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眾多大員入獄的消息還在持續發酵之中。
所有聽到消息之人不管是底層百姓還是官紳都感到震驚。
心思敏銳之人已經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巨大的風暴。
楊軒所派出去的錦衣衛已經陸續在各地開始抓人,手段粗暴,一點道理也不講。
錦衣衛的名聲本來就不好,這下就更差了,暗地裏說壞話的人可不少。
而隨着更加具體的消息傳來,地方上也開始沸騰了。
年輕的讀書人們紛紛怒罵,說那些被抓的人是罪有應得,有負國恩。
連帶着暗地裏罵錦衣衛的人也少了。
距離京師較近的地方,錦衣衛已經就將案犯抓捕往京師押送。
通往京師的官道上,可以看到一輛輛囚車前行,囚車之中都是抓捕到的案犯。
押送的,也不是什麼衙役,而是錦衣衛,以及從地方衛所調動的兵馬。
為的就是防止路上有人劫囚車。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但只要做好防範,很難劫成功。
畢竟抽調的衛所兵都是着甲的,一對一的情況下,對手都很難破防,對於箭矢,也有很強的防禦力。
錦衣衛的衣服裏面也穿着軟甲。
朝廷對於甲冑,弓弩兵器的管制是很嚴格的,私藏甲冑,視同謀反,弩的殺傷力不小,可以待機,嚴禁民間持有。
民間最常見的,就是劍,其次是刀,弓。
因為劍被算做是禮器,做裝飾用,不算兵器。
而刀,也不是那種制式的刀,通常情況下都是打擦邊球。
弓的管制沒有那麼嚴格,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持有的。
所以在裝備的差距下,加上訓練也比不上錦衣衛和軍隊士卒,劫囚車的成功率可想而知。
最後只能把命留下來。
案犯押到京師之後,就直接被打入了大牢之中。
而隨着抓到的人越來越多,錦衣衛詔獄開始不夠用了。
這才多長時間,後面還有更多的人呢。
光一個詔獄肯定是不夠的。
於是楊軒讓人把刑部大牢、大理寺大牢、順天府衙的大牢都騰了出來,用來關押案犯。
如果還不夠的話,那就只能往軍營之中關押了。
所有人現在都是忙的腳不沾地,而作為一切的始作俑者的楊軒,則悠閒的待在自個兒的小院兒,看着小師妹的回信。
看完小師妹的回信,楊軒仰望着天空,沉默良久。
小師妹在信中並沒有問他什麼時候回去的話,而是讓他好好照顧自己,金陵府里的事情不用擔心,一切有她在。
然後就府里的近況和他說了一下,當然,並沒有說什麼不好的讓楊軒分心的事,強調一個一切安好。
楊軒自是明白小師妹的心思,可越是這樣,越讓他覺得,這輩子都不可能還得清欠小師妹的了。
如今的小師妹已經七十多了,早已不再年輕,身體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留下的時間越來越少…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楊軒的心情平靜下來,隨後進入房間,來到書桌前,取出紙筆,給小師妹回信。
【師妹,信已收到】
短時間裏,楊軒是走不開的。
京師這邊,他還得看着。
京師這邊抓了不少人,雖然沒有出現亂象,但從皇帝到下面的官員,明顯是忙了不止一倍。
而隨着從各地抓捕的人員越來越多,地方上的政務也出現了問題,這都需要朝廷安排人去接手,主持大局。
畢竟錦衣衛前往各地抓人抓的不僅僅是犯官家眷,還有與京官勾結的地方官員。
有的官員,是當地的一二把手,抓了他們,自然要有人去主持大局,不然地方上就先亂了起來。
於是就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前往地方上就任的官員在官道上和錦衣衛押往京師的囚車相遇。
在這一段時間,整個大明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所有人都是這台機器上的零件,為這台機器的運轉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朝中在派出了不少去地方就任的官員之後,便開始按照楊軒之前所說的,從翰林院、國子監挑選人手進入各部門辦事。
同時在吏部記錄在冊的舉人也等到了做官的機會。
前往地方上為官。
大明不缺舉人,一般情況下舉人想要等到做官的機會,是很難的,有的人等到滿頭白髮也沒有等到。
在大明,想要當高官大員,一定要進士出身,舉人出身很難走到高處。
而打算以舉人身份做官的,基本上都是知道自己考不上進士的。
想想看,科舉才三年一次,每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同台競爭,而最後就只錄取了那麼一兩百,兩三百人,這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舉人出身雖當不了高官,但好歹也當官了不是?
好好經營經營,以後未嘗不能更進一步。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4s 4.03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