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回至城中。
孔融本想設酒宴招待,但劉備以釀酒傷糧為由,推辭了酒宴,只求了白水解渴,這讓孔融對劉備的德行又多了三分敬意。
宴席上,鄭平道出了具體的借糧方案。
由孔融負責向各縣下達政令,劉備負責安撫城外的十餘萬流民,鄭平則是跟太史慈返回高密縣見鄭玄、負責說服各縣的豪強士族出借錢糧。
既然要作保,自然得讓鄭玄隨同。
而如《汜勝之書》《四民月令》的刊印本、以及曲轅犁等工具,也得一併準備。
北海國的豪強士族都不是傻子,見不到真物是不會輕易下決心的。
這跟劉備在平原郡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劉備是平原相,這平原郡的豪強士族多多少少得給些面子。
畢竟這不怕官,也怕管。
然而北海國卻不一樣,劉備只是個平原相,手還伸不到這麼長。
在述說完具體的借糧方案後,鄭平微微清了清嗓子,道:「除上述措施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措施,必須立即執行。」
「可由劉府君傳檄毗鄰的各州郡,呼籲各州郡州牧、刺史、太守、國相、縣令、縣長,全力配合北海國對糧食的採購。」
「倘若擔心採購糧食可能會造成本土糧荒,可呼籲他們就近向別處郡縣採購糧食。」
「言辭一定要真切、要立足大義,要讓這各州郡上至州牧刺史、下至縣令縣長,見了檄文之後,有一種不配合都覺得自己德行有虧的負罪感。」
以大義向毗鄰郡縣施壓,這是陽謀。
哪怕毗鄰郡縣的官心中恨不得將劉備揍罵一頓,但為了名聲也得配合。
畢竟劉備不是讓毗鄰的郡縣免費提供糧食,而是讓毗鄰郡縣放開採購!
然而一旦放開採購,毗鄰郡縣的富戶見有利可圖,就會不顧一切的將糧食運往北海國。
這會讓毗鄰郡縣糧食儲備減少,而糧食儲備減少又容易引起糧荒。
為了避免本縣出現糧荒,這毗鄰郡縣的官,就得就近跟毗鄰的郡縣商議,放開糧食的採購,讓富裕的郡縣將糧食大量販運到不富裕的郡縣。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這糧荒會不會出現在自己的治下。
一旦出現糧荒,就會滋生流民。
這便是鄭平之前詢問劉備,是否願意為了救青州士民,而去得罪毗鄰州郡的太守、刺史,甚至於豪強、士族的原因。
劉備救青州士民,得到了美名,得到了青州士民的擁戴,甚至能名揚天下。
但毗鄰的州郡縣,卻會因此受到影響。
官員擔心本地糧荒,不得不去跟其他郡縣談判。
而豪強士族,因為有利可圖,又會趨之若鶩。
尤其是中間層次的,比不過大的豪強士族在本地的勢力,那就去北海國謀求利益。
這勢必會動搖原有的平衡。
而吃了暗虧的郡縣官員和豪強士族,又怎麼可能對劉備有好感?
但這些人對劉備有沒有好感,鄭平是不在意的。
待得劉備立足青州,受到青州士民的誠心擁戴,這損失的一時名聲,會用更大的美名來彌補。
當劉備聚青州士民之心,恢復青州的繁華。
些許外郡污名對劉備而言,根本不足慮!
而一些有長遠眼光的豪強士族,反而還可能會考慮支持劉備。
鄭平這措施一出,在場的孔融、孫邵、應珣等人,紛紛吃了一驚。
尤其是應珣,感到一陣坐立不安。
這泰山郡毗鄰北海國,這不得第一個表態支持啊?
「鄭郡丞,泰山兵每日的消耗也是不少的。」應珣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只是訴苦試探。
劉備看向鄭平的眼神,也有些不忍。
畢竟這泰山太守應劭都借兵了,卻還要被算計,多少是有些令人羞愧。
鄭平洞悉人心,早已看穿應珣的想法,笑道:「應都尉,讓各郡縣放開糧食採購,對泰山郡而言並非是有害無利。」
「《孟子》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天道無情,這天災是不能規避的;人道有情,人禍卻是能妥善應對的。」
「今年青州乾旱,糧食減產,百姓活不下去而變成了流民,這才助長了黃巾的聲勢。」
「又怎知來年、後年,兗州不會遇到乾旱?」
「倘若兗州乾旱,出現糧荒,這青州同樣不願意開放糧食採購,兗州的幾百萬士民,能否活命?」
「劉府君傳檄各州郡縣,不僅僅為的是青州的災民,同樣也是在讓各州郡縣有憂患意識,遇到糧荒之後、能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劉備跟鄭平已經有了相當的默契。
這話一出,劉備當即起身向應珣一拜:「應都尉,我深知你跟令兄都是心懷百姓的仁德君子,必然不肯坐視百姓受苦。」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若能助我解決青州的糧荒,今後應府君之事,便是我劉備之事。身雖千里,必當仗義前往!」
應珣心中觸動。
如鄭平所言,今年是青州乾旱,又怎知來年、後年,兗州不會幹旱?
今日不助青州解決糧荒,來年、後年,誰肯助兗州解決糧荒?
又見劉備許諾,應珣心中的那絲遲疑也消失了。
「劉府君弘毅寬厚,志在救民,真乃當世英雄!」應珣起身回禮道:「應珣不才,願替劉府君勸說兄長。」
劉備大喜而笑:「能得應都尉承諾,我劉備,何其有幸!」
應珣沒有在劇城逗留。
懷揣檄文,率兵返回奉高城。
這次救北海國,應珣感慨頗多。
不論是劉備、關羽,還是鄭平、太史慈,亦或者孔融、孫邵等人,都讓應珣感到這世間有豪邁英雄氣的人不少。
尤其是劉備,明知道這十餘萬流民是個燙手的,但依然選擇了用最艱難的方式去安置這十餘萬流民。
單是這份豪情,就足以令應珣欽佩了。
「沒想到這世間,竟還有劉備這般人物!」
「兄長有知音了!」
很快。
鄭平制定的方案有條不紊的開始執行。
城外。
劉備在關羽的護衛下,挨個兒的走訪流民,噓寒問暖,在流民中挑選出德高望重的,宣傳安置流民的方案。
又徵募了自願者,負責替流民發放錢糧。
雖然劉備如今是平原相,位高權重,但劉備對待百姓,一向和顏悅色,不論是談吐還是舉止,都讓這些流民感到很舒坦。
這種尋常人難有的人格魅力,在劉備身上達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劉府君,老朽也不是愚昧無知的,這可是十餘萬鄉親需要的糧食,真的能湊齊嗎?」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顫顫巍巍的起身詢問。
他已經兩日沒吃過飯了,一直都靠啃樹皮草根續命。
如今聽到劉備說,要管這十餘萬鄉民的口糧,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
老者第一反應是劉備在這裏胡吹大氣。
十餘萬鄉民的口糧,豈能輕易籌措?
因此,懷着一顆憤懣的心,老者向劉備提出了質問。
而周圍的流民,似乎對這老者也頗為信任,紛紛聚在老者身邊,狐疑的看向劉備。
「老丈!」劉備近前,扶着老者,讓其坐下:「我知道你有懷疑,畢竟將這劇城搬空了,也最多讓你們吃上一個月。」
「一個月之後,伱們又會繼續挨凍受餓。」
「但我劉備,向來不輕易許諾。」
「劇城雖然糧食不夠,但北海國有糧,北海國毗鄰的郡縣也有糧。」
「我已經跟孔相商議好了了,近日會遊說整個北海國的富戶,向他們借錢糧。」
「而高密縣的康成先生,也會替我作保。」
「除此之外,我已經向毗鄰郡縣傳送檄文,呼籲他們能將糧食販賣至北海國。」
「我劉備能擊破裹挾你們的黃巾賊,也篤信能助你們恢復家園。」
「雖然前途艱險,但我劉備願跟諸位鄉親一起渡過眼前的難關!」
劉備眼神堅定,言辭懇切。
即便是心中有憤懣的老者,此時看向劉備的眼神,也少了質疑,多了驚訝。
「劉府君,這事對你有什麼好處?」老者死死的盯着劉備。
劉備眼神一凜:「既然當了官,就要替鄉民解決苦難,這是本職;若是只顧尋求好處,又何必當這官?」
「老丈,這天下間有兇惡貪婪之官,也有仁德清廉之官。」
「劉備不願當那兇惡貪婪之官,只願盡一份綿薄之力。」
「老丈的疑慮,我能理解,但君子論跡不論心。我劉備是什麼樣的人,請老丈和諸位鄉親靜看!」
說完,劉備向老者深深一禮,退出了人群。
劉備一走,人群開始議論紛紛。
「高老,這劉備真的可信嗎?我們可是有十餘萬人啊。」
「對啊,會不會又只是給我們幾天口糧,然後讓我們自生自滅?」
「哼!這群當官的有什麼可信的?給幾天口糧,就到處宣揚仁德,根本不管我們死活。」
「都是豺狼罷了。若真的關心我們,就應該讓那些強征糧食的惡霸們將糧食還給我們。」
「那些富戶恨不得將我們的糧食收刮殆盡,又怎麼可能借糧?」
「這劉備,肯定也在騙我們,不如去尋徐和渠帥吧。」
「.」
老者沒有回答周圍人的詢問,只是靜靜的回想劉備剛才的話。
「論跡不論心。」
「老朽倒要看看,你會如何做!」
老者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強撐着不讓自己昏睡過去。
就在此時。
一個少年小跑過來:「爺爺,有粥了,有粥了!」
「什麼粥?」老者頓時一愣。
少年卻是興奮的指着城門口:「城裏出來了好多人,正在熬粥,我們有吃的了!」
聽到有人熬粥,剛才還質疑劉備的鄉民,紛紛沖向了城門口。
雖然心有疑慮,但在這之前,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老朽要看看,你能堅持幾天!」老者沒有因為城內來人熬粥就對劉備感恩戴德。
這種事,老者在逃荒的途中見了很多次了。
大抵都是城內官員,生怕流民竄入城中,然後象徵性的熬些粥,然後打發流民離開。
這種打發叫花子的方式,又怎麼可能讓老者去感恩?
但接下來的幾天。
老者心中的驚訝卻是越來越多了。
連續三日的粥飯,老者的精神頭也越來越足,不再是面黃肌瘦整日裏昏昏欲睡了。
「竟然沒趕我們走?」老者很疑惑。
但接下來劉備的舉動,讓老者更迷惑了。
「奉劉府君之命,徵召伐木工五百人,漁民五百人,獵戶五百人,紡女五百人,廚女五百人,.」
「每日提供兩餐,工錢另算!」
一聽提供吃食,又提供工錢,流民的心思頓時活絡了。
粥飯雖然能吊命,但卻不能管飽。
若能有工錢,就能自行購買米糧加餐了。
這又過了半月。
老者已經完全不理解了!
「真的沒有驅趕我們離開?」
「不僅管飯,還發放工錢讓我們幹活?」
「這,這,這劉府君哪來這麼多的錢糧?」
「難道,真的是向那群富戶借的?」
沒人回答老者的問題。
劉備雖然每日裏都在流民中走訪,但十餘萬流民,幾乎都只能見到劉備一面。
其餘時候,都是聽說劉備在流民中噓寒問暖、詢問疾苦。
城頭。
孔融看着城下漸漸有了秩序的流民,百感交集。
「長緒啊,老夫萬萬沒想到,顯謀真的說服了北海國的豪強士族,讓這些人肯出借錢糧給玄德。」
孔融身邊,功曹孫邵也是眼神複雜。
鄭平自回高密縣後,就帶上了鄭玄和太史慈,開始在北海國的十八個縣遊說。
半個月的時間,就說服了十八縣大部分的豪強士族出借錢糧安置流民。
「孔相,人都是逐利的,豪強士族亦不例外。」
「顯謀誘之以利,才讓他們甘心出借錢糧。」
「但此舉卻會助長北海國豪強士族的囂張跋扈之心,恐怕會尾大不掉啊。」
孫邵有些憂心。
鄭平並非是「振臂一呼,豪強士族就紛紛出借錢糧」,這是出讓了巨大的利益,才換來了豪強士族的支持。
孫邵的擔心,孔融自然也是清楚的。
看向城外的流民,孔融長嘆一聲:「若非老夫治下不力,顯謀又何至於行這險策。未來之事如何,老夫只能堅信顯謀有應對之策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8s 3.97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