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78章 品《維摩詰經》(36)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實時亦生亦老亦滅。

    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一生記乎?

    為從如生得受記耶?

    為從入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

    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

    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

    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

    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

    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盤相,不復更滅。

    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

    彌勒!當令此諸天子,舍於分別菩提之見。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

    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舍諸見故。

    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

    不如是菩提,無貪着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等是菩提,等虛空故。

    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

    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

    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

    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

    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如是菩提,無取捨故。

    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

    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

    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

    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

    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

    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

    故我不忍詣彼問疾。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

    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

    答我言:吾從道場來。

    我問:道場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

    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

    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

    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

    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慈悲是道場,等眾生故。

    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喜是道場,悅樂法故。

    舍是道場,憎愛斷故。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

    解脫是道場,能背舍故。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

    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場,舍有為法故。

    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

    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我以為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

    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擾故汝耳。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

    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

    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

    魔以畏故,俛仰而與。

    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隨所應而為說法,令發道意。

    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

    答言:樂常信佛。

    樂常聽法,樂供養眾。

    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

    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

    樂敬養師,樂忍辱柔和。

    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

    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

    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

    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怖畏。

    樂三脫門,不樂非時。

    樂於非同學中,心無罣礙。

    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

    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

    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樂也。

    居士,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維摩詰言:我已舍矣!汝便將去。

    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

    維摩詰言:諸佛!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如是諸佛,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

    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

    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忍詣彼問疾。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

    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我言:居士!何謂法師之會?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何謂也?唯以菩提,起於慈心。

    以救眾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於喜心。

    以攝智慧,行於舍心。

    以攝慳貪,起檀波羅蜜。

    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蜜。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

    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

    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教化眾生,而起於空。

    不舍有為法,而起無相。

    示現受生,而起無作。

    護持正法,起方便力。

    以度眾生,起四攝法。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於身命財,起三堅法。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正行善法,起於淨命。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

    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以出家法,起於深心。

    以如說行,起於多聞。

    以無諍法,起空閒處。

    趣向佛慧,起於宴坐。

    解眾生縛,起修行地。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

    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門,起于慧業。

    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諸佛道法。

    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時心得清淨,嘆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詰足,即解瓔珞,價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

    維摩詰乃受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

    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台,四面嚴飾,不相障蔽。

    時維摩詰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忍詣彼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上一品是佛的出家弟子五百羅漢,這一品輪到了佛的大乘弟子大菩薩們。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

    在家眾的首座彌勒菩薩,是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佛位,下一次到這個世界成佛,稱彌勒佛。

    有一部經叫《彌勒下生經》,中國的外道,都假借這部經,號稱彌勒佛快要來了。

    其實彌勒下生還早得很呢!彌勒佛不是大肚子啊!那是他的化身,在安徽的布袋和尚,他涅盤後大家才曉得他是彌勒化身,所以中國後來造彌勒佛的像,其實是布袋和尚的像。

    彌勒菩薩的本像,同觀世音菩薩一樣,非常莊嚴。

    他現在在哪裏呢?在兜率天當天王,在那裏享福。

    那兒有個彌勒內院,就是禪堂,是清修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當時也是如此,每一個佛一生補處,在來到這個世界成佛的前一生,是在天中作天主。

    彌勒佛在兜率天說法,無着菩薩夜裏入定,去聽法作記錄,早晨出定把記錄整理好,就成了《瑜伽師地論》。

    有許多出家法師和居士們發願,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根據《彌勒下生經》,發願往生彌勒內院,隨彌勒佛下生人間,在他手下當場悟道,這叫做「螞蝗叮到鷺鷥腳,你上天來我上天。例如近代太虛法師帶領的弟子,都是發願往生兜率天。

    現在佛要彌勒菩薩替他去探維摩居士的病,彌勒菩薩也不敢去,他說,因為彌勒菩薩前一生在欲界天中心的兜率天裏,為天王和他的眷屬,就是天兵天將們,「說不退轉地之行」,為他們說第八地菩薩境界,就是不動地,不退轉就是《阿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

    修道到了第八不動地以上,才不會退轉,第七地之前的菩薩都還是會倒退的,就是會墮落的。

    到了第八地的菩薩,住胎出胎還有一點把握,要到十地以上菩薩,住胎出胎就不迷了。

    否則,即使是大阿羅漢,住胎出胎都有隔陰之迷。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彌勒菩薩正在兜率天說法時,維摩居士來了。對彌勒菩薩說,彌勒,據說釋迦牟尼佛當時給你授記,盡此一生大徹大悟而證道,我問你,你用哪一生得釋迦牟尼佛受記呢?

    授記是佛的規矩,跪着由佛摸着頭頂,宣說你來生會生在什麼時代,什麼地區,生在什麼家庭環境。

    佛給彌勒授記,他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現在這一生是補處菩薩,當下一生再來到這個世界時,繼承釋迦牟尼佛的衣缽,登上佛位,那時候天下太平,人的壽命為八萬四千歲。

    所以彌勒佛來的時候,是世界最幸福的時候,而釋迦牟尼佛來的時候,是世界最痛苦的時候。

    因此我也說他二位是同參道友,但是彌勒佛做功德善事比釋迦牟尼佛偷懶一點,所以比他慢一步。

    佛是難行能行,吃不了的苦我來吃,比較精進,所以先他一生成佛,是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維摩居士問彌勒菩薩,你到底是用過去生,未來生,還是現在生來得佛受記呢?如果你說是過去生,過去生已經過去了;是未來生的話,未來生還沒有來;如果是現在生的話,現在生也無從把握住。

    因為正如佛對一些比丘說過,所謂人生的幾個階段:生、老、滅。這裏病不算了,病就是衰老的一個過程,人感冒一次就,胃痛一次也,哈哈大笑一次、哭一次也衰老一次,這些都是病。生活四大威儀,實際上都是病,這個病算在這裏。

    喜怒哀樂起心動念皆是病,是心病。身體的苦痛或是身病,都會使你衰老,最後死亡。生老病死在哪裏?

    注意!就在這一剎那,《莊子》講的「方生方死」也是這個道理。

    當人生下來就是開始死亡的那一剎那,出娘胎的那個我已經死掉了,不是長大的那個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那個我,今年的我不是去年的那個我,早就變了。

    從醫學上說,一個人身上的細胞不斷老死又生出新的,新陳代謝,每十二年為一周期,全身細胞都換了。

    我們自己覺得如生,其實也是如死,一切都是如夢如幻。

    僧肇法師《物不遷論》說:「回也見新,交臂非故」,這是引用《莊子》裏孔子告訴顏回的道理。

    兩人對面擦臂而過,就這一剎那,兩人都變去了,你已經不是剛才的你,我也不是剛才的我了,一切皆在生滅變化中。

    所以生老只有一時,佛經所以不記時的,只有一時,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都了不可得;現在的事說現在就過去了,也了不可得。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實時亦生亦老亦滅。

    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曾對比丘說,你的生、老、滅都在這一念、這一剎那,沒有過去、現在、未來。

    假如懂得這個,悟了這個就叫悟道。

    所以禪宗不是道理懂了,是要證到那個境界,得無生法忍,當下生而不生,滅而不滅,現在就是,哪裏去找得到?

    現在是什麼?現在是一念轉空,不要你去空它的,你造出來一個空,是第六意識境界。

    是它來空你的,你想停留也停留不住,過去不可留,未來還沒來,一來變現在,現在也不可留。

    所以本空,不要你去空它,本來空你的。

    懂了這個,可以得無生法,懂了無生法,才真可以得到佛菩薩的授記。

    無生法是真正學佛的正位,不得無生法,你一切的修持都沒有入正位。

    所以菩薩在正位中,也無所謂受記,也無所謂得到了什麼大徹大悟。

    我們上午講藏密的方法,把佛像都壓在下面去了,這是什麼道理?

    是表法,破了人的法執,不但無我執,也沒有法執;有一個佛,有一個法在,你還沒有真解脫。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了大徹大悟無上正等正覺,是沒有覺得自己是悟了的。

    覺得自己已經大徹大悟了,他就已經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無我相也就無所得。

    「云何彌勒受一生記乎?」

    維摩居士講了這個道理,然後問彌勒菩薩:你,據說是得了釋迦牟尼佛的授記,你拿什麼來受記的啊?

    這個問題真是雞蛋裏挑骨頭!真是莫名其妙,很簡單嘛!

    佛明明告訴他是下一生,卻偏要問受一生計乎?

    你們想想看容易懂嗎?不容易!我們不要說前生後世的事情,太麻煩。

    在座各位現在在聽經,你知道自己現在聽經的這個心,是昨天的,明天的,還是現在的?還是過去的,是將來的?想想看。

    在座的各位都有相當的知識,你們這些知識程度,是當初你娘生你下來所帶的那一點呢?還是後來加上許多?

    從你有記憶到現在這麼多的學問,又有了很多經歷,現在有了這些本事的心靈,和你剛懂事時的心靈,是一個還是兩個?說說看。

    佛在《楞嚴經》上為波斯匿王講八還辨見,佛問波斯匿王幾歲了。

    王說:「六十二了。」

    佛問:「你是幾歲才看到恆河的水?」

    王說:「記得是二歲時,母親帶我去拜祭時看到的。」

    佛說:「你現在六十二歲,由小孩變成壯年,又變成老年,雖然你的外形轉變那麼大,且不管眼睛老花,但你看恆河的水,那個能看的,同二歲時能看的是不是一個?」

    王說:「當然是一個。」

    佛說:「能見之性沒有因年齡而有差別,見性是常在的。」

    所以,你現在能思想能記憶的心,這一念,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啊!要把握這個道理。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說法,維摩居士問彌勒菩薩,你是一生受記嗎?

    換句話說,你受記是下一生嗎?

    真的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嗎?

    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是人因為物理世界晝夜的不同,自己劃分出來的。

    你昨天知道肚子餓了吃飯,今天也知道,明天也知道,這個能知之性沒有時間,沒有前生後世,緣起性空。

    「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入滅得受記耶?」

    大家現在活着覺得自己是生,實際上是假的,假有之生!世間有偶然暫時的存在,縱然活到一百歲,這一百年從宇宙的觀點來看,一彈指就過去了。

    我們活了幾十歲的人,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好像就是昨天一樣。

    我們走路去某個遠方,向前看覺得還有很遠,等走過去了,再回頭看,非常短,對不對?

    人生就是這個道理,走過了幾十年,回頭一看,非常快,所以年輕人看前面,覺得前途茫茫,而老年人回頭看卻覺得很短嘛!

    所以我們活着,不管是前看後看,一切皆空,都是偶然暫時的存在。

    維摩居士這裏講「如生」、「如滅」,要特別注意,我們活着是好像活着,那個真我在哪裏?你始終沒有把握到,那麼這一生就都是假的,不是你的。

    那麼死了是真死了嗎?也不是的,因為如此。

    如生也如滅,如去也如來,所以叫如來,也就是自性。

    如來這個翻譯很妙,也可以說來如,好像來了,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

    釋迦牟尼佛好像現在不在這個世界上,走了嗎?沒有,無所去,無所不在叫如來。

    另外一個高明的翻譯是真如,真如並不是有個真,好像真的,也沒有假的。

    「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維摩居士接着說,當下即是,如沒有生過。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如沒有死。就是大家現在坐着,我講,你聽,如生如滅,前一句話過了已經沒有了,空了。

    你說空了嗎?再說,還有,你還是會聽見。

    但是此中能聽之性不生不滅,緣起性空。要在這個地方體會,那你可以學佛了,可以參禪了。

    「一切眾生皆如也」,皆如也,眾生還求什麼了生死?本來就無生無滅可言。

    你們看,現在我敲桌面一下,「咚」的一下就得定,這就是如如不動,要注意!就是這一刻,誰叫你動啊?可惜你又錯過了,還好像是,哼!也是如此!再叫你就不是了。

    這就是「如」的道理,所以一切眾生皆如也。

    眾生覺得都活着,好像這宇宙中有這一段,有那麼多人經過好像好多人都來過這個世界,也都過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hk.ywsblxx.com/186397/422.html
相關:    天道天驕  百鍊飛升錄  神話版三國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落難情緣878章 品《維摩詰經》(36)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6s 3.4451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