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和準備,王恭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應。
荊州刺史殷仲堪寫來回信,表示他會在王恭出兵之後出兵響應。並且,他在信中還給了王恭一個意外的驚喜。那便是,居於荊州的南郡公桓玄願意幫助自己聯絡豫州刺史楊佺期一同出兵。
豫州刺史楊佺期是荊州桓氏舊部所屬的梁州刺史楊亮之子,楊亮父子受恩於桓氏,一直感激於心。如今桓氏雖然衰亡,但楊氏父子對南郡公桓玄卻一直很恭敬。桓玄是桓溫幼子,今年歲數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已經毋庸置疑的成為桓氏之主。楊亮父子經常回荊州探望他,對桓玄甚為謙恭。這當然是看在了桓溫的面子上,但另一方面,桓玄會來事,行止有度,也令楊亮認為桓玄是可造之材。故而經常領着桓玄出入各種場合,為桓玄站台增勢。
荊州刺史殷仲堪和楊亮頗有交情,殷仲堪到荊州任職之後,鑑於楊亮之故,對這位南郡公桓玄也是甚為客氣,引為座上賓。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給楊亮面子,其實也是殷仲堪本身的需求。
桓氏雖然式微,但是荊州舊部尚在,桓氏屬下官員和將領如今開枝散葉身居高職要職。在荊州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殷仲堪想要在荊州做出一番事情來,或者是起碼要掌控荊州的話,那還是費一番周章的。所以,通過和桓玄交好,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而桓玄表現出的少年老成和聰慧儒雅,和桓溫截然不同。這讓殷仲堪對桓玄的好感倍增。
很短的時間裏,殷仲堪便和桓玄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宴飲遊玩,竟然儼然似忘年之交。
四月里,殷仲堪接待了王恭的使者,王恭欲起兵討伐司馬道子和王國寶的想法,和殷仲堪不謀而合。先皇司馬曜之死對殷仲堪震動很大,司馬曜對自己素有恩惠,現在很明顯,司馬曜之死顯然是被人陰謀殺害的。若不討伐弒君的賊子,怎對得起先皇隆恩。
殷仲堪是個重恩義的性情之人,他不能允許自己坐視不理。所以王恭的邀請共同出兵,恰恰是他也想要做的事。
考慮到出兵之事牽扯甚廣,必須要得到荊州將官們的支持。而自己上任的時間沒多久,恐怕難以調動他們,令事情不諧。殷仲堪冒着巨大的風險,在考慮了數日之後將此事告知了桓玄,以徵求桓玄的意見為名,探聽桓玄的口氣。
沒想到桓玄的反應出乎自己的意料,他不但沒有驚惶失措,反而認為該當這麼做。桓玄說,朝廷里有奸佞之臣,理當除之。先皇的死因成謎,必要追究。司馬道子王國寶之流倒行逆施,殘害世家大族,一旦任由他們橫行,則人人自危,必須制止他們,制衡他們。
桓玄表示,自己願意為殷仲堪驅使,願意為他在此事上效力,說服軍中眾人聽從命令。並且他還說,憑荊州一州之兵威勢不足,他願意說服豫州楊佺期出兵,那樣的話,便可就近進軍建康,和王恭形成東西進逼之勢。
殷仲堪聞言大喜過望。豫州乃江淮之地,距離建康僅僅一江之隔。就算江州的陶范率軍增援司馬道子,也只能阻擋荊州兵馬順江而下。豫州兵馬距離京城最近,他是沒法阻擋的。如此一來,則對京城的威懾更大。
桓玄說到做到,他親自前往豫州,並且帶來了好消息。楊佺期久在邊塞領軍作戰,隨父征戰沙場,立下累累戰功。大晉朝中之事,令這位懷有報國之志的將領心中憤怒。當此之時,桓玄前來勸說,楊佺期甚至沒有詢問楊亮的意見便同意了此事。
王恭得到了荊州的回應之後大喜過望。殷仲堪和楊佺期的出兵,意味着東西並進的計劃已然成型。這便幾乎已經成功了一半。
而來自吳興的王廞也很快有了回應。如王恭所料的那般,王廞在回信中說,他已經聯絡了會稽郡的前吳國內史,會稽大族虞氏家主虞嘯父,興義郡大族郭凱之共同舉事響應。一旦王恭起兵,他們便在三吳之地起兵響應,截斷吳地水陸糧道,斷絕京城供給。
在王恭看來,此刻已然是萬事俱備,再無紕漏了。雖然徐州的李徽並沒有給予自己回應,而且有跡象表明,徐州東府軍正集結於邗溝沿線和臨海郡一帶。但在王恭看來,這更多是得知消息之後的自保之舉。
這個李徽,看來是只想着自保,並不想參與其中。他之所以不肯給自己回應,大概四因為他不想公開留下口實,被人以為他站在自己一方。
王恭認為,李徽絕無膽量參與其事。一旦起兵,局勢將會迅速形成對自己有利的態勢,到那時,李徽不但不敢搗亂,恐怕要主動來巴結自己。只不過,到那時,自己恐怕未必會如他的願了。
這種首鼠兩端,只顧自己的人,王恭是不屑於與之結交的。他此刻的倨傲,之後必然後悔。
大晉隆安元年五月十九,王恭於廣陵城舉行誓師大會。
巳時時分,廣陵城外,邗溝岸邊的大校場上,六萬北府軍兵馬集結於此。
高台之上,王恭率眾將登台,檢閱兵馬,同時宣讀討伐王國寶,清肅朝中奸佞之臣的討伐檄文。
「往者我大晉衰微,胡賊亂我中原,生靈塗炭,國祚蒙塵。元帝聖德降世,建業於江南,至今已有百年。百年而來,我大晉外受胡賊之脅,屢遭危難之時。雖良將賢臣用命,鞠躬效死,然終難收復中原之地,囿於江南一隅,終難寸進。」
「至先帝登基,勵精圖治,意重振我大晉國祚,中興我大晉祖業。先帝文成武德,親政之初,任賢明之臣,敗強胡之軍。淮南一戰,北府軍威震天下,自此秦國分崩離析,我大晉局面豁然。」
「當此之時,正是我大晉中興之機。若上下同心,齊心協力,我大晉必中興有望,恢復舊日山河,令破碎山河一統,故民回歸,天下安定。然朝有佞臣當道,奸賊王國寶及其黨羽,殘害忠良賢臣,阻撓北伐大業,結朋黨以弄權,誅異己以威眾,令朝堂昏暗,百官憤怒,萬民斥責。先帝本已定奪,欲處置佞臣,清肅朝堂。然當此之時,陛下驟然崩殂,令人驚愕悲痛,不能自己。萬民同悲,天地變色,此乃我大晉之劫數也。」
「陛下驟然崩殂,朝中佞臣卻在,我王恭受先皇之恩,蒙社稷之恩遇,焉能等閒視之,束手旁觀。今再次號令諸軍,高舉清肅朝堂之旗,奉先帝之遺命,約同盟之忠軍,借諸軍之威武,行除佞之正義。水陸大軍高舉,兵進建康,誅殺奸佞,恢復朝野清明。」
「今王恭於此告知朝中佞臣王國寶及其黨羽之徒,若迷而不返,偷安旦夕,大軍一發,則玉石俱焚,雖欲悔之,亦無及己。其詳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佈,咸使知聞!」
這篇檄文可謂是洋洋灑灑,氣勢凌厲。王恭當眾宣讀,聲如洪鐘,數萬將士熱血沸騰,一個個仿佛認為自己正在做着這世上最為正義之事一般,熱血上涌。
王恭神態激昂,宣讀檄文之後,隨即授旗傳令,兵馬進發。
號炮聲中,數萬兵馬開始登船南下,兩百多艘戰船於邗溝廣陵滿頭集結,滿載萬餘兵士之後,綿延數里。長風鼓帆,直奔大江而去。
王恭則率北府軍其餘的五萬馬步兵馬沿着大道開拔南下。數以干計的車輛運載物資隨軍而動。隊伍綿延十餘里,氣勢龐大之極。.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88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