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珏向來認為人的欲望是無度的,所以才有法律這種東西存在,但先生一席話卻動搖他固有的想法。
先生的做法讓他感動卻又不解。
給錢都不要,真的視金錢如糞土,還是嫌錢少?據李蔚珏所知,先生是有子女的,他的子女,也該有孫輩了。
而且他的子孫似乎也沒有大富大貴,怎能不看重錢財呢?
難道先生不為家人着想?多攢些錢,不還能傳給子孫後代花用嗎?
先生有欲望,但也有節制,而且先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思路。
在李蔚珏看來,眼下先生的做法就像一個小孩子,想嘗試些沒嘗試過的事情,試過了就滿足,不會再去在意這件事。
比如說,先生就想嘗嘗出名是啥滋味,現在知道了,所以到此為止。
但李蔚珏心裏又有些說不明道不清的東西。
因為先生要把得到的名氣轉化為對他的幫助上,這一點李蔚珏無法理解。
「於我而言,」先生說:「我是很想出名,但我可寫不出《三字經》這樣的好東西,所以我不能將之據為己有,因為那是欺世盜名;
我想讓天下人都看到《三字經》,讓人們從小便能知禮法、懂倫常,明歷史;
天下人無數,讀書人卻不到一二,而稱得上人才的,又不足一二中一二;
這其中原因很多,但我認為,眾多原因中啟蒙極為重要,重要的不是啟蒙早晚,而是接受程度;
很多人的確自幼便聽書背書、握筆習字,但治學一事,長久而枯燥,孩童耐性差,即便一時新鮮,久之便會知難而退;
若從第一步起便開始畏難,還能有多少人堅持下去?
還有,人們都知道讀書好,可若父母只一味督促孩子讀書,卻無法給予任何幫助,豈不是等於讓孩子於一片漆黑中自行摸索前路?
那樣,成功者能有多少?
有了《三字經》就不一樣了,即便大字不識的鄉下莽夫,你給他念上幾句,他也能聽懂;
聽懂便能與他人相傳,傳給家人、傳給孩子,哪怕只有三言兩句,也可讓人們從蒙昧中有所領悟;
只有天下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理,其後輩才能耳濡目染,幼兒啟蒙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認為,《三字經》並不止是一本孩童的開蒙書籍,而是天下人的開蒙書籍;
我希望這本書廣為流傳,所以,我的名氣,應該是來自慧眼識寶,而非抄襲剽竊。」
李蔚珏想說他並不認為先生是欺世盜名,如果沒有先生,他的《三字經》未必能傳揚,傳揚開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沒準還會是災難。
但先生沒讓他說話,繼續說道:「你現在還小,但為師看好你,你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為師不希望你這樣一棵好苗子被些無謂的世俗看法所累,不能得以順利發展;
為師已經這把年紀,就算把骨頭熬出油,也教不了幾個孩子了,以為師的學問,估計也不足以培養出人才;
但你不一樣,你如此年紀便能寫出《三字經》,並能提出保護版權的建議,你是天才,你不該被埋沒;
所以為師想,為師能教你的不多,但可以趁着有生之年,幫你打好基礎,你成材了,受益者才會更多;
待到我死之前,你總能長大一些,到時我定會把這名氣還給你。」
李蔚珏半晌說不出話。
他拿出《三字經》的初衷,是想把現代人的學識作為金手指,為自己帶來些好處,比如發家致富奔小康,至少,不能連個種菜的小丫頭都比不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1909s 3.95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