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一奇的話,恰如其分的給隆慶皇帝提了個醒兒,他稍稍沉默了一下,抬頭,眉頭緊擰的看向了已經聽命走來了他面前的蕭一奇,許久,才緩緩的吐了一口氣出來,跟他說起了話來,「一奇,你這麼大清早兒的趕來皇宮見朕,是不是在外邊,聽到了什麼風聲?」
「昨夜,兒臣閒來收整書房,突然翻出了一張大明堪輿圖,過目一看,頓覺心驚不已,本想連夜進宮面見父皇,又恐耽誤了父皇歇息。」
蕭一奇先是輕輕的搖了搖頭,然後,又慢慢的點了點頭,伸手,從自己的衣袖裏,摸出了一張羊皮紙,呈給了隆慶皇帝面前,「兒臣發現,東北大營和江南大營,與皇城正呈掎角之勢,而這兩處大營,又都是蕭遠背後勢力……今日,大臣們又跟父皇……那種態度,會不會是……」
「沒什麼不可能,那沒良心的玩意兒,什麼不要臉的事兒做不出來!」
隆慶皇帝一把接過蕭一奇手裏的羊皮捲軸,隨手就丟在了一旁。
大明堪輿圖,他從還沒登基就開始看,哪個地方有什麼,早就爛熟於心,想當年,他讓他原配王妃的父兄去東北大營做官,讓姜老將軍去江南大營為將,就是為了讓南北彼此牽制,都能援護皇城,卻不料……現如今,姜老將軍受人迫害,江南大營和東北大營都歸了蕭遠一派,讓他這一國之君,一下子就處境尷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西北大營,距離皇城最遠的一個大營,如今受姜老將軍的「義子」,姜星宇管轄的一處力量,雖然還是忠心於他的……卻是鞭長莫及,還要隔着一個寧夏!
「一奇,你可有什麼妙計,是能解咱們如今困境的?」
隆慶皇帝知道,蕭一奇是有主意的人。這一點,從幾年之前,他用幾句簡單言語,就為他解了圍。得以將皇妃,也就是孝恪太后接回皇宮裏來奉養,就能看出,「事急從權,你也別學那些人似的。跟我虛與委蛇,有話直說!」
隆慶皇帝只有在真心與人交談的時候,才會用「我」來自稱。
這一點,蕭一奇一早兒就知道。
所以這會兒,聽隆慶皇帝這麼跟自己說話了,他便知道,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把自己從王諾蘭那裏得了啟發,想到的主意說出來給他知道了。
「法子。兒臣倒是想了一個,只是……頗有些狠毒不仁了,怕父皇聽了不喜……」
醜話,一定要說在前面,這樣一來,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蕭一奇面露難色咬了咬唇瓣,沉默的低下頭去,等起了隆慶皇帝不做追究的「許諾」,「兒臣……」
「人如刀俎。我為魚肉,有能解圍的法子就好,還尋思什麼狠不狠毒,仁不仁慈!」
聽蕭一奇的確是有辦法的。隆慶皇帝不禁臉上一喜,忙不迭的扯起了他的衣袖,就跟他問詢了起來,「快!快把你的好法子,說來給父皇聽聽!」
伏筆埋好,時機也是合適。再掐着話不說,就是有意賣弄了。
蕭一奇又抿了下唇角,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才面露難色的跟隆慶皇帝說出了自己想出來的「計策」,「兒臣以為,父皇之前已經下詔,說蕭一奇並非皇子,只是小廝假扮,而對一個小廝的身份而言,夥同他人,殺人劫掠百姓供奉給皇祖母的壽辰賀禮,就已是罪大惡極,應當遊街示眾了……」
說到這裏,蕭一奇稍稍停頓了一下,抬頭,看向隆慶皇帝,見他的臉上並未露出不悅的神色,才又繼續往下說道,「聖人言,君為舟,民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將蕭遠一路遊街示眾出京,直至西北沙城……不管那個大營里的兵將,未入伍之前,都是布衣百姓,即便現在,身在行伍之中,家中也都是有父母妻兒的,父皇讓蕭遠先徹底的失了民心,那兩個與蕭遠親近的大營,自然也就失了軍心,縱那些在軍中為將的人把話說得天花亂墜了,也不可能讓那些兵將們聽命了……介時,皇城之危得解,父皇再慢慢的把蕭遠的黨羽剪除羽翼,不就是……」
「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先皇今朝,放眼天下看這史書載錄,大抵,也就只有我這麼一個皇帝,是丟人現眼的要在當位之時,做兩次掃除障礙奸佞,穩固皇位的了才是!」
蕭一奇的話,讓隆慶皇帝先是臉上一喜,但很快,就又沮喪了起來,「我總想着,要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英明帝王,卻不料……世事竟這般的,難如人意,這般的……罷了,罷了,人的命,天註定,胡思亂想沒有用,我這眼見着,就要『知天命』的人了,還掙扎的什麼,不服的什麼呢!」
「兒臣以為,父皇即將進行的這場清洗,並不能算是掃除障礙奸佞。」
隆慶皇帝是個死要面子的人這點,蕭一奇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在應對起來,也就有的放矢,不至於說錯了話,引得兩人都尷尬難堪,「大明律有言,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今父皇打算處置的這些人,雖只是些朝中官員,但,只要罪證確鑿,百姓們聽了,也是一樣會讚嘆父皇英明的……不是兒臣瞎說,就放眼咱朝中的這些個大臣們,哪個家裏,還沒點兒陳芝麻,爛穀子的腌臢事情?」
「就算當真自己一身清廉的,家中親戚,也能沒有?就算他們自己能一身清廉,家中親戚也是乾乾淨淨,家裏的婆娘,家裏婆娘的親戚,家裏的下人,家裏下人的親戚,也都能保證如此嗎?」
說到這裏,蕭一奇不禁勾唇苦笑一下,然後,才又接着往下說道,「兒臣倒是一身乾淨的呢,還不是有個圖謀不軌,不忠不孝的異母弟弟,總想要把兒臣置於死地的?」
「蕭遠的品行,讓朕也很是失望。」
蕭遠已經自己承認,曾遣人謀害蕭一奇,卻未能得逞的事兒,所以,隆慶皇帝這會兒有聽蕭一奇嗟嘆起這事來,也是很有愧疚和尷尬。
畢竟,那事兒是他這當父親的有失公允,蕭遠妄圖謀害「庶弟」,於大明律法,該是發配充軍的大罪……因着他的私心偏袒,只罰了蕭一奇面壁三月,罰俸一年這樣,幾乎構不成半點兒不適的小……
而現如今,他疼惜偏袒的兒子,想要奪他皇位,置他於死地,遭他薄待,不得他庇護的兒子,卻堅定至極與他站在一起,幫他出謀劃策,為他排憂解難!
一反一正,何其不同。
一正一反,何其不同!
「我原本以為,蕭遠還小,不懂事,待他長大些,一切都會好起來……」
隆慶皇帝知道,時至今日,他若還為蕭遠說話,未免太過傷害蕭一奇這忠心於他的兒子,一句話說出,沉默良久之後,才幹脆鐵了心的閉起眼來,給蕭遠,定下了最後的結局,「我真是千猜不到,萬想不着,他母妃,那麼大度寬容,溫柔嫻雅的一個女子,怎麼就會生養出他這麼個大逆不道,死有餘辜的孽障!我……朕雖恨他切齒,卻終究……虎毒不食子……就將他放逐西北沙城,了度餘生,一奇,你覺如何?」
隆慶皇帝用「朕」自稱,無疑等於說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再無轉圜餘地。
雖然,在句尾,他用了一個跟蕭一奇徵詢意見的口氣……
蕭一奇知道,隆慶皇帝說是跟他「問詢」,其實,也就只是客氣一下而已,就算他不答應,這事兒也還是會這麼個辦法,與他答應下來會有不同的,只是隆慶皇帝對他的看法,是不是要有偏頗罷了。
「父皇聖明。」(未完待續。)
PS: 天氣太熱了,注意防暑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93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