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來這個題目,當時也沒有記錄,後來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個教授,是不是在我朋友圈的那個教授呢?
後來關於那個朋友圈的教授,什麼都想不出來,關於他的事,也沒有想通。最後才想到,是好多年之前認識的一個教授,當時他的做法我不很理解,可是若干年之後的今天,我理解了他的做法。
那是一個冬天的下午,快要過新年了,我在廣場上找家教,有個中年人,他找到了我,讓我輔導他正在讀高一的女兒,我去了他家,教他女兒的過程中,和他女兒的聊天,無意中才知道他是大學教授,那個時候,我很不理解他為什麼找家教,每個小時多少錢?這樣的計薪酬,可是他卻說輔導不了。
當時我一直想,如果我是他,我是不會找家教的,一方面省錢,一方面自己可以輔導,知道女兒的真實情況。
也是輔導了一個寒假的時光,終於結束了,好多年過去了,我沒有去想這件事,也想不明白。
直到最近,我想明白了,為什麼他不自己輔導這個問題,當我畢業十幾年之後,我當初讀高中的那些知識都忘記的差不多的,而這個時候的學習能力不好,不想去看高中的知識和教材。還有一方面,就是教材是會不斷的改變,增加難度,學科上的發展,教師講授的方法,還有學習的思維,都在進步着,當初的知識和能力是不是能勝任,真的是一個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這也是我在畢業十幾年之後的想法,如果給十五六歲的孩子找教師,請家教,我想我也會請別人的。
喜歡我不抑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93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