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楊修心中的算計
而台上的楊修聽完許劭的評語,卻是眉頭一皺!
他身為中原名士當然知道司馬懿之才名。
不過這司馬懿雖有着絕世之才,卻喜歡韜光養晦。
在楊修看來卻是比不上他那位六弟。
但如今聽許劭評價此人之才不在司馬德之下。
楊修也是將這兄弟二人的名字記在心裏。
同時又暗道可惜!
可惜那司馬懿已經是曹丕的幕僚。
司馬德又跟曹彰走得太近!
而自己已經決定襄助曹植登上大位。
若是此二人日後不能為曹子建所用。
他楊修定然為主而謀,藉機除去這兩位心腹大患!
而楊修不知道的是,他心中的兩位大敵。
其中的司馬懿此時正陪着自家二弟匆匆趕到這許都。
卻是沒趕上剛剛許劭對自己的評語。
更不知道,自己在月旦評上得號『冢虎』!
而令楊修側目,種下清除異己之心。
而此時,夕陽西下餘暉灑在眾人的頭頂。
許劭作完這個結語之後,也是緩緩說道:
「老朽如今年事已高,今日過後將不再主持月旦評。」
「不過如此雅事以後,當有年輕人繼往開來.」
說着他也是伸手向楊修示意道:
「所以今日當着水鏡先生和喬公的面。」
「還請在場諸位四海士人做個見證。」
「以後月旦評將由楊公子主持。」
司馬徽和喬玄聞言也是點了點頭。
這是許劭早在事先就跟他們說好的了。
畢竟月旦評乃當今第一評,為天下名士所望。
怎麼能讓此等盛會在今日之後成為絕唱?
而且楊修本人不僅少有才名,而且飽讀詩書。
又出身弘農楊氏。
其家族不僅累世高官,在天下士人心中的地位。
也不次於當年袁家,是「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
月旦評以後由楊修來辦,也不至於就此沒落。
當然,這其中也有順應朝廷的意思。
楊修見狀在台上起身,先向許劭謝過一番。
然後又向台下眾人說道:
「曹丞相昔日頒佈招賢令。」
「望天下才子踴躍自薦,為萬民謀太平。」
「今日月旦評上,在下不才願藉此盛會。」
「品評各賢才之文章,為朝廷舉賢薦士!」
「台下如有飽學之士,可拿自家文章上來。」
「在下當眾品評!」
此話一出,在場的那些個士子也是個個躍躍欲試!
月旦評天下矚目,今日若能趁此機會得一句評語。
那對這些讀書人來說,絕對是大有好處。
而此時,台下的楊修他爹楊彪也是一臉擔心。
楊修接棒月旦評,本是這小子有意為之。
如今有許劭親口確認,那自家兒子一語風評。
便能籍籍無名之輩讓聲名遠揚。
而大漢選官向來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並行。
但這近十年來月旦評上揚名。
已經是當今名士入朝為官的熱門途徑之一。
現在有楊修的推波助瀾。
更是令月旦評背後有了朝廷的背書。
而自己兒子今日非要出這個風頭。
也不會只是舉賢薦士這麼簡單!
明顯是想為曹操之子曹植籠絡天下賢才!
但自家兒子想方設法想靠上曹家的大船。
身為大漢太尉的楊彪也是無力制止,只能由着這小子來。
他楊彪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
只希望,這小子別仗着自己有幾分才氣。
便口無遮攔,得罪了天下士人。
但是這楊德祖顯然不會順自家老爺子的意。
很快,便有一位河北士人率先上台。
自稱是昔日北中郎將盧植的門生。
上來便發表了一些關於論語的看法。
楊修當即一臉輕蔑,從容不迫地就把這位大儒門生。
給反駁得一無是處,並且有理有據。
懟的這位河北士人啞口無言。
下台之前,還被楊修嘲諷了一句:
「閣下回去還望多多研習經典,別辱沒了盧中郎的名聲!」
這讓那位河北士人氣得當即拂袖而去!
引得台下各地而來的士人議論紛紛。
「這楊德祖可真是得理不饒人啊,他就不怕遭人嫉恨嗎?」
「楊修家世顯赫,號稱河洛第一名士,如今又官居丞相府主簿!」
「我要是有這他條件,我比他還狂!」
「嘖嘖嘖!只怕楊德祖今天在台上一站,這天下名士都被他得罪光了!」
「也不知道有沒有大才出來,跟這小子辯上一辯!」
但很快,那些台下還本來躍躍欲試的士人們。
在看到無數有學之士上台,都被楊修批評一通之後。
大多開始猶豫,他們並不太想上台了。
一方面,楊修卻是才辯過人。
他雖然批評本人的學問不留情面。
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極有道理,讓人不由得心服口服。
另一方面,眾人上台的一看都是飽學之士。
在這小子面前卻是相形見拙,其他人自知不如也不敢再上去獻醜。
不過就在這時候,只見一位儀表不凡的年輕名士上台。
「在下東平劉楨,久仰楊公子大名,請評在下的詩文。」
和楊修拱了一禮,遞上竹簡,說道。
聽到劉楨一名,眾人也是一亮,終於來了個有本事的了!
要知道,這劉楨劉公幹。
可是中原有名氣的少年才子。
此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又和丞相家公子曹丕交好。
可就當人們以為一場辯論即將開始之時。
台上的楊修,卻完全沒有打算去接過劉楨手中的竹簡。
而是微微一笑,直接說道:
「足下之詩文,在下已然盡讀,便如實評價了」
一句話說得雲淡風輕,並且還邊走邊說。
給人看來十分輕慢,倒像是那學堂之上,老師教導學生的模樣。
劉楨見狀的臉上也是浮現出一些迷茫。
他可是和曹子建以詩會友的才士!
昔日就是丞相曹操看了他的作品,也會誇讚兩句。
哪裏受到過這種輕視?
還是楊修這種同齡一輩!
「楊公子,在下平日詩文並未編篡成冊。」
「還未在坊間流傳,楊公子焉能了如指掌?」
劉楨此時皺着頭問道。
楊修聞言也是微微一笑回答道:
「上至詩三百漢古風,下至今日諸君之詩作。」
「但又一首,在下便知一首。」
「不讀天下詩文,焉敢風評天下才士?」
台上的楊修,儀表堂堂氣度不凡。
這句「不讀天下之詩文,焉敢風評天下才士」更是氣勢磅礴。
讓台下眾人聽得心潮澎湃,忍不住齊聲叫好!
(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4.08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