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族的北伐戰爭已經基本上佔領了江西地區,東路軍的戰線推進到了9江和湖口,現在主要沿着黃州向武昌方向前進。
沿途石達開留守了1些兵馬,但是這些府縣基本上都被石達開的西政軍洗劫1空。
西路軍方面,依然沒有拿下長沙。
趙烈文讓軍隊從外面登上了外城牆,然後由此居高臨下,終於攻破了清軍在外牆內部設置的防線。
但是這只是湘軍設置的第1道防線。
在後面,湘軍依託城內的街道房屋,不知道又設置了多少防線。
而且在民宅中也潛伏了大量的湘軍。
整座長沙城由外向內不知道被設置了多少防禦。
護衛軍發動了1次強攻,在巷戰中,雖然護衛軍擁有霰彈槍和手榴彈等利器,可以大量殺傷湘軍。
但是湘軍依靠着土製的震天雷以及弩箭,同樣給護衛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僅僅1天時間,進攻的部隊就傷亡了1千多人。
趙烈文覺得不能這樣進攻。
南昌城陷落的消息,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他1直頂着副總參謀長的頭銜,只是因為資歷的原因,董良並沒有將他扶正。
在級別上,他跟那些縱隊司令差不多。
他知道只有打好這次北伐之戰,他才有可能扶正,並且重新進入中樞。
但是急躁只會讓他犯更多的錯誤,1個將帥要是犯錯誤了,那麼底下的士兵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此,他不得不改變策略。
嶽麓山上有座嶽麓書院,這是湖南人的驕傲,是湖南的文宗所在。
很多耳熟能詳的名人與這座書院有關。
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楊昌濟、范源濂、程潛、彭龜年、游9言、吳獵、游9功、胡大時、吳儆、趙方、陳琦、鍾震、鄭仲禮、顧璘、陶澍、胡林翼、劉長佑、曾國荃、沈藎、熊希齡……
千百年間,往來客,台上角,談笑間數風流人物,嶽麓書院未曾遜色分毫。
有人說嶽麓書院書寫了半部近代史。
董良對嶽麓書院非常重視。因為這裏是少有的幾座注重實學研究的書院。
而且,嶽麓書院的教學風格極具特色,分為講會和會講兩個部分,講會就是正常的授課,會講則是請全國各地的名人來開講座。
這讓嶽麓書院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
很難想像,這樣1個位於內6地區的書院會是當前華夏最開放的書院。
他培養出了開眼看世界的第1人,培養出了眾多的洋務運動官員。
戰事吃緊,趙烈文卻有心思坐在這裏與嶽麓書院的山長聊天。
季忠林正是此時嶽麓書院的山長。雖有功名,卻不願意為官,他的老師戴啟軒問他為何不願意做官。
他卻說:「眾人都去做官了,那麼學問誰來做,書誰來教,以後的官員豈不是越加的沒學問。」
太平軍攻打長沙的時候,嶽麓書院就遭受到了浩劫。
好在那時候書院的學員都躲到了長沙城去。
回到書院的時候,季忠林看到被砸爛的文廟對周圍的人說道:「如此作為,髮匪不足為慮。」
在他看來,太平軍根本就是不可能在華夏立足。
他們將會成為全天下士紳文人的死敵。
護衛軍打到長沙的速度太快了,而且湘江被第1時間截斷。
嶽麓書院的人這次沒有跑出去。
不過季忠林這次並不擔心。華族的作為他也是清楚的。
華族日報在長沙也有傳播,曾國藩就每日必讀。
像季忠林這種層次的人自然也能夠接觸到。
華族在各地廣建學堂,這樣的事情,他們的報紙上是沒有必要造假。
因為這樣的事情不值得去做虛假宣傳。
與白鷺洲書院不同。嶽麓書院也並沒有對護衛軍關閉山門。
他們也接受護衛軍送來的物資。
趙烈文以前就拜訪過嶽麓書院,還在這裏遊學了1段時間。只是他是常州人,並沒有在這裏讀過書。
嶽麓書院非常歡迎各地的有識之士前來遊學。趙烈文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早早就名聲在外。
因此他乾脆將自己的司令部也放在了嶽麓山,就跟書院做起了鄰居。
他時常與季忠林1邊喝茶聊天,1邊聽着江對面的炮擊聲。
這些天卻有些奇怪,季忠林忍不住問道:「惠甫,最近沒聽到炮聲啊,難道你準備放棄了?這樣的話,書院就要儘快跟你劃清界限了。咱們的書院可是不能搬家的。」
季忠林這樣的讀書人,性格人總有幾分的怪異。
他們眼中唯有讀書做學問最為高大上,最為風雅,那些為了權力而打生打死的人被他們所看不起。
他覺得這些人的追求實在是太低級了。
「季先生,我不打長沙了,要是再打下去,到時候將長沙城給打爛了,您的書院也會受到影響,這樣1座美麗的城池,不應該被打成1片廢土。」趙烈文在邊上落下1子,似乎在棋盤上形成了1道外線的包圍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季忠林看了1眼趙烈文,似乎想要問1下,但是文人的矜持,讓他將想要問出的話咽了回去。
這逃不過趙烈文的眼睛,他雖然年輕,但是心思靈動,是1個極其精明,人情練達的人。
「季先生,其實我將兵力都給抽調走了。這個時候,北邊的常德府和岳州府已經收復,我還派了1個支隊去西邊收服湘西。您知道我們護衛軍手中有糧食。那些山民拿了糧食,你說他們願不願意幫我們打仗。」
季忠林知道,湘軍完了,1旦趙烈文將目光從長沙挪開,湘軍就完了。
現在他們困守在長沙城內只能苟延殘喘。
哪怕是左宗棠再聰明,曾國藩再有手段,他們都無法從長沙突圍。
因為東邊也有1支軍隊,就是林文察的江西縱隊,已經靠近了長沙。
林文察從南昌離開之後很快佔領了南昌府的西部,然後向西南打下瑞州府和袁州府。
這裏的清軍抵抗並不激烈,駐守的也並非是清軍主力,而是1些地主民團,要是論打下土地的多少,這支江西縱隊絕對能夠排上第1名。
林文察卻沒有滿足,他的好勝心很強。這支贛州兵也特別能吃苦耐勞。
控制袁州之後,林文察先是向北做出要攻打湖北武昌的動作。甚至派兵去攻打大公山上的清軍營寨。
此時武昌城在太平軍的控制之下,但是武昌外圍的縣城還是清軍控制。
護衛軍拿下江西之後,清軍地方官府組織了1些團練守衛江西和湖南之間的隘口。
前面就已經說過,江西的地形是,3面環山,北邊是大江,中間是1條大河由南向北流入大江。
因此在江西的東西南3面有很多易守難攻的關隘。
北邊9宮山的戰事還沒有打響,林文察就派出精兵,攀爬陡峭的山壁翻到了茶陵關的後面。
茶陵關位於袁州和長沙醴陵之間,乃是湖南和江西之間最重要的6路通道,兩邊的官道寬闊筆直。
茶陵關上守軍1直沒有放鬆對袁州方向的防備,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敵人從他們的後方殺來。
林文察別出心裁,在江西縱隊中挑選了1些反應敏捷,身強體壯的戰士組建了突擊兵。
這些突擊兵配備了胸甲和寬檐鐵盔,手中拿着手動連發的大噴子,專門負責巷戰與城牆爭奪戰。
胸甲和寬檐頭盔都是林文察跟後勤部專門申請的,因為護衛軍的制式裝備中並沒有這些東西。
拿下茶陵關後,林文察派出1支軍隊打下醴陵、瀏陽,與西路軍形成了對長沙的合圍。
但是他並沒有派兵攻打長沙,那樣子就真的有些打西路軍的臉了。
就當清軍以為他要去打長沙,他卻帶領主力翻過了9宮山,殺向武昌城。
這個時候,石達開都還沒有到武昌城。
回到嶽麓書院。
季忠林對趙烈文的說法嗤之以鼻。
「難道你們華族覺得用大米便可以讓百姓對華族有忠義之心嗎?」季忠林反問道。
趙烈文卻說道:「衣食足而知禮節,難道不是這樣嗎?百姓飯都吃不飽,還怎麼讓他們去明白忠義。有句話咱們元首就說的非常在理——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人是鐵飯是鋼,1頓不吃餓得慌,人在飢餓的時候,任何違背人倫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見到季忠林不為所動,趙烈文繼續說道:「聽說山民遭災之後,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會易子而食,孩子吃完了就吃媳婦兒。這樣的慘劇應該不是訛傳吧。」
季忠林點頭道:「確實不是訛傳,饑荒自古有之,天意難測,不可能年年風調雨順。」
「季先生,天意難測,但是人力無窮啊,從上古到現在,人總是1直在進步的,祖先茹毛飲血的時候,人活不過23十載,但是現在年過耄耋之人不知凡幾,緣何不能消滅饑荒呢。我們華族的最基本目標就是消滅飢餓。華族的綱領中明確寫着,要在十年之內徹底消滅飢餓,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
「哈哈哈,解決吃飯問題,此乃狂言也!」季忠林笑道。
「先生,是不是狂言,先生等着瞧便是了。假如每家有田幾十畝,每個村子建立長平倉,存兩年之糧,哪怕是1年絕收,也可以溫飽。」趙烈文道。
「1家有田幾十畝?你可知道我華夏有多少耕地,又有多少戶百姓。」季忠林反問道。
趙烈文也笑着說道:「我中原多山少田,但是這天下,又不是只有中原之地。就跟我打長沙1般,要是我只將眼睛看到長沙及其周邊地區,那麼此戰很難打贏,但若是我將視野放在整個湖廣,那麼此戰就容易多了。治國也是這個道理,歷朝歷代只將眼光放在中土大地上,因此避不開那治亂循環,如果將目光放在整個世界,您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土地,而缺少人口。」
趙烈文跟季忠林說這麼多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
有件事情,如果季忠林能夠出面,那麼就容易多了。
喜歡怒海覆清185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08s 3.9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