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掃視了一圈,然後開口說道:「北元軍隊來勢洶洶,我軍該如何應對?」
一位老將軍站了出來,拱手說道:「皇上,臣以為,我軍應立即集結兵力,前往邊境支援。"
"同時,也要派出探子,探明北元軍隊的動向,以便制定對策。」
朱元璋點了點頭,轉向另一位大臣:「愛卿可有良策?」
這位大臣沉思片刻,回答:「皇上,臣認為,我軍可採取游擊戰術,騷擾北元軍隊的後方,使其疲於應對。"
"同時,也可聯絡周邊的部落,共同抗敵。」
朱元璋聽了,覺得有道理。
於是,他下令立即調集軍隊,按照這位大臣的提議行事。
不過這個時候,朱元璋內心也非常的疑惑。
因為前幾年,北元的殘部幾乎被明朝打殘,根本不敢冒頭。
如今卻忽然跑出來,大張旗鼓的進攻,到底是誰給這些人的勇氣?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而李善長卻猜到了一種可能。
等到文武百官都離開之後,他獨自奏對,開口道:"陛下,光幕裏面說,明朝歷經十六帝,最終滅亡。"
"光幕廣大,天下之人都能看到,也許是因為有心懷二心之輩,將此事告知北元,所以北元才大着膽子進攻,想要趁着混亂贏得一次勝利。"
聽到這話,朱元璋臉上頓時多出了一抹冷笑。
"明朝雖然終將滅亡,但朕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朕都還沒死,這些北方異族,安敢有二心?"
說完之後,朱元璋又冷冰冰的開口道:"朕想御駕親征,掃平整個大明東北部地區,善長覺得如何?"
李善長聞言,心中一凜,隨即拱手道:「皇上英明,御駕親征定能鼓舞士氣,擊退北元軍隊。」
朱元璋點了點頭,眼神中流露出堅定的決心:「北元殘部雖弱,但若任其騷擾邊境,終為我大明心腹之患。"
"此次朕親征,不僅要擊退來犯之敵,更要一舉蕩平北元,永絕後患!」
李善長贊同道:「陛下聖明。臣願隨陛下一同出征,共赴戰場。」
朱元璋拍了拍李善長的肩膀,表示讚賞。
他深知此次親征事關重大,不僅要擊敗北元軍隊,還要穩定國內局勢,防止有心之人趁機作亂。
因此,他決定在親征期間,由太子朱標坐鎮京城,監國理政。
在朱元璋的精心準備和周密部署下,大明軍隊很快就集結完畢。
朱元璋親率大軍,向北元發動了猛烈的反擊。
戰場上,明軍攻勢如虹,打得北元軍隊節節敗退。
朱元璋身先士卒,鼓舞着將士們奮勇殺敵。
在他的帶領下,明軍逐漸佔據上風,不斷收復失地。
然而在戰況激烈的同時,朝廷內部也暗流涌動。
一些野心勃勃之輩開始密謀策劃,試圖趁着朱元璋親征之際,爭奪權位。太子朱標雖然努力維持着朝政的平穩,但仍然感到力不從心。
正在此時,朱元璋接到了京城傳來的密報,得知了朝廷內的紛爭。
他深知,若不能及時平息叛亂,將會嚴重影響前線戰局。
於是,他決定秘密班師回朝,迅速處理朝廷內的危機。
在朱元璋的運籌帷幄下,朝廷內的叛亂最終得以平息。
太子朱標成功地鞏固了皇權,穩定了國內局勢。
而朱元璋也可以專心致志地對抗北元軍隊,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北元軍隊敗退,大明王朝的邊境得以安寧。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趁此機會,掃平了整個東北地區。
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未來滅亡明朝的部族就是從東北地區誕生的。
如今他已經掃平了威脅,如果這樣子孫後代都依舊守不住大明江山,那也不是他的過錯。
視頻播放完畢,評論區也熱鬧了起來。
【洪武,明仁,永樂,詹基,第九位和第十位都不錯,從萬曆開始打仗消耗大,後面的太昏君了就亡了。】
【明朝太監好壞幾乎都是看皇帝,出過劉瑾,也出過鄭和。宦官是皇權的延續,也是捆綁皇權的。】
【朱允炆就是讓那幫士大夫和腐儒給忽悠瘸了。
新皇登基自己是個小輩叔叔們還有實權有所忌憚是正常的,這種不信任正好又被那幫着急攬權的大臣們利用了,結果就是一盤天胡開局結果輸到懷疑人生。】
【大明皇帝跟大清皇帝一對比,你不得不承認,大清皇帝夠勤快,做事極其規矩穩重,要不是給鬼佬撬開,不知道大清還能統治多少年,簡直把封建制度玩到極致了。】
【我覺得明朝是個很有意思的朝代。叔篡侄,兄篡弟。
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年號剛立就掛的。蒙古人,女真人,日本人,還有在海上飄來飄去的葡萄牙人,一個個紛至沓來。
有先進的武器,卻使用落後的軍事制度。】
【有人說清朝皇帝比明朝更加的勤政,實際上是因為清朝那種高度集中的皇權,皇帝必須勤政才能把權力牢牢的抓在手裏,不然被架空是必然的。
就像開國皇帝必須親自抓軍政,不然就像李淵那樣被自己兒子逼宮了。】
【更準確的說,是官僚制高度成熟,帝制已經不頂用啦。
其實明朝就已經不太頂用了,清朝採用異族統治的方式給帝制續了一波。】
【只有雍正勤政,乾隆那麼會養生勤個屁,康熙算有些勤,但也是前半輩子。
只是嘉靖萬曆摸魚摸得太有名了。
明朝勤政皇帝也有,朱元璋朱高熾都是肝帝,永樂拿內政都是朱高熾在肝。】
【明朝皇帝不去批閱奏本,題本,國家也能正常運轉,制度問題。】
【讀過正經歷史和相關研究論文的都會認為清朝皇帝優秀。
明朝雖然基礎制度水平很高,奈何從開國到滅亡總犯一個毛病,人死政息,再好的制度沒有一個連貫的執行者,更別說發現弊病也不更改。
而清代制度雖然照抄明代的,但皇帝對制度貫徹執行從一而終,對弊病進行改革。】
【晚清的皇帝比他們的先祖差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這也許就是世襲制最後的宿命吧?
哪朝不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呢?!
只是大清入關前中期連續三代強帝到晚清的屈辱史,這種落差是史詩級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4.04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