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納利寫完了之後又自己看了一遍,覺得這封信非常有說服力。
他這才小心地將信裝入信封,用蠟印封住。
然後又將信裝入一個木製郵筒中封好。
他在心中用表達說來的情感非常急迫,希望這能夠打動自己的那些老闆。
董良將這件事情交給伍崇曜和暗部的人負責,他便將其拋之腦後。
第二天中午,「復興號」
已經停靠在昌化港口。
這個港口看起來有些髒,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地面上散落的礦石和煤塊隨處可見。
因為這座港口的主要功能就是出口礦石,運進煤炭。
港口的不遠處有堆積如山的礦石堆場。
巨大的蒸汽吊車,轟鳴聲傳的老遠,這些大傢伙雖然動作緩慢,但是力氣非常大。
在老昌化縣城的外面靠近港口的位置,一座新城已經拔地而起。
巨大的煙囪上濃煙滾滾。
高大的傳送帶,將礦石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高爐中去。
剛剛成型的生鐵就被運送到轉爐之中。
煉鋼的成本大大降低,沒有必要再用生鐵製造工具。
煉鋼技術提升了,很多事情都會跟着改變。
農業生產中,各種鋼鐵製造的工具,讓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腳踏式稻穀脫粒機,讓一個婦人可以頂上原來兩個壯勞力。
這意味着農民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
建築行業也有很大提升,就連木工用的釘子都比以前的結實便宜。
科技的發展正在悄然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雪琴啊,你看這就是工業的力量。」
董良指着不遠處那如同樹林一般的工廠區說道。
「元首,真沒有想到在瓊州這樣偏遠的地方,竟然能夠建起這麼大的工廠。」
「很多地方在古代都被認為是蠻荒之地,官府要佔據這些地方不僅僅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要花費大量的錢糧養活駐守的兵馬。」
彭玉麟道。
瓊州以前是天涯海角,還有人說其是「窮州」
。
古時多是貶官流放之地,這裏竟然成為了華族的寶地。
「是啊,以前的朝廷來錢的方式比較單一,就是通過收取農民的賦稅來養活國家和軍隊。
農業價值是考量一個地方價值的重要標準。
瓊州這個地方以前沒有開發起來,這裏的颱風比較多,原始的種植模式很難保證收成。」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選育的方式,培育出抗風能力更強的作物,還有很多新作物可以選擇,這裏常年溫暖多雨的氣候反而非常適合農業生產。
即使沒有這些,光是這座鐵礦,就出產了我華族一半的鐵礦石,這就足夠了。」
「元首,島上的黎人據說非常兇悍,您是如何處置的?」
彭玉麟問道。
土人的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央朝廷的主要問題。
華族歷史上佔據的很多土地,後來放棄了,都是因為當地土人總是造反,移民過去的漢人待不住。
官府總是要剿匪,花費巨大,最後不得不將那些土地給放棄了。
「南方的黎、壯、傣都是百越之後,他們從人種上來說與咱們沒有區別,只是因為大都生活在山中,生存環境比較閉塞,因此形成了一些自己的風俗習慣,咱們不能因為這些風俗將其看成異類。
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華族。
我給地方上的命令就是對他們一視同仁,願意接受官府管理的,發給身份證明,按照華族人的通行辦法建立生產隊。」
「元首,難道就沒有土人會反抗嗎?」
要說沒人反抗,彭玉麟是不相信的。
華族再好,對這些人來說也是陌生的。
「反抗自然是有的,不過這些人不是土人的普通百姓,而是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原來的那些頭人。
他們有的是世襲,有的是靠着自己的武力上位,統領一個或者幾個寨子。
但是他們無一例外不是凌駕於普通土人之上的。
他們的特權生活從哪裏來?還不是靠剝削那些普通的土人百姓。
這些人做蛀蟲的時間太長了,已經不知道什麼叫自食其力,這些人要堅決地打掉。
打這些人同樣也震懾了其他的人。」
彭玉麟知道這就是恩威並施,區別對待。
歷朝歷代使用的辦法大都是拉攏那些頭人,與這些頭人一起去剝削土人的普通百姓。
等到這些頭人產生了野心之後,就立馬將百姓頭頂上的苦難說成是官府造成的。
然後帶着普通土人造反。
而華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拉攏那些普通的土人,而將那些站在眾人頭頂剝削的土人給打掉。
這其實就相當於是抹除了那些參與到利益分配中的中間環節。
華族的其實也是靠着百姓公陽的,但是一個國家要想掌握更多的資源就要將自己變成那個衛衣的剝削者。
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將剝削扁平化。
這樣才能將資源集中起來。
集中力量幹大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元首,屬下明白了,那些種地的普通百姓才是華族的基本盤,是華族統治地方的基礎。
屬下到了交州也可以借鑑其中的經驗。」
董良點頭道:「雪琴能夠舉一反三,不枉我帶你走了這趟。」
接下來,董良深入工廠區,視察這裏的生產情況。
又在達愛華的陪同下去了礦區。
礦區那邊也自發形成了一座小鎮。
因為開採,山頭變得斑駁起來,就像是頭皮上長了癩子。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現在還沒到考慮環保問題的時候。
達愛華五十幾歲,成熟穩重,雖然是東番島上的土人出身,但是跟漢人看不出半點的區別。
他的學識和講話看起來都像是一個漢人。
「達總長是我華族的老臣了,在東番島、呂宋群島都主政過,對於處理土人問題非常在行。」
董良在向彭玉麟介紹達愛華。
要不是董良介紹,彭玉麟還看不出達愛華是一個土人。
還是東番島上的土人。
東番島上的土人很多都被稱為生番,與漢家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他笑着與達愛華打招呼:「真的看不出來,我一看達總長就覺得您是一位飽讀之士。」
「哈哈,這位是彭總長吧,久仰久仰,達某從小就讀中原的聖賢書長大,自然與漢兒無異。
其實漢夷之所以不同,完全是因為從小學到的知識不同。」
「知識是內在的東西,但卻會表現在人們的言行舉止上,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面相。」
達愛華的這套理論,彭玉麟還是第一次聽說,但是他覺得達愛華說的很有道理。
「達總長說的沒錯,因此咱們要做好教化工作,總有一天,我華族治下子民都是讀一樣的書,也就再也沒有漢夷之分。」
董良見到兩個臣子聊的開心,插嘴道:「你們在地方上,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將我們的小學堂給建起來。
一些年紀大的人現再教化已經有些晚了,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形成。
但是那些孩子還來得及。
這樣教化下去,只要幾年之後,那些孩子長大,他們就會跟漢家的孩子一般。」
達愛華對此非常認同。
因為東番島在蒙學推廣上做得比較早。
達愛華回過一趟島上的部落。
原本部落里的孩子已經能夠正常用漢話交流。
孩子們學會了之後,還被要求回家教自己的父母。
就這樣,島上移風易俗的速度很快。
再加上很多山裏的部族被遷移到平原上與漢人移民混在一起建立了生產隊。
照這樣下去,幾十年後哪裏還能夠找到什麼生番啊。
董良在瓊州也只呆了一天時間,他只為了來看一下石碌鐵礦。
下一站是交州。
北圻被劃為交州行省之後,董良還沒有來過這裏。
原來這裏還有動亂,董良不會讓自己的置身險地。
但是現在這裏已經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復興號」
在第三艦隊的護送下來到了海防軍港。
這裏是第三艦隊的老巢。
一路上,董良還跟艦隊司令張明聊了很多。
張明是董良比較看重的海軍將領。
他年輕、頭腦靈活、善於學習,是華族自己培養的海軍人才。
張明在指揮火箭艇分隊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強的指揮天賦。
小巧的火箭艇在他的手中便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哪怕是碰到了英國人的艦隊,他們都敢上去咬上一口。
張明接手三艘「龍威級」
鐵甲艦之後一直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他帶着手下的士兵一直在堅持進行適應性訓練。
他跟原來的老戰艦進行了模擬對抗。
在對抗中,張明發現。
老式的戰艦根本就已經無法對「龍威級」
造成威脅。
因為「龍威級」
無論在速度、防護力還是火力方面都全面壓制老式風帆戰艦。
只要給他足夠的戰場時間、空間,他甚至可以用一艘「龍威級」
吊打一整支老式風帆戰艦組成的艦隊。
但是護衛軍海軍此時並沒有大仗可打。
除非董良下命令讓護衛軍對大英帝國東印度艦隊發動進攻。
華族第一艦隊現在就在西婆羅洲外海與英國人的艦隊對峙。
雙方都不準備開戰。
華族這邊需要穩固剛剛控制的蘭芳領土。
還有解決四周的那些土人部落。
真搞不懂,這些土人為何對荷蘭人那麼忠誠。
那些荷蘭人明明一直在剝削屠殺他們。
還是說的他們已經被荷蘭人培養出了奴性?
黃衛和董興福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不僅僅要對付土人,還要搞定蘭芳的那些大家族。
聽說董良很快就要過來,他們都非常激動。
尤其是董興福。
這個漢子跟着自己的小二叔一路走到現在,心裏只服二叔。
南洋縱隊在這裏孤軍奮戰,他的心裏壓力非常大。
但是現在他不怕了。
哪怕只是聽到董良要來的消息,他的心中都會信心滿滿。
喜歡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95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