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勸,不再思念。
每個人都會犯錯,並且會指責別人犯了自己也會犯的錯。這是好事,如果大家犯了錯而不受到懲罰,又因為大家都在犯,犯錯成本越來越低,環境豈不就變糟糕了?大家互相監督也挺好的嘛。
夢裏,又是那個城市,又是那個莊園。我躺在床上想像,外面全早就亂成一團。我是出去看看能幫上什麼忙?還是像個鴕鳥一樣把頭繼續埋在被子裏?
每次吃完東西,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點像看完一本書的感覺,滿足卻又更加空虛。
說了半天,沒說到點子上。就是閉環。
王小波談到了中西方的快樂觀。這東西一直在變化,所以談論其內容還是沒什麼參考價值,還是談論我眼中的快樂吧。
追求快樂的時候,要麼縮着,做什麼都有所保留不夠盡興;要麼放縱,快樂成為快樂的催化劑,那欲望就變成了高山滾石,最後傷筋動骨。能不能不這樣,而是將快樂作為目標固定下來,固定了,就可以用閉環的思維去跟蹤了,多退少補,既不一味地節省,也不一味地放縱。
帶有目標的快樂與不帶目標的快樂的區別吧。其實是有約束的快樂與無約束的快樂的區別。我們所需的快樂,應該是處在一個較為穩定的區域。量力而行,我們的目標,一定是不同的。
快樂是一群人在旁邊拍巴掌麼?我承認,確實如此。但是我心疼,我難過,為什麼別人不干自己喜歡的事情而要過來為另一些人拍巴掌呢?是為了相互拍巴掌嗎?從小到大腦袋裏一直都在被灌輸着許多「對」的思想,我明白它們也的確是對的,只是想說,這種直接裝填而不靠後天感悟的模式,會損失這種好的精華部分,並帶了許許多多疑惑不解,結果也只是達到了一個保底的目的而已。不希望出亂子的話,這種模式尚且可以,但如果希望培養奇才,那還是應該奇奇怪怪地去嘗試。哈哈哈!這麼說話顯然是因為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又有種何不食肉糜的無知感,這只能說,僅僅站在我的角度上,讓我做選擇,我更加有可能在這個方向上去選。僅此而已吧。
我不是因為快樂而去追逐,有些東西是自然而然的,多了,就化了。情感和刻意的情感,味道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刻情呢?那是因為有人起鬨。淺淺地感覺,似乎舉孝廉就有起鬨之嫌?
我很痛苦,但又沒什麼,習慣就好,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是壞的,只是有損失的好,相信再度優化一些,就會更好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94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