待世間萬物。滔滔江水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淘盡了周瑜的功業,自然也會淘盡他的苦難。

    人在痛苦的時候總會向宗教里去尋求解脫,蘇軾在定慧院中與僧眾一起誦讀佛經,後來又造訪山寺,佛家的平和圓融慰藉着他,「

    如夢」一句,已有釋音。

    客棧。

    蘇軾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他笑着說「先前父親雅好佛經,與名僧交遊、談論佛理,母親亦篤信佛教,寬仁慈愛。我長於父母膝下,經年之後異鄉漂泊,竟還受着二老的蔭庇。」

    說到最後,話里已經有了慨然。

    蘇洵唇角動了動沒有說話,這個兒子機敏博學,頗通釋典,他向來是歡喜的。只是,一想到兒子最終將目光重又投向那些佛經文字,竟是為了撫平心中驚惶傷痛,他心裏就難受得厲害。

    唐朝。

    白居易似有所感「彼時東坡之上的我,該是與蘇軾一樣吧」向釋典中求安寧。

    百代詩人,有哪個是心甘情願隱向山林

    另一邊,向來對佛教頗有微詞的韓愈面無表情,時下人心動盪,古道不存,九重之上的帝王也溺於佛理,他對佛教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臉色。

    蘇軾信什麼不好要信佛,哪怕他信道呢

    這個念頭剛在腦子裏轉了一圈,他就看到楚棠放出下一則材料了蘇軾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成人後,他也經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

    韓愈這麼准

    終南山。

    一聽到這個李白可來精神了「道家風神,蕭散天外,我觀蘇軾長恨此身之句便有莊子之音,原來竟是吾輩中人」

    誰不知曉,他李太白最愛尋仙問道。

    蘇軾是四川人,蜀中道教氣氛濃郁他有道緣倒也正常。李白也曾長在蜀地,唐宋兩位頂流,受到過同一種文化的滋養。

    這話一出,李白和蘇軾俱是一笑,他們都知曉,這個水鏡是在各個時空同時播放的,不其然的,兩位詩人都油然而生一種隔代相交的感覺。

    蘇軾執起桌上杯盞,舉酒起身,神情朗暢「如此,也算是與詩仙共飲了。」

    不約而同地,終南山上的李白也向着夜空舉酒。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大家會發現,蘇軾心中不僅有儒家的兼濟之志,更有佛家的圓融、道家的清靜無為,順應自然。山水在他的眼中不再是山水,而是可以神交的知己。這一點在他的赤壁賦里表現得更為明顯。

    未央宮。

    劉徹要素覺醒賦啊,這朕熟啊

    同樣要素覺醒的司馬相如也豎起了耳朵,除他的作品之外,這還是水鏡上第一次出現賦吧不,他的子虛、上林只出現過名字,蘇軾這賦是獨一份的。

    司馬相如突然也生出了一絲不平衡的感覺蘇軾的賦能寫得有多好

    不獨是他們,漢廷的其他大臣也或多或少地打起了精神抬眼往水鏡上望。

    先前楚棠說,一代又一代之文學,賦正是漢代文學的代表,還說只有大一統的王朝才能孕育出那樣深廣宏富的作品,這些話他們可都還記得現在水鏡要放出後代的賦了,他們當然得好好瞧瞧,這賦比起司馬長卿的到底如何。

    一時之間,未央宮的君臣格外團結。

    赤壁風流猶未盡,一首小詞如何能說盡胸中言語呢更何況赤壁給蘇軾的慰藉不止於此。讓我們把目光回到那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之時。

    伴隨着輕靈的講述,水鏡的畫面倏然一轉。



第 75 章 念奴嬌12  
相關:    掛了99次之後  我在異界有座城  戰神狂飆  韓娛之崛起  劫天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 75 章 念奴嬌12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360搜"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4.11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