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267章 算學治國

    f                  李世民並不打算對吐蕃玩兒什麼徐徐圖之。筆硯閣 m.biyange.net

    這種手段需要的時間太長久也太緩慢,不是他的風格。

    此前不知道吐蕃故而不加重視使其有對中原呲牙的機會,但如今已知其危,那解決的手段自然就有很多了。

    而這些,青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自然也心中有數,李世民放心得很。

    故而如今大唐皇帝還是將目光更多的放在眼前

    今年的科舉結束了。

    規模更大,考試的品類更多,而且最重要的還是依據後輩聞莽所說,加上了糊名制度。

    糊名制度的好處顯而易見,故而赴長安趕考的寒素子弟皆交口稱讚,這個制度所遇到的阻力如李世民所預計的一般,弱到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如今頡利就住在宮城裏給大唐天子跳舞呢,此時跳出來反對的不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另外就是世家如今聚居齊魯離關中頗遠,不說面刺於李世民,就算將聲音傳到長安都頗為艱難。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還未對門蔭下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承襲父親蔭庇入仕是更省力氣的一個選擇。

    而對李世民來說,吏治改革的下一步要如何做已經相當清晰的擺在了他眼前。

    就如鐵匠鍛鐵,這些以才取之的寒素子弟便是最好的鐵胚。

    他要做的便是耐心仔細的鍛造這塊鐵胚,等其百鍊成鋼,便可為倚仗橫掃天下!

    不過想到此李世民便想起來房杜二人。

    若說寒素子弟是良胚,那房杜可稱龍泉太阿。

    只不過這龍泉太阿最近似乎挺忙的……

    但這個念頭剛浮起來便有內侍過來稟報,稱梁國公和蔡國公聯袂覲見。

    兩位重臣同時前來,李世民瞬間便嗅到了有要事的味道,神色也不自覺的鄭重起來。

    房玄齡和杜如晦皆為國公,且如今擔任宰相,覲見天子自不用那般繁瑣。

    遣黃門通報之後便可直入,隨後黃門便也回來稟報,稱大家在甘露殿接見。

    如今太極宮的修繕早已完成,但讓群臣略微不解的是當今天子除非遇到朝會,不然絕大多數時間還是待在甘露殿。

    房杜自然都是知道為什麼的。

    踏入甘露殿後,正對門口最顯眼位置的便是一幅裝裱好的長卷,其上是李世民謄寫的《秦婦吟》。

    即使早已能夠背誦,但對房杜二人來說每每讀之也心如刀割。

    陛下將其懸於此以自警的意思也再明顯不過。

    除此之外,《陸疆圖》和《東海絕島圖》以及《地球圖》掛在殿內最顯眼的位置。

    《弩機百制》《破城軍械》《不夜長安》《托塔天王像》等等掛在各處。

    這也難怪陛下經常駐足於此,覽這諸多圖像,或能生出百般想法。

    而且其中不少內容算得上驚世駭俗,掛在太極殿也不太合適。

    左右打量,房玄齡感慨頗多,後世之景常常出現在夢中也令他流連忘返,醒後反而對公務更加信心滿滿。

    杜如晦最感慨——若是沒光幕的話,用後世那個字怎麼說來着?

    哦對,若無光幕,他此刻或已噶了罷。

    小小的感懷並沒有戰局多長時間,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與陛下見禮後便親手呈遞上一個奏摺

    「吾與克明耗費月余,整理出了戶縣的清冊,請大家過目。」

    看着房玄齡鄭重的表情,李世民也有點緊張起來,同樣鄭重的親手接過。

    這封奏摺與以往李世民所見的並不相同,一翻開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數字。

    戶縣乃是南北朝時便有設,位於長安西南方向不過四五十里,因為離京城迫近的緣故,其很多民戶編冊在長安也都有留存,這些數據在唐代隋後也都被完整保存了下來。

    奏摺開篇便是以前隋初立的開皇五年為例,詳細羅列了戶縣的耕田畝數,民戶編冊數,然後通過簡單的計算得出了每戶約多少畝良田。

    緊隨其後,奏摺中依據此法繼續詳細羅列了大業三年、武德元年、貞觀二年這幾個時間點。

    四個時期每戶約有多少畝良田被寫的清清楚楚,不需要知道怎麼計算的,李世民也逐漸能看出來問題。

    前隋時大業三年堪稱盛極一時,但每戶所有的良田反倒不如開皇年間多。

    而且李世民心中清楚,這只是紙面數據,還沒有羅列更複雜的土地兼併問題,但總之大業時前隋盛極一時,但百姓反倒食不果腹?


    田地不夠,便吃不飽肚子,百姓吃不飽,則民亂自起,李世民隱隱抽了一口涼氣。

    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他身體都有點禁不住顫慄,作為一個帝王他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這算學於治國亦可稱利器!

    稍微讓李世民鬆了口氣的是,大唐被羅列出來的武德元年和貞觀二年對比並沒有那麼慘烈。

    貞觀二年相較於武德元年,耕田畝數在增長,戶數也在緩慢增長,每戶大致所有的良田畝數也在增長。

    但李世民同樣也心知肚明,開皇元年與大業三年相距足足有二十幾年,武德元年至貞觀二年,不過也才十一年,與之放在一起比較並不公平。

    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隱隱嗅到了一股不太好的味道。

    這戶縣離長安太近,故而李世民對其地理也清楚得很,雖毗鄰澇水土地肥沃,但這個縣城所有的良田數目總歸是有盡頭的。

    但百姓戶數的增長有盡頭嗎?答案顯而易見。

    這便是有限的耕田與無限的民戶之間的矛盾!李世民心中猶如黃鐘大呂,頓時便想起來了那個馬什麼陷阱。

    房杜二人所羅列的數字並不複雜,甚至這般對比有出現過在其他臣子的奏摺當中。

    但僅僅是多計算了一步,便如此直觀!不愧是科學之王!

    「玄齡克明,於唐功莫大焉。」

    李世民似贊似嘆的說了這麼一句,惹得兩人連連擺手稱不敢。

    帶着這股莫名的心情,李世民翻過這頁奏摺,入目所及的是更加複雜的數字。

    這真是奏摺?但朕怎麼看不懂?

    但上面寫的終歸是認識的文字,李世民靜下心來逐字逐句仔細斟酌意思,看得很是緩慢。

    在這個過程中有內侍進來靜悄悄掌燈然後默默退了出去。

    太子承乾和皇子泰談話的聲音夾雜着皇子治吵嚷的聲音由遠及近,抵達了甘露殿門外。

    但隨後與內侍輕聲交談後,這三位皇子便默默退走。

    在這個過程中房杜二人一絲不苟站的站着,偶爾抬頭看看懸於殿上的《秦婦吟》,這副經過裝裱的字帖被燭光映着,仿佛字字泣血。

    御膳房送到此處的飯菜也已經取走熱了兩次,直至內侍打算第三次詢問時,大唐天子方才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

    「原來如此。」

    「國愈富盛,民愈貧苦。」

    房玄齡與杜如晦不顧身體勞累一起躬身見禮。

    這也是他們對這位年輕帝王佩服的地方。

    登基之初雖然沒人敢說,但不知多少人心中打算看這位天策上將的笑話。

    畢竟誰都知曉,單靠兵鋒之利是沒法治理天下的。

    但幾年下來,這位曾經的天策上將自己從馬背上從容下來,並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文武並重以治天下。

    並非生而知之,只不過是勤敏好學罷了。

    面對房杜二人的態度,李世民也鄭重對這兩位肱股之臣行了一禮。

    隨即將這份不薄的奏摺揣到了懷裏,此時方覺肚中飢餓,連忙招呼兩人一起用膳。

    在此處蹉跎半日,用膳後的兩位臣子面上的倦色十分明顯,李世民也不挽留,命內侍將兩位國公送回府上。

    隨後興奮難耐的李世民轉入後宮,直奔長孫皇后處,迫不及待的和觀音婢分享想法。

    「國愈富,民愈貧?這是何般道理?」

    長孫皇后不解。

    「若無戰亂,一戶民可誕几子?」

    李世民反問。

    對此長孫皇后還是了解的

    「逢遭戰亂,百姓家中貧苦,多會選誕子以增勞力,然女嬰難活,且多有溺女嬰之舉,最終一戶或有三子。」

    「若是太平盛世,尋常百姓一戶多半會撫三至五子,二至三女。」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反問道

    「那……太平盛世的百年之後呢?」

    (本章完)

    f。f



  
相關:    神話版三國  娛樂帝國系統  無敵升級王  合體雙修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第267章 算學治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360搜"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81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