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周新一句話,
原本愈演愈烈的奪嫡之爭,被硬生生地給按了下去。
皇帝陛下對此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將周新給貶出了京師。
說是「貶」,其實有些不太恰當。
周新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巡按福建。
而且,是即刻赴任,馬上立刻麻溜地滾出京師!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這一去估計是懸了。
觸怒了皇帝陛下,不知道這輩子還有沒有希望重返朝堂。
這事兒倒是跟李弘壁沒有關係,或者說他也不感興趣。
因為另外一場風波,再次在京城裏面掀起來了。
得益於他李弘壁獻上的錦囊妙計,戶部尚書夏原吉已經被群臣罵成了狗。
偏偏他們還無計可施,只能暗自盤算着捐多少錢糧。
捐肯定是要捐的,皇帝陛下都點頭認可了此事,不捐他們就等着刻碑立傳、遺臭萬年吧!
翌日清晨。
李景隆早早洗漱完畢準備去上朝。
當他走到府門口的時候,老管家李全卻突然走了過來。
「這是小公爺給公爺的紙條,還請公爺依令行事。」
李全把紙條遞給了李景隆,然後不等李景隆開口,直接轉身就走。
李景隆頓時就傻眼了,一張帥臉黑如鍋底!
啥叫「依令行事」?
有讓老子聽兒子命令的嗎?
真是倒反天罡,以下犯上,不像話嘛!
李景隆哼哼唧唧了幾句,還是老老實實地看起了紙條。
當他看清上面的內容後,卻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這不至於吧?」
李景隆臉色一陣陰晴不定。
「來人,去把吾兒叫來!」
「公爺,小公爺吩咐了,讓您依令行事即可。」
一名家將苦笑着搖了搖頭,一臉為難。
「而且小公爺還說了,誰要是打擾他睡覺,別想有好果子吃!」
李景隆聞言氣得臉都快綠了。
老子兢兢業業地上朝,你這逆子卻在家裏睡大覺?
還有王法嗎?
還有天理嗎?
真是
罷了罷了,就這麼個兒子,寵着吧還是。
李景隆仰天長嘆了一聲,然後憂心忡忡地入宮上朝。
來到午門口處,文武百官已經齊聚於此。
只是有一個人顯得形單影隻,明顯被朝臣疏遠抵制了。
不用懷疑,那人正是戶部尚書夏原吉!
李景隆見狀想笑,卻悲哀地發現,他馬上就會成為下一個夏原吉了,所以也笑不出來。
這般想着,李景隆走到夏原吉身旁,想和這位同病相憐的可憐娃結交一番。
「夏大人,你我二人還真是有緣啊!」
夏原吉扭頭一看,一張臉頓時黑了下來。
是啊,我們真特麼有緣啊!
要不是你那個混賬兒子出的毒計,還讓老夫背鍋,老夫至於被群臣排擠嗎?
夏原吉冷冷地掃了李景隆一眼,隨後就拂袖離去,自個兒找了個位置站着。
李景隆熱臉貼了冷屁股,滿臉茫然地站在原地。
這廝好沒禮貌!
很快午門大開,百官魚貫而入。
當朱棣龍行虎步地走入大殿,群臣跪地行禮之後,朝會正式開始。
皇帝陛下目光流轉,先是放在了夏原吉身上,最後又搖了搖頭。
這一次,主角就不能是夏原吉了,也不能總是逮着一個人背鍋嘛!
朱棣眼珠轉動,很快就牢牢鎖定了一人。
此人位於文武百官首位,赫然正是曹國公李景隆。
嗯,今日主角就你了,父債子償嘛!
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目光,李景隆心中忍不住破口大罵。
天殺的狗皇帝,真是被吾兒說中了,端得是個不當人子!
但吵歸吵,鬧歸鬧,該辦的事兒還是得辦。
在李弘壁的提醒之下,李景隆也明白皇帝這是什麼意思。
他只能硬着頭皮出列奏表,直接提了一下夏原吉昨日的法子。
「皇上,昨日夏尚書之提議,臣以為乃是上策!」
「救災如救火,確實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朱棣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滿意地點了點頭。
滿朝文武都目光不善地看着李景隆,奈何他有苦難言,只能硬着頭皮一條道走到黑。
那紙條上面,不光讓他再次提出這項提議,而且還要給這次捐款大會定下門檻。
基於對李弘壁的信任,李景隆咬了咬牙,還是開了口。
「國家有困難,我等自當毀家紓難!」
「臣李景隆願獻白銀兩萬兩作為善款,支持朝廷賑濟災民!」
曹國公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震驚全場!
兩萬兩白銀!
那特麼是什麼概念啊?
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兩石多米!
兩萬兩白銀至少可以買四萬多石米!
四萬多石糧食,足夠養活成千上萬的饑民流民了!
一眾朝臣氣得後槽牙都快咬牙了,全都惡狠狠地盯着李景隆,恨不得將他大卸八塊。
你特麼把門檻定這麼高,那我們這些朝臣怎麼辦?
李景隆,你真是混賬至極啊!
李景隆迎着這些惡意目光傲然挺立,表面上穩如老狗,實則內心慌得一批!
沒得辦法,這是他兒子交代的事情。
他要是不做,沒辦法給朱棣交代,回府了也沒辦法給兒子交代。
既然如此,那就老老實實地做唄。
反正曹國公府有的是錢,兩萬兩銀子對他而言,確實不算什麼。
靠着駐顏膏這門生意的利潤分紅,一個季度就有兩萬兩銀子了。
朱棣一聽到這個數字,臉上的笑容愈發濃郁了。
這老紈絝總算是開竅了,不枉朕一番苦心啊!
眼瞅着皇帝陛下笑得很是開心,其餘朝臣也坐不住了。
他們要是再不表態,那下場可想而知了。
武將之首的燕軍宿將,軍方大鱷淇國公丘福站了出來,同樣表態支持。
「臣丘福,願獻兩萬石糧食!」
靖難功臣都是有點家底的,大多源於皇帝陛下的賞賜。
這種賞賜,包括食戶和田地。
但食戶賞賜沒有臣子敢接受,全都選擇了拒絕。
比如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太祖就令其擇選食戶三萬戶,也就是讓三萬農戶來供養他。
老謀深算的李善長拒絕了,開國功臣有樣學樣也全都不敢接受,所以大明對功臣的賞賜,主要都是田地上面。
比如淇國公丘福這等頂級國公爺,得到的賞賜田地少說也有一千餘傾!
一傾約為五十畝,一千餘傾少說也有五六萬畝,這也是丘福敢一口氣捐糧兩萬石的底氣所在!
武臣之首丘福和李景隆接連表態,其餘勛貴文臣也不敢再作壁上觀了,紛紛當場認捐。
短短一盞茶的功夫,滿朝文武就認捐了五十餘萬石糧草與數十萬兩銀子,頓時讓朱棣大喜過望!
有了這些錢糧,兩省災情和將士口糧,總算是可以解決了。
而且這還只是朝堂重臣認捐的數量,那些個京城狗大戶可還沒有捐款呢!
朱棣這麼一琢磨,好像還能夠有所盈餘,國庫再也不用再跑耗子了!
國庫有糧,心底不慌,他這個皇帝才可以盡情施為!
一想到這兒,朱棣就忍不住歡喜鼓舞!
李弘壁啊李弘壁,果真奇才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8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