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這個時候在幹什麼呢?
他在見彭玉麟。
彭玉麟這個人與左季高不同,他沒有左季高有才華,沒有曾國藩那樣事故。但是彭玉麟身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
這個人的心中是真的裝着這個民族,胸懷天下。
他覺得滿清不好,就直接辭官不做。
要說有缺點的話,那麼他在道德上有潔癖,這1點可能算是吧。
他是主動歸附華族的,為了自己的手下不白白送命,為了自己的家鄉不遭受戰火。
接下來還幫助華族大軍拿下了衡州等主要的城池。
可以說已經算是華族的人。在大軍攻打長沙的那段時間,他1直留在衡州,看着華族怎麼穩定地方。
行政公署的工作組入主衡州之後,還給他留了1個行政顧問的角色,讓他參與到衡州的改革中去。
他終於知道華族控制下的地方為什麼能夠迅速穩定下來了。
因為華族不像其他的勢力,打下1個地方之後,先從當地索取利益。
華族佔領1個地方,第1步是從後方運送糧食、鹽巴、布匹這些基本物資過來。
先是每戶人家都發1點糧食,雖然僅僅夠吃幾天。
但是老百姓拿了東西,心裏面立馬就安定下來了。
因為這些人如果要搶自己的東西的話,那麼人家肯定不會主動發東西給他們的。
既然發了東西給他們,那就是王師。
老百姓心安之後,接下來就是讓他們有飯吃,有田的種田,沒田的就搞點工程,讓他們有活計做。
華族就是這麼做的,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官府會主動去做這些事情。
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之後,華族官府才開始分田。
分田是要得罪地主的,在沒有安定百姓的心之前,這件事情便不能展開,因為百姓很容易就被那些地主給煽動起來。
現在農民安定下來了,分地又是對他們極好的1件事情,那麼他們自然會支持華族分田。
在此過程中華族官府有效地控制了暴力手段。
配合着分田,對1些危害地方的地主士紳進行了審判。
但是華族很少殺人,大部分都被判處流放,他們可以選擇帶着自己的家人,也可以選擇自己流放。
只是距離有些遠,很多地方都是偏遠的島嶼,彭玉麟聞所未聞。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從行政公署的工作人員口中得知了華族的版圖。
還有1部分地主士紳素質比較高,他們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當地的百姓都主動站在他們那邊。
但是分地還是深深地誘惑着這些百姓。
這個時候,華族也沒有蠻不講理的掠奪。
他們採用置換的方式,這些地主可以在海外得到1塊現在幾倍大的土地,作為自己的傳家土地。
大家族可以派出1部分人去經營這些產業,剩下的人依然可以跟普通百姓1樣分到田地。
這些大家族開辦工廠還能夠得到優惠。什麼優惠,比如他們購買機器可以獲取補貼。
其實在補貼了之後,華族售賣這些機器還是賺錢的。但是現在機器的產量有限,不是誰想買就能夠買到。
完全就是賣家市場。
這是華族給這些守法地主的補償。他們也代表了底層統治階層的良心。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地主士紳不再是統治階層,至少華族不認可。
廣大的自耕農階層即將崛起。他們組成民兵,有自己的武裝,生產大隊基本上由他們自己管理。
董良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華族的社會階層更加的合理。
彭玉麟幾乎參與了整個過程。他在見董良的時候還講述了自己的感受。
董良跟他說道:「很多有才華的人都覺得自己是精英,有些人會同情普通百姓,但是很少有人會覺得這些百姓能夠決定歷史進程。實際上這是錯誤。我們中華文化能夠傳承到今天實屬不易,世界上有好幾個文明與我們中華文明產生的時間都差不多,甚至更早,但是現在卻只剩下傳說。只有我們的文明傳下來了,因此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埃及人就沒辦法說自己是法老的子孫,伊拉克人也沒辦法說自己是巴比倫子孫。」
「而我們中華文明能夠傳承到現在,與我們的百姓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我們的百姓用自己的農耕勞動創造了這個文化。」
「我舉1個簡單的例子,《詩經》乃是我們文化的瑰寶。但是詩經裏面的內容,哪個不是描寫百姓生活的。也許這些內容就是百姓在生活中編出來的,然後被1些人採集了記錄下來。你看孔子都對百姓的東西讚譽有加,我們憑什麼看不起百姓?」
彭玉麟點頭,他這段時間已經徹底接受了華族的理念。很多想法聞所未聞,但是卻經得起推敲。
「元首說的對,我也覺得是這樣,百姓才是大多數,我如果沒有讀書,可能也跟這些百姓1樣,其實我之前的幾十年時間大部分都與百姓相同。只是現在碰到了機遇,可以掌握權力,可以替這些百姓做出決定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董良覺得彭玉麟的思想真的很正。他準備推薦他成為復興會的會員。
他現在只是猶豫到底是讓彭玉麟從政還是從軍。
從政的話,彭玉麟肯定能夠做到清廉自律,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很強。
從軍的話,他也有帶兵打仗的經驗,還打過大勝仗。史書上說他締造了近代海軍。
但是現在他只是指揮過內河水師,對海戰是1竅不通。
「是啊,我們都只不過是獲得了機遇,但是這意味着更大的責任。咱們有責任帶着百姓,將我們華族建設得更加強大,這才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董良說道。
接下來他問彭玉麟:「雪琴,你的能力應該用在華族的復興上。不知道你是想要留在軍中還是到地方上去從政?」
彭玉麟連連擺手說道:「元首過獎了,屬下不過是中人之資,如何能驟然擔當大任。」
董良卻搖頭笑道:「謙虛固然是1種美德,但是我授予你職務,並非是對你的獎賞,而是給你增加負擔。我們華族正是用人之際,華夏本土不缺讀書人,但是能夠真正為百姓着想的讀書人太少了。因此我們現在非常缺人。」
彭玉麟也不是過分矯情的人,他覺得董良說的對。
自己要是為官也不是為了私利,肯定是為百姓謀福利。
「屬下願意聽從元首的安排,無論什麼事情,屬下都會盡力做好。」
董良想了1下,華族現在最缺的還是能夠獨擋1面的官員。
交州的總長孟百躍即將調到湖南,乾脆將彭玉麟放在那邊。
交州地處邊疆,華族還在向交州西部,原本琅勃拉邦的位置武裝移民。
正好可以讓彭玉麟主持此事。
他能文能武,剛好勝任這個角色。
另外董良準備開發瀾滄江,這將是1件浩大工程。
如果開發好了,這條大江將跟長江、黃河1般承載着傳播華夏文明的重任。
董良將自己的安排告訴彭玉麟,他欣然領命。
彭玉麟知道交州以前是交趾,很早以前就屬於華夏,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歷史上1直試圖分離出去。
當地傳承的也是中華文化,只是他們想要獨立門戶。
中華文明能夠傳承下來的1個重要原因就是融合。因此董良創立華族,給這片土地上的人1個新的定義。
「雪琴,你知道古代的帝王,我為喜歡的是誰嗎?」
董良突然轉換話題,讓彭玉麟有些摸不着頭腦。
「元首是要創立漢武唐宗1般的基業,我覺得元首應該推崇唐太宗,大唐盛世,開放包容,長安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彭玉麟隨口說道。
董良搖了搖頭:「你可知道這均田制在哪個朝代執行得最為徹底?」
「自然是北魏時期。」彭玉麟道。
說出這個答案沒有什麼好得意的。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
他知道董良只不過是做個引子,並非為了賣弄學問,接下來肯定會繼續說。
「是的,我所敬佩的帝王正是北魏孝文帝,這位異族皇帝只活了33歲,但是他做出的改革卻影響了華夏千年。」
「為什麼這麼說,當時的情況,5胡亂華,北方的漢人數量已經很少,真的到了要滅種的地步。」
「當時的北朝有兩個聲音,鷹派的人認為應該將漢人全部殺光,還有1些溫和派覺得可以讓漢人成為奴隸為他們勞動。」
「當時主政的鮮卑人有1個女子姓馮,她是孝文帝的奶奶,人稱馮太后。在馮太后的影響下,孝文帝做出了1個誰都沒有想到的決定。他下令廢除鮮卑語,所有人都說漢話,穿漢服,改成漢人的名字,將都城遷到漢族的核心區洛陽,下令所有鮮卑人與漢人通婚。」
「這幾條規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來可能要中斷的中華文明不但沒有中斷,還變得更加強大了。以前我們的文化是諸子百家奠定的,但是有1個問題就是太斯文了,缺少強悍的力量。」
「孝文帝這麼1改革,中華文化吸收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那股子強悍的勁兒。」
「這對後來的大唐都有巨大的影響,不管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他們身上都有1部分北方遊牧民族的血統,所以你看大唐就1直向外擴張,而且開放包容。當時的歐洲羅馬城已經被蠻族攻破,只有5萬人口,倫敦和巴黎只有1兩萬人,但是長安城光是城內的人口就有百萬。城內還有7十幾個外交使團,3萬多外國留學生,城內流行各種阿拉伯麵食,有羅馬醫術,還通用拜占庭金幣和波斯王朝的銀幣。」
「所以說大堂的偉大要從孝文帝那裏開始算。」
彭玉麟也熟讀歷史,但是聽董良講出來,感覺又不1樣,
聽董良說歷史,能夠讓人產生自豪感,因為自己是1個華族人而感到自豪。
「元首,我明白了,到了交州之後,我會繼續加強對當地人的同化,爭取將這些人徹底融合到我華族中來。」
董良點頭,但是還是糾正了1點:「華族包容,但從來沒有婦人之仁,假如有人要自絕於華族之外,那麼他們就不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配享受華族土地的滋養,不配受到護衛軍的保護。」
交州行省要向西邊擴張到瀾滄江畔,必然會遇到1些抵抗。
這裏的土地並不是太多,而廣西還有大量的山民等待分配土地。
因此必然有1部分人要被清除。
這才是恩威並施。
喜歡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96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