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不為雖滿腹經綸,才智過人,人也落魄過,體會到民間的疾苦,但仍是一介書生,沒有目睹、經歷過戰場的殘酷性。
宋獻策就不同了,他身為李自成的軍師智囊,經常跟着李自成親臨一線督戰,親眼目睹戰場的宏偉壯觀,戰鬥的激烈與殘酷,甚至還有好幾回,李自成被官軍圍毆,狼狽逃竄的慘狀,他也身在其中,不是一個「慘」字能形容的。
也正因為這些經歷感受,讓他看待一些問題的時候,自然有着和吳不為不一樣的想法。
現在的大明,正處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隨時可能亡國的危急關頭,連年的戰爭,早就讓大明帝國的國力透支,傷筋動骨了,現在說窮兵黷武已經晚了。
皇上現在拼命的暴兵,那叫孤注一擲,把國運都賭上了,雖然瘋狂得有點嚇人,但他和吳不為的看法卻有點不一樣,和皇上的想法差不多一樣。
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皇上瘋狂暴兵,反而顯得英明果決睿智,而且他看得出來,皇上不是真的瘋狂,更不是一個賭徒,相反,皇上很冷靜。
這才是他感到欣喜和全力支持的原因,皇上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殺伐果決,大明怎麼可能滅亡?
大明不僅不會亡,相反,在皇上的英明統治下,還會中興,恢復以前的輝煌,而他期待的是皇上的成就能夠超越開國先帝,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霸業。
而他嘛,身為皇上的次席智囊,同樣也能夠名垂青史,載入史冊,嘿嘿。
皇上如此瘋狂暴兵,是因為留給皇上的時間不多了,皇上自己也可能也有點心急了。
或者說,皇上已經有點不耐煩了,想儘快推行利國利民的新政,儘快休養生息,恢復大明的元氣,而推行新政的前提,必須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
再說了,皇上暴兵,動用的不是大明的國庫,而是自己的小金庫,皇族的資產,跟窮兵黷武扯不上半點關係,更無人能指責。
皇上是以一己之力,拯救病入膏肓,甚至是奄奄一息的大明啊,怎不令他欽佩折服,忠心效命?
「宋兄高見,不為受教了。」吳不為面容一肅,鄭重其事地向宋獻策躬身鞠禮。
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沒啥好丟人的,這是他的一大優點,也正因為這個優點,讓他學到了不少別人學不到的知識和經驗,也才擁有不俗的才智。
和宋獻策所想的一樣,朱有兼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暴兵,看似窮兵黷武,幾近瘋狂地賭上國運,其實,他內心無比的冷靜。
清帝國的皇太極已經着手佈局,清理內部矛盾,等他解決好內部所有矛盾,也是對大明出手的時候,而那時的清帝國,實力更加強大,也更加不好對付。
這也意味着,留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他再不暴兵自救,難道要像原歷史那樣,跑上煤山自掛東南枝?
說他冷靜,是因為他不是盲目且瘋狂的暴兵,而是在有足夠財力的支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暴兵,光一個皇家琉璃廠,就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收入。
除了一些特殊渠道的灰色收入外,他還不停地變賣皇宮裏頭的各種藏品,或折現,或購買鐵礦石等重要原材料,也購買大量的糧食屯積在皇宮裏頭,就算李自成兵臨京師,他也有足夠的信心撐個二三年。
不過,因為他的意外出現,歷史的軌跡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李自成和孫傳庭的大軍形成對峙局面,沒能逼迫開封巡撫高名衡掘開黃河,水淹開封,後轉取襄陽,盡得河南之地,無形中給了他更多的時間做好反擊的準備。
至於李自成率大軍圍困京師的概率就低了很多了,他一天不擊潰孫傳庭的三十多萬精銳大軍,就一天沒法實現他的戰略目的。
朱有兼不想再給李自成這個機會,因此,他開始瘋狂暴兵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4.05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