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戰事依然牽動着所有華族人的心。
有關勝利的消息幾乎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條。
復興三年的夏天,華族幾乎沒有別的大事,雪城一線,沙俄人在損失了一個師之後,退出了中西伯利亞高原,退守葉聶謝河下游的幾個據點。
馴鹿突擊隊趁機西進佔領了沙俄人的一些毛皮據點。現在這些地方都建立了華族的貿易站。
北境的雅庫特蒙古人還有因紐特人都知道跟華族人貿易獲得的好處更多。他們也更加願意依附於華族人。
馴鹿突擊隊趁機吸收了大量的土着,人數增加到了兩千多人。
現在馴鹿突擊隊將自己的活動地點放在葉聶謝河的東岸,沒有上面的指示,他們也不會擅自去進攻沙俄人。
中路的草原軍團倒是沒有什麼軍事行動。控制了圖倫城和葉聶謝河上游的阿穆哈拜商之後,護衛軍停止了腳步,將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地方的建設上面。
在阿穆哈拜商,護衛軍建設了一座小型的造船廠,至於目的非常明顯不過了。
自然是為了未來攻略葉聶謝河流域做準備。現在華族已經將在北境控制了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地區的三分之二落入了華族的手中。
不過整個西伯利亞的精華還是在西西伯利亞。
這裏也是沙俄人經營最好的地方。
華族暫時還沒有收回西西伯利亞的打算,那樣的話,華族就要將與沙俄之間的分界線推到烏拉爾山。
也就是將沙俄給趕出亞洲。
不是軍隊沒有那個能力,而是華族的後勤補給能力做不到。
這裏說的後勤補給能力,是指在保證華族內部正常發展情況下的後勤補給能力。
要是真的竭澤而漁,以華族的體量顯然也是能做到的。
在擴張上,董良一直都非常克制。秦始皇就是克制不住自己,然後玩完的。
不過華族控制了葉涅謝河上游以及西薩彥嶺的西麓,已經在佔盡了地利的優勢。
南京城棲霞山腳下,一棟六角星形狀的五層堡壘型建築拔地而起,周圍還有很多小建築群拱衛着這裏。那些小建築群就是一座座軍營,還有軍隊院校。
整個棲霞山西側都是軍方的勢力範圍。
董良一大早就驅車來到總司令部參加這裏的聯席會議。
所謂的軍隊聯席會議就是軍方邀請內閣主要部門的負責人來參加會議。
今天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這次戰爭之後的伊犁河谷安排。
「元首,諸位大人,目前伊犁河谷還剩下將近五萬沙俄人,被我們分割包圍在三個地方。」
趙烈文指着地圖介紹道。
不過眾人對此似乎並不關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被分割包圍的敵人遲早要被消滅。
趙烈文繼續介紹道:「另外,有大約三萬沙俄軍隊從夷播海南麓撤走,根據我們的情報,他們得到了浩罕汗國的幫助。」
康老八插話道:「中亞三國不識時務,沙俄人多次想要滅其社稷,他們依然幫助沙俄人,我看乾脆乘勝將其給滅了。」
這種時候,也就是康老八敢於隨便插嘴。
孫延平捋着鬍鬚笑道:「老八,你這一張嘴就要滅掉三國,口氣太大了。」
「這有什麼大的,中亞三國遲早要納入我華族版圖,要不然西域依然是我華族邊陲,何來永固?」
孫延平和康老八二人在華族高層中算是年紀比較大的。
眾人在他們面前都只是小輩。
趙烈文尷尬地清了清嗓子說道:「兩位前輩可否先等烈文將情況介紹好。」
見到兩位不說話了,趙烈文才繼續說道:「我們這次伊犁河谷戰役,繳獲了沙俄人大量的物資,足夠我們再打一場大規模戰役的。左帥的意思是先消滅這五萬沙俄兵,然後將戰線推進到夷播海,在夷播海沿岸修建永固要塞,後面還希望中樞能夠調撥建設兵團前去屯墾畜牧。」
左季高沒有說要乘勝佔領整個哈薩克,已經算是比較保守的。
不過左季高似乎並沒有放棄哈薩克草原。
「左帥請准調土爾扈特蒙古一萬戶,漠南蒙古一萬戶入哈薩克草原,驅逐當地的哈薩克勢力。」
趙烈文看向眾人。
「這樣是否會尾大不掉,胡人弱小之時依附於中原,一旦今後他們成長起來,是否會反噬。」吏部總長董瑾道。
「董總長,說的在理,所以屬下覺得,可以仿照西域之例,在河流水土豐美之地開墾土地,安置建設兵團,另將草原劃分成盟旗,給草原部眾放牧,各盟旗之間不得隨意跨界。」周藤虎道。
他說的就是滿清治理草原的政策。
華族基本上延續這一政策,只是取消了盟主、旗主,而以行政官員代替。
不過當地的主要行政官員依然由草原人擔任,同時充分尊重他們的遊牧習慣。
那些乾旱貧瘠的草原,如果發展駐牧業,對草原的破壞太大。
後世的外蒙古就是因為學習蘇聯搞駐牧,最後讓漠北草原大規模荒漠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草原人搞遊牧並不就是落後,因為當地的草原自然環境太脆弱了,不遊牧的話,草原很容易就會被透支破壞。
董良看到沒人有不同意見了,於是說道:「老周的話乃是老成謀國之言,我看就這麼辦,這種漢人耕種,草原人放牧的模式相結合,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模式很好,以後大家都是華族嘛,幾代人之後,都接受了教育,誰還去搞特殊?漢人的耕種地可以發展出一些製造業、商業、文化教育中心。這些中心城鎮輻射一定的草原。這樣大家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草原給城鎮提供肉、奶、蛋、皮毛,城鎮為牧民提供糧食、茶葉、布匹、生產工具等必須品。」
董良剛才說到了草原雞蛋。
這草原上還真的能夠產蛋,華族在草原上推廣草雞放養,不僅僅可以減少蟲害,而且不會給草場帶來多大的負擔。
為此華族農科院挑選了一批適合在寒冷環境中生存的草雞。
這種漢人與草原人雜居的模式已經在後世被證明為非常成功的民族融合模式。
華族以一個廣義的統一民族為基礎。
以漢文化為文明核心,在人種上更加的包容。
在華族,民族更多的是指一個統一的文化認同,而不是血統。
董良通常都是在眾人討論好之後再發言,而當他發言好之後,這個事情也就定下來了。
不過由這項決議產生的問題,還是要由董良去分配:「人口的話,還是從陝西、甘肅、山西和漠南抽調,河套地區原本人口眾多,但是對黃河的開發過渡,我們以治黃的名義再從當地抽調二十萬戶遷往西域。這些人以兵團模式安置,因此作訓部也要一起配合。行政上隸屬政府管理,訓練由總司令部安排。」
各部領取自己的任務,接下來就是按照時間節點去完成,每一項任務都有具體的負責人,誰那一塊出了問題就由誰來負責。
所以華族政府的執行效率那是非常的高。
「元首,這次西域作戰立功的將士人數眾多,我們考功部準備在京城搞一次授勳儀式,到時候您有時間參加一下唄。」一向低調的彭能接着說起第二個話題。
董良點頭道:「嗯,沒問題,要搞就搞大一點,西域的將士有很多幾年都沒回來了,這次咱們搞一個萬人授勳大會,就按照一萬人左右來定,不要吝嗇勳章,此戰我軍傷亡也非常大,將士們在前線廝殺,咱們在後方可不能小氣。戶部那邊整理一下,看南洋那邊還有什麼空餘的土地,拿出來一部分授予這些將士。」
這件事情不需要討論了,董良直接一錘定音,大戰之後肯定是要定下賞罰。
「萬人大會?元首,這人是不是多了一些」周藤虎還是有些小家子氣的。
「呵呵,弢甫,咱們的南京城已經初具規模,這些邊塞的將士回來,也好讓他們知道自己所要保護的地方是多麼美好。另外,西域的兵馬不能總是那些,也要輪一下,讓內地的一些軍隊也去歷練一下。此戰之後,我們與沙俄人的戰鬥並不會結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依然要作戰。」
這下子,眾人算是明白董良的打算了,表彰只是將這些軍隊逐漸調換回來的由頭。
自古至今,邊軍都比中樞的軍隊要強,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戰鬥機會。
而邊軍的生活環境又非常艱苦,時間長了,這些人就會想,憑什麼我付出這麼多,還要過如此艱苦的生活?
然後然後就是造反,殺回來。
護衛軍是幾乎沒有造反的可能性的,因為這是一支有文化,有思想的軍隊,基層的官兵也會讀書識字,他們知道自己為何而戰。
董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內地的軍隊都能夠得到歷練。比如說第三軍、第十、十一、十二軍。
這一點,中樞的幾人都是沒有意見的,大家都覺得就應該這樣。
反正現在有了鐵路,軍隊的調動沒有那麼困難。
董良看向交通運輸部總長孫宇問道:「孫總長,鐵路今年能夠通到迪化城嗎?」
這件事情,對華族來說非常重要。
孫宇一臉自信地說道:「沒有問題,再有兩個月就能修通,達坂城那段最難修的道路已經修好了,剩下的路線,只要填充更多的人力就能加快速度。」
這條西北大鐵路前後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工人。
絕對是堪比長城的大工程。
但是華族在修建這條鐵路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亂子,雖然也會有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犧牲。
但是大家似乎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都是拿着華族的工資來幹活的,至於幹活過程中自己不小心,或者是運氣不好死了,怪誰呢?
官府反正會按照約定支付賠償金的。而且官府還給他們配備安全帽、工裝,仁至義盡了。
這些工人也都在滿清治下服過勞役,像華族這樣支付報酬的徭役,可是比滿清時期的強多了。
那個時候幫官府幹活,不僅僅沒錢,還吃不飽肚子。
看看現在,三天兩頭的牛羊肉,幹了幾個月活兒,人都變壯實了。
整條線路偏北,漠南草原上的牛羊很容易就能夠趕過來,成為工人們的口糧。
:()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3.96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