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執政官經常表述的「1796年-1797年的德意志戰爭」,事實上在1795年就已經開始了。美國小說網 https://www.gogogous.com/或者說,自從法軍全面佔領萊茵蘭,與德意志諸侯國的戰爭依然持續着,只是戰爭的範圍與強度不同罷了。
進入1796年的時候,戰鬥範圍大部分僅限於萊茵河東岸30公里區域內。法軍的攻擊目標也非常明確,那就是將各個軍輪換的拉出來,交替打打陣地戰和攻堅戰,持續拔掉位於萊茵河東岸的各個防禦堡壘。
1795年10月的科布倫茨軍事會議上,在最高統帥洞悉了卡爾大公的「堅守要塞,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略意圖後,法軍總參謀部與上下萊茵集團,有針對性的部屬了「穩紮穩打,拔掉釘子,步步為贏」的應對方案。
在安德魯統帥部所處的上萊茵集團,其打擊範圍是從萊茵河上游巴塞爾、許寧根,延續到北面的曼海姆和美因茨(威斯巴登)。
在1790年之前,法國與德意志已經在此建設了系統性的高架渡橋和堤道,使得行人與馬車渡過萊茵河變得方便、快捷、可靠。
即便是遭遇戰事不利,無論是法國人,還是沿河兩岸的德意志諸侯也從未考慮炸毀這些花費重金建造與保養的萊茵河渡橋。
在表面上,法軍的上萊茵集團與下萊茵集團一樣,採取普遍開花的方式,但攻擊重點卻是集中於曼海姆周邊,也就是內卡河與萊茵河交界區域的30公里範圍內。
那是從巴塞爾、許寧根這兩個南端橋頭堡取進攻德意志腹地,繼而威脅奧地利,需要翻越遮天蔽日的黑森林(山脈),連綿不絕的哈爾茨山脈與險峻陡峭的呂萊山脈。不僅行軍中途容易遭遇小股敵軍的伏擊和襲擾,而且在這種糟糕的山區地形行軍、作戰,給法軍後勤補給造成的傷害成都,至少五倍於平原。
至於從凱爾鎮與卡爾斯魯厄進軍德意志,倒是可以減少一大半的山路。不過,考慮到法蘭西過於強大,而嬌弱的巴登就躺在彪悍的法國身旁,兩者之間僅有一條萊茵河,加之普法爾茨選侯國的血淚教訓,巴登公國的新任外交大臣萊岑施泰因男爵,已代表巴登大公正式宣佈,將在這一場「德法戰爭」中保持絕對的中立。
對此,無論是法蘭西共和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外交官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安德魯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破壞巴登的中立國地位,下令法軍直接穿越巴登公國的領地,進軍符騰堡和巴伐利亞。
另外一種考慮,在進攻斯圖亞特、慕尼黑與維也納過程中,安德魯需要友善的巴登商人,幫忙提供與運輸法軍的軍需補給。
對交戰國做補給交易,這屬於中立國的一個灰色區域,只要不是巴登政-府主導,而是貪婪商人們的自發行為,基本就沒太大問題。
三個月前,在意外獲得曼海姆及周邊要塞後的整整數周內,上萊茵集團卻一直按兵不動。
直到聖誕節前一周,上萊茵基因的兩個軍,維克多指揮的第七軍與勒費弗爾指揮的第六軍,分別沿着內卡河的南岸與北岸,突然發動猛攻,連續攻佔了曼海姆到海德堡之間的大片區域。
兩天之後,普法爾茨選侯國的臨時首都海德堡就處於法軍火炮的威脅之下。法國人的這種凌厲攻勢,直接嚇得普法爾茨選侯卡爾四世,遠在慕尼黑的他一度要求內閣將首都從海德堡再度遷出。
好在法軍並沒有貿然的對有着完善防禦體系的海德堡發動進攻,第五軍和第六軍僅是在內卡河兩岸建立了幾個軍事觀察哨,就將進攻方向放在曼海姆到海德堡之間,內卡河沿岸幾個拒不投降的堡壘要塞,這其中就包括拉登堡、埃珀海姆要塞、多森海姆要塞等。
依照結束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範的戰爭準則,優勢法軍在圍困一座城市要塞後,就會派出一名「和平使者」入城,希望駐軍指揮官投降,通過和談方式來取代不該有的血腥攻防戰。
通常而言,法國將軍們會表現出異常的「寬宏大量」,允許守軍攜帶武器、戰馬和軍旗(團旗),甚至是拖着火炮離開城池要塞,返回數十公里外的敵方大本營。但必須在法軍監管下,留下所有的彈藥。
此外,如果要塞位於人口稠密的城市,法軍指揮官也保證將嚴格約束士兵不會隨意離開要塞而進入城市,但需要市政廳及時繳納一筆現金支付的戰爭稅,以及指定數量的軍需補給品。
內卡河北岸的拉登堡守軍(沒錯,的確是這個怪異的名字),就是這樣友好的方式,與法軍完成了「交接」,雙方不費一槍一彈。
那是拉登堡儘管是一座軍事堡壘,但距離曼海姆太近,很多士兵家眷都在曼海姆周邊,加之該堡壘年久失修,根本經不起重型火炮的摧殘。所以一等到法國人開始招降,守軍指揮官猶豫沒過一分鐘,便欣然接受。整個交接過程中,敵我雙方都顯得一團和氣。
拿下內卡河南岸的埃珀海姆要塞,就相對麻煩一些。那是守軍指揮官拒絕了第七軍的第一輪勸降。
很快在大批騎兵的掩護下,法軍的工兵和炮兵紛紛出動。
受到沃邦攻城法薰陶了上百年的法國工兵部隊於城池三公里外,開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城牆的壕溝。
與此同時,法國炮兵的戰略級打擊力量,多門「勝利者臼炮」也部署完畢。當100公斤的大鐵球從數百米的高空從天而降時,一旦被擊中,地面的一切人類建築物都無法承受之重,摧枯拉朽般的被摧毀掉;而臼炮使用的開花彈也能大面積掃射陣地前沿的守軍士兵。更為糟糕的,在四公里的距離上,守軍只能一味的被動挨打。那是他們的防禦重炮,其最遠射程也不過2.8公里。
於是,等到法軍轟炸的第五天,也就是攻城部隊成功開挖了第一道壕溝,準備做「z」字形轉進時,埃珀海姆要塞的守軍指揮官向城外派出了一名和談使節。經過一番並不太複雜的交涉後,埃珀海姆要塞的守軍接受了法國的全部條件,集體放下了武器,打開通向要塞大門。
作為交換條件,埃珀海姆要塞守軍必須立刻交出所有的武器與火炮,但高級軍官的自衛武器與軍旗可以繼續保留。
守軍官兵在離開棄守的埃珀海姆要塞時,可以攜帶屬於個人的財物,法軍不得對投降的守軍進行搜身。另外,在離開埃珀海姆要塞前,守軍官兵必須公開發誓,一年內不得與法國-軍隊為敵。
至於最後一種方式,就是勒費弗爾指揮的第六軍遇到的硬骨頭,位於內卡河北岸的多森海姆要塞,與對面的海德堡差不多是一河之隔。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2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