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
曾國藩接旨,不敢怠慢,即刻入京面聖。
慈禧太后道:上月,李鴻章督率半數淮勇入津,爾等相見,相談甚歡乎?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李鴻章曰,天津教案,非斬殺二十餘兇犯,不能平息眾怒;稍後談及前江督,李又言馬新貽威望過輕,難以震懾伏莽,長江從此多故也。
慈禧太后道:左宗棠亦乃曾臣舉薦,左臣以為,金積堡即破,暫不宜斬殺馬化龍,待收復王家疃後,再據罪惡輕重,重者誅夷,輕者遷徙。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陝甘茴亂,綿延十載,死傷百萬,不誅匪首,不足以平民忿。
慈禧太后道:速傳諭旨,左宗棠倘若擒得匪首馬化龍,屆時不得以收復各處為乞恩,以申國法,而快人心。曾臣身體好否,近日可否去那江南?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微臣罪該萬死,但待沉疴稍輕,即刻啟程南下。
十二月十二日,張之萬再奏:兇犯張汶祥曾從發捻,復通海盜,因馬新貽前在浙撫任內,剿辦南田海盜,戮伊伙黨甚多。又因伊妻羅氏為吳炳燮誘逃,曾於馬新貽閱邊至寧波時,攔輿呈控,未准審理,該犯心懷忿恨。
適在逃海盜龍啟等復指使張汶祥為同夥報仇,即為自己恨,張汶祥被激允許。該犯旋至新市鎮私開小押,適當馬新貽出示禁止之時,遂本利俱虧。迫念前仇,殺機愈決。
同治七、八等年,屢至杭州、江寧,欲乘機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隨從混進督署,突出行刺,再三質訊,矢口不移其供,無另有主使各情,尚屬可信。
慈禧太后觀張之萬奏章,道:兇犯張汶祥為洪秀全餘黨,其戕新貽,真乃海盜挾仇,別無主謀者?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也!兇犯不對仇家下手,竟尋朝廷命官泄憤,甚悖於常情也!
慈安太后道:刺馬之案,延宕半載,至今不實不盡;張之萬、魁玉等究辦無力,殊屬可恨!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奴才以為,張之萬等梧鼠技窮,再審亦無確信。原直隸總督、現兩江總督曾國藩老成宿望,乃江寧安瀾所賴;然其遲不赴任,務必再行督促。
慈禧太后道:速即明發上諭:馬新貽以總督重臣,突遭此變,案情重大。張汶祥所供挾恨各節,暨海盜龍啟等指使情事,恐尚有不盡不實;若遽照魁玉等所擬,即正典刑,不足以成信讞。前已有旨,令曾國藩於抵任後,會同嚴訊,務得確情。曾國藩行前,務必再次進京陛見。
慈安太后道:曾國藩以目疾為由,屢推不就,不知是何心思?
慈禧太后道:兩江事務殷繁,職任綦重;曾國藩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咸宜,現雖目疾未痊,但得該督坐鎮其間,諸事自可就理,該督所請另簡賢能之處,著毋庸再議。
曾國藩接旨,再入京師。
慈禧太后道:爾何時起程?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微臣二十三日起程南下。
慈禧太后道:天津教案,兇犯正法否?
曾國藩道:尚未行刑。俄、法二國公使即將派人驗看,是以未能遽殺。
慈禧太后道:李鴻章擬於何日行刑?
曾國藩道:臣接李鴻章來信,擬於近日將該犯等行刑。
慈禧太后道:爾目尚能視否?
曾國藩道:右目已不能視,左目尚能窺見光明。
慈禧太后道:為國操勞,方致此疾,泱泱大清,得虧有爾。馬新貽校場遇刺,豈不甚奇?
曾國藩道:確亦甚奇。
慈禧太后道:馬新貽可為良吏?
曾國藩道:馬新貽辦事和平精細,可為良吏。
慈禧太后道:左宗棠奏言,西北茴亂各逆,重者誅夷,輕者遷徙,爾以為如何?
曾國藩道:切不可存南郭之仁!殺人誅心,擒賊擒王!
慈禧太后道:馬化龍屢屢請降,金積堡唾手可得,左宗棠卻圍而不攻,亦如前時之金陵圍城;一味結硬寨打呆仗,左宗棠何意?
曾國藩道:兵者,千變萬化;將在外,自可隨機應變。微臣難臨其境,不敢擅自揣度其用意。
慈禧太后道:爾在直隸練兵成否?
曾國藩道:前任督臣官文練兵四千,臣練兵三千,共計七千;臣已與李鴻章商明,擬再練三千,合成一萬。
慈禧太后道:江南練兵,亦是緊要;洋人跋扈,務籌萬全扼制之策。
曾國藩道:洋人實在可惡,現無戰事,惟當防患於未然;臣擬於長江緊要之處,修築炮台,以防洋船。
慈禧太后道:洋人多事,動輒祭出堅船利炮;教堂亦多事,時時惑人心智,橫生事端。
曾國藩道;洋人教堂,近年多有滋事;明年與法國換約,須將傳教一事加意整頓。
慈禧太后道:練兵之事,務與李鴻章詳細協商,南北相通,互補有無。
曾國藩道:謹遵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訓令,微臣迅即啟程南下,秉公辦理前江督馬新貽被刺一案。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91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