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打着哈哈,沒有直接回復李儉的抱怨,將目光向其他方向游移,掃過推着攝像機的士兵,轉向別處。眼睛一亮,指着配合拍攝任務的士兵們:「咱們接下來的拍攝任務,還是和這個班的士兵配合,他們要推着裝戰甲的箱子去戰甲維護基地,為了前後拍攝的片段沒有瑕疵,下一條最好趕快拍。」
李儉默默轉頭,看着自己剛才還待在裏頭的過渡倉。混雜顏色的氣體在附近不見蹤影,充氣後再吹氣的半分多鐘大概將「毒氣」的濃度降低到微不可見——足量混合的情況下,殘留在過渡倉氣體中的「毒氣」分子大概只有十幾個,如果連這點量都要考慮,那麼琢磨一下「毒氣」分子在短短的二十秒內滲透進固體表面殘留的質量能否致人死亡,還有些依據。
雖然那個不透氣的半面口罩確實很弱智,但從事後回看通氣量和操作安排,如果自己是沿海基地執勤的士兵,學習過全套守則,過渡倉的流程便顯得十分合理。
不知道「毒氣」在大量稀釋後會去向何處,抽氣方向是否有淨化裝置。不過按照華夏的一貫作風,這種東西必然是有的——起碼對比麥瑞卡那幫傢伙,在這點上只有更好沒有更壞。
「拍就拍吧,只是別再讓我有這種體驗了。臨了才發現自己要憋氣,真是」李儉嘆氣,邁開步子,跟在戰士們身邊。
戰士們推着裝有自己戰甲零件的箱子,與攝製組成員們走在一起,有說有笑。李儉在旁邊左右張望,觀察沿海基地內部的景象。
雖說今天已經在基地內待了一個上午中午的時間,眼瞅着整個下午也要在基地內度過,不過這片基地的內部空間還真是寬廣,身在其中來回走動,感覺像是進了層層嵌套的商城,怎麼也走不出去了。
當然,如果認準一個方向,比如東側或西側,一直走到底,肯定是走得出去的。
聽接待自己的戰士說,沿海基地幾乎修滿了華夏的海岸線,除了部分地區因為地形不同,沿海基地被迫向陸地凹陷、或是向海洋延伸,大多數地方都秀在海岸線上,並向陸地附加幾公里的寬度。
一開始最先修築的是津門段,緊接着是春申段。沿海的省份經濟發展大多比較好,修築沿海基地又是正式提出海洋主流戰爭計劃後才開始做的,已經度過了前期緊急修建聚居區的兵荒馬亂,故而修築的先後只是出現在口頭上偏多,從工程進度來看,沿海基地的全線幾乎是同時開工,幾乎同時竣工。
由於網文容易碰線所以不說的原因,津門段理所當然地第一個開始修建,在一期工程後便建成了拱衛上京的建築群。錢安聚居區所負責的吳會段——也稱錢安段——比較隨大流,在海洋戰爭的掩護下慢慢修建,直到最後成型,才融入戰爭主流計劃,成為沿海地區的防護。
在海洋戰爭早期,錢安段的防衛工作由錢安本地的衛戍部隊抽調人手負責,沿海基地常駐陸軍三萬人左右,大約兩個月一輪換,海軍空軍不論。
現如今戰爭的烈度增加,平均每月會犧牲三百人——李儉看到的消息,上個月是五百人——對基地的士兵士氣打擊不小,也理所應當地增加了常駐陸軍人數,增加輪換頻率。
走到戰甲維護基地需要不少時間,大抵是看出了李儉尋找維護基地的意圖,拿着計劃書的士兵開口:「戰甲維護基地和我們沿海基地面向陸地和海洋的出入口不同,出入口為了作戰方便,有很多個開口。戰甲維護基地比較大型,我們錢安段大概兩千多千米的防衛戰線,也就只有七十二座維護基地。」
李儉:?
簡單的心算,合着維護基地一座就得管周邊各十五公里的範圍是吧?比一般小城市的輻射範圍還大了。
「這維護基地得有多大?」
「很大,怎麼說呢,您是烏程市人對吧?」
李儉點頭。烏程市在如今已經要成為只出現在文件中的死名字了,除了各種文件上需要填籍貫的時候,烏程市還會出現,其他現有地址都成了錢安聚居區打頭,後面跟着數字編號的社區信息,高密度社區成了代替過去的市的區劃。
「維護基地應該比烏程市市中心還大。」
李儉撓頭,這不算是個恰當的比喻,畢竟在烏程市這樣的四線小城市,就算城市中心在發展的過程中修得多好,對本地人來說,它的市中心也就只有那麼點大——大概是一個公園的大小。
不過他不必問維護基地的大小了,從心中默記的行走里程來看,就算自己從兩座戰甲維護基地的中點出發,走了快五公里,也該看見點什麼靠,總不能真的點背到是從最遠的地方出發吧,那不是還要走十公里,咋不跑着去呢?
李儉挺好奇,按照修仙者的身體素質,疊加士兵們日常的體能訓練,眼瞅着戰甲碎片也是被人裝箱推着走的,自己也看見箱子底下依稀有萬向輪,咋不跑着去維護基地?
這群人跑起來多快啊,一秒二十米屬於常規速度,真要跑着去,十五公里不就十分鐘出頭,至於擱這慢悠悠地走嗎?
「我得問,為啥不跑着去?我們得走到什麼時候?」李儉憋不住了。
當他看到從其他岔路匯入主路的戰士們都在道路兩旁便喊口號便跑步,依稀看見他們也推着有點眼熟的箱子,這個問題就真的憋不住了。
「我還以為您要聽我介紹沿海基地呢,畢竟之前也沒好好介紹,就讓您拍宣傳片。」戰士和攝製組說了幾句,帶着李儉列隊,一幫人喊着號子加入奔跑的洪流。
離戰甲維護基地越近,兩邊跑着的戰士、推着的箱子越多。大概是出入口和過渡倉都有確定的規模,幾乎每一個奔跑的小團體人數都在八到十人,一個班的規模,推着幾乎相同的金屬箱,靠着主幹道的牆壁奔跑。
推着箱子的戰士團體都很有默契地保持勻速,二十米每秒在沿海基地好像是一種慣例,偶爾有人控制不好速度跑得過快了或者過慢了,相識的士兵便發出善意的嘲笑,讓兄弟悻悻歸隊。
主幹道上當然不止有推着箱子的戰士。主幹道少說也是雙向六車道,貼着邊奔跑的士兵們幾乎不佔地方。在主幹道中心二車道,來回奔馳的是重型卡車。軍用重卡的駕駛員都很有本事,在幾乎直道的沿海基地主幹道將改造後二三十噸載重的重卡開出一百多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對他們來說壓根不算事。
重卡的呼嘯聲充斥整條主幹道,好在開這條道的都是戰士同袍,沒有哪個大車司機會在這般類似超長隧道的地方當遠光狗。
單向中心車道,則跑着大巴和工具車。李儉除了能看出其中有大巴,對其他工具車一概不知,只覺得各個長相都很皮實,一看就知道很耐撞。
最外側的車道則被留空,在李儉跟跑的時間裏,他只看到一次有人經過。那是五個抬着擔架狂奔的戰士,後頭跟着推金屬箱的同班戰士也跑出了七十米每秒的高速,相對常規的二十米每秒的「龜速」,他們跑過李儉的時候,帶起了一陣狂風。
這陣風遠比重卡碾壓道路的聲音還響,當風聲經過時,旁側推着金屬箱勻速跑的戰士們都微微低頭,有人搖了搖頭,也有人嘆氣,只不過連嘆氣都是極小心的,生怕被別人聽見。
李儉沒開口,只是向離去的灰綠色背影投去一眼,便收回目光,只看着前面人的後腦勺,跑着二十米每秒的勻速。
幾分鐘功夫,他們就見到了戰甲維護基地。
和連接出入口、訓練場的岔道不同,主幹道在通過戰甲維護基地時,很分明地變作一個三岔路口,雙向六車道十分自然地指向維護基地。
重卡有些路過了,一個車隊裏只有一輛會突然拐向維護基地方向。鬼知道這幫駕駛員到底掌握了什麼技術,又或者是貨車上有什麼黑科技,他們的重卡轉向毫不猶豫,愣是轉出了水滴銳角轉彎的感覺。
三岔路口的調度燈盡職盡責,為了照顧當下修仙者的行動速度,最靠外的調度燈離三岔路口中心能有五百米遠。戰士們到底是本地人,李儉看了調度燈的顏色還不明所以,只看見帶着本隊奔跑的戰士抬了抬頭,整個隊伍便以毫無變化的速度沖向三岔路口,在重卡飛馳的空擋中穿了過去——文字上如此說,實際上重卡又不是火車,會在道路上連成一線。在兩個車隊之間總會留下近千米的餘裕,在司機和調度的緊密配合下,順着調度燈行動,總不會出錯。
隊伍飛速穿過了路口,貼着通往維護基地的岔道牆邊奔跑,緩緩減速。
五百米外,就是維護基地的大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89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