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洛陽建設中
劉泰的到來讓整個北方資源都向洛陽匯聚,所以雖然只是簡單的洛陽重建,以及道路維修,便讓洛陽這座遭受戰亂洗禮的城市開始恢復起生機。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
只可惜,百姓們的數量到底是有限的,甚至自己已安排一部分退役士卒也參與到勞動中。
但清理洛陽城,修建居民區,拓寬城市道路等等,都大量的消耗了劉泰手上的人力資源。
所以哪怕劉泰手上有糧食,但麾下勞力到底是有限的,哪怕隨着第一批的青州與鄴城的百姓陸陸續續來到了洛陽,但是依舊不能滿足洛陽重建的人口所需。
所以,劉泰開始進行第二輪的徵召,開始把名單開放到永濟渠周邊,或者黃河周邊的城市,因為這些地方通過水運能夠快速的把百姓運輸過來。
否則走陸路的話,隨着距離的拉長,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但是即使如此,從滎陽到洛陽這一段,也都是需要足夠的醫者進行治療救治才行。
隨着劉泰的詔令的頒佈,很多百姓願意跟隨劉泰來洛陽闖一闖,但更多百姓還是選擇在自己家裏耕耘着朝廷發下來的土地。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府兵與戰兵的家屬都是不樂意離開當地前往洛陽的。
畢竟他們手上最起碼有五十畝田,在當地只要辛勤勞作就能生活很好,這就讓他們有些不太想遷徙洛陽。
畢竟隨着劉泰推動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農民的單位產量,不論是畜牧業,機械動能,鋼鐵農具,亦或者煤炭能源,總而言之,只要是能夠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東西,劉泰都打力的推行,甚至北方開始出現了用冰雪製造冰屋,然後在冰屋裏製作地火,埋下炭火,使得冰屋之內的溫度,相對保持較高的溫度,從而養活一部分的相對耐寒的農作物。
絕大多數家裏有田有糧有基礎的府兵或者戰卒,越來越感覺自己富足,五十畝田地的單位生產力再不斷提升,他們吃到了大環境帶來的紅利。
這樣,他們自然都不會離開自己家鄉,畢竟自己在家裏生活的好好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在自己家裏待着,而不是瞎折騰。
畢竟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這道理自古以來便如此,真正在自己家鄉把什麼都安排好了的,誰又不留回家鄉呢!
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就是因為自己在家鄉看不到發展希望,所以才毫不猶豫離開家鄉,到發達地方去發展,從而希望命運能垂青自己。
只不過從來沒想到過,家鄉只是給你一眼望到頭的命運,而城市則冰冷的榨乾你每一分精氣神,然後像甘蔗渣一樣捨棄你,用房屋等有形無形的桎梏把趕出城市外,避免你分享了原本屬於城市的福利,你很快就會發現十幾年努力也不過只是為各種房東打工而已。
不過,這世道有勤勤懇懇的在當地守着五十畝安心生活的良家子,當然也有期待不勞而獲或者飛來橫財的浪蕩子。
很多在當地不想吃耕地的苦,或者不想要參加戰爭的人,懷揣着幾分希望向洛陽而去。
畢竟公告裏面有一點卻指明了,這一段時間到達洛陽的百姓,直接給辦理洛陽戶口,對想搏一搏的人來說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畢竟,流言之中大家都是在傳,洛陽會成為將來的首善之地,大漢都城,都城的戶口又豈是自己這窮鄉僻壤能夠媲美的。
畢竟不論是臨淄,亦或者鄴城,都證明只要劉泰待着的治所,那便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華起來,然後躺在家裏混吃等死,出租一下自己空餘的房屋與多餘的車馬,就能發達了。
現在這個機會他們不想要錯過。
所以,雖然因為剛經歷過戰亂,不少人選擇守着自己的田地生活。
但也有一部分的人,選擇籌集了路費打算藉助這一次的機會來洛陽闖一闖。
劉泰對此也是選擇大開綠燈,因為劉泰很清楚,洛陽想發展需要人口,洛陽想要征伐趙國更需要人口,沒足夠人口,自己想發展洛陽是不現實的。
不過這到底是個緩慢過程,劉泰並沒太過把心思放在這方面上,此刻劉泰依舊在全心全意的規劃着洛陽城。
「紀念碑,學校,醫院,集市……」劉泰開始按照自己的心意,開始規劃着洛陽。
其中太學自然是少不了的,當初在鄴城時,自己也只是用蒙學頂一頂,基本上學子成年之後,不是成為了軍史,就是成為了府兵,並沒有進一步的學習相關知識。
或者說對他們的培養就是把他們要麼培養成軍史,要麼就培養成戰卒。
但現在既然已準備把洛陽打造成首都級別的城市,那所在地的太學自然少不了。
自己也不求這裏面出來的人一個個都能有經天緯地之才,畢竟大學生出來基本生都有着幾分清澈愚蠢,難道這時代太學裏面出來的學生能夠機敏到哪裏去。
只不過希望能稍稍培養軍史能有成為進士的可能,培養培養戰卒能發展成軍官而已。
而就在劉泰思索時,習參軍過來見劉泰,開口道,「大王何事相召?」
劉泰放下自己手中的筆墨,對習參軍道:「的確是有事。」
劉泰說着便對習參軍做出一個請的姿勢,讓他坐着一起商量,然後劉泰道,
「我記得我們從建立軍史體系開始,到如今應該有十多年了吧。」
「準確得是說,是十二年!」習參軍聽到劉泰的話開口道。
「嗯!」劉泰點頭對習參軍道,「那我們也積累下了有關我軍的相當分量的原始資料了。」
「正是!」習參軍點頭道,「隨着軍史體系擴充,基本朝廷製紙的主要消耗便是軍史。
而每年產生的史記資料更豐富得數以萬計,只不過其中絕大多數文章質野,入不得廳堂,只放在軍史府的府庫中進行保存。」
「一直保存下來,既佔用了朝廷的資源,而且也不能產生效益,有些太浪費了!」
劉泰揮揮手道,「我準備在洛陽建立品書閣,把這些軍史們親自撰寫的史書納入其中,以填充書庫。
這品書閣只要有洛陽戶籍的百姓,以及擁有功名的士子,都能進入其中閱讀。
允許在品書閣之內抄錄書籍,但不允許把書籍帶出來。」
習參軍聽到劉泰的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還是對劉泰道,「大王,什麼是功名?」
「……」劉泰思索了一下,道,「就是過了第一輪的那些科舉士子吧。」
「不過,你的這問題問得好,隨着我們拿下了中原,疆域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再招募天下士子過來一輪輪的考試,效率有些太低了,應當以所在郡縣為第一考,取其明經,所在州府為第二考,取之策士,最後在來洛陽考進士。」劉泰想了想,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道,
「看起來等到今年秋收過去,郗鑒把中原四周穩定下來,倒要給他加加重擔了!」
習參軍倒是在一邊聽着,看着劉泰轉念之間便有了想法,習參軍卻也感嘆劉泰的聰慧。
不過很顯然,這一件事情劉泰到底是打算交給了郗鑒來處理。
習參軍到底也沒有太多的驚奇,畢竟上次的科考便交給了郗鑒來處理的,只是感嘆郗鑒怕是要受累了。
而劉泰回過神對習參軍道,「不過,軍史體系的記錄史書簡單而幹練,也不能把所有軍史記錄的書籍全部都一股腦丟到品書閣中,需要你安排人進行篩選一些適合普通人閱讀的。
另外再找些擅長講故事的人,挑選士卒中已經犧牲的榜樣,進行歌頌。
總而言之,戰卒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不能讓只讓軍中人知道,應要讓更多人知道。
在他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為了天下太平而獻出了自己的性命!」
聽到劉泰的話,習參軍一愣卻也對劉泰鄭重行禮,不過習參軍開口道:
「若按照大王意思,這怕要設立一個常駐機構,負責對軍史進行歸納,總結,篩選,以及一定程度的潤筆修飾,以方便普通士子進行閱讀!」
劉泰點頭道,「你有合適的人進行推薦嗎?」
「臣覺得當初《漢書》榜首的荀志,適合這個職務!」習參軍思索了一下道,「當然,琅琊王氏出身的王羲之或可以副之!」
「荀志跟王羲之嗎……」劉泰聽到了習參軍的話,也思索起了兩個人選。
不得不說,當初榜眼是誰自己基本已記不得了,但當初的《漢書》第一荀志,劉泰多少有幾分的印象。
最重要的還是他是荀綽的兒子,偶爾自己賜宴荀綽時,多少也見過荀志,至少在自己的印象中,是一個英俊且謹慎的傢伙。
倒是王羲之,自己也不知道王羲之的簡化字有沒有弄出來,不過劉泰對習參軍道:
「可聘王羲之為客卿,文章給王羲之潤筆也沒關係,可給予相應俸祿,卻不授予官職!」
「諾!」習參軍聽到劉泰的話對劉泰點頭,習參軍明白,王羲之應該在劉泰這邊掛了號,至少劉泰應該是相當關注王羲之。
只不過,習參軍也不明白,既然劉泰關注王羲之,為什麼不任免王羲之為官。
可劉泰看起來倒也不像是討厭王羲之,只是劉泰的這種態度,讓習參軍有幾分迷茫。
但不論怎麼說,劉泰既然對待王羲之特殊,那麼自己也就囑咐一下周圍的人,對王羲之尊重幾分,莫要因為他身上沒有官職,而怠慢了王羲之。
劉泰點點頭,便把這件事情交給習參軍來處理,先把洛陽這個城市的圖書館先建立起來。
對於劉泰來說,自己也不指望這一座圖書館能夠磨平世家與百姓之間的差距,但自己總歸希望這個世界能學會文字的人能更多一些,從而讓百姓成長的更快一些。
當然,只是軍史的書籍,以後再加入一些比如《齊民要術》之類的農業生產書籍,從而讓學習這些知識的百姓真的能夠從知識之中獲取對他們真正有用的東西。
至於更進一步的闡述思想,社會分配或者階級形成之類的書籍,劉泰自然不會塞進去。
畢竟在劉泰看來,現在的社會生產力還支撐不起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更不要說社會主義。
而且華夏君主專制的環境本能追求不斷集權,像資本主義這種提倡商人在社會發展中地位的制度,在華夏那就是水土不服的,劉泰自然沒有興趣推行。
自己想要的,還是讓百姓能找到一條用知識讓自己活下去,甚至治富的機會才好。
雖然自己也知道,所謂簡化字體又保留華夏的文脈,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工作。
隨着王羲之這段日子相繼拜訪了北方的世家,然後又跟着自己來到了洛陽,顯然是心中已經有了想法與雛形。
那就讓他去乾乾圖書管理員這清閒的工作,繼續汲取文學方面的營養,從而讓他把適合這個時代的簡體字個弄出來。
而劉泰很快便放下這件事,而是開始給郗鑒寫信,需要讓他思索在自己一手搭建的科考制度的革新,他需要怎麼樣讓這個制度真正落實下來。
就在郗鑒為了中原幾州的安定,努力的勸課農桑,並且為中原地區百姓提供各種生產所需的器械與牲畜,甚至連秋收之後需要的水磨坊,也鼓勵百姓們趁着夏天先修建起來。
就在郗鑒兢兢業業時,劉泰給郗鑒的信件送到了,稀鑒看着劉泰給自己的信件苦笑,大王您還真把自己當牛馬用啊!
不過,干他是這般感嘆,但郗鑒的心還是相當激動的。
不論怎麼說,這都說明劉泰對自己的重視,現在大王已經把科考規劃交給自己,自己所需要做得便是把這規劃給真正落實下去,只有如此,自己才能不會辜負大王的期待。
郗鑒也清楚,隨着這份科考規劃給自己,那自己調度回劉泰身邊的時間也快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99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