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6章幽州販馬

    第213章幽州販馬

    江東只有改粟種稻,才能讓民生富庶起來。大筆趣 m.dabiqu.com

    不說其他的,至少讓百姓實現白米飯自由吧?

    如今《勝之書》裏面就已經有了早稻、晚稻以及稻田調溫法的各種指導。

    江東明明稻米的產量可以遠超粟米,但百姓依舊種粟,不過是習俗使然。

    顧雍此時開口,說道:「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又無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實天下之命。」

    「故勝之言,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

    「江東天熱而多雨,實乃水田之首選。若能廣種水稻,畝收十石,則天下無飢矣。」

    勝之!這可是大漢最權威的農學家了。他在大漢的地位,堪比天朝的袁天師。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關中督三輔改粟種麥,遂使關中豐穰。

    「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孫策讚嘆道:「能概述此言,便可知公的確可謂農學之大家。關中宜種麥,遂督關中百姓皆改粟種麥。我江東亦應因地適宜,督百姓皆改粟種稻。」

    鄭禮驚詫了一瞬間,立即說道:「將軍,江東百姓承春秋吳越之風,皆鬥狠剽烈,不敬王命。若強逼其改粟種稻,恐引起民怨沸騰,有豪猾者趁機謀亂。」

    孫策從容的揮了揮手,說道:「有孤在,有孤三萬大軍在,此輩不足為道。孤威權聲望如此,若再不改之。難道期望後人生於宮中,長於婦人之手者改之?況且總有數千乃至萬人叛亂,餘眾改粟種稻,產出亦足以數倍於以往。」

    勝之說的那句,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實在是太打動孫策了!

    哪個諸侯能受得了這種誘惑?

    況且孫策十分清楚,江東三吳之地,這是真正的魚米之鄉,只要改粟種稻之後,畝產十石可能都只是尋常。

    像曹魏屯田那種「白田收至十餘石,水田收數十石」的壯舉亦並非不可能達成。

    哪怕只丹陽一郡,開墾百萬畝水田,就足夠收穫上千萬石稻米了,足夠百萬人支用數年。

    而百萬畝良田,按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計算,只需要一萬戶人家就能夠開闢出來。

    哪怕算上精耕細作以及輪耕,也不過是兩萬戶或者三萬戶就足夠了。

    孫策態度堅定,說道:「改粟種稻,江東必行。就從建康、秣陵一帶開始。」

    鄭禮建議道:「將軍大可不必強制全境百姓皆改粟種稻,秣陵之南已經興修水利,自石城、丹陽兩縣到秣陵、蕪湖一帶,皆水利貫通,有督農校尉在此處屯田。屯卒數萬人,開闢三五十萬畝水田完全不在話下。可先從屯田士卒處推廣種稻之利,而建倉儲存稻米。百姓建稻米滿倉,必定欣然而改粟種稻。」

    督農校尉部?

    孫策驚詫,看向顧雍:「當初孤在此地所留屯卒,依舊猶有人在?」

    顧雍點頭,說道:「中原難民避難江東者終年不絕,將士俘虜山越賊寇亦充塞道路,建城之餘,長史便將無以為生者暫時充入督農校尉處,由督農校尉鄭渾督之,於此處屯田。」

    鄭渾!

    孫策記得這位名士,他兄長鄭泰就是聯合何、荀攸共謀誅殺董卓的那位天下名士。

    事情不密,鄭泰、鄭渾都避難於淮南。

    不過鄭渾也是聽聞孫策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後就早早的脫離了袁術,投入到了孫策麾下。

    孫策問道:「鄭校尉政績如何?」

    提起鄭渾,顧雍立即露出笑意,說的:「鄭校尉實乃國之棟樑,天下楷模啊!」

    這個詞語!孫策深吸了口氣,如果沒記錯,後世有天下楷模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鄭渾。

    沒想到他到了江東,還是建立了這種奇功偉績。果然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啊。

    孫策不由好奇的問道:「鄭校尉都做了何事?以至於得天下如此評價。」

    顧雍立即詳細說道:「鄭校尉初到江東之際,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殖;其生子難以哺育,率皆不舉。」

    「於是鄭校尉奪其所督五縣百姓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又嚴刑重法處罰棄嬰之罪,凡生子不舉者皆需服徭役三年,為官府興水利,修版築。」

    「民初畏罪,後稍豐稔,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

    這是善法啊!孫策眼神一亮。

    孫策從來不覺得嚴刑酷法就一定是惡事。有些事情就應該被嚴刑酷法所打擊,比如販賣人子,比如生子不舉,比如溺嬰。

    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了,就當起為人父、為人母的職責,扔到地上摔死,溺進水裏淹死,這種行為就應該被嚴刑酷法所禁止。

    這不僅是善法更是善政!

    不過鄭渾,廣開稻田倒是令孫策頗為驚異。便問道:「鄭校尉亦知稻田之利哉?」

    顧雍點頭,笑着說道:「鄭校尉畢竟博覽群書,有經國之才。丹陽境內,地勢起伏,郡界下濕,百姓飢乏。鄭校尉親自走訪各縣,考察地勢之後,乃曰地勢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久之利,此豐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於蕪湖、丹陽、石城一帶,修築陂塘土堰,開闢稻田,興建水利,一冬間皆成。比年大收,頃畝歲增,畝入十石,租入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

    孫策欣喜的大笑,江東有如此多的能臣賢吏,如何能不安定繁榮?

    鄭禮移風易俗,鄭渾收民漁獵,課以農桑,興建水利,開闢稻田,皆是利國利民的善政。

    僅這二人之所為,就為孫策安定了數萬戶人家,開闢出數十萬畝稻田,有數百萬石稻米收入。

    這種內政、民生,讓劉備如何比擬?

    能與孫策一爭天下的,就只有得到潁川士人相助,重視屯田的曹操啊!

    孫策信心大增,對顧雍說道:「以鄭渾之才,便能使數萬人改粟種稻,民賴其利,人懷感恩。卿之才幹,百倍於鄭渾,乃宰輔、廟廊之選,能經邦治國。以卿才幹,治丹陽一郡,必能使民皆敬服,家國獲利。」

    「早一年改粟種稻,民間便早一年富庶。國家便能早一年完成休養生息。府庫就能早一年豐稔,建起驛路。」

    顧雍立即鄭重拱手,說道:「臣必不負將軍所託,早安郡界,使丹陽一郡糧食之所出,足供江東數郡之所用。」

    孫策點頭,隨即說道:「那江東第一條驛站就從建康起修,南下經秣陵、丹陽直抵督農校尉所部。」


    這條官路修起來,從督農校尉部運來的糧食,就足夠沿線所需。

    畢竟孫策也沒有忘記,建康、秣陵一帶,最重要的事宜就是廣開桑田,使桑梓之園星羅棋佈,巷陌之間,機杼之音隨處可聞。

    孫策本來還打算繼續南下看一看,甚至到鄱陽考察一下景德鎮的建址之處,嘗試將白瓷從會稽遷到長江來。

    白瓷是這個時代最高端的瓷器了,要一直到大唐出現唐三彩,才有更高的技藝超過白瓷。

    因而白瓷在當下,不僅僅能到域外收割回來海量的財富,哪怕在中原,也能夠從四方諸侯那裏源源不斷的收割各種財富。

    瓷跟絲綢,可是自古以來中原最暴利的兩大行業。

    可建康傳來的一個消息,隨即就打斷了孫策的行程,不得不返回建康。

    因為建康的交易,價值和重要性還在瓷、錦之上十數倍!

    這個時代什麼物品,價值能在瓷、錦之上?而且規模龐大。

    毋庸置疑,只有一件,那就是戰馬!

    孫策收到消息,便帶着親衛策馬疾速返回建康城中。

    回到垂拱殿,孫策就對早已恭候在這裏的長史張昭問道:「幽州來使現在何處?」

    張昭立即拱手,說道:「已抵達丹陽兩日了,即日便能前來覲見。」

    「善!善!」孫策大喜,說道:「讓子龍派繡衣衛親自去迎之。國之大事在於戎,戎之大事在於馬。每次市馬,都將助力於我燈北伐大業。田豫果不負孤之所託,才離去不足兩年,此事就已然有了進展。」

    如今江東戰馬七千餘匹,就算玄甲騎兵只一人一匹戰馬,也才堪堪能組建五千玄甲騎兵。畢竟還要留出千餘匹備用,以補充騎兵作戰的損失。還有具裝朱雀突騎需要一人雙馬,用以換乘。

    五千騎兵這個規模,着實是不大。跟王朝作戰動輒數萬、十數萬的騎兵規模根本沒法比。

    哪怕跟曹操、袁紹這種亂世諸侯都沒法比。曹操的精銳虎豹騎,選百人將以充之,規模都有五千多。

    就連張一個偏將,打街亭之戰,統帥的騎兵規模恐怕都不止五千。

    孫策要從南方北伐,如果不想戰場上極為被動,就必須組建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騎兵。

    不然一旦分兵進軍,騎兵規模不足,很容易導致偏師被敵軍鐵騎所乘。

    當然,除了戎馬征戰以外,江東也需要大量的馱馬。

    不論是後勤補給,還是驛站所需,甚至改善民生,都需要市買大量的馬匹。

    所以,對田豫為江東聯絡的幽州使節,孫策極為重視。

    親自在垂拱殿等着使節在繡衣衛的護送下抵達。

    但看到來者,孫策着實是稍微驚詫了瞬間,幽州的使節非常年輕,看面容應該也就比田豫略大,大概二十六七歲的模樣,絕對不到而立之年。

    對方見到孫策,十分敬重的拱手,說道:「燕國人廣陽、薊縣人,徐邈,拜見孫將軍。邈為我主幽州從事、行漁陽太守事,鮮于公,向將軍問安。」

    鮮于輔?幽州目前最強盛的諸侯!

    孫策立即回道:「不必多禮,為徐卿上座。」

    徐邈禮節十分周備,拱手再拜,說道:「拜謝孫將軍。」然後方才入座。

    孫策跟張昭對視一眼,這位幽州使節,態度恭敬的有些出乎意料了。

    待徐邈入座後,孫策主動開口,問道:「卿如何抵達的江東?路途可還通順?」

    徐邈立即回道:「某自幽州經冀、青、徐、淮而至。將軍威震中原,路途之中聞我以公事而至江東者,無人敢阻。」

    孫策不禁露出笑意,問道:「哦?河北亦傳我聲名?」

    「然也!」徐邈立即鄭重的說道:「方我啟程之日,將軍率王師,一戰滅袁、呂二賊,肅清叛逆,戮滅偽朝公卿百官,將僭越袁術,剖棺戳屍,傳首京師,正傳到河北,威震天下!」

    「凡黃河兩岸,擁兵自據,不敬王命者,無不震怖膽寒,紛紛敬附諸侯,請尊天子!」

    孫策眉頭一挑,問道:「那鮮于從事如何視此大勢?」

    徐邈正容答道:「如今天下群雄並起,逐鹿四方。英雄豪傑,不知所歸。我主亦不敢妄言大勢,僅率其眾以奉王命爾。」

    孫策聞言,露出笑意。這種人,沒有哪個諸侯不喜歡。

    顯然鮮于輔沒有什麼雄圖天下的野心。他現在煩惱的事情還在於不知道依附何人。

    畢竟天下大勢未定,誰也不知道哪個諸侯會最終一統天下。

    若所投非人,最後事勢無成,一朝土崩,亦並受其禍。

    如果說孫策是擁兵江南,北觀中原,欲尋釁而動,北伐以定天下。

    那鮮于輔就是擁兵幽州,南觀局勢,待局勢稍定,便歸附諸侯,從而換取太平。

    所以他說僅率眾而奉王命,也算是一種務實的態度,哪個諸侯也不得罪。

    孫策好奇的問道:「那徐卿怎會遠路而來江東?」

    徐邈解釋道:「這便是因田國讓之故。國讓與我主素來親近,力主我主與孫將軍相善,市馬以解幽州饑饉。」

    徐邈說的還是太含蓄了。

    田豫那哪是力主幽州與江東相善啊?

    在幽州,逢宴會,田豫便狂熱推崇孫郎才氣。

    只要議論天下諸侯,田豫必言終能定天下者,必孫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

    他的瘋狂宣揚,導致下至烏桓名望、地方豪強,上至各郡守相甚至公孫瓚都聽聞了孫策英雄之氣。

    而偏偏孫策也是驍雄冠世,田豫為他傳開名聲不久,緊接着就傳來他大破天下最強諸侯之一的袁術,天下威望最重的將軍呂布。

    一戰滅雙賊,且皆族誅,以震天下。

    聲威傳到幽州,頓時使得幽州懷怖,諸侯震懼。



第6章幽州販馬  
相關:  漢末之風起并州  漢末之并州匪政  朕即大宋    校花的貼身高手  百鍊飛升錄  不滅武尊  花豹突擊隊  天道天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霸王!第6章幽州販馬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霸王!"
360搜"霸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