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且說,陛下登基之後,房玄齡便一直在為大唐社稷憂慮,他與長孫無忌,高士廉這樣的人不同。讀爸爸 www.dubaba.cc
「那依你這麼說,該如何讓他們忠心大唐?」
張陽又將箭頭取下,將一個木片套在箭頭上,箭頭是圓形的平面,如此一來也不傷人。
聽到房相的問話,繼續道「讓他們相信只要忠心大唐就能夠他們帶來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生活,事關每一個部族,每一個人,並且我們大唐也一直都在這麼做着。」
房玄齡沉吟半晌,撫須道「此等做法太過誅心。」
張陽笑道「我管這個叫做思品工作,將我們大唐的道德準則傳授給他們,將我們的儒學也傳授給他們。」
來回走了兩步,房玄齡又道「如此說來他們所學與中原子弟不同?」
「房相,人就是不同的,所用的教學方式也該是不同的。」
房玄齡嘆道「容老夫想想。」
「歸服只是暫時的,還要給他們堅定的理想,從以前與各部汗廷來往改成從群眾出發,從他們最底層的部族牧民開始改善,突厥人,西域人也好,貴族只是少數,不如拋棄這些王廷和貴族,發展群眾才是我們最堅實的基礎。」
房相搖頭道「你想得太過順利,也不會這麼順利的。」
張陽低聲道「總要腳踏實地開始做,」
秋日的風吹過這片大地,張陽試了試自己改過的弓箭,與房相聊了許久。
拉開弓弦的時候,輪子並不牢靠。
也足夠孩子們玩耍了。
張陽將改好的弓箭交給高陽。
她見弓能夠拉開了,便高興地去玩耍。
射程不遠,高陽拉開弓箭的時候也就十幾步遠,夠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了。
張陽揣着手笑道「房相,你看看這些孩子多好呀。」
「縣侯能有此等心境,實乃羨煞旁人,老夫有時也嚮往閒雲野鶴那般的生活。」
「閒雲野鶴固然是好,但我不贊同像王珪那樣重歸山林,回去過野人一樣的生活。」
房玄齡忽然笑了,他低聲道「當年王珪在終南山隱居的時也不是活得如野人那般。」
說罷,房玄齡就離開了。
高陽又拿着弓走來,「姐夫,壞了。」
「是輪子沒有固定好,現在工具有限等回去之後,我給你做個更好的。」
「可……」
「別鬧了,去河邊玩泥巴去。」
「玩泥巴……」高陽憤憤不平,放下手裏的弓箭離去。
正是秋獵的日子,天竺使者被殺一個月後,又一份急報送入龍首原。
張陽帶着一大家子,在龍首原轉了一圈,「你們看這裏的土質鬆軟,一鑿下去就能發現土層下面有很多的空洞,這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如果將來水土流失更嚴重,這裏就會一片荒蕪。」
李治用力踩了踩地面,果然有一大片土塌下去,他心驚地收回腳。
一邊和孩子們講述着環境問題,就聽到遠處有兵士策馬大喊着,「王玄策大勝!戎日王南逃!」
「王玄策大勝,戎日王難逃!」
喊聲在軍中迴蕩,張陽揣手笑道「我們回家吧。」
李玥也笑着點頭,「嗯,回家。」
捷報送到了陛下面前,大帳中,眾多文臣武將都在場,李世民看着戰報笑道「好!此戰大勝,朕定要給王玄策封賞。」
在場的有人歡喜有人憂心。
武將們都很高興,這個消息振奮人心,但文官這邊,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都有了憂慮。
「陛下,此刻應當小心吐蕃小贊普的圖謀,此人不可小覷。」長孫無忌低聲道。
李世民頷首道「張陽呢?」
王公公站在一旁低聲道「陛下,剛剛送來的消息,縣侯一家回去了。」
「嗯,他倒是走得輕巧。」
得到了此等捷報,李世民也無心再遊獵了,便起身道「回宮。」
「喏!」
長安城內,捷報同樣送到了禮部,狄仁傑欣喜道「恭祝許尚書為大唐再立一功。」
許敬宗板着臉道「小混賬,莫要高興太早。」
王玄策是張陽派出去的,許敬宗不敢冒領這等功勞。
不過這一次王玄策大勝,反倒是並不讓禮部眾人欣喜,此刻要考慮吐蕃打算圖謀什麼。
一眾侍郎坐在正堂內,狄仁傑看着眾人的神情緊張,剛剛的欣喜之色早已不再,也不由得緊張。
李崇義小聲問向狄仁傑,「你年紀輕輕怎麼會想到來禮部的?」
回想起離開河西走廊時,父親叮囑的話語,狄仁傑小聲回道「家父叮囑不敢忘懷,在許敬宗身上又有我需要學的本領,要取長補短。」
本來李崇義在禮部就沒什麼重要的事,平日也很閒散。
而禮部又多了一個同樣無所事事的孩子,李崇義對他十分好奇。
狄仁傑小聲道「崇義公子,家父還說許敬宗當年可以進入禮部是因為張陽的提拔,那麼能夠從禮部的侍郎一步步走向禮部尚書,他也一定有過人之處的。」
李崇義苦笑一聲,這孩子一定會有前途的,這是他的第一個感受。
張大象憂心道「在天竺打下來的土地交給吐蕃人治理嗎?」
許敬宗搖頭嘆道「如果真的交給吐蕃人來治理,小贊普的目的就達到了,他想要的便是這個結果。」
眾人又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一般這種事情李義府都是不說話,他也不敢參與眾人的議論。
張大安低聲道「吐蕃的都護府的章程如何了?」
聞言,張大素拿出奏章看着,「這兩年因為祿東贊的堅持一直沒有落成,因邏些乃是吐蕃的王廷所在。」
許敬宗頷首道「既然現在王玄策攻打天竺已經大勝,吐蕃的都護府就必須要建立,若是祿東贊不答應,就帶松贊干布的手令過去。」
爐子上的小鍋傳來湯水翻滾的聲音,茶葉蛋的香味飄蕩在正堂中。
張大安皺眉道「若是祿東贊還不答應呢?」
聞言,張大象也是點頭,「這一次吐蕃的小贊普來到長安城與松贊干布的談話就像是交代後事,現在祿東贊已無後顧之憂了。」
李義府拍案道「許尚書,下官願奔赴一趟吐蕃!定讓都護府建好。」
張大安給他一個眼神示意不要着急,又道「如若小贊普不同意,那麼天竺的領地就不給他們,大唐可以安排值得信任的天竺人來自治,吐蕃想要這塊肥肉就必須要我們答應。」
平時張大安的話語很少,可他往往就能說出一兩句很關鍵的話。
禮部既然商議好,眾人也就散開各自忙各自的事。
終於許敬宗的目光落在了狄仁傑身上,這小克星手裏拿着的是回鶻人的奏報。
這小克星還看得挺認真的。
「許尚書,我要吃柿子。」
「沒有!」許敬宗當即回道。
狄仁傑緩緩放下奏章,低聲道「那小子就去找你家夫人,她會給買的。」
「小混賬,你莫要欺人太甚。」
許敬宗吹鬍子瞪眼,想要和這個小克星拼了老命。
狄仁傑惆悵道「也不知道怎麼了,除了柿子還想要點甘草。」
「你!」許敬宗額頭青筋直冒,呼吸沉重地拿出一小袋銅錢,對一旁的文吏道「去買些柿子和甘草。」
「喏!」
「不要買多了,他吃不了多少。」許敬宗又是叮囑。
天竺的戰報到了,朝中武將們躍躍欲試,想要文治武功的大唐皇帝,意外地發現此刻的朝堂與自己所想有些偏科。
本想着提高中原子弟入折衝府的年紀,年滿二十歲才能入軍削減中原各地的兵力,可這戰報一來,武將這一塊戰意很高,朝中武將請命出戰的奏章越來越多。
全長安城的殺才,都想要衝向波斯,將那大食人碎屍萬段。
李世民惆悵地長嘆一口氣,一時間思緒有些跟不上變化了。
長孫皇后帶着一卷布匹而來,她行禮道「陛下,這是驪山今年新制的棉布,青雀遊獵回驪山之後就讓人送來了。」
驪山的棉布做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棉布看起來比往年更順滑一些。
李世民拿在手裏觀察着其中針線,整齊而緊密,棉線也比以往更細了,拿在手裏也更舒服。
長孫皇后給陛下倒上一碗茶水,又道「說是今年驪山的棉布更多了,比之去年還要多出五倍。」
「嗯?這麼多?」
「說是他們改造了工廠的緣故,有很多器械都換下來,問宮裏要不要?」
這話讓李世民神情一怔,再問道「驪山製造的器械?」
「嗯,具體的妾身也不懂,都是一些驪山換下來的器械,原本想着宮裏要這些器械也沒用,就沒有先答應,驪山是想讓宮裏開價買下。」
李世民頷首道「要多少銀錢。」
長孫皇后又道「說是要五千貫。」
「呵。」李世民冷哼一聲,「他不要的器械開價五千貫,讓朕去買?當真是多錢善賈,以為朕會上他的當。」
知道陛下與張陽不對付,長孫皇后又道「不過青雀還說了,這些換下來的器械驪山留着也沒用,說是可以幫助宮裏多一些織衣。」
現在後宮的人越來越多,花費對朝中來說也是巨大的。
如果說用了驪山的器械可以宮中多一些布匹,倒也可以解決一些頭疼的用度。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皺眉道「跟張陽說,朕願意用五千貫錢的鐵料與他換。」
長孫皇后搖頭,「青雀早就料到陛下會這麼說,他說驪山只要精銅。」
「還要精銅?難道他驪山也要鑄幣不成?」
李世民心中百般不願被驪山佔了便宜,又拍案道「這青雀……」
話語還沒說出口,又覺得有些理虧。
當年宮裏最困難的時候,還要青雀來接濟。
又只好沉聲道「那便買下來。」
宮裏的動作很快,當天滿滿當當一大箱子的精銅送到,張陽就讓人將驪山換下來的舊器械送去。
隨着驪山的工藝水平越發朝着精益化靠近,當初的流水線早已淘汰,現在的生產效率是當初的三倍左右。
張陽和李泰並不擔心宮裏會專研這些器械,提升生產力超過驪山。
在蒸汽機面前,一切的人力製造都是徒勞。
李泰笑道「有了這些銅,今年暫且不用愁了。」
走向驪山的工廠,這裏有三台蒸汽機正在運作。
最初的原型機是最龐大的,李泰帶着人幾番改造之後,餘下的兩台捨棄了一些細枝末節上的冗餘結構,讓蒸汽機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保證效率的最大輸出。
將這裏的事情交給鐵匠們,張陽邁步走向驪山。
有了蒸汽機之後,驪山的生產力一直都在上升,從一開始的兩倍到之後的兩倍半,再到現在的三倍。
這種提升的效率很是恐怖,要知道人們從手工製造到成作坊的集體形式的勞作,這個過程的變化用了上百年。
可驪山從一開始的小作坊製造再到現在的蒸汽機,只用短短五年。
而之後的提升便是巨大的,到了這一步,便讓人有了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因為之後的進展已經不是自己可以阻擋的。
驪山會以一種難以估量的速度迅速發展。
就像是松贊干布說過的,人類最初與野獸抗爭,古人的先祖有巢氏為了躲避野獸就教會了人們在樹上建房子,燧人氏教會了人們用火來炙烤食物,人們不再如芒飲血,讓疾病減少,讓人的壽命延長,這個過程又用了近千年。
驪山已經找到了工業發展的苗頭,這個苗頭很珍貴,也很難得。
「爹爹!」聽到女兒的呼喚聲,張陽回頭看去。
小清清騎着熊而來,「娘親讓爹爹回去盤算家產。」
「嗯。」張陽重重點頭,加快了腳步。
皇帝的封賞還沒好好整理過,張陽走到華清池邊,小武與小慧正在幫着李玥整理家產。
坐了好一會兒,她都沒有發現自己,注意力全在一份份的田冊上。
「涇縣一共一千五百畝地,算上食邑每年一百三十一石。」
小武敲着算盤又道「櫟陽有地兩千五百五十三畝,每年食邑兩百石。」
算上兩地的田畝,驪山佔有的田畝有四千餘畝。
f。f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53s 4.00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