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太子攝政
東宮。
顯德殿。
李世民曾在此殿舉行登基大典,即位後在此殿聽政數年,直到李淵搬出太極宮,
今日,皇太子承乾在顯德殿正式監國攝政。
太子特召武懷玉覲見。
「大唐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保、上柱國、加鎮軍大將軍兼右衛大將軍,崇賢殿學士兼修國史,賜貞觀元從功臣號,實封一千三百戶,嶺南道觀察黜置大使兼經略使、都團練使、安南都護、晉國公上殿···」
賜贊拜不名、入朝不趨,
武懷玉紫袍玉帶金魚,戴三梁進德冠上殿。
殿上,
皇太子承乾今天衣着也很隆重,遠遊三梁冠,帽飾金,附蟬,帽冠還裝飾九隻玉珠,施珠翠、黑介,髮帶裝飾組纓翠羽,用犀牛角質的簮導,身穿朱紅里襯絳紗袍,內襯白紗襯袍,
領、袖端、衣襟、領緣皆用素黑色,
還有方心曲領、白假帶,
身上還佩有革帶、佩玉、玉劍、綬帶。
因為還未加冠,梳的是單童髻,
坐在殿上的承乾,與平日大不一樣,充滿威儀,
皇太子前面,是皇帝欽點的五位留守輔政大臣,
左僕射魏國公房玄齡、右僕射代國公李靖,侍中巨鹿郡公魏徵、太子太師趙國公長孫無忌,以及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諫議大夫、高唐縣公馬周。
這五位大佬之下,
官員分成兩班,基本上留守朝臣一班,東宮官一班。
「給老師賜坐。」
承乾今天很不一樣,說話都有些不同了,但對武懷玉的尊敬卻沒有變,他一進來太子就讓免禮、賜坐。
皇帝已經去岐州九成宮,臨走前承乾還再次請求能讓武懷玉留下輔佐他監國,但皇帝卻說一切已經安排好了,武懷玉去嶺南,為大唐鎮守南疆。
這是既定安排,不會更改。
今天他監國第一天,也是武懷玉來陛辭的日子,
雖然不舍,承乾也沒辦法挽留。
老師在長安,承乾便覺得很有底氣,遇事不決也不會慌亂,找老師便是,老師不在,有事都找不到人商量。
武懷玉上殿陛辭,承乾當百官面還是表露不舍。
朝會結束後,
懷玉跟五位留守大臣喝茶,
長孫無忌最是高興,他也沒料到自己能成為留守輔政大臣,雖然仍還僅是以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之銜,但這畢竟成了皇帝不在京時候的輔政元老。
「懷玉啊,還得感激你在陛下和太子面前舉薦我,」長孫無忌以茶代酒謝過。
「長孫公可是國舅爺,太子的親娘舅,殿下奉旨留守監國,你這個親娘舅當然得幫扶。」懷玉笑着道。
這次承乾監國,也不知道時間是多久,但很明顯這是皇帝對太子的一個考驗,必須得表現好了,長孫無忌可是太子親娘舅,又坐了這麼久冷板凳,武懷玉推舉他留守輔佐,他絕對會用心賣力的。
留守五大臣里,當然還是以房玄齡為主,他本就是皇帝第一心腹,總理庶務的,
至於李靖,這是軍方大佬,有他在,武將沒人敢亂來。
至於侍中魏徵,這人皇帝面子有時都不買賬,忠直無私,讓他盯着朝堂,盯着其餘幾位大臣,甚至盯着太子很合適。
馬周是五大臣里資歷最低的,也是唯一沒做過宰相的,但他也是皇帝心腹,本就兼職東宮官。
喝着茶,武懷玉也不客氣的提出了些請求。
「嶺南全面推行兩稅法,我希望朝廷能夠同意在嶺南正式實行財稅三分法,一分上供國庫,一分留使,一分留州,
每年兩次,分春秋兩季劃分。」
房玄齡撫須,「嶺南將全面推行兩稅,那麼稅賦三分也是必然,不過此前試行的地方財稅三分,都只是地稅和戶稅這兩正稅,其餘的鹽茶酒糖專賣,以及礦課,還有市舶關稅、以及和買、官營等收益是不在其內,
晉國公如何打算?」
武懷玉長鎮嶺南,手裏現在有足夠的人事權和監察權甚至是兵權,還包括了財權,
之前租庸調稅制時,嶺南還沒能真正掌握,嶺南地方州縣上繳土貢,不過就是象徵意義,朝廷沒能真正的在嶺南徵稅,
甚至僅是對廣交桂等少數城池控制。
但這兩年,朝廷經略嶺南,又是出兵征討,又是駐軍,又是派官吏南下,甚至是移民,以及建市舶開海關等等,
嶺南在慢慢由朝廷實控,一切都要走上正軌。
現在推行兩稅,也是武懷玉接下來在嶺南的工作重點,必須征上來稅賦,不過這稅賦征上來後,如何分,也是關鍵。
朝廷肯定想多拿,
但武懷玉在地方,也需要財稅,不管是駐軍、養兵,還是征討叛亂,以及養嶺南的官吏,甚至建立學校、屯田、開商等等,都需要很多錢。
這些不能指望朝廷中央撥款,
武懷玉得自己在嶺南弄錢,
編戶齊民,徵收戶稅,清量田地、開墾糧田,徵收地稅。
甚至鹽茶酒糖的專賣稅,礦產的礦課,乃至採珠的珠稅,以及關稅、工商稅等等,
都要正規起來,同時也要充實財政,
武懷玉之前跟皇帝也達成了初步的意見,就是兩稅的正稅是三分,一分上供國庫,一分是劃到武懷玉這個觀察使手裏,還有一分則留州縣開支,
當然這僅是正稅,
至於其它的工商稅、專賣稅、甚至關稅、礦課等,李世民沒說,房玄齡希望這些稅都上供國庫。
武懷玉不願意,
正稅才多少啊,尤其是嶺南這種地方,
大頭還得是其它的雜項,不管是工商稅還是關稅還是專賣,又或者是礦課,以及各種和買,以及官營所得,那些其實是很大一筆。
沒錢在嶺南想發展很難,
養兵要錢,打仗要錢,養官養吏也要錢,
更別說什麼築城、修堡,修驛站商路這些,
「我看所有稅賦,不管是兩稅正稅,還是工商雜稅,又或專賣、礦課、關稅等等,全部三分,一分上供,一分留使,一分留州,這樣也方便統一。」
房玄齡卻不答應。
如果以後都這樣三分,那所有稅賦,朝廷中央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地方卻拿了三分之二,以後朝廷還怎麼辦事。
「正稅的三分之二可以留給地方,但工商雜稅專賣等這些,我看地方上就不要再分了,朝廷用錢的地方更多。」房玄齡不讓步。
於是乎,
武懷玉這位嶺南封疆大吏,跟監國太子的五位留守大臣在那討價還價。
討論許久,都不願意讓步。
最後只好又請出太子承乾來主持,
承乾聽完武懷玉的解釋後,「孤覺得老師說的也挺有道理,嶺南以前只有零星土貢,朝廷在嶺南基本上得不到稅賦收入,少數所得,也仍用於嶺南了。
現在老師在嶺南經略鎮守,已經承諾嶺南的這六萬八的戍兵,兩萬四的府兵,還有那些州兵、縣鄉兵等,都不需要朝廷負擔軍費等開支,
且嶺南六府九十六州的官吏,俸祿開支等也皆由嶺南地方自負,老師這承諾可是極難得啊,
就這樣,兩稅仍能上供三分之一,朝廷還有何不知足的呢。」
承乾很有魄力的道,「依孤來看,就答應老師的,不管是兩稅正稅還是工商雜稅,又或是其它的什麼專賣、關稅、礦課等,全都按兩稅一樣三分,朝廷只拿那一分上供的,」
「殿下,這樣不免本末倒置啊,哪有地方拿了三分之二,朝廷才得三分之一的。」房玄齡苦笑。
太子道,「嶺南情況畢竟特殊嘛,那邊現在還在打仗,再說,以前朝廷可從嶺南得不到幾文稅賦,現在晉國公鎮守嶺南,按他的計劃,今後那三分之一也能得到不少呢,且會越來越多,」
承乾這麼偏向武懷玉,房玄齡也不好反駁,畢竟以前朝廷確實從嶺南那拿不到幾文錢。
魏徵這時也加入討價還價,他提出來,「工商雜項,可以三分。但鹽茶糖酒這些的專賣,應當朝廷和嶺南各一半,
至於說市舶關稅,以及和買,還有官府作坊的營收,這些應當都歸朝廷有司。」
武懷玉也沒過分爭搶,
「關稅所得歸朝廷,但官衙作坊的營收,包括和買收益,應當先按正常納稅,納稅這部份,跟工商稅一樣,還是三分,上供一分。
官作坊、和買的稅後收益,可以完全歸少府等朝廷有司。」
大家討價還價,
最後達成協議,武懷玉要求全都白紙黑字寫下來,最後由監國太子擬文蓋印下發,最後是上報九成宮的皇帝,由皇帝那裏下一道正式的詔令。
這個事情就不怕再有反覆了。
武懷玉態度很認真,
這可是事關財權,嶺南以後要想發展,處處都離不開錢,不能指望朝廷能夠撥款,只能依靠地方,所以這財稅如何分配,就很重要了。
等武懷玉拿到了由馬周親自草寫,五位大臣連署,皇太子簽名蓋印的那份公文,笑的很滿意。
別看嶺南地處蠻荒,但在武懷玉眼裏那可是一方熱土,遍地流金淌銀,搞錢的機會很多,不僅私人能大把弄錢,其實公家官府也能弄到很多錢。
除了收稅外,還有官營啊。
這官營不僅僅有少府等下屬的手工作坊等,嶺南自己一樣可以組建自己的官營作坊、礦山,甚至是海商船隊等,
有錢就可以給嶺南官兵加強裝備,提高待遇,也可以給官吏們增加福利,也能從中原招納更多移民過去安置。
他不能指望朝廷給錢,但只要能給政策,能讓嶺南放開了去干,幹了這錢能夠留下來,也足夠了。
房玄齡看着武懷玉拿着那公文笑的那麼燦爛,有些無奈的捋須道,「我覺得朝廷答應的太痛快太輕鬆了,朝廷虧了,虧大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96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