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這次先出動了自己的海軍。
旗艦「東華號」上,卓浪正在觀看航海圖。
「東華號」乃是「復興號」的同級別高速巡航艦。
這款戰艦華族已經生產了六艘,它唯一的缺陷就是火力不足,但是速度和靈活性非常強。
在這個時代,「復興級」高速巡航艦在海上航行,幾乎沒有什麼戰艦能夠將其給攔住。
戰鬥力頂多算是c,不過存活率絕對是s級的。
「王上,英國人有兩艘輕型巡洋艦,四艘護衛艦,全都是用風帆戰艦改造而來的,綜合火力是我東華艦隊的三倍。不過這都不是問題,我們的優勢在於速度。」說話的是艦隊司令甘文綱。
「甘將軍,英國人與華族交過手,他們應該也知道華族炮艦的速度優勢,我聽說英國人針對這一問題對自己的戰艦進行了改造,他們增加了戰艦上艦艏和艦尾火力,讓他們的戰艦不存在死角。也就是說我們利用速度尋找對方死角的的戰術不一定能夠繼續適用。」
「要不我們派出兩艘老式護衛艦去將敵人給引出來,他們到時會為了速度可能會將艦隊分散開來圍剿我們的兩艘護衛艦,我們的新編艦隊在前方等候伏擊,一定能夠殲滅英國人的艦隊。」
卓浪再次進攻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大的阻力就是英國人的這支遠洋巡防艦隊。
大英帝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靠的就是其遍佈世界的艦隊。
當然了,英國人不可能將自己的主力艦隊派到那些偏遠的海域。
像是南美這裏,大英帝國只會派一些護衛艦或者是快速巡洋艦。因為周邊的國家也僅僅擁有數量不多的護衛艦而已。
正因為有了這些戰艦,大英帝國才好維持自己在這裏的貿易地位。
這種稱霸的手段後來被鷹醬繼承,一直延續了數百年時間。
不過這種模式也有缺點,那就是一旦霸主的實力減弱,或者其內部經濟出現問題,那麼便無法維持其如此大規模的海外艦隊和駐軍。
就比如英國人在蘇里南海域頻頻吃虧之後,就必須要有艦隊來補上這一環,否則他們的貿易路線就會被打斷。
這支分艦隊就是從開普敦趕過來的,不過他們來到這裏之後,才發現要想消滅掉東華海軍非常困難。
對方的海盜式打法讓英國人很難捕捉到戰機。
於是英國人找到了阿根廷人,這些拉丁裔白人同樣對東華王國恨之入骨,雙方一拍即合,展開合作。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城一棟精美的城堡中,阿根廷總統烏爾基薩正在組織一場歡迎英國人的舞會。
會場中蕩漾着優美的藍色多瑙河舞曲。穿着長裙的貴婦小姐們像是花蝴蝶一般在人群中穿梭。
那些穿着紅色軍裝,佩戴綬帶,衣着整齊的英國軍官就是他們今天的獵物。
新大陸的人對舊大路的人心態可以用「羨慕嫉妒恨」來形容。
他們看不起這些人紳士的虛假做派,可是一旦他們自己發達了之後,卻又在處處模仿人家。
阿根廷自從1852年羅薩斯獨裁政府倒台之後,受到各個邦分立主義和爭奪霸權浪潮的衝擊,分裂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共和國和其餘各省組成的聯邦。
在羅薩斯倒台之後,曾經帶領反抗軍的將領烏爾基薩成為新的領袖。為了穩定住局勢,烏爾基薩一邊槍斃羅薩斯的黨徒,一邊竭力保全那些大地主、大商人的財產。
這讓當初參加革命的那些平民感到不滿,他們覺得自己被烏爾基薩給欺騙了。
另外一個人在這個浪潮中應運而生,這人便是米特雷,他重組了政黨,提出建立一個統一民族國家。
這個時候,民族主義已經開始萌芽,成為了許多政府鞏固自己統治的有效手段。
正當雙方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卓浪發動了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入侵。
假如沒有布蘭卡灣的戰鬥,這些阿根廷人甚至都不知道東華的存在。
這場戰鬥,布宜諾斯艾利斯共和國輸得一敗塗地,這也讓那些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商人做出向那些大牧場主妥協的決定。
於是一場制憲會議在聖菲召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共和國宣佈回歸阿根廷聯邦。
這個國家在分裂了六年之後,因為一場外部戰爭再次回歸統一。
不過這只是妥協之後的媾和而已。真的能夠長久嗎?
新的政府由米特雷擔任總理,組件內閣,建立政府。而烏爾基薩則擔任總統,軍
隊的總司令,掌握着軍權。
米特雷主張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取消內部貿易壁壘,提振阿根廷的經濟。而烏爾基薩則決定與英國人合作,一起對抗海上強盜東華。
很多阿根廷人並不喜歡英國人,因為英國人曾經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動過入侵戰爭。
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海軍將領波帕姆指揮的一支英國分艦隊護送貝雷斯福德將軍率領的英國部隊1700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登陸,並以奇襲方式進佔該城。
,!
由於得不到援軍,貝雷斯福德沒有足夠的兵力守衛該城,結果被林尼爾將軍率領的西班牙殖民地民兵打敗,貝雷斯福德及其所部被迫投降。
這場戰爭被阿根廷人引以為豪。因此當烏爾基薩與英國人結盟之後,很多人站出來反對。
但是也有很多人持支持的態度。
那些反對者被說成勾結東華海盜的內奸。
烏爾基薩更是擅自決定,讓軍隊襲擊了東華人設置在布蘭卡灣的貿易站。
現在他們已經徹底得罪了東華人,只能跟英國人綁在一起了。
內閣總理米特雷端着酒杯走到了烏爾基薩的身前。
他的臉上帶着微笑,在人前的時候,兩個人表現得像是親密的戰友。
尤其是在英國人還在場的情況下,兩人更要表現得團結一些。
實際上兩個人分別代表不同的階層本就是通過鬥爭和妥協才走到一起的,他們的合作和團結只能是一種表象而已。
「總統先生,我們已經徵兆了兩萬民兵,應該已經足夠了吧,那些蘇里南海盜,他們的海軍厲害,陸軍未必有多強的實力。」
這些民兵都是內閣徵募的,他們大都來自內陸的牧場。
如果讓他們服役,政府必須要每個月發給他們相當於其工資的補貼,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這些錢還是要從那些普通人手中加征。
阿根廷的生產資料主要掌握在那些大牧場主和農場主的手中。
而普通人則只是這些人的工人。
政府向這些農場主、牧場主加稅,這些人還是要轉嫁給那些普通人。
這個跟中國古代的那些士紳地主是一個德性。
烏爾基薩挑起與東華的戰爭其中有一個目的就是增強自己手中的力量。
他原本就是阿根廷軍隊的總司令,這些軍隊就是他們的籌碼,但是阿根廷的常備軍一共都不到一萬人。
他要是想依靠這一萬人去搞獨裁,估計連地方上的民兵都對付不了。
於是他想到了通過挑起戰爭來增加常備軍的數量。
米特雷顯然也看出了他的目的,所以米特雷要控制民兵的數量。
這些民兵是內閣招募的,但是最後可能會被烏爾基薩轉變為常備軍。
見到周圍的人很識趣地為二人空出來一塊獨立的空間。
烏爾基薩微笑着用酒杯碰了一下米特雷的杯子道:「我們對蘇里南海盜違約省下的錢都足夠徵募五萬民兵了。您難道覺得這錢給海盜更好?」
烏爾基薩的話中帶着明顯的嘲諷。
米特雷臉上的肌肉抽動了兩下,卻依然保持着僵硬的微笑:「總統先生,您顯然曲解了我的意思,軍隊的數量只要夠用了就行,省下來的錢用來給民眾修路架橋,難道不好嗎?這兩年因為海盜的原因,我們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很多百姓找不到工作,要是政府有錢的話,可以讓他們去南邊開墾新的土地出來,這至少比讓他們在城市邊緣做乞丐來的要強。」
米特雷所領導的政黨聲稱代表普通的民眾,實際上他們代表的是新興的資產階層,與那些保守的大地主,大牧場主不是一個路數。
這些人還是希望發展阿根廷的經濟,改善其內部的營商環境。
「乞丐?您要是嫌棄乞丐多的話,不如將他們徵募進志願軍中。等我們擊敗了蘇里南海盜可以出兵去將他們的老巢給佔據了,到時候可以將那些甘蔗園分給這些將士,他們不就有了生計了嗎?」
烏爾基薩看似在講道理,實則是在強詞奪理。
「總統閣下,財政部只能將這些民兵的軍餉支付三個月。真希望戰爭能夠早點結束。」
米特雷乾脆不跟對方討價還價,直接明牌,反正軍隊是需要經費支撐的。
沒有經費,到時候看你怎麼辦。
而烏爾基薩則在想,反正我手中有軍隊,到時候發不出錢來,就將責任
推給內閣,就說是內閣不發錢。
到時候那些軍人就會怨恨內閣。他則有機會重新在軍隊而支持下成為新的獨裁者。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拉丁國家,從西班牙手中獨立出來之後,就一直無法擺脫獨裁的魔咒。
這也許是因為其原本的宗主國西班牙自身就盛產獨裁者。
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其殖民地。
:()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94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