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76章 品《維摩詰經》(34)

    再說張柬之坐在禪堂一角,一副閉目養神狀,靜心聽着這個外來和尚——釋如,滔滔不絕說了大半天《維摩詰經》,禁不住嘴角向上微微翹動了一下,心裏話:「真箇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啊!」

    張柬之這一細微動作,恰好被一定看到了。只見一定禪師如炬的目光向張柬之巡梭了一下,把聲音壓到最低,悄悄地問「施主剛才在?」

    張柬之微睜雙目,向着釋如,「我是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張柬之的話里蘊藏着的凜冽禪機,一定分明感受到了眼前的這位施主,學識、閱歷等不在他和釋如之下,敬佩地向張柬之點了點頭。

    一定禪師一口氣說完禪宗文化的有用之所在後,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神色。須知道,上述他所說的禪宗文化,這可是他披瀝十載的嘔心瀝血之作啊!他正待徵詢張柬之的意見,不料猛地聽到門外一陣叫「好」聲。

    釋如講得正濃,竟然沒有發現一定和張柬之剛才的舉動,只見他晃頭晃腦地,維摩居士接着說,當下即是,如沒有生過。

    如沒有死。就是大家現在坐着,我講,你聽,如生如滅,前一句話過了已經沒有了,空了。你說空了嗎?再說,還有,你還是會聽見。但是此中能聽之性不生不滅,緣起性空。要在這個地方體會,那你可以學佛了,可以參禪了。

    一切眾生皆如此,眾生還求什麼了生死?本來就無生無滅可言。

    師敲桌面一下咚的一下就得定,這就是如如不動,要注意!就是這一刻,誰叫你動啊?可惜你又錯過了,還好像是,哼!也是如此!再叫你就不是了。

    這就是如的道理,所以一切眾生皆如也。

    眾生覺得都活着,好像這宇宙中有這一段,有那麼多人經過好像好多人都來過這個世界,也都過去了。

    不動不搖,求的造的如如不動,它本來是不動而如如,好像來了而沒有來,你活了二三十年,覺得只像是昨天的事,一切諸法皆如昨夢,皆了不可得。

    觀世音菩薩、孔子、耶穌、釋迦牟尼佛一切聖賢亦如也,好像來過了,在哪裏呢?如去亦如來。

    就是彌勒你也如此,你覺得存在嗎?只像水上浮萍飄一下,在歷史宇宙中一彈指就過去了。

    如果彌勒你受記了,未來成佛,我告訴你,一切眾生也應該受記,也都成佛!

    如果我是彌勒,就會反駁維摩居士說,「這當然如此!十方三世佛早就給眾生授記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嘛!」

    維摩居士繼續說,「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夫如者,不二不異。」你看他專門在「如」上面做文章。

    什麼叫如?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不異就是沒有變,沒有二樣。

    如來的「如」字你懂了,幾萬年的宇宙就是一時,沒有時間空間的差別。

    你今天證得菩提了,就同過去佛未來佛一樣,等無差別,他悟的是這個,你悟的也是這個。

    如果彌勒你大徹大悟了,一切眾生也應該都大徹大悟,個個是佛。

    「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菩提不是你串成念珠的菩提子,菩提者覺悟也。

    我們本身就是大徹大悟,就是道,但是道的相分,不是見分,所以有各人不同的相貌,都是道變出來的現象。

    能變一切相貌的是菩提自性,但誰也沒有迷過,哪一個不悟啊!哼!可惜你彌勒不悟。

    這好像當年有和尚問我為什麼不出家,我說我從來也沒入過家,從哪裏出啊?一出一入只是眾生自己的分別而已。如果彌勒你將來得了涅盤,一切眾生同你一樣,也可以得涅盤。

    注意哦!真正佛法在哪裏?涅盤是這個道的果,你現在正在涅盤中而不知啊!一念不生全體現,萬念皆生也全體現,現有的現量境就是這一點境。

    一切眾生從出生到現在,本來是不生不死的在寂滅中,哪裏還要求一個涅盤滅度呢?學佛求道最後的果位是證得涅盤。

    涅盤很難翻譯正確,所以不翻,普通解釋成圓寂、滅度或寂滅都不全對,都只是片面的。譬如極樂世界,極樂、光明、清淨也都是涅盤境界。

    涅盤是本來清淨,本來至善至美不生不滅的,其中包括的意義太多了。

    如果翻成中文的圓寂、滅度或寂滅,結果我們就把人死掉,當作涅盤。

    死是生死,不算涅盤。人死了,自性沒有死啊!《心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涅盤。

    維摩居士就罵彌勒,你在這裏給天人說什麼法啊!真正的佛法不可說不可說,個個都是佛,你不要在這裏誘騙天人了,你勸他們發大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實在無心可發,一切眾生此心本是大乘心,心性之體本來不生不滅,哪有退掉道心的人?但是我補充一點,他這是講心性的體,至於我們這些眾生,並沒有證得心性之體的,就不要吹了。

    發心是佛教的名詞,悟道了才真叫發心,是發明心地,不是叫你出兩個錢,那個是發的出錢心。

    真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發明自己的心地,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講到這裏,我特別要插進來一個話題,人們平常學習或是聽修證方面的課程,像是禪觀、唯識,這些修證成佛的功夫是如此之難,為什麼《維摩詰經》說得那麼容易,大家也覺得一看就懂了?

    首先要注意這個問題,不然都搞錯了。

    《維摩詰經》所講的都是第一義,用現代話講,是形而上道最高的一種,等於是禪宗所講的頓悟成佛法門。

    在這部經里,佛的十大弟子,都已成就了阿羅漢果位的,他們還都受維摩居士的訓斥,挨了罵,道理在哪裏?是見地的問題。

    我們學佛有見惑和思惑的問題,思惑是思想的結使,是障礙迷惑我們的,有貪、嗔、痴、慢、疑。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是靠做功夫修持,漸修而斷的。

    見惑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就是見解上、理上不透徹,不是修所能斷的,是要靠慧來斷。

    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萬劫,只有智慧、見地不到,是沒有用的,所以見思二惑怎麼才能斷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學佛也學得很誠懇,都很對,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為見惑沒有斷,智慧沒有成就,就不可能證到菩提。

    思惑靠修所斷的,雖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禪定。

    縱然修到四禪八定,境界之好,當然是很不簡單了,但是並未究竟超越三界;再進一層來說,修到現生小乘阿羅漢入滅盡定,幾乎是超出了三界,但還非究竟,最後還要迴轉過來,回身向大乘再學。

    所以大乘的經典,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華嚴經》等等,多半的記載是偏向於見地方面的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sg.hhxmsb.com/%E8%90%BD%E9%9A%BE%E6%83%85%E7%BC%98-631831/964.html
相關:    不滅武尊  魔門敗類  神話版三國  匹夫的逆襲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落難情緣876章 品《維摩詰經》(34)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69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