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魚米之鄉
諸夏四大名錦中如今只誕生了蜀錦,雲錦和宋錦雖然還沒誕生,但織錦的工藝是早就有了,項羽打下關中就嚷嚷着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而夜行。七色字小說網 www.qisezi.com
這傢伙要是有劉裕的頭腦,把關中織錦的工匠都遷回江東,跟劉裕一樣建起錦署,說不定江東早就把雲錦發展起來了,何至於先誕生蜀錦。
不過都是錦,其實工藝上沒有多少先進技術差別,只是紡織的時候經線和緯線怎麼個交織順序的不同而已。
只要織造署能按同一順序,批量生產大量華麗的錦繡,周澄就完全可以稱其為吳錦,或者在陽澄湖之畔、由周澄督制,命名為澄錦也可以。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能夠規模化生產。在絕大多數時候,數量本身也是一種質量。
顯然織造署的事情讓周澄非常欣悅,臉上一直帶着笑容,說道:「織造署的女工裏面有數十名從北方避難於江東的織錦工匠,我已經讓她們在工坊里挑選了上千名靈巧女子傳授織錦工藝。只是織錦十分不易,若要在上面繡制花紋更耗時日久。到如今也只堪堪生產了百餘匹錦繡,每日新增亦不過數匹。」
孫策聞言非但沒有不滿,反而放下了螃蟹,興奮的握住了周澄素手,說道:「夫人真乃我之賢內助啊!寸錦寸金,每日都能新增數匹錦繡,等同我府庫之中每日都能增加數十斤黃金。有此為用,無需數月,便能府庫充盈!」
至少把這裏生產的錦繡拿到城邑的市場裏出售,一定會被人瘋搶。
甚至於,有了這麼多錦鍛做保證,江東通寶的發行徹底沒有了風險。
三國當中,魏國、吳國的貨幣改制全部失敗,而唯獨蜀國的直五百錢通行三國,究其原因,不就是成都號稱錦官城?朝廷設置錦官,手裏有大量蜀錦,可以保證直五百錢的價值?
雖然說蜀漢他們搞什麼鑄幣稅,用金錢收割天下,這種說法是後世人的牽強附會。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社會,蜀漢根本不會有意識的推進這種事情。
但直五百錢作為可靠貨幣,卻是確確實實的保證了整個國家經濟體系的穩健,將財富實力發揮的更加極致。所以蜀漢才能以一州之地,抗衡曹魏九州之國,甚至主動發起進攻。
周澄則沒想孫策這麼多,只瞬間臉頰飄起紅霞,她還是覺得夫妻之間相敬如賓這種事,在自己身上貌似是永遠不可能出現了。孫郎完全就不在意什麼禮節敬睦了,反倒更喜歡肌膚相親!
孫策當然喜歡,這是自己的妻子,不親膩,難道還要客客氣氣的?
周澄嘗試掙扎了一下,沒能抽出來手就只能任由孫策握着了,然後說道:「這些錦繡,孫郎打算怎麼用?」
「思路很多,但一時還沒有定下具體方向,夫人可是有何建議?」
周澄點了點頭:「我建議孫郎將這些錦繡分給郡縣長吏。」
「分給郡縣長吏?」孫策好奇的問道:「怎麼會有此建議?」
周澄解釋道:「織造署初創,收購蠶繭、生絲都十分不便。是諸縣、鄉長吏親自到各里幫忙告諭,收購的各戶生絲,才有的如今府庫滿倉。我等如今收穫豐厚,不應忘記官吏曾經效力。故而我一直將布帛送到府庫之中。」
「原來如此。」孫策恍然大悟:「長史正要讓我給你談一談此事。如何將公倉、私廩分離。」
不僅僅包括這些絲綢,還有孫氏、陳氏將田產出售,收購的糧草,這樣充入公府也的確很難算清。
公私不分,最後一定會導致以公謀私!
孫策雖然是江東之主,但整個勢力可不僅僅是孫策一個人的勢力,更是所有江東文武的勢力。
周澄笑着說道:「此事倒是容易,孫郎可以將如今府庫中的布帛都賜給長吏。孫郎新拓江東,於情於理也應該賞賜麾下。也算是回報所有長吏此前相助。」
「此後若是公府布帛,可以先將布帛送到公府,待國家正稅徵收上來,再按價償還即可。」
孫策點了點頭:「不過這織造署畢竟不是我一人組建,籌集女工,提供補給,公府也是出了力。」
周澄建議道:「那就將產出分為公私兩份,六四分成或者五五分成。」
「那就五五分成吧。」究竟誰出力更大也是的確不好劃分,畢竟周澄的統籌、安排在這期間也是鞠躬至偉。
官營作坊類似錦署、織造司這種機構歷史上本身就是為君主提供御用紡織品。
孫策隨後說道:「下個月產出的錦繡就可以積存在府庫了。我打算送給丹陽一批。」
周澄欣喜的問道:「送給家父?」
「不止,亦包括丹陽郡府諸人,以感謝其曾經饋贈與我的錢糧兵卒。」老丈人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離任了,這時候孫策自然是要趁機收買一波人心。到時候收復丹陽,必然更受支持。
「同時我打算跟丹陽郡府商談一項貿易,用吳郡絹帛、谷糧交易丹陽銅鐵、越民。」
各個郡國都有自己的特產,比如丹陽多銅鐵和山越,吳郡如今看來就是絹帛和谷糧。如今谷糧只是暫時短缺,等到秋收之後,糧食必然會堆盈滿倉。
周澄心思玲瓏,立即猜到孫策言下之意,笑着說道:「那我代孫郎修書一封給家父和公瑾,想來他們二人亦必然樂見其成,互通有無。」
「哈哈,甚好,此事便託付給夫人了。錦繡記得留下幾匹,我打算送給母親和弟妹們。」
孫策從來沒想過因為自己是君主就要苛刻家人,相反他一直覺得自己有所成就,不就應該讓家人過上更優渥的生活嗎?
周澄立即點頭,看着起身的孫策問道:「孫郎要返回梧桐苑了嗎?」
孫策笑着說道:「不急,我打算在附近看看,在何處給夫人修路。」
周澄瞬間臉飄紅霞,現在就要修路嗎?難不成要去青草叢中?雖然如今正是江南花紅草綠,風景如畫之時,可也太欲望純粹了些。
而孫策則完全沒有多想,只以為周澄是感動不已。
他是真的在想修路的事情,織造署數以千計的織工,每天消耗糧食也有幾百石,輜車一車載糧二十五石,空車日行七十里,重車日行五十里。也就是光運送織工的糧食,每天就要十幾二十餘車。再把她們產出的上千匹布帛送回吳縣府庫,也得十餘車。
如果能將道路修起來,必然會大為省力。
不過孫策還沒走出多遠,就看見趙錦又光着腳丫跑到了湖邊,興奮的從湖畔的竹簍里提出來好大一條魚。
這趕海、捕魚都是圍獵的弱化版,都能給人帶來捕獲獵物的快感。
孫策、曹丕這種箭術精湛的男人喜歡圍獵,女人同樣也喜歡趕海拾貝,下網捕魚,摸采河蚌。
孫策頗為感興趣的走了過去,問道:「小錦兒,你在做什麼呢?」
趙錦興奮的抱着一條大魚,說道:「將軍,我設了幾處檻籃捕魚,這魚至少有六斤重,我們今晚可以烹飪鮮魚了。」
孫策不由一笑,果然還是江東女子啊,有一股蠻勁。這要是中原女子,怎麼也不會設置陷阱,下水撈魚,她們即便下水也是攬裙采藕。
孫策笑着問道:「這麼大一條魚,你怎麼帶回城邑?」
趙錦漫不經心的說道:「有何不可?我放木桶里,讓漁夫用錙車幫我送回去。他們專門做這事情,往府里送鮮魚,順便用麻網送大量的螃蟹、河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孫策瞬間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立即問道:「是說這裏有漁夫專往城邑運送魚蟹河蝦?」
「是啊。」趙錦還在興奮的打理自己抓到的這條大魚:「這大盪裏面大概有兩百多名漁夫,每天就以捕魚為業,第一選擇送給織造署。賣不掉的便用草繩串起來,送往西面的吳縣城邑或者東面的婁縣。裏面好幾個還未加冠的小漁夫,還與我關係極佳。我這捕魚的技巧,便是他們教我的。」
「他們總是把最大的漁獲送給我們。夫人說省了很多運輸之費。嘿嘿,所以織女們飯食很不錯的,不僅有魚蝦,有時候還有鰲鱉。」
這個飯食何止是不錯,簡直讓北方亂世難民為之艷羨。
果然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孫策記得看過一篇報紙,說抗戰期間,陽澄湖一帶百姓沒有糧食可吃,被迫靠吃陽澄湖螃蟹充飢。
這麼說袁術的部隊被迫以田螺、河蚌為食也算合理。
但只有河蚌和蝦蟹的軍隊註定了瘦骨嶙峋。真正讓織造署伙食豐富的是有人為她們提供魚蝦,也有人在持續不斷的提供谷糧。
吳縣真正強大的也在此處,這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不僅沃土千里可以產出大量的谷糧,還有密集的水網和湖泊,可以提供大量魚肉。
孫策正想着這些,三艘小舟從湖泊中間的蘆葦叢中竄了出來。
幾個穿着短褐的黢黑少年坐在船頭,遙遙看到藕臂雪白的趙錦就興奮的招手大喊。
「小錦兒,我們來啦,你猜我們這次給你帶了什麼好東西?」
「小錦兒,先看我的。是我母親讓我給你的。」
「都別跟我爭,不然小心我拳頭揍你們。讓我先跟小錦兒說話。」
小舟速度極快,幾個青蔥少年話音還飄蕩在蘆葦深處,他們人已經靠近了此地,都是大盪裏面的漁夫子嗣,他們大的看起來十八九歲,馬上就要加冠了,小的則跟趙錦差不多大,十五六歲,總之都是慕少艾的年紀。
所以看到鮮衣怒馬站在趙錦身邊的孫策,所有人臉上都帶有明顯的敵意和戒備。
孫策不禁莞爾,這可真是誤會了。自己一向是把趙錦當小丫頭看待的,完全沒有一絲異樣想法。
可是別看他覺得自己跟趙錦是兩代人,別人可完全不這麼看。畢竟他才剛剛加冠,只比趙錦大四五歲。兩個人站在一起,的確是旁人眼中的金童玉女。
所以這幾個少年才會有這麼大的敵意。剛才還在內訌的幾個人,瞬間抱成一團,決定一致對外。
他們把小船靠在岸邊,就帶着各種貨物擺在了趙錦面前,只圍着趙錦熱情攀談。
一名敦壯少年第一個開口:「小錦兒,我抓了一隻水獺,我聽人說魚上冰,獺祭魚,這好像是一種非常貴重的祭祀品,跟牛一樣呢。有二十多斤,你帶回去吃了吧。」
魚上冰,獺祭魚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
其實這是指導諸夏進行農業生產的節令歌,不是什麼祭品。主要是提醒漁夫,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顯然吳縣這邊的生產水平有些落後,才導致的這個少年對節令歌是一知半解,靠着字意去猜。
但趙錦也是個丈育,聞言立即提起了興致,說道:「若是這種好東西,那我就買下了,回去把肉蒸熟了吃。」
說罷,她就從隨身帶的布包里取出五十多枚通寶遞給了他:「我也沒買過這東西,但想來應該換不來兩石糧食,我給你這些錢你要是去市場上應該足夠換回五十斤糧食了。要是你家有田,不太多的話,也足夠今年交稅了。」
少年顯然經常跟趙錦做交易,開心的接過趙錦手中銅錢,也沒數便直接放進了懷裏。
其他少年也紛紛獻寶似的送出一些稀奇東西,有鳥蛋,有田螺,有野雞,甚至還有好幾枚珍珠。
孫策總算是知道為什麼孫權給人贈禮,珍珠一給就是好幾筐了。這東西,在當下無法流通到遠方,在江東就是賣不出價錢。
孫策從南方返回,趙錦今天要置辦一頓豐盛的晚宴,所以買的東西頗為豐盛,等交易完,她旁邊已經串了三隻湖鱉,一隻水獺,還有足足十幾斤,滿滿一簍的鮮魚。
孫策看得都為之動容,這魚米之鄉,如果漁業能夠發展起來,治下百姓必然更加富足。
他主動開口問道:「這些都是你們今天收穫的?」
幾名少年人雖然敵視孫策,不願意搭理他,可心性畢竟是孩子,立即有人驕傲的挺胸:「都是我們今天抓到的。你這種穿長袍的肯定從來沒抓到過這麼多好東西吧?」
孫策莞爾一笑,我射虎的時候,你還在玩泥巴呢!
不過孫策沒跟小孩子爭什麼勝負欲,而是問道:「那你們怎麼看起來都不怎麼高大?這麼多收穫,應該足夠你們飽腹了。」
「我父親說都是因為肉食者徵收各種苛捐雜稅。我們捕到的好東西都捨不得吃,全拿去換錢也不夠交各種算賦、口賦的。」
孫策瞬間對漢末稅重有了最深刻的體會。
隨後他問道:「那如今官府不徵收戶賦了,你們應該可以吃上肉了吧?」
小孩子沒什麼心眼,立即有人得意的說道:「那是,所以大盪裏面現在漁夫每天都在增多,已經有兩百多戶了,說不定下一個月就能到三百戶。」
旁邊有稍微成熟的少年立即堵上了他的嘴,呵斥道:「你瞎說什麼呢?趕緊幫小錦兒把東西搬到車上。」
「我沒有胡說,這都是我母親告訴我的……唔,唔!」
看着被捂着嘴拖走的少年們,孫策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並沒有因為漁業不納稅這個事情有什麼感嘆。
魚米之鄉,要把這個捕魚業發展起來,可不是靠動動嘴就行了。
經濟規律就是,想要發展哪個行業,就對哪個行業免稅,通常就能得到迅速發展。
而當下的發展,顯然就按照經濟規律在自發運轉。
關於捕魚業,孫策是真的沒有過什麼精力投入。
但百姓已經很精明的順着便利偏移到了捕魚行業。自發將大量精力投入到了捕魚當中,從而在種田之外再開拓一種營生補貼家用。
這會使大量人力投入捕魚業當中,推進整個行業的規模發展,使魚米之鄉真正的實至名歸。
當然就算有人放棄了種田,完全依靠捕魚為生,其實孫策也不太在意。
捕魚畢竟不是種田,收穫無法長期儲存,必定要在市邑或者草市交易出去,徵收商稅同樣能補上他們的稅收。
不過徵稅這個事情完全不着急,當前孫策最重視的還是將魚米之鄉真正的發展起來,民間真正的產出大量糧食!
而有了這些漁夫的產出,孫策更是堅定態度,要在吳縣城邑和陽澄湖之間修一條堂皇大道,既方便織造署運輸布帛和材料,也方便漁民將漁獲送往各處。
孫策思考期間,幾名少年已經把貨物搬運到了車上。見到了走近的周澄,他們第一時間熱情恭敬的行禮。
周澄從容的擺手,然後走到孫策面前,問道:「孫郎怎麼去湖畔了?」
「孫郎?」所有少年們瞬間整齊的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個一直被他們排擠,臉上帶着壞笑的男人就是如今的吳郡之主?
孫策笑着說道:「我路過就看了一下他們的交易。如今看來,這裏應該設置一處漁船碼頭,以方便漁夫市販。張長史所言極為在理,吳縣產出魚米之鄉,產出皆是極多。只是士民都未有商業交易之便利。固守在一鄉一里之間,甚至一處塢堡之內。」
更通俗的講,民間的財富根本沒有流通起來,官府也沒法從各處封閉的小農生產中收穫多少財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3.9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