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第459章 香積寺

    第459章 香積寺

    終南山下,天子峪口。

    西嶺那千年銀杏樹旁,白塔依舊高高聳立。

    天子峪又名梓谷,據說早年李世民曾統兵從此谷經過,故如今名為天子峪。

    「官府的告示你們聽說了嗎,只要出榜後前十日去登記入籍的,一丁授田百畝,中男也有四十畝。」

    峪口下的莊子裏,一群葛衣上滿是補丁的農夫們聚在一起。

    說話的人一臉滄桑,鬚髮凌亂,破爛衣裳更僅用一條草繩勒着,銷瘦的臉上,此時卻全是興奮激動之色。

    他家人多,父母五十多歲,他還有三兄弟,也都娶妻生子,雖說饑荒戰亂,奪走了這個大家族不少親人,但如今年成丁依然有七個,中男也有五個。

    如果官府告示說的是真的,那他們登記入籍,成丁能授七百畝地,中男又能得二百畝,九百畝地啊。

    哪怕永業只有兩百四十畝,其餘六百六十畝是口分田,這也足夠讓他激動的難以平息。

    這可是長安。

    他們這些人都是白塔寺的部曲,在白塔寺的莊園幹活,雖說部曲可以有自己的財產,但他們這些人依附於寺廟,連戶籍都沒有,更沒有自己的田地,全靠給白塔寺幹活賺點口糧,哪有什麼余財。

    不過話說回來,像他一大家子也全多虧是依附於白塔寺下,這些年也就逃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兵役、勞役、雜徭等,也不用交租調。

    在白塔寺下起碼勉強活着,要不然,他們家也不可能現在有二十來口人。

    對白塔寺他也是心存感激的,所以之前寺里有執事僧找他們,跟他們說了許多話,做了不少交待,他們也就拿着桑叉、鋤頭、枷鏈去找官府討要說法,要為白塔寺抱不平。

    但現在一張佈告,卻讓他動搖了。

    那可是九百畝地啊。

    「限一個月內登記入籍,而且只限咱們這些三階教諸寺、別院下的部曲、佃戶,別人可沒這機會,頭旬登記的一丁能分百畝,中旬登記的,一丁就只有八十畝,中男不授了,下旬登記,那更只授丁男四十畝,到期沒登記的,就不再授田。」

    其它農夫們也都激動的說着。

    如王如意那麼一大家子二十三口人的大家庭不多,一般都是一家五六口,但就算一家只有一丁一中,或是一家兩丁,那及時登記,也能授田一二百畝啊。

    現在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辛苦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一年到頭來,田中所得,基本上都是寺廟拿走了,給他們留下的少之又少。

    他們這些農民,也分好幾種,有的是投寺廟時間久,甚至幾代人了,所以較得信任,直接分他們塊地給他們,收穫分成。有些家裏有點財產的,那麼分成就能多留些。

    一些沒有自己財產的,耕牛農具種子等都要用寺廟的,那收穫大多要給寺廟,自己能留的很少。

    也有的因為光棍,所以直接就是相當於僱傭長工。

    這些人基本上都沒有戶籍,依附於寺廟,所以除了種地要交很多分成,他們每年還要免費為寺廟做很多勞役。

    本來大家也習慣了,依附寺廟之下,比直接成為朝廷編戶甚至可能還好些。

    但現在有田地能分,這讓他們動搖起來。

    「就怕官府騙我們的,昨天執事僧不還說要我們不要輕信官府嗎?」

    「可現在白塔寺的地都被官府收走了,那還能有假?我們不入籍,萬一這地被賣給別人了,那新地主不把地佃給我們怎麼辦?加租怎麼辦?」

    一群人七嘴八舌,涉及自身利益,大家也就忘記了白塔寺了。

    「要不咱們去衙門問問,要是真能分地,不能錯過了。」

    王如意是最動心的,他家二十三口人呢,七個丁男,五個中男,現在去登記能分到九百畝地。

    轉頭就能當個地主,這平時做夢都不敢夢到的事啊。

    當下大家就決定去長安城的萬年縣衙。

    天子峪很短,峪口內河谷潺潺流不,兩岸東西嶺上有許多寺觀,如村民說的白塔寺,其實叫至相寺,也是三階教祖庭。

    那高高聳立的白塔,其實裏面安放的是三階教主信行的舍利子。

    峪口出來便是關中平原,這裏大部份田地,都屬於至相寺所有,多數農民也不在朝廷戶籍之上,而是依附寺中。

    長安八水之一的滈水,便是源自其東鄰石砭峪。

    與潏河在杜曲附近匯合後形成交河向西,在長安西入灃河。

    一群村民們終究在土地的誘惑下,決定去一趟長安城,鄉里肯定不能讓他們放心,大家天不亮就起床,揣上幾個雜糧餅子,便在村頭匯合,然後沿河而下。

    他們剛到杜曲附近就被攔住了。

    這裏有許多兵,還有許多工匠。

    「這是在做什麼?」

    「朝廷敕建香積寺。」

    一名絳衣吏員接待了他們,並解答了他們的疑惑,

    「計相武公上書陛下,要在大戰場遺址收斂陣亡戰士的遺骸,並築壇請高僧做法超度,還要建寺修塔立碑紀念。

    這裏就是新建七寺之一的香積寺。」

    「皇帝特下詔,前往河東玄中寺請來淨土派的西河禪師道綽大師前來主持法事,並成為香積寺第一任住持,以後香積寺就是淨土派的祖庭。」

    村民們都是三階教祖庭至相寺的佃民,對於佛家教派也是比尋常人多知道一些,相比起三階教這些年的興盛,淨土派,也叫白蓮宗,他們其實還不算是一個很正式的宗派。

    雖說這派僧人自稱源於東晉慧遠,但到如今都還沒有正式的開宗立派。

    「這個地方好啊,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南臨滈河,西傍潏水,北接風景秀麗的樊川,滈河與潏河匯流縈撓於西南,據說這處寺址是武相公親自選的,連寺名都出自武相公之手,源自佛典維摩詰經: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之句。」

    「對了,你們是至相寺佃戶,要去萬年縣衙做什麼?」絳衣吏問。

    於是大家趕緊說自己是聽說了朝廷的榜文,於是想要去問授田之事。

    「哦,這個事情啊,你們不應當去萬年縣衙,應當去關內道支度使衙,正好,他們就在杜曲鎮上便有辦事人員,就是負責這丈量田地、入籍授田之事,你們直接去那找他們就好。」


    王如意和大家趕緊謝過,便又往不遠的杜曲鎮去,大家邊走邊回頭看着那熱鬧的工地。

    「淨土派這是要正式開宗立派了,皇帝敕建道場,好大的排面啊。」

    「香積寺,這名字挺好聽的。」

    「那個西河禪師那麼厲害嗎?」

    「我聽說過這位西河禪師,據說年近七十,他繼承北齊高僧曇鸞的玄中寺,也繼承他的往生論注,他到處傳法,聲名遠著,無數僧俗男女入山朝拜,

    他總是勸人稱名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放一粒麻豆,百姓念佛成俗,積豆布施。」

    「我也聽說過他,據說他今年七十歲,大集僧人和俗眾於玄中寺,說自己將命終圓寂,可等他七十歲誕辰,牙齒新生、容顏煥發,身體更加強健,講述的佛法更加奧妙,每天要念七萬聲佛經。」

    「估計聖天子也是因此,而特請他來長安,讓他在此開宗立派,主持香積寺的吧?」

    七十歲重新長出一口新牙,這簡直就是神跡,還能仿佛一朝返老還童,這種事武懷玉聽了只會認為真正的西河禪師死了,換了個年輕的弟子冒充。

    當然這也並不影響百姓們相信,而武懷玉向李世民推薦,請這位山西的有名望高僧來長安,就是引入一隻攪局的鲶魚,請這位大師來長安新建香積寺做住持,扶持他的白蓮派,正式開宗淨土宗。

    以夷制夷,以和尚制和尚,把矛盾轉為和尚們之間的教派之爭,這能讓朝廷處於更超然地位。

    王如意們當然不知道這些奧妙,只是覺得既然宰相和天子都這般尊崇西河禪師道綽,那肯定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他們趕到杜曲,這裏是京兆杜氏的大本營,京兆韋氏的大本營韋曲也在這附近。

    王如意他們運氣挺好,不但見到了支度使在這裏的辦事處人員,而且還恰好碰到了來下面巡查的關內道支度使豆盧懷讓,以及計相武懷玉。

    聽說他們來意後,直接讓他們上前。

    「這位便是當朝宰相翼國公武相公,這位是關內道支度使、萬春公主駙馬南陳郡公豆盧公,你們有什麼疑惑之處,可以當眾請問。」

    大家一聽這兩位紫袍年輕人居然身份如此尊貴,一時都有點瑟瑟發抖,民怕官向來如此,尤其是這般高官。

    最後還是王如意心念那九百畝地,雙腿戰戰上前拜伏詢問授田之事。

    「你們是至相寺的佃戶?」

    「是的。」

    「你們依附於至相寺,還未有戶籍?」

    「是的。」

    「你們可願意編戶入籍?」

    「願意。」

    「那好,符合條件,現在就可以登記,保證一旬之內,給你們編好戶籍,分田到戶。」

    「請問武相公,我家二十三口人,七個男丁,五個中男,真能分到二百四十畝永業,六百六十畝口分田嗎?」

    「不行。」武懷玉搖頭。

    王如意愣住。

    武懷玉道,「你們可能沒有聽清楚完整的公告,如果你們願意遷居邊地寬鄉,如嶺南、朔方、隴右等地,確實是一丁百畝,中男也有四十畝。但如果是留在長安,繼續耕種原來的田,因關中地狹人多,是分不到這麼多田地的。」

    「那能分到多少?」王如意趕緊問。

    「一丁上限可授百畝,但每戶最多可授百畝,如果家中丁多,則每丁先授滿二十畝永業,余再授口分補滿百畝。」

    一戶最多才授百畝?

    王如意頓時一陣失望,雖說一百畝地也不少,可畢竟之前以為是九百畝。

    這時武懷玉又詢問他家具體人丁情況,聽完他家現在已經是四代同堂後,武懷玉給了個建議,「你家這種情況,是可以分別登記立戶的,比如你三兄弟,可以立三戶,這樣每戶最多授田百畝,加起來可授三百畝地。」

    七丁五中,三戶平均就是一戶兩丁兩中左右,這樣一戶可得八十畝永業田,再補二十畝口分田,那八十畝永業是以後可以傳諸子孫,死後不用交還官府的。

    九百畝,變成三百畝。

    王如意頓時有種失而復得的喜悅,當下趕緊道謝。

    「要是願意就去那邊登記入籍,等着分田吧。」

    「願意,草民願意,謝武相公。」

    其它人也很興奮,雖然他們大多一戶才五六口人,甚至多少一家才一丁一中,但起碼也有百畝地不是,區別只是永業田多點還是口分田多點,但只要能分到一百畝這個實數,那編戶後,也仍會比現在這種附籍寺廟做佃戶部曲要強的。

    看着不住感謝的鄉民,武懷玉微微一笑,豆盧懷讓道,「二郎猜的沒錯,只要給他們分地,寺廟也再無法驅使他們了。」

    一戶授田限額百畝,其實是後加的,原因還是朝堂上不少官員覺得要是真的一丁給一百畝,一丁再給四十畝,那一家七八口十幾口人,要是三五丁的,那豈不是一下子要分給他們幾百畝地?

    那也太多了。

    最後皇帝都過問,武懷玉只好加了這麼一條。

    雖然這有點言而無信,但朝廷擁有最終解釋權,而百姓也如王如意他們一樣,雖說九百變三百,可最終卻依然還是歡天喜地。

    他們其實很容易滿足。

    雖然最終解釋里也還加了一條,願意去邊地寬鄉的,到時是可以按每丁百畝,每中四十畝授足的,但除非萬不得已,有幾個願意從富庶的關中京畿,背井離鄉去什麼嶺南、朔方,那跟流放有什麼區別。

    給三階教佃戶部曲的地又少分了一大筆,這些摳出來的地都要拿來售賣給貴族們。

    武懷玉他們擬的那名單也搞好了,按皇帝旨意排名次座位嘛,皇族為首,後戚其次,然後是一品官、宰相,再接着就是實封功臣,再是二品文武,接着三品。

    這次有資格上名單的,起碼得是有封爵,然後還得至少帶五品職事的京官。

    武懷玉是宰相那檔的,自己又是實封七百戶國公,還有從二品散階,帶上柱國勛,其本職民部尚書也是正三品,名次排的很靠前。

    八個宰相里,他都排到了第三,僅在房玄齡和秦瓊之後,同是宰相,他們的真封數在懷玉之上,其它宰相不是爵位比懷玉低,就是真封不如懷玉,甚至如魏徵還僅是巨鹿侯,沒有真封,其散官、本職,品階也都不如懷玉。

    名次高,認購田額也高,武懷玉擁有十頃額。

    「香積寺這旁邊的地不錯,不如就在這量一千畝給二郎?」豆盧懷讓笑道,這點便利自然是要給的。

    懷玉也挺喜歡香積寺這位置,地段好,風景好,尤其是周邊水量充沛。

    「好。」他不客氣的應下。



  
相關:  逍遙小地主  貞觀俗人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  明末稱雄  晚唐  海上升明帝    網遊之九轉輪迴  娛樂帝國系統  史上最強鍊氣期  生生不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459章 香積寺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360搜"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2s 3.96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