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人事
兩宮擁着趙煦回了大內,然後,趙煦自然就拿着呂公著的上書,開始請教起來。
這一句出自哪裏?那一句又是誰說的?
趙煦表現依舊穩定。
兩宮則是輪流上陣,教導着趙煦。
即便如此,也遇到了好幾個她們知識的盲點,只能暫時略過。
教到晚上,總算大抵教完了。
兩宮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欣慰、成就感以及疲憊。
趙煦在保慈宮裏用了晚膳,才回到福寧殿裏就寢。
臨睡前,馮景趁着給趙煦端洗腳水的空擋,低聲說道:「大家,臣在御廚聽人說,好像張都知被太皇太后訓斥了……」
「連內東門和御藥院的差遣也被卸了……」
「看來是犯了什麼大錯!」
趙煦哦了一聲,輕聲譏諷着道:「獲罪於天!」
馮景趕緊低下頭去,哪怕他文化水平不算太高,但也知道下面的那句話:無可禱也!
於是他懂了!
天是什麼?不就是他面前的這位少主、大家?
所以,張茂則是賊臣?
馮景眼神閃爍了兩下,他知道的,這是個機會!
他也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盡一切可能,搜集張茂則的罪證!
以便大家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
……
翌日,六月癸亥朔,以禮部再獻大行皇帝御容畫像故,輟朝。
趙煦和兩宮,首先在宮中仔細查看,反覆確認沒有問題,才召集都堂宰執,在福寧殿中再次瞻仰。
宰執們看完,也都說沒有問題,才命人恭敬的送去景靈宮供奉——上次,禮部畫像已經出過一次錯了,要是再錯,不僅僅禮部上下都得滾蛋,趙煦、兩宮、宰執們也不會有臉!
瞻仰完大行皇帝御容畫像,兩宮命右相韓絳留下議事。
自然,商議的是呂公著的任命問題。
雖然韓絳很想將呂公著攔在東府外,可,韓絳是個聰明人,見到兩宮都有意呂公著入東府後,立刻就變了臉,只說要回去和執政們商量。
兩宮自是欣然應允!
但出了宮門後,韓絳就眯起了眼睛。
「呂晦叔的手段,可還真是高明!」
他自然看得懂,呂公著推辭樞密使,退任知樞密院事,乃是在以退為進。
「他若到了東府的話……」
「東府諸人中……恐怕就一個章子厚,能對付的了他!」
韓絳在都堂也有一段時間了,執政們的性格和能力他也差不多摸清楚了。
東府三位執政,李清臣性格謙和,不大喜歡和人爭執,張璪辦事能力可以,但手腕不行。
只有章惇章子厚,無論在能力還是手腕上,都可以和呂公著一戰!
可惜,章惇章子厚,似乎已經有求去之意。
這怎麼行?
韓絳扭頭就向着都堂方向而去。
他得和章惇好好說說:子厚,你也不想看到,整個朝堂上都是舊黨吧?
要知道,呂公著這一次可是來勢洶洶。
昨日就已經舉薦了五個御史!
今天更是跳過了他和蔡確挖的坑,要進東府了。
四個月後,蔡確卸任山陵使,出知地方,他這個老臣升任左相,呂公著必然進右相。
到那個時候,誰還攔得住呂公著發揮?
所以,章惇必須留下來!
於是,在這天上午,都堂的令廳里,右相韓絳和章惇兩人閉門談了差不多半個時辰。
最後,韓絳是帶着微笑走出來的。
他得到了章惇的承諾——絕不主動請郡!
而章惇也笑的很開心——他是想過請郡,但最近幾天他改主意了!
他想在汴京城,儘可能多留些時間!
韓絳的建議和要求,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有韓絳在後面給他加油鼓勁,章惇並不懼怕那位來勢洶洶的元老重臣!
……
元豐八年六月甲子(初二),延和殿聽政。
中書請奏:乞以龍圖閣待制、知青州鄧綰,改知永興軍;原知永興軍、龍圖閣直學士劉癢知青州。
這是很正常的人事對調。
也是防止地方官,在一個地方長期任職,尾大不掉的制度。
兩宮自是允准,同時給鄧綰升了一下館職,將其從龍圖閣待制升為龍圖閣直學士,算是對鄧綰在青州兩年的嘉獎。
右相韓絳奏:熙河蘭會路經略使,乃國家邊帥,如今原帥李憲已卸任,乞兩宮詔任新邊帥。
兩宮命韓絳及都堂執政推薦邊帥人選。
這個事情,其實早就在都堂和宮裏來回商議了很久。
所以很快韓絳就向兩宮,提供了一份名單。
涇原路經略使盧秉、環慶路經略使趙卨、神衛、龍衛四廂都指揮使劉昌祚、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苗授。
兩文兩武,一共四個人選。
其中,文臣的機會,相對來說最大!
劉昌祚和苗授,基本是陪跑——除非盧秉和趙卨都不願意去熙河!
但這大抵不可能!
熙河路邊帥,是元豐以來軍功最多,也是最有作為的。
若李憲不是內臣,而是武臣,他早就是正任節度使了。
若其是文臣士大夫……
三省兩府的大門,早就為他敞開了。
他最低也是個樞密使!
搞不好,直接拜相也不是沒可能!
當然,正常的流程還是需要走的。
所以兩宮下詔:命盧秉、趙卨、劉昌祚、苗授入闕。
其中,苗授本人就在京城。
他是在去年,被大行皇帝聖旨召回,然後拜為步軍副都指揮使的。
於是,兩宮便命苗授明日上午入覲。
此事議處之後,韓絳上稟:尚書右丞、中書侍郎李清臣,可遷知樞密院事!
兩宮沒有猶豫,便同意了韓絳的奏請。
便下詔給了翰林學士院,命草制李清臣知樞密院事制。
因為是東府執政平遷西府執政,所以不需要大拜除,直接寫一道簡單的制書就可以了。
在完成了這個任命後,呂公著入朝的最後障礙被掃清。
於是,在這天傍晚,兩宮帶着趙煦駕臨內東門下的小殿,召見了翰林學士鄧潤甫。
是夜,學士院鎖廳。
第二天凌晨,一道宣麻大拜除,從宮中降出。
資政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呂公著,進拜尚書右丞兼任中書侍郎。
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為河北邊報遼使已經入境!
對大宋來說,恐遼症是造成很多事情和變故的主要推動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7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