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開歷史輔導班 第187章 定心丸

    張唯不是覺得提建議會被陛下噴。

    他現在有證人,紀綱就在邊上聽着呢,說不定屋頂上還有儀鸞司的人趴着沒走,對話清清楚楚,很明顯,遷都北平這個建議是宋慎提出來的,跟他張唯關係並不大。

    照陛下對宋慎的信任程度而言,這個諫言遞上去之後,就算陛下不認可,到時候也不會遷怒於他,至於宋慎那就更不可能出事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這諫言真的是他自己想、自己提的,正如宋慎所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十個字一出來,陛下那脾氣就絕對不會怪罪他,說不準還真的會拍案叫好。

    然而,張唯怕的不是這個。

    從大明的角度看,遷都北平自然是好的。

    定都北邊,可以彌合南北數百年的隔閡;京城在北方,更可以讓北方受教化不足的百姓和士子們得到好處,擁有更好的資源,讓北方人跟南方差不了太多;戰略方面,以陛下勇武,北平距離草原更近,打起來戰略縱深縮短,後勤補給不用再擔心,更是大好事。

    可是有人得利,就一定有人的利益受損。

    從大宋開始,江南就從普通富裕變得極其富裕。這裏文風昌盛到什麼地步?看大明立國時天下聞名的「浙東四先生」就知道了,大儒宋濂也是其中一位。經曆元朝對漢人的打壓,經歷數不清的戰火紛爭,還能有那麼多厲害文士湧現,足以證明江南文人的戰鬥力。

    所謂倉稟足而知禮節。江南的文化氛圍能這麼好,不是什麼風水養人,不是什麼南方人天生就比北方人知書達理智力碾壓,只是因為這裏足夠富裕。

    如今朝廷的大部分稅收來自江南,大部分官員是南方人,大儒們也有八成都是江南人氏,要遷都去北平,他們能樂意?

    國都在哪裏,哪裏就會是富裕繁華的國朝中心。

    遷都往北平去,不僅會讓這些人背井離鄉,他們還得親手把南方的賦稅通過漕運送到北邊去——那可是他們一直看不起的蠻夷苦寒之地!

    若是遷往西安、洛陽、開封等地,那倒還罷了。雖然同樣都是北邊,可這三個地方總歸曾經當過好幾次都城,一樣都是背井離鄉不在江南,為什麼不選擇名氣更大、經歷過更多王朝選擇的地方,偏偏要選北平?

    那裏也曾做過京城,可問題在於,那是元朝的都城,元大都,不晦氣嗎?!

    張唯可以肯定,只要自己上的奏章被公之於眾,哪怕只是通過中書省被人看到,屆時不論陛下是什麼反應,他都會被群起而攻之。

    宋慎提出來這個法子,不就是妥妥的「我把你當兄弟,你卻想讓我死」嗎!

    「不是,子畏,你的想法是好,但這事兒不能由為兄提出來啊!」

    張唯擦了擦自己額角瘋狂冒出來的汗,低聲說:

    「遷都無論是何朝何代,這事情都沒那麼簡單,你想想看,要是遷都去北平,朝中文武百官們」

    宋慎很平靜地抬起手,打斷了他的話。

    「從明兄,你的顧慮我都很清楚。」

    「無非是南北本就矛盾尖銳,以及遷都往北會對江南造成巨大負擔,之類等等的吧。」

    「但你得想清楚,你是在給大明做官、給陛下做官,還是在為朝中那些文武百官們做官?」

    「為臣者,要拎的清自己的位置。」

    「咱們的陛下可不是什麼普普通通的皇帝,你覺得,得罪文武百官嚇人,還是得罪他嚇人?這不需要我多說,伱心裏應該也有數的。」

    張唯頭上汗更多了。

    這不廢話嗎!

    朱元璋是什麼人?他從最最底層一路爬到皇位上來,不知要多大的氣運、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到這事,放在浩淼歷史長河中,朱元璋的經歷都是獨一份的,當然,他的手段更是獨一份。

    如今陛下看起來已經是鐵了心要搞胡惟庸,中書省肯定是不能往過靠的,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要被牽連進去。可問題是,這百官不僅僅有中書省,那不是還有勛貴嗎?

    那些跟陛下一路拼殺同甘共苦來的人,他們的立場難道不重要?

    勛貴裏頭,九成九的人可都是鳳陽及其周邊江南出身的,莫說文官,遷都北平他們也絕對不樂意!

    「從明兄。」

    宋慎感受到了他的緊張和沉默,溫聲道:

    「我明白你的顧慮,這事也就是咱們倆私下裏說說,你要是怕,那也沒事,是個人都會害怕。」

    「不過我現在主要是想告訴你,陛下能動一個人,就能動十個、百個,甚至萬個。」

    「他是那種寧肯我負天下人也不肯天下人負我的性格,他決定的事情沒有人能阻攔,而你,如果可以摸准他的心意,甚至為他甘願與百官為敵,那你就是下一位受陛下信賴的孤臣直臣。」

    「這其中利弊,你自己權衡,不着急,慢慢考慮就是,還有時間。」

    說着,宋慎側過頭,沒有焦距的眼睛偏向紀綱的方向:

    「紀綱,你雖然還年輕,但既然從明兄選擇信你,選擇把你放在我這裏當護院,那我也信你三分。」

    「有些事情,呆在我身邊總會聽到看到的,今日我沒有堅持讓你離開而是叫你聽着,就是想讓你知道,在我這裏做事,嘴巴不嚴實的話,不僅會連累我,你自己也很難活命。」

    「不過你放心,從明兄應該告訴過你我的身份和家世吧?」

    「只要你能老實本分地在我身邊做好該做的,守住不該說的,日後我必定有賞,就算我沒那能耐,我祖父宋濂宋龍門向陛下開口,替你要一個功名,也不是不可能。你說呢?」

    這不是宋慎在張嘴胡說八道。

    洪武朝的科舉次數很少,許多官員仍舊依靠舉薦制上位。而以宋濂這明初第一大儒的名頭,給紀綱這種年輕人推個功名而已,完全是舉手之勞,張個嘴的事,哪怕是與文官不大對付的武將,遇到宋濂也多少會給個面子。

    至於宋濂會不會替他開這個口

    嘖,家裏倆兒子都沒什麼出息,如今宋濂唯一的指望就是他這個嫡長孫了,不幫他幫誰?更何況瞎眼受傷這件事發生後,宋濂本就對孫子有着憐惜愧疚,一件小事而已,屆時只要自己開口了,那祖父就沒有什麼不答應的。

    紀綱張張嘴,想說什麼,又給咽回去了。

    末了,他只是拱手行禮,悶悶地答:

    「小的明白。」

    傍晚時分。


    朱元璋剛剛處理好堆積起來的奏章,便見外頭有人通傳進來。

    是蔣瓛。

    蔣瓛本來只是個平平無奇的儀鸞司小人物,不過最近這段時間他畢竟在宋慎家房樑上蹲了那麼久,來稟報過幾次,又在軍營門口見過,所以,儀鸞司里除了毛驤之外,在朱元璋面前存在感最強的人居然就是他了。

    「蔣瓛啊,什麼事?」

    朱元璋放下手裏的東西,站起身活動了幾下筋骨,邊掰骨頭邊問:

    「是不是宋慎那邊有什麼消息了?紀綱已經被安排過去了吧。」

    蔣瓛恭恭敬敬一絲不苟地行禮,而後才開口回答。

    「稟陛下,紀綱已經通過張唯的介紹,被安排到宋慎身邊當了護院。照您吩咐,張唯跟宋慎說他已經幫忙墊付了一整年的酬勞,還將紀綱家人情況都掌握好了,宋慎果然十分放心。」

    「不過,今日宋慎對張唯提出了一個建議,張唯很是憂慮,不知道該不該聽他的,如今正在家中焦頭爛額,陛下是否要聽聽?」

    朱元璋蹦蹦跳跳抻懶腰的動作停了下來。

    他饒有興致地走到蔣瓛面前,問:

    「你說,他又給出什麼主意了?」

    蔣瓛遲疑了一下,還是說了:

    「宋慎讓張唯來給您諫言,建議您遷都北平,還說,若是拿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番話出來,您一定會拍案叫好的。」

    「他分析了此事利弊,並建議張唯來跟您說,哪怕樹敵無數,屆時卻能成為陛下的孤臣。」

    「宋慎明知張唯這樣做很危險,甚至可能會死,但他還是讓張唯拎清楚,是做陛下的孤臣還是做朝中百官一樣的臣子,顯然他更支持前者。」

    朱元璋眯起眼睛,半晌沒有吭聲。

    他還真是沒有看錯人啊。

    張唯瞻前顧後,害怕,這並沒有錯。隨便哪個正常人都不敢因為一個可能得到的利益鋌而走險,當然也有膽子大的賭徒願意做這事,但張唯絕對不在此列。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有家室有妻兒老小,做不到破釜沉舟為了前程殊死一搏,即便沒有這個前程,張唯抱住宋慎的大腿一樣能在自己面前有存在感,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提議遷都北平。

    遷都會遇到的阻礙,在輔導班上課的時候朱棣已經跟他說得很清楚了,哪怕不說,朱元璋用腳趾頭猜也能猜到。

    要是有人來當這個出頭鳥,被百官唾沫星子淹死都是輕的,更大的可能是張唯不知什麼時候就被栽上什麼罪名,甚至不必過他這個皇帝的眼睛,中書省就直接給他處理了。

    但朱元璋在乎的不是這些——說難聽點,張唯的死活對他而言重要嗎?一點也不。

    在他眼裏,天下所有人都是棋子,除了朱標和馬皇后,其餘任何人出什麼事,也頂多會讓朱元璋感覺到計劃被破壞的煩躁而已,並不會對他造成更大的影響。

    朱元璋在意的是,如今宋慎願意提出這個建議,代表着什麼。

    很好理解的道理——

    宋慎擔心如歷史上一樣被捲入胡惟庸案中,決心縮在家裏不在明面上摻合朝廷政務,但他實際上對於朱元璋這個皇帝的信心非常充足,百分百確信在這場鬥爭中朱元璋會是那個贏家。正因此,張唯作為宋慎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宋慎希望他能有個好前程。

    提出遷都,確實是會得罪朝中九成九的人,但也一定會博得朱元璋的好感。

    就算現在知道這事兒是宋慎給提的醒,朱元璋也不介意,只要張唯敢提,那他就已經超越大部分臣子,已經下決心要跟着皇帝一條道走到黑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宋慎自己的想法也同樣是站在朱元璋這邊的,只是沒有出頭而已,但宋慎其實是朝中最鐵了心的皇黨。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朱元璋愉快地笑了起來。

    「不錯。」

    「遷都此事咱早有考量,沒想到他能更早一步提出來——蔣瓛,你說說看你的看法?」

    蔣瓛低着頭沒有看見陛下的表情,不過他耳朵還挺好的,聽到了陛下聲音里的笑意。

    雖沒料到陛下會問自己是什麼看法,但蔣瓛在儀鸞司多年,知道陛下問這話是想聽什麼。

    他恭敬拱手,目光直直的盯着自己的鞋尖,聲音平穩:

    「陛下英明神武,您覺得好的,那就一定是對的。」

    「臣愚鈍,才疏學淺,不敢置喙家國大事,不過宋慎今日所言遷都北平的好處,倒確實是條條在理,除開或許會遇到朝中百官的激烈反對之外,其餘並無不妥之處。」

    「一切,還得陛下定奪才是。」

    儀鸞司是皇帝親衛中的親衛,他們都是陛下的鷹犬,陛下指哪他們就打哪。

    雖然有官身,但實際上儀鸞司里文化程度不高的也大有人在。

    朱元璋不需要他們能有多少文化,能認字能寫明白情報就可以了。當鷹犬,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不是本事,不是察言觀色也不是才情,朱元璋只在乎他們忠心與否。

    蔣瓛只需要表達忠心,朱元璋就滿意。

    果然。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蔣瓛的肩膀,說:

    「沒錯啊,遷都北平很好,於國於民於戰,都是大好事,不好的地方都是在割那幫文人們的肉。」

    「咱其實也覺得不錯,就是沒有一個好由頭提出來。」

    「這樣,蔣瓛,你去跟張唯聊聊天,看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若他真想替咱出這個頭,只是顧慮家人安危,那你就叫他來覲見,咱給他吃定心丸!」

    (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tps://hk.hhxmsb.com/649772/557.html
相關:    遮天  校花的貼身高手  魔門敗類  網遊之劍刃舞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在大明開歷史輔導班第187章 定心丸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在大明開歷史輔導班"
360搜"我在大明開歷史輔導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4559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