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長孫!最新章節!
地主,對於朱英來說,或許對於朱元璋以及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很頭疼的角色。燃字閣 www.ranzige.com
雖說不像是世家那樣根深蒂固,但發展的時間長了,就會逐漸演變成世家。
明初旳地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新生代地主,祖上數代元朝流民,流民,本就是元朝時期的特產了。
還有一種,就是江南地區的地主。
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並非是把整個大明疆域都打了一遍,很多地方其實並沒有被起義推翻。
這個重點地區,就是江南。
江南最初是屬於張士誠的地盤,哪怕是現在洪武二十五年了,江南的很多地主豪紳,心中對於張士誠依舊是念念不忘。
朱元璋對於江南地區,一直都是非常的忌憚,這些從官員的貪污,處死,流放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江南地區的官員,在有犯罪的情況下,朱元璋看到後,下意識的都會罪加一等。
在立下功勞的分配上,也是同樣會下降許多。
比如劉基劉伯溫,浙江人士。
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民間也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可見劉伯溫對於明朝的功勞,是相當大的。
但因為劉伯溫江南籍貫的問題,在大封功臣的時候,相當於後勤主管的李善長封為一等公爵。
名氣,名望,功勞更多的劉基,卻是封為三等伯爵。
劉伯溫只是一個縮影,更多的江南籍貫的官員,基本上全是這個情況,無一例外。
齊泰走後,朱英從書柜上,拿出一本冊子翻看。
這本冊子,是上次老爺子跟他聊過後,交給他的。
這裏面記載着的是,關於所有大明地主的情況。
和其他的冊子不同,這裏面不僅記載了所有地主的名稱,還有一個很詳細的統計數據。
便就是大明現如今,擁有七百畝田地以上的地主,為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一戶。
這是一個精確到個位數的統計。
隨手翻開幾頁,可以看到還有許多劃痕,那些被劃掉名字的,就是已經被老爺子處理掉的地主。
可以看出,處理掉的地主,八成都是標註着江南籍貫。
「看來爺爺對於地主們的提防,早就有了,難怪在我聊起關於土改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驚訝。」
「或許在最初的時候,爺爺就已經知道地主階級的危害,所以不斷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個江南稅賦甲天下,看來這麼多年的重稅下來,江南始終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須要想辦法,把這根刺給拔除乾淨。」
朱英很清楚,現在大明全國,江南就是稅賦最重的地方,可以說是承擔了大明半數稅收。
那些被干倒的地主,他們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後分給普通百姓。
或許有人會奇怪,這麼針對江南,為什麼在大明農民起義造反的隊伍里,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區,都沒有造反的案例。
難道這些江南地主們,就不會聯合起來嗎?
嘿,能吃飽,誰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軍,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窮二白的黔首。
江南這等魚米之鄉,大明糧倉。
地主喊一聲造反,根本就沒人搭理,人還沒聚集呢,官府就已經過來圍剿了,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敢如此針對江南地區。
當然,重點照顧的對象,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遷移南方富戶,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舉考試中的錄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為官,尤其是戶部,是堅決不讓任何帶着江南籍貫的進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冊子上的一萬四千多擁有七百畝以上田地的地主們,還有八成來源於江南。
「爺爺的村人自治法子雖好,但對於江南,還是不夠用,只有把治安署開便江南地區,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爺爺是很有先見之明,可惜還是幹得不夠徹底,後世的子孫不頂用呀,沒有延續一直打壓江南的政策,給他們開放了。」
「若是按照現在的法子,貫徹打壓江南地區,大明至少可再續百年國祚。」
朱英有些感嘆着,同時眼神中散發出冷光。
或許很多人對於江南好像沒太大的感覺,但若是知道,明末時期政治聯盟的東林黨,就是以江南士大夫為首的官員。
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等。
而所謂的東林黨爭,是東林黨和大明全國的朋黨之爭,同時還跟閹黨爭。
足可見東林黨的實力,已經達到了什麼層次。
大明,作為歷史朝代中,白銀相對最充裕的王朝,最後滅於銀荒。
錢去了哪裏?
在東林黨人的手裏。
明末,東林黨執政。
大地主不得徵稅,因為那是東林黨人的產業。
礦業不得徵稅,因為那是東林黨人的產業。
商業不得徵稅,因為那是東林黨人的產業。
文貴武輕,富裕的東林黨欠下九邊兵鎮多少年的餉銀?
就像是一個循環,明初朱元璋對江南地區多麼狠,在明末的時候,就全部被報復了回來。
江南很富,關鍵他富不在於百姓,而是大量的土地兼併產生的繁榮景象。
大多數百姓,早就淪為了地主家佃戶,或是長短工。
「看來,得去江南走一趟了,商會在那邊,除了雪花鹽收益極大,其他方面都被限制得很嚴重,這樣,可不行。」
......
朱英對於齊泰的安排,傳遞到朱元璋這裏。
朱元璋大筆一揮,齊泰欽差大臣的名義,就直接定下來了。
目前對於大孫下達的安排,基本上在朱元璋這裏,都是直接通過。
此時,有官宦前來稟告,關於老兵退役的第一批名單,已經由兵部聯合五軍都督府上報過來。
「咱不是說過了,這些事情,直接傳到咱大孫那裏去嗎。」
朱元璋皺眉說道。
這讓過來傳遞的官宦惶恐不安。
「行了,便就放在這裏把,眼下也是到了晚膳的時候,將大孫叫來,共同用膳。」朱元璋吩咐道。
「臣遵旨。」一旁的劉和領命,然後退下,就往坤寧宮過去。
在坤寧宮的朱英,這個點正準備出門,去一趟火藥司。
他要看看最近的火繩槍發展得如何了,湊夠三千數目,朱英就準備開始投入操練中去。
打造大明,乃至世界第一火銃兵營。
這時,劉和過來,傳話道:「殿下,陛下那邊教你殿下一同去用晚膳呢。還請殿下隨我出發。」
朱英問道:「爺爺找我?可是有什麼事情。」
劉和躬身回道:「回稟殿下,方才有官宦呈報關於老兵退役的名單冊子,陛下應該就是這件事,想要跟殿下商議。」
朱英聞言點點頭,便就隨同劉和出發去華蓋殿。
華蓋殿中,朱元璋見到大孫過來,笑呵呵的問道:「最近咱整個人呀,都感覺胖了一圈,主要還是大孫帶過來的這些廚子們,做的膳食味道過於鮮美。」
「每次就膳,咱都把肚子給吃撐了,米飯都要多盛一碗。」
朱英聞言,看着桌面上的十幾個葷菜,不由說道:「爺爺最近吃的過於油膩了一些,這樣對身體可不好。」
「肉食這塊,可以多吃魚肉,最近廚子們研製的水煮魚片倒是很不錯,還有雞肉也不錯。」
「這些五花肉,紅燒肉,口感是極佳的,對於身體健康方面可不是太好,當多吃青菜,豆汁,肥肉得少吃。」
朱英看着老爺子越發壯大的將軍肚,不由勸慰道。
皇家不存在缺吃食,尤其是朱元璋,最是喜歡大魚大肉。
朱英帶過來的這些廚子,在製作上很是講究,同樣的菜式,通過他們的手,味道就要提升數個檔次。
現在的朱元璋,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到雙下巴了,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呀。
朱元璋聽到大孫這話,有些奇怪的問道:「大孫對於吃食這塊,還頗有研究?」
朱英微微停頓了一下,心中開始組織語言。
這些簡單的道理,在後世算是常識,在現在的大明,可沒這麼多講究。
畢竟能吃飽飯的,都還是少數人,誰還會去研究什麼少吃呢。
微微沉吟後,朱英說道:「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就認識一個年邁的道士,那道士最是喜歡吃,也算是比較富有,在吃食這塊特別的挑剔。」
「而且對於養生,十分的講究。當時孫兒好奇,就多問了幾句,那道士也不含糊,就把一些粗淺的道理,告訴了孫兒。」
「孫兒本來是不怎麼相信的,後來那道士告訴孫兒,他都活了一百多歲了,孫兒這才驚嘆,方才有些相信。」
朱元璋聞言,有些驚奇的說道:「竟是還有這等人物,此道士叫什麼名字,咱倒是想要認識一番。」
朱英這時沒有猶豫,直接說道:「這道士姓張,名三豐。」
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不由驚呼:「原來是他!」
對於張三丰,朱元璋可不僅僅是知道,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朱元璋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的道教,加強對道教的控制。
派遣一些道士出使全國各地道觀,特意叮囑使者:「有張玄玄,可請來。」
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字玄玄,道號昆陽。
只是從去年到今年,張三丰這邊根本沒有下落可言,對此朱元璋也沒辦法。
概因張三丰是個道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雲遊。
道士的雲遊和劉日新這樣的算命先生不同。
劉日新算命,基本還是要以城池為主,去的是人多的地方,有跡可尋。
像張三丰這種,去的都是些寥無人煙的大山深處,很多地方甚至無人踏足,官府想要去查,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就是武當山上,張三丰的弟子們,幾年沒師傅的消息都很是正常。
就算有消息,或者哪裏傳來消息,張三丰出現過。
再過去尋找的時候,人早就離開,不知去了哪裏。
「爺爺似乎認識他?」朱英有些詫異的說道。
當然,朱英根本沒見過張三丰,若真是見了這等神仙人物,想都不要想,死纏爛打都要拖着一起。
後世,張三丰這個名字早被神化了,朱英順口拿出來湊一下。
朱元璋有些感嘆的說道:「若是別人說這話,咱還不怎麼會信,既然是張玄玄說的,那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咱倒是想和其見見,去年就下了諭旨,只是到現在也沒消息傳來。這些個喜歡雲遊的道士,咱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朱英聞言,這才心中鬆了口氣,他還以為老爺子跟張三丰很熟呢。
朱元璋說話後,眼神中帶着少許的留戀,看了看桌面上的五花肉,紅燒肉這些以肥肉為主的菜餚,然後輕輕轉過頭,吩咐道:
「聽咱大孫的,往後咱的食譜上,將這些肥肉有關的菜餚,全部划去,免得咱看見了心煩。」
在身體和口味上,朱元璋終究還是選擇了身體。
現在的朱元璋日子很有盼頭。
大孫回歸,這麼年輕和優秀,他真的想活的時間更久一點。
便就心裏頭想着:『張玄玄這般長壽,咱學着他點,也不說跟他一般,活到八九十,看着咱大孫再給咱生一個重孫,也就差不多了。』
桌面上的五花肉,紅燒肉都被端走,朱英坐在老爺子對面,開始一同就膳。
什麼食不言,在朱元璋這裏可沒這個規矩。
爺孫倆一邊就膳,一邊就開始聊了起來。
「那些退役的將士們,大孫準備先在哪裏進行安排,咱剛剛看了下總數,這第一批的名單,也有三萬多人。」
朱元璋直接問道。
朱英回道:「這些將士們,孫兒準備先將其全部往江南地區安置,若是孫兒沒猜錯的話,這些將士,大部分都是涼國公下,淮西人士為主。」
朱元璋喝了口豆汁,笑着說道:「看來這一切,都在大孫的掌控之中,難怪大孫對於選人這事,沒有過多的參與,直接就交給涼國公等人去操作。」
「不錯,咱剛才也粗略的看了言,七八成都是咱淮西的老卒,甚至不少人的名字,咱還有些熟悉,都是曾經跟過咱一同打江山的老兄弟。」
朱英笑着回道:「江南是個好地方,人傑地靈,又富裕。這些淮西的老將士們過去,自然不會過得差。」
「且都是淮西的,相互間也能幫助,很難被江南富商豪紳們買通,這在江南各地,就能很好的貫徹朝廷的意志。」
「尤其是治安署,更是直接跟底下的百姓對接,對於掌控江南的情況,尤其是一些惡霸地主,是最為容易接觸的。」
朱元璋對此很是認同,雖然江南地區的錦衣衛,是除了京師外最多的,但是錦衣衛機構的職權,也有相應的限制。
治安署這樣,直接分手了知縣的權力,相當於半個知縣在行事,就完全不同了。
「江南的那些豪紳富商,一直讓咱很是頭疼,不過現在倒是稍微好了點,以前是真的讓咱氣憤。」
「大孫你記好了,就江南而言,蘇州府和松江府這兩個地方,尤為需要注意。」
「或許大孫還沒在戶部查看國庫的歲入,單單就這兩府之地,在咱大明的賦稅歲入之中,竟是佔據三成,簡直匪夷所思。」
「就這三成,還是咱在那邊收了大量官田,才有這般多的,這遠遠不是蘇,松兩地的所有,當還可以更高一些。」
朱元璋的語氣,有些感慨,還有些忌憚。
這兩個地方,是張士誠的老巢。
朱元璋也是沒收大量地主的田地後才知道,為什麼張士誠那廝,如此沒有上進心,整天貪圖享樂。
感情什麼糧食危機,錢財危機,跟他是一點干係都沒有。
就張士誠在那裏能看到的,完全是一片歌舞昇平的場面。
朱英聽到這些,也感覺有些震驚。
兩府之地,佔據大明天下三成賦稅,難怪老爺子對整個江南地區,一直是稅上加稅,一年比一年重。
感情是嘗到了甜頭。
不過在這樣的重壓之下,朱英原本準備繼續大力壓制江南地區的想法,卻是有了些變化。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的江南,肯定是在不斷的衰落,繁榮的景象大打折扣。
對於老爺子不斷處死江南文人,富商,地主。
朱英倒是感覺過於浪費了。
「爺爺,江南讀書人多,安南那邊,最缺教化,不若於江南地區,盡數免除死刑,將其流放至安南,爺爺覺得如何。」
現如今的大明,戶籍在冊人口不過六千多萬,估摸真實人口,也肯定沒有達到一億之數。
攤丁入畝這個政策,需要在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大肆傳播大明各地區後,才能真正的落實下去。
不然生得多,吃不上飯也是白搭。
江南的這些才子,文人,富商,在朱英看來,就是最好的對外輸出。
尤其是海外的貿易,藩王們肯定不擅長,總還是需要能懂經營的商人,開發海外藩國。
至於對大明之外的禍禍,朱英表示,日後定有王者之師,前去解救。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5s 3.99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