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村橋出口離開杭新景高速,通往梅城的路雖然是省道,但很平坦,雙向六通道,比一般的國道還寬敞。
這一路過去,基本都是沿山公路,在道路的右邊,不時就會出現的,是新安江。
方言開了十分鐘,過了西山嶺,是一個長下坡,坡底下就是梅城,方言在坡頂朝下面看,嚇了一跳,他看到下面影影綽綽,已經不是自己來過的,那個被田野包圍的小鎮,田地已經看不到了,房子和道路一直綿延到後面的烏龍山腳,整個鎮子,好像膨脹了很多。
水系也比原來的發達,幾條自己原來根本沒見過的小河,把城裏的幾個湖都連成一體。
方言在網上,看到過梅城在進行改造的新聞,而且你現在在搜索欄,輸入「梅城」兩個字的時候,下面馬上跳出來的是四個字:「梅城古鎮」。
他知道毫無例外,是有資本看上這裏,砸了重金。只是他還以為,這裏的改造是小範圍的,比如改出一條仿古的步行街,或者一個仿古的園子。沒想到範圍會這麼大,改造得會這麼徹底,把原來已經被埋到地底下,變成下水道的小河都重新挖了出來。
方言開着車,沿着車站路往前走,還沒到梅城客運站的時候,導航就指示他右轉,沿着梅花南路走。方言知道這條路,這條路他上次來的時候,還是一條破破爛爛的水泥路,從這裏進去是西湖,走到底就是梅城大壩。
梅城大壩不是水電站,而是一道人工的攔水壩,六八年,下游的富春江水電站建好之後,梅城這裏,包括整個三江口,就變成了富春江庫區。
梅城那個時候,已經有幾萬人口,憑當時的財力,國家沒有辦法在上游的新安江水電站,剛進行完大規模的移民之後,在這裏又進行幾萬人的移民。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梅城沿新安江和三江口的那一側,在原來古城牆的基礎上,修築一道攔水壩。
壩造好之後,富春江水庫開始蓄水,大壩外的水位已經高於大壩裏面的整個鎮子,整個鎮仍然安然無恙,沒有被水侵擾。
前面在桐廬吃麵的時候,方言搜了一下,發現現在的梅城,已經有了好幾家不錯的酒店,還有不少看上去很有特色的民宿,不像自己那時來這裏的時候,條件最好的酒店是林場招待所。
方言選了一家位於大壩腳的民宿。他覺得自己的這趟行程,最適合的就是住在民宿里。
方言沒有按照導航開,他覺得沒必要,他訂的那家民宿,就在正大街到頭的地方。最近的路應該是沿着車站路,過了梅城客運站,就是西門街,沿着西門街一直往前開,到了西門街和正大街、總府街交匯的那個十字街頭,就是他以前經常晚上去吃宵夜的地方。
到了十字街頭右轉進入正大街,一直開到底,就到了梅城大壩,在大壩腳再右轉,就到了自己訂的那家民宿。
方言駛過了梅城客運站,客運站已經翻修過,地方還在老地方,方言以前每次來去杭城和梅城之間,都是在這裏上下車。
過了客運站就開始進城,西門街口有很大的牌子,寫着「梅城古鎮」,好像是怕人不知道這裏的古老,需要特別提醒。
進去西門街,方言感覺好像過去的印象又回來了,西門街兩邊基本都是兩層樓的木頭房子,還是那麼老舊,一家挨着一家,都是一爿爿的小店鋪。
開到了前面十字街頭,方言這才發現,原來導航沒錯,是自己錯了,正大街口豎起了一座牌坊,透過牌坊看進去,整條正大街已經修葺一新,一律的白牆黛瓦,石板鋪路,變成了嚴州老街,已經禁止車輛通行。
導航已經給他重新規劃了路線,讓他往前一直開,開進對面的總府街。
方言搖了搖頭,沒想到沒有導航,自己連這么小的一個小鎮,自己熟悉的出生地,都已經不知道怎麼走了。
他跟着導航,開到了總府街,這裏和正大街一樣,房子都重新翻修,變成了簇新的仿古建築,幾幢五六層的高樓,被這些仿古建築遮擋到後面。
方言暗暗嘆了口氣,他感覺這事有些滑稽,梅城變成了「梅城古鎮」,但它其實是個新城,街道兩邊的這些建築,還有那些牌樓,都是新的,就像是舞台上的道具和佈景,就靠着這些,拼湊出了一個所謂的古鎮?
方言對梅城很熟,他以前來這裏的時候,沒事會騎着自行車,大街小巷地轉,那時整個梅城,一座牌坊都沒有,全被拆掉了,也不會自稱是「梅城古鎮」。臨街的老房子,能拆的,也被拆得差不多,建起了新房,整個小鎮,似乎正努力地讓自己顯得時髦和現代。
好跟上那個時代。
但你騎着車轉的時候,不經意間,還是可以看到一條石板路的弄堂,或者一道殘破的院牆,一眼古井,一方界碑,時間的痕跡還是會從縫隙里,掙扎着鑽出來,讓你意識到這是一個古鎮,是有歲月積累的。
而現在,這裏在刻意模仿着古老的時候,方言覺得,卻把時間的痕跡也抹去了,變成了一座新城。有了一幢幢仿古建築,幾乎和所有號稱的古鎮一模一樣,努力地想把現代的痕跡遮掩去,卻讓自己變得不倫不類。
它不叫古鎮的時候你知道它是古鎮,它叫古鎮的時候你看到的卻是一座新城,而不是古鎮。
方言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保留一個地方日積月累的時間堆砌不好嗎?方言不知道到底是一批什麼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人,才會有一樣的喜好和思維,才會在各地弄出幾乎一樣的,一座座簇新的「古鎮」。
在這些「古鎮」,人們生活的煙火氣消失了,留下的都只有旅遊氣,販賣氣,一派濃眉厚粉、烈焰紅唇,倚着門框,搔首弄姿招呼着「來呀,來呀」的模樣。
從總府街開到市民路,再轉到北門街,然後到了城南東路,就到了原來梅城大壩的壩腳。
到了這裏,方言又搖了搖頭,他看到原來的梅城大壩,現在已經變成了城牆,這不是真的城牆,而是重新做起來的簇新的城牆。
這裏原來有一堵城牆,因為防洪的需要,改建成了大壩,而現在,因為「古鎮」的需要,它們又被做成了城牆的樣子。就像城裏原來的河道,變成下水道,上面變成了馬路,而現在,因為「古鎮」的需要,又把這些河道重新挖了出來。
沿着城南東路,過了正大街,這裏原來有一截城牆,大部分都被大壩遮蓋,只留出了一個被堵死的門洞。現在這裏,城樓重新立了起來,讓方言感到奇怪的是,連原來被堵死的門洞也重新挖通了,可以從老城門洞走到原來大壩的外面。
方言奇怪了,怎麼就不怕水淹進來了嗎?這個,等他住下了,倒是要過來好好看看。
過了正大街,就是城南西路,也就到了方言訂的那家民宿。
民宿是古建築改建的,門口有石砌的台階,拾階而上,進了石雕的大門,裏面是一個很小的過廳。正對着大門有一道照壁,也叫蕭牆和屏風牆,在古人說來,這是用來擋鬼的。據說小鬼只會走直路,不會走彎道,有了這一道牆,鬼就走不進去裏面了。
從風水上來說,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利。在大門進來,後面天井以及正廳的前面,設置這麼一堵牆,可以避免氣沖。為了保持「氣暢」不淤塞,這堵牆不能封閉,因此形成照壁這種兩邊可以過人的建築樣態。
過廳的一邊,擺着兩張椅子,一張茶几,供人休息和喝茶,另外一邊,一張小桌子後面坐着一個女孩,桌子上立着幾塊牌子,牌子上有二維碼,也有萬事達卡維薩卡和銀聯卡的標識,一看就明白是住宿登記的。
方言走過去,一報自己的名字,女孩就說知道知道,我就是在等你。
她說着從桌子下面,拿出了一台手持掃描儀,開始掃描方言的身份證。
方言問:「美女,你是本地人?」
「對啊。」女孩說。
「那你知不知道梅城針織廠?」方言接着問。
「針織廠?」女孩搖了搖頭,然後肯定地說:「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們梅城沒有針織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9s 3.88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