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朝堂之上,
曹叡聽完陳群的進言之後,端坐於堂前,點了點頭。
「司空所言甚是,故朕今日召集諸位於此,是欲與諸君共商伐蜀之良策。」
一直因為身體不好,被賜座於堂下的太尉華歆,此時,緩緩開口說道。
「陛下,老臣雖仍認為我大魏現今應以民為本,注重農業的發展,讓百姓歸心。」
「然陛下正值壯年,諸位大臣又心向伐蜀,那老臣便不再多言。」
「但這伐蜀統帥一職,老臣推薦大司馬曹休。」
華歆本來幾年前就想辭官回家休養,怎料曹叡不肯。
彼時曹叡剛剛登基,正是需要人輔佐之時。
他為了讓華歆參加朝會,竟然說若是華歆不來參加朝會,那朝會之時他就一直站在筵席前,並且讓文武百官也一直站着,一直等到華歆來為止。又同傳信的繆襲說,只有華歆起身赴會。他才能回來。
就這樣華歆不得已,去參加了那場朝會。上朝覲見時,曹叡賜他乘車坐轎,由衛士抬着上殿就座。
華歆雖然請辭失敗,但是因為年紀確實大了,平日裏都在許昌休養,只有有大事之時才來洛陽。
此次,是因陳群傳信為了勸諫曹叡誤要興兵才拖着病體前來的。
「太尉!吾此前一直鎮守關中、隴右地區,與那諸葛亮也多次交手。若論對蜀國的了解,吾必然比大司馬熟悉的多!」
曹真沒想到華歆會如此建議,他幾年前就在心中籌劃伐蜀一事。
上一年,因石亭之戰,曹叡為了安撫曹休將他與自己對調,如今曹休僅僅在那裏呆了一年,怎會比他更了解那裏的地形,與蜀國的狀況。
「陛下,臣也認為大將軍是最為合適的伐蜀之選。大司馬之前一直在淮南一帶與吳國作戰,對於關中與隴右還不甚了解。大將軍與諸葛亮多次交手,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蜀國了!」
司馬懿也趕緊上前進言。
一想到要在曹休手底下伐蜀,司馬懿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大將軍,與司馬將軍,此言差矣。如今大司馬已然負責對蜀戰事,若伐蜀主帥不是大司馬,於理不合。況雖大將軍勇猛非常,但之前與諸葛亮交手卻也並沒佔到什麼便宜。」
「臣認為有可能是大將軍了解那諸葛亮,諸葛亮對大將軍也很是了解。而那蜀國卻未與大司馬交過幾次手。讓大司馬作為主帥或許會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陳群向眾人解釋其中緣由。
曹叡聽完也覺得有些道理,有些歉意的看着曹真。
「大將軍... ...三叔,你之前常年對蜀,此次你去按理說應是最合適的人選... ... "
「但如今西部對蜀統領是四伯,朕認為此次不如就任命四伯為統帥... ...」
曹叡都開口了,曹真也只能遺憾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司馬懿沒想到自己的一番籌謀,最後給曹休做了嫁衣,一時也陷入了沉思。
... ...
一番商議之後,曹叡制定了初步的作戰計劃。
任命大司馬曹休為統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一起進攻漢中。
一路由曹休帶領從長安出發,向南走子午道。
一路由司馬懿帶領從宛城出發,沿漢水上行,經過魏興郡。
一路由張頜率領,從陳倉出發走褒斜道。
最後一路,是由郭淮率領的隴右士兵,從隴右出發,走祁山道。
「諸位卿家,若無異議,此事便就此定下。褒斜道乃通漢中之棧道,先前為趙雲所毀,修復恐需費些時日。此外,整點軍備、籌集糧草亦需時間。朕決定秋後起兵,討伐蜀寇!諸君意下如何?」
曹叡打開雙臂,意氣風發的說道。
「陛下... ... 臣認為九月蜀地天氣或多雨水,蜀道本就難走... ... "
劉曄還是沒忍住,出來進言道。
「東亭侯多慮了。既然諸位大臣都沒有意見,此事已定。」
「退朝!」
曹叡直接無視了劉曄,宣佈退朝。
「陛下!陛下... ... " 劉曄一口氣憋在了胸口,不知何處舒展。
轉身看向陳群與華歆,走過去說道:「司空與太尉,為何不再勸阻一二?此時定的太過草率,其中細節,還需細細商榷。」
陳群看了看劉曄:「東亭侯,前日你支持陛下伐蜀,今日你又讓我等勸阻。如此反覆,也難怪陛下不喜。」
說罷不再理會劉曄,攙扶着華歆走了出去。
一向與劉曄交好的滿寵走了過來:「子揚兄,近段時日還是莫要諫言了。」
說罷搖了搖頭,也走了。
劉曄面色凝重,步履蹣跚地向着宮外走去。邁出宮門的那一刻,他只覺胸口一陣氣血翻湧,嘴角猛地咳出一口鮮血...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4.06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