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地說,是波蘭人拯救了法國革命,使其免於軍事失利。大筆趣 m.dabiqu.com
一方面,波蘭大起義成功牽制了奧地利、普魯士與俄羅斯的三國軍力。尤其是普魯士,在參戰時留着一隻眼睛向後觀察波蘭的肥沃土地,還將一隻手背在身後防禦侵略性極強的革-命法國;
另一方面,由於瓜分波蘭不均,使得俄國徹底遠離大革-命的戰爭,導致兩個神聖羅馬帝國中的兩個大國間產生嚴重分歧。於是,波蘭人就在不經意間為普魯士與革-命法國創造了單獨媾和的條件。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還未等到援助波蘭的法國軍事代表團從巴黎出發,安德魯就在卡爾諾的默許下,着手打算將遠在1千公里外的盟友波蘭,找普魯士方面賣個好價錢。
奧什再問:「如果軍事團中,有人主動留在波蘭呢?」
這種事情很常見,20年前,奧什的前一任上司,那個已叛逃奧地利的迪穆里埃將軍,就曾率領一批法國志願者為波蘭王國效力,協助創建了一個政治與軍事組織「巴爾聯盟」,給當時的俄國佔領軍製造了不少的麻煩。
安德魯毫不猶豫的說道:「按照老規矩辦,先勸說,如果依然堅持己見,就必須將他們從法國現役軍人中剔除掉,以僱傭兵身份加入到波蘭反抗軍,嚴禁穿戴法軍制服與大肩章。換言之,法國政-府不會再為他們的生死負責,不過一旦殘疾或陣亡,共和國會有一筆撫恤金交給他們,或是他們指定的直系親屬手中。」
安德魯之所以反覆強調撤退時間,那是他希望法國人援助行動不會觸動聖彼得堡方面的劇烈反應。
對於法國大革-命,遠在千里之外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一貫都是大聲嚷嚷着要打要殺,鼓動西班牙人,英國人,奧地利人,普魯士人,以及德意志諸侯國參戰,但聖彼得堡方面從沒有出兵萊茵河左岸的可行性軍事方案;即便是有,那也是為了忽悠英國這種大冤種,繼而騙取英格蘭銀行的黃金罷了。
這位最傑出的俄國女沙皇儘管年事已高,而且疾病纏身,但她依然目光銳利,行事果斷,堅持將俄國的對外征討範圍,限定在東面的波蘭與南面的土耳其。
「至於萊茵河、阿爾卑斯山與比利牛斯山那邊,就讓歐洲人自相殘殺吧!」
基於此,安德魯不希望奧什和他的軍事代表團觸動那位俄國女沙皇的逆鱗,所以任何軍事行動必須適可而止,服從歐洲現行的交戰法則。
基於上述考慮,法國人可以擬定「森林兄弟」的行動方案,也可以培訓實施該方案的軍事人員;至於後續的一切行為,那就只能依靠勇敢的波蘭人自己了,與法國人無關。
當餐廳服務員將兩杯香濃可口的牛奶咖啡端過來時,安德魯與奧什已將話題轉移到目前的大熱門北方戰線上。
依照奧什的介紹,早在1794年2月開始,軍事委員會已經在比利時與萊茵蘭的兩個戰場,也就是從北海(英吉利海峽)沿岸的敦刻爾克堡-里爾,到萊茵河畔的蘭道-斯特拉斯堡一線,重新部屬了四、五個大軍團,共計50多萬大軍
(注,本文重要數據均源自史料)。
由西向東依次為:皮什格魯將軍指揮的北方軍團(28萬兵力),莫羅將軍指揮的阿登軍團(4萬兵力),上述兩個軍團的目標,是位於比利時的16萬英奧普荷聯軍;
至於儒爾當將軍指揮的由桑布爾-梅斯軍團與摩澤爾軍團組成的聯合軍團(10萬兵力),以及米肖將軍指揮的萊茵軍團(共10萬兵力),對手是萊茵蘭地區的10萬普奧聯軍。
「儘管北線法軍一度超過了52萬人,但實際可用的參戰部隊也只有軍團司令官本人清楚。而與此同時,比利時和萊茵蘭兩地的反法聯軍在總兵力不過26萬。
52萬對敵26萬,擁有兩倍兵力,本應該優勢在我。但如果考慮到聯軍的兵員素質,武器裝備與騎兵優勢等因素,所以從過往的交戰記錄來看,我軍很多時候大部分都處於被動的防守狀態
依地形,北方軍團與阿登軍團的防線與對面的奧屬尼德蘭地區,哦不,現在應該叫待解放的比利時地區,基本上都以平原為主。其最高峰位於阿登高原北部,海拔不足800碼(694米)。
基於此,無論是我方,還是英奧普荷聯軍的防線,大都是圍繞着平原之上的一座座要塞來開展的,戰鬥的核心也是對關鍵領域的要塞群攻防戰,比如說,我方境內的敦刻爾克要塞-里爾要塞-瓦朗謝訥要塞,敵方的伊伯爾要塞-沙勒羅瓦要塞-羅什福爾要塞。
一旦北方軍團,或是改向西北突進的摩澤爾聯合軍團,成功突破某一個要塞群,繼而將周邊區域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那麼看似堅不可摧的整個比利時防線,就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如果你讓我判斷我方將在哪個要塞群最有可能獲得突破,我的答案就是沙勒羅瓦要塞與羅什福爾要塞。儘管敵方藉助阿登高原的茂密森林與崎嶇山路,還有桑布爾河和梅斯做天險,但所謂的天險有時並不可靠。
只要卡爾諾強令皮什格魯將軍在西線發動一系列佯攻,營造一種西線局勢危機的狀況,那麼英國人和奧地利人就不得不調動其他要塞的機動兵力,繼而為穿越阿登森林的摩澤爾聯合軍團創造足夠的戰機。
從理論上說,實施佯攻的北方軍團,也可以擔當進攻主力。不過,我個人以為可能性不大。說得簡單一些,只要看看聖鞠斯特在哪個軍團擔當特派員,哪個軍團就將是主攻方向。」
聽到這裏,安德魯不得不感嘆共和國排名前三的名將,絕非浪得虛名。那是奧什對北方戰局的精準分析,基本上都是隨後兩三個月內即將發生的真實事件。
歷史上,在與反法同盟軍隊在比利時地區,持續了長達兩年的艱苦拉鋸戰之後,法國-軍隊正逐步贏得戰略的主動權。
可調動的參戰兵力已超過聯軍的總兵力,官兵的技戰術素質也大大提升,儘管騎兵依然是法軍的最大軟肋,不過壯大中的炮兵部隊一直都有不俗的表現。
從今年4月開始,卡爾諾從決心使用北方軍團(含阿登軍團),以及摩澤爾聯合軍團從西邊和東面兩個方向,實施一次戰略鉗形攻勢:北方軍團向東北推進,沿弗蘭德爾地區的海岸線橫掃,然後轉向東南;而摩澤爾聯合軍團向比利時東部推進,目標為列日。
卡爾諾相信,兩支軍團的鉗形運動,最高目標是將北萊茵河以西的反法聯軍部隊全部殲滅,最低目標至少也要逼迫他們撤退至萊茵河以東。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以穩固法蘭西共和國的北方陣線,讓戰爭遠離法國的核心本土。
儘管卡爾諾和救國委員會的戰略意圖最終達到了,但整個過程卻是一波三折,險象環生。搞得卡爾諾大發雷霆,以至於在戰爭最緊要關頭,這位已退役的工兵上尉甚至放出了狠話,要來北方軍團和摩澤爾聯合軍團執行軍法,送幾個不聽話的將軍上斷頭台。
而這,或許就是卡爾諾最終選擇熱月黨的一個重要原因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97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