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科技發展水平,相比歷史同期加快了差不多一百年。
不過與各種國際間的制度和約定,卻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驗積累出來。
最重要的那一系列日內瓦公約都還沒有出現,或者說沒有形成體系和文件。
有民間人士做過類似的方面呼籲,但是各國政府都還沒有進行正式的協商和約定。
朱靖垣首先把它們列了出來。
朱靖垣並不記得那些文件原文,但是其理念和思路都是明白的。
就是限制特殊武器,保護戰俘和平民,給予醫護人員提供保護,也提出基本的要求。
朱靖垣按照這個方向,列出最基本的要點,讓鴻臚寺的官吏們發散思維,完成詳細內容的編撰。
有朱靖垣的指導,相關規定的內容非常豐富。
同時把屬于禁止細菌、病毒等生物武器,毒素等化學武器相關的公約規定,併入了戰爭相關公約之內。
不過考慮實際情況,並沒有把反步兵地雷和集束炸彈之類的內容加上去。
當前的戰爭形態還無法避免使用此類武器。
詳細內容都在下發的文件上,朱靖垣只是提綱挈領的說一嘴,然後就留出時間讓代表們先看了。
除了這些戰爭相關的公約,朱靖垣還額外提出來大量的,其他方面的共同約定。
領土、領空、領海相關概念和權利相關規定和公約。
保護山林水體動植物,避免生物入侵的公約。
地面與海地文化古蹟的歸屬和保護相關公約。
考慮世界當前的總體文化水平和現實,也有些理所當然東西並沒有列出來,比如禁止童工等。
這些規定的最關鍵部分,戰爭規則相關內容,讓很多代表頗為認同。
總體上都體現了控制戰爭,保護士兵和平民的內在邏輯,整體上也是頗為公允的。
只是覺得有些地方過於嚴苛,實施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準備稍微標記之後一起提出。
但是後面有些東西,就讓代表們感覺無法理解了。
也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問。
法國的夏爾王子,歷史上的路易十七,這青年似乎非常驚訝的:
「大食王殿下,亞江雨林、南洋雨林、剛果雨林這三個地方的遠古森林,他們製造的氧氣真的佔了地球氧氣產量的三分之一嗎?
「如果他們被摧毀了,我們的呼吸真的會變得困難?會有大量的動物甚至人類死亡?」
真實答桉當然不是。
這三個地方的雨林並沒有那麼大的作用。
但是朱靖垣個人私心喜歡山林,不希望那些山林被破壞,特別是環境破壞最嚴重的這個時代。
同時,朱靖垣記得上輩子在網絡上看過一些不知道真假的文章。
剛果地區東南角有世界上含鈾量最高的鈾礦,二戰扔在日本的原子彈的鈾礦就是從那兒采的。
但剛果卻不是後世的主要鈾礦出口國,只能算在「其他」裏面。
這說明當地就算是有鈾礦,實際儲量也應該不高。
世界上最主要的鈾礦分佈區,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加拿大三地都已經被大明拿下了。
朱靖垣不想為了一點鈾礦專門去佔領剛果。
但是與此同時,大明也不想剛果這個「世界原料倉庫」被泰西各國利用,更不想被他們破壞。
所以準備用保護地球之肺的名義把這塊土地給「封印」。
環境保護其實是限制落後地區發展的手段。
有利於相對發達國家保持優勢,讓領土足夠廣闊的國家取得更大的優勢。
現在大明在領土和工業上都佔優勢,就可以提前開始利用環境保護來做文章了。
以這個時代的科技和文化水平,還很難讓人明白環保是怎麼回事,更不用說相信環保了。
但可以現在開始建立並強化認知,當為了全人類的未來這種說辭逐步成體系之後,對方就很難直白的拒絕了。
所以朱靖垣臉不紅、氣不喘,悲天憫人的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是的,我了解的信息的確是這樣的,這三個地方的雨林對地球的空氣影響巨大。
「他就像是整個地球的肺,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全人類的健康和自由。
「所以我才會提意,我們大明負責保護南洋和亞江的雨林,而泰西各國則共同負責保護剛果雨林。
「任何國家和個人,都不得破壞相應地區的森林和水體,不得在相應地區開山採礦。
「另外同樣總要的,還有地球的『腎臟』,湖泊等地面水體和濕地,同樣應該得到共同的保護。
「建議在國際聯盟下設置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監督和管理全世界的山林水體的保護。」
夏爾王子還稍微有點單純,所以下意識的點頭說:
「如果這是真的,那的確需要保護,保護人類共同的未來……」
但是泰西各國朝廷的代表,卻隱約察覺到了內在的影響。
他們不知道保護環境的實際作用有多少,但如果做的太過了,毫無疑問的會限制自己的發展。
我們的本土和殖民地本來就不多了,你還要限制開發山林水體,我們還有地方用嗎?
所以這裏很快就起了爭執,幾個國家的朝廷代表都反對過度的保護。
絕對不允許將所謂的保護擴張到所有的「山林水體」,這個概念太要人命了。
經過半個小時的爭論,最終雙方暫時約定,明確的山林水體保護範圍,暫時只限於剛果、亞江兩地。
後續是否要擴大範圍和類型,等國際聯盟成立之後,再進一步的討論。
泰西各國覺得不虧,剛果現在還屬於無主之地,亞江卻已經是大明的了。
根本不明白,朱靖垣本來就不準備開發亞江雨林,現在只是額外封印了剛果河流域。
然後西班牙首相曼努埃爾開口,挑起了另外一個關鍵話題:
「大食王殿下,我們認為三海里的領海範圍太窄了,這是前裝炮時代的火炮射程。
「我們認為至少應該擴張到十二海里,現在的火炮射程已經能夠達到十二海里了。」
朱靖垣有些無奈回了一句:
「實際原因,是直布羅陀海峽的寬度正好七海里,三海里的領海正好不能完全覆蓋吧?
「領海範圍超過三海里,整個直布羅陀海峽就都是西班牙領海了是吧?
「其實曼努埃爾首相不用緊張,直布羅陀海峽這種情況,後面有補充的規定。
「因為大秦海內部還有其他國家,不是專屬於西班牙的內海。
「所以作為出入口的直布羅陀海峽,以及其他海域的類似的海峽,應該被視為國際海峽。
「海峽沿岸國家不能將其完全排他性的封閉。
「無論你們的領海設置到多寬,都不能禁止海峽對面國家船隻的正常出入。
「不如直接設置三海里,直布羅陀中間留出一個狹窄通道,讓其他國家自由出入。」
朱靖垣在上輩子,那肯定是支持領海範圍越大越好。
甚至可以學殷洲的秘魯等國,直接宣稱三百七十公里領海。
秘魯當然不是抽了,胡喊這麼寬的領海,因為秘魯漁區的寬度就是三百七十公里,能被全包進去。
在這個世界,朱靖垣就開始支持三海里領海,甚至更低了。
因為大明海軍強勢,未來會更加強勢,會掌控絕大部分地區的海權。
海權國家的實際領海範圍,根本不是國際法規定的幾海里寬,而是海軍能實際掌控的範圍。
所以,國際法上的所謂公海,其實就是海權霸主的實際領海。
現在整個大明洋都是大明的,沒有那個國家會明確反對。
反過來看,其他國家的領海寬度,當然是越小越好了。
領海越窄,越方便近距離威懾行動啊。
特別是直布羅陀海峽,寬度正好是七海里多點。
如果按照三海里領海計算,那就算兩邊都是西班牙領土,那中間也有一海里的公海。
大明可以直接出入。
但這還不夠,有的海峽不到六海里,三海里領海就能封死。
為了不被對應國家封死,必須得設置「國際海峽」。
這不只是為了方便大明,更多的是解決露西亞和奧斯曼的爭端。
曼努埃爾其實看到了相關內容,但是還是要堅持。
國際海峽這種邏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作為關鍵海峽出入口的掌控國的西班牙不想接受。
而且西班牙反對不是為了別的,我是為了堵住你們大明啊!
但是這話不能直接說,只能換個說法: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堅持至少要有十二海里的領海,通行規定也不能就這麼輕易允許……」
朱靖垣直接呵呵乾笑說:
「你不用想着完全封死海峽的主意,相關的規定肯定不能一個海峽一個規定,得相對普適才行。
「丹麥和奧斯曼不可能完全封死露西亞的出海口,否則又是新一輪的戰爭。
「而避免戰爭,正是我們制定各種妥協的規則的原因。」
奧斯曼掌控這露西亞的黑海出入口,瑞典-丹麥掌控着露西亞的波羅的海出入口。
這兩個地方的海峽寬度都非常狹窄,最窄的地方寬度都不到六海里。
如果按照公約的基本規則,這些地方會是沿岸國家的領海甚至是內水,應該享有絕對的主權。
所以朱靖垣參考了後世海洋法的經驗,要求這些地方的國家允許他國船隻通過。
只不過同時規定,這些水域的主權仍然屬於沿岸國家,且擁有理所應當的管轄權。
可以要求通行船隻走自己指定的航道。
他國船隻通過必須遵守沿岸國家的規定,且不得從事任何損害沿岸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情。
包括當不限於停船觀測、測試任何武器、進行任何軍事訓練、潛水狀態通過、捕魚和勘探等等。
這實際上就是折中的選擇。
完全按照硬性領海規則,直接封死了黑海和波羅的海出入口,那露西亞這種國家絕對不可能接受。
似乎是因為被點了名,露西亞的代表韋德梅耶開口了,看似非常堅決的插了幾句嘴:
「通往他國領海的國際海峽,不能被認定為沿岸國家領海,否則海峽後的國家將無法正常出入。
「這種海峽之間,無論海峽寬度如何,都必須留出一條國際公共通道。」
現在露西亞直接要求,這些地方直接不應該作為領海。
瑞典人不在現場,但是奧斯曼人是在的,大維齊爾札亞丁直接針鋒相對的要求:
「我們不接受所謂通行權,我們的領海就是我們的土地,可以拒絕任何國家的船隻通過……」
朱靖垣一聽就直接拍桌子:
「幹什麼?露西亞你們想想,奧斯曼真的不讓你過,你能怎麼樣?
「奧斯曼你也想想,你要真的徹底封死,露西亞會幹什麼?
「你們倆爭執區域才多少?我們大明有多少海域會開放相關權利?
「如果大明的所有海峽和海域都不讓你們通行,你們有什麼辦法?
「我覺得這個折中方案很夠意思了,就不要在這兒玩什麼掀屋頂戰略了!
「這是非常必要的妥協,你們兩邊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兩國代表就是表達一下態度,現在都毫不猶豫的閉嘴了。
但是西班牙的曼努埃爾還是理所當然的堅持:
「我們仍然要求將領海範圍改為十二海里。」
與此同時,英國人皮特首相也緊隨其後,主運給了西班牙支持:
「我們可以接受通行權相關規定,我們也認為領海寬度應該提升到十二海里。」
然後葡萄牙和意大利,乃至法國也表示了支持。
他們同樣認識到國際公認的領海範圍的影響,對不同級別的海權國家有着不同的意義。
以他們當前的地位,還是選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但是相對合理的範圍比較好。
朱靖垣聽着微微皺眉,絕大部分國家的代表,都不是容易忽悠的。
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很難真的直接定下默認三海里的領海,但也不可能就這麼答應他們了:
「十二海里是不可能的,領海概念最初來源於海岸上的國家能夠掌控的範圍,或者說是岸炮的打擊範圍。
「現在我們的火炮都不可能在十二海里的距離上作戰。
「當前最常見的海軍作戰距離,仍然是在五到六公里之間,三海里正好是五點五公里,所以還是三海里為好。」
皮特馬上繼續反駁說:
「岸炮射程與海軍作戰距離是兩碼事,現在岸炮的最大射程已經達到二十公里了,而且就算是艦炮的實際作戰距離已經超過了十公里。」
朱靖垣早就知道皮特會這麼說:
「理論作戰距離剛到十公里而已,那就把領海範圍設置為六海里吧,差不多十一公里。」
皮特想了想,決定稍微再磨一磨:
「我們認為至少也應該有十海里,火炮技術仍然在高速發展,我們必須為未來留餘量。」
朱靖垣看了其他各國代表一眼:
「要不我們不設置統一標準,而是用各自的武器打擊距離,來算各自的領海寬度?」
皮特可不準備跟大明搞岸炮射程競賽,這東西的技術沒有人能追得上大明。
所以皮特馬上果斷的決定不再磨蹭了:
「那還是六海里吧!」
皮特看向其他國家的代表,他們也跟着點頭說:
「六海里就六海里。」
看\\大明1805\\就\\記\\住\\域\\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3.79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