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對建康城的完整、長遠規劃,無疑充分展現了他名相之才的潛力。書神屋 m.shushenwu.com
一個人的視野,才是決定他未來成就上限的關鍵。
只是建康城規劃的很好,要建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一座周圍四十多里,能夠容納近百萬人口的巨城,這真的超出江東目前人力、物力的範圍了。
孫策建新治所的初心是為了將統治核心從太偏遠的吳縣,遷到靠近中原中原的位置,以方便統治新開拓的西部、北部郡國。
可若要因此而浪費太大的人力物力,導致統治不穩,甚至耽誤爭霸天下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孫策看向諸葛瑾,認真的問道:「自喪亂以來,民人失所,江東各郡,疆域初定,加以兵戈至今未休,丹陽、豫章仍在大軍征討,狼煙四起。以江東人力,欲修此恢宏巨城,恐怕會使百姓沉重,民不聊生。卿可有何方略規劃,以建城城池?
諸葛瑾則立即讓隨從獻上了一份捲起來的紙質輿圖,這又讓蔣欽一陣緊張,就怕他像荊軻一樣來個圖窮匕見,不顧諸葛瑾的顏面,也要打開輿圖檢查一遍。
孫策見此,不禁一笑,由於組建了繡衣衛,他們最大的職責就是防奸備刺,對刺客的防範可謂是達到了極致。
江東刺客想再刺殺自己,難度可真的是堪比登天了。
不想諸葛瑾難堪,孫策便笑着轉移了話題,說道:「這白紙便利,的確是遠超木簡啊。以紙作圖,不論尺寸還是精準都遠超竹木。」
諸葛瑾頗為認可的點頭,說道:「天下造紙之術,以左伯紙為最,但造紙之規模,卻的的確確是我江東冠絕天下。不論是公務往來,亦或抄書習字,皆大為便利。我政務之餘,便已抄募了五本經史送與了舍弟。」
孫策嘆道:「如今學文不易啊,士人學子皆不得不借書抄寫。且難免有錯字,使原文失意。」
諸葛瑾點頭,說道:「故以我之見,建康城建城之初,便應由我江東大儒,效仿東觀校書,正五經文字,刻石立碑於城中宮殿之前,以供天下學子臨摹檢校,謄抄拓印,必有後儒晚學,四海雲集,觀視及模寫者,車乘日千餘輛,填塞街陌。」
這個時代,皇家能夠掌握文化解釋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家真的不惜代價,設置了校書郎、校書郎中等官職,典校秘書,正五經文字,讓經典之作,不至於在一次次謄抄中徹底失去其本應。
諸葛瑾說的這個辦法,正是效仿的大儒蔡邕,他在熹平年間,刻石碑於東觀之前,將儒學經典《周易》、《尚書》、《魯詩》、《儀禮》、《公羊傳》、《論語》、《春秋》皆以隸書用飛白體書法,刻於石碑之上,供天下學子臨摹。
書法這種東西,還是需要白紙才能練成的。蔡邕就是每每作書,非左伯紙不妄下筆。
他這個飛白體書法,和用白紙的習慣,也是使得白紙的流行程度大增。
諸葛瑾的這個提議,的確是不錯,刻石立碑之後,不僅能夠提升江東的文教水平,而且能提升江東的文化話語權,讓天下不敢再將江東視為蠻荒之地。
更重要的是,每天車乘上千輛往來,那進入建康的人口,一年不得有幾十萬?而且都是讀書識字的士人,屬於可堪一用的人才。能留下十分之一定居,建康的人口規模就起來了啊。
當今天下,還真沒幾個城邑的人口超過十萬,吳縣算一個,成都應該也算一個,襄陽、壽春和鄴縣有可能,再其他城邑都殘破不堪,能有兩三萬人就算大城了。
通過這個十萬人口的城邑,也能看出來當今諸侯,哪些比較有潛力,有望一統天下。
因為只有這種大城才能發展出來繁華的工商業,給諸侯提供足夠的財富,去組建強軍。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末曹操剛統一了兗州,他自己卻不待在兗州,而揮師南下,打下潁川、汝南一帶,去經營許縣了。
可以說沒有毛為他提出這個「奉天子以令不臣,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沒有許縣的屯田,只靠他手上那個徹底被打殘破,千里無人煙的兗州,曹操絕不可能一統中原。
而曹老闆也是真不當人,對這種功臣,只因別人告發毛言論傲世,就將其給賜死了。
當然幫曹老闆立下赫赫功勞而被曹老闆逼死的人太多了,婁圭、許攸、崔琰、荀、楊修、華佗,曹老闆這一生講究的就是一個翻臉無情。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不論真假,都是對他這一生最精準的總結。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他這種性格,才使得北方兗、豫士人紛紛流落南下。
孫策說的:「我聞劉表在荊州,建立學官,博求儒士,關中、兗、豫學士歸者以千數,乃使綦毋、宋忠等撰《五經章句》。以至於古典畢集,充於州閭,文教儼然,昌盛一時。」
「我江東亦的確應該推廣教化,以攬學士。黨人三君之一,潁川陳氏之主,陳公正好要進入江東,就由其主持此事,召集江東大儒,刻石立碑,正五經文字。」
兩人說話間,蔣欽已經檢查完輿圖,交到諸葛瑾手中。
諸葛瑾與孫策一同展開輿圖之後,站在鐘山的懸崖之旁,手指北方的玄武湖,說道:「將軍,這輿圖所畫就是建康城的規劃圖紙,我等計算過建城所需,瑾並不認可將軍所言,會導致民不聊生。」
孫策眼睛一亮,笑面露喜色,笑着說道:「這是好事啊,卿為何會出此言?」
諸葛瑾解釋道:「以往凡官府大興土木,往往民不聊生,乃是因為徭役之重,尤在賦稅之上。如中興之前,百姓皆要為國家服更賦,包括為更卒、正卒、戍卒。兵役兩年之後,年年要擔任更卒一月,為地方服徭役。若此時,官府再大興土木,強征徭役,使百姓連年不得休,安能不死傷慘重?」
孫策點頭,這也是為什麼東漢之後取消了西漢的全民服兵役制度。
漢承秦制,講的便是西漢的制度,他跟秦朝一樣,都還屬於古典帝國,要全民服兵役。但是交通不便,又使得兵役無法真正用到實處。
所以到了武帝時期,居延守軍就開始逐漸轉換為職業的募兵制士兵了。
而到了東漢,此前大漢的全民服兵役制度徹底取消,改為了募兵制,極大的緩解了百姓壓力,發展了農業生產力。
所以綿延的漢匈戰事在東漢徹底終結,勒石燕然之後,北匈奴遠遁,南匈奴臣服。
不過東漢雖然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但徭役依舊存在,漢靈帝就是因為大興土木,所以民間餓殍遍野。
而諸葛瑾說道:「但在我江東,將軍與江東父老約法三章,國家只征正稅,盡去百姓負擔,兵役、徭役皆用募役法,以錢糧招募百姓為官府服役。而江東徵稅,未征米糧,而皆課以金錢,使得江東財力得以聚集,能有更大餘力,興辦政務。」
這一點孫策十分認可,由於收的不是米,而是銅錢,所以官府的財政是遠比其他朝代更加富庶寬裕的。
官府能夠拿出來足夠的資金,集中財力,推進更大的項目。
諸葛瑾說道:「我聽聞將軍說過以工代振之法,故而我以為此時推進建康城興建,不僅不會使民生饑饉,反而會使財富平均,解民生之饑饉。」
「恩?」孫策訝異,使財富平均?
孫策是真沒有想過這個。
江東現在的重點是公平嗎?當然不是!
現在江東的重心一直是效率!
效率!
最重要的還是效率!
就不說其他的,鐘山下面,玄武湖旁,這數百里之地,乃是真真正正的天府之國,後世整個天下最繁華的土地。即便如今也沒有什麼瘴氣、野獸。
可是這裏的形勢是什麼?
數百里內一片荒蕪,數百萬畝可以開墾的土地,盡皆荒蕪。
誰要是能把這片土地開墾成良田,像孫權那樣,建康一郡糧食之產出,足夠數郡百姓食用。
孫策毫不吝嗇,當即封他為列侯都沒問題。而且絕不會像曹操那麼狠辣,保證建國之後,他肯定有個萬戶侯的地位!
所以孫策一直鼓勵江東百姓、世族豪強都大力發展生產,儘可能多的開墾良田!不管他有幾百畝地,還是幾千畝地,幾萬畝地,都一視同仁,每畝繳納的賦稅相同。
這才成為豪強、大族的狂歡,他們全力開荒,使得吳縣野無曠土。官府收入增加的同時,他們的財富也急劇膨脹,數倍甚至數十倍於過往。
可即便如此,像秣陵、石城、江乘這種長江沿線的郡縣,還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未開墾。
現在談均財富,可能有些太早了。
諸葛瑾笑着問道:「將軍有看過最近送往將軍府的文書嗎?」
孫策搖了搖頭,說道:「最近一直忙於應對劉表、黃祖,組建水軍,剿平叛逆,實在是無暇他顧,將軍府事宜皆由長史處置。」
張昭被委以江東全部軍政要務,他的忠誠、能力,孫策都十分信任,所以除了涉及戰略、政策方面的事情,政務方面孫策一直不怎麼過問。
諸葛瑾說道:「我為將軍從事,見過幕府的文書。如今已經十一月,十月的稅收名目皆已陸續上報,將軍可知吳縣朱氏今歲收糧規模?」
「朱氏?校尉朱桓所在宗族?」
諸葛瑾點頭,說道:「正是在豫章都督諸將,剿平叛亂的朱校尉宗族。」
孫策問道:「收糧多少萬石?」
「四十七萬石!」
「多少?!!」孫策驚嘆出聲,語氣里充滿了不可置信。
「四十七萬石!」諸葛瑾斬釘截鐵的說道:「近五十萬石糧食!其一族所納賦稅,便有上百萬錢!」
聞言,站在一旁的侍衛們都深受震撼,紛紛側目,喧譁而論。
近四十多萬石糧食!足夠三萬大軍,七萬農夫支用兩個月了。
僅這些糧食,就足夠供給整個江東的軍隊南征北戰,支撐起兩個月的平叛戰事。
朱校尉一家之富,足抵北方一個縣甚至一個郡!
劉備就算打下了下邳,也籌集不到四十多萬石糧草。
而孫策震撼過後,也頗為欣慰,大宋「富戶連亘數路之阡陌,歲入號百萬斛,則自開闢以來未之有也」的情況,在江東也初現規模了。
江東四姓的朱家,這便已經算是崛起、發跡了。
他們家族的土地雖然沒有大宋富戶那麼多,但那都是最肥沃的吳縣土地,是魚米之鄉的良田!尤其他們從去年就開始興修水利,灌溉水田,今年勢必迎來豐收!
這四十七萬石糧食,只要四萬七千畝良田就能收穫。
孫策記得朱氏是有宗族、部曲千人的,這些人不可能每個人都是一戶,一家兄弟幾個很正常。算起來,朱氏應該是有賓客數百家。
平均下來,每戶都有上百畝甚至兩百多畝良田。
孫策興奮的大笑,這相當於每一戶都是一個小地主家庭啊,堪比大漢的六郡良家子、三河騎士和大唐的精銳府兵之家。
只有一個家庭有充足的財富,才能供給家中子弟少年,讀書習武,培育成才。
孫策仿佛都已經看到數百朱氏子弟成才,出仕於州郡,從事於工商。
僅僅一個朱氏就如此,到時候整個吳郡的財富,絕對能夠供應現在的江東吳郡,一郡獲稔,數郡忘飢絕不是虛談。
有了這麼發達的農業基礎,才能建設起以建康、吳縣、無錫為中心的繁華工商業。
到時候手工業生產及工業規模都會迅速發展。
就連士子也能培育出來數萬、數十萬人。
孫策還在震撼和憧憬吳郡的商業繁華,諸葛瑾說道:「江東各郡,財富未均,富者如吳縣,稻穀滿倉。而貧者仍戰亂頻仍,民生饑饉,流民遍地,若以官府賑濟,徒耗財力。但若以募役之法,以工代賑,不僅能安置數千饑民,還能吸引吳郡錢糧,流入丹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0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