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有點不解,退役制度就這麼重要?
在他們看來,完全沒必要制定什麼退役制度。
軍隊多了需要裁軍,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縮編不就行了嗎。
何必多此一舉?
朱元璋、朱標、徐達等更加了解他性格的人,則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陳景恪很少擺出如此強硬的態度,基本都是以說服為主。
一次無法說服,就再找機會說,像今天這樣強硬還是第一次。
莫非這個退役制度真的很重要?
朱標開口說道:「先不要着急,大家也不是說反對制定退役制度,而是有些不明白你為何如此重視。」
「莫非其中有什麼大家不知道的秘密?」
陳景恪深吸口氣,說道:「歷朝歷代,國祚穩定之後,常備軍都保持在二十萬到五十萬之間。」
「除非遭遇重大戰亂,否則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減少財政壓力。
而且兵少了更容易走精兵路線,同時也是限制軍隊權力的一種方法。
「只有宋朝常年維持一兩百萬的常備軍。」
「宋朝就在不久前,他們面臨的情況大家應當都知道。」
很多人會說,宋朝保持百萬常備軍是源自於外部壓力。
事實上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兒,
宋朝真正的戰兵也就三五十萬左右,數量更多的是沒啥戰鬥力的廂軍。
他們為什麼要維持數量如此龐大的廂軍呢?
前面已經說過,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導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變成流民。
宋朝政府採用了最粗暴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將流民中的青壯全部招入廂軍。
冗兵問題就是這麼來的。
「大明目前有多少軍隊呢?一百六十萬。」
「諸位,你們可知道一百六十萬軍隊,對朝廷意味着什麼嗎?」
徐達眉頭微皺,說道:「等大明解決了邊患,自會縮編軍隊。」
陳景恪卻說道:「不,大明必須保證百萬以上的常備軍。」
眾將都很驚訝的看向他,本來以為陳景恪是迫不及待的想限制軍方發展,沒想到他竟然反對縮軍。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朱元璋竟然認同的說道:
「想要實施帝國計劃,百萬常備軍可能還不夠。」
聞言,眾人都震驚不已。
帝國計劃?這是什麼東西?竟然要維持百萬常備軍。
要知道,這百萬常備軍可都是戰兵,不是宋朝那種廂軍。
隨即就興奮起來。
雖然不知道帝國計劃具體是什麼,但養活百萬戰兵肯定不是用來防守的。
這意味着什麼?
對個人來說,意味着軍功。
對於群體來說,意味着軍方不會遭到太大的打壓。
對他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然後他們就升起無限好奇,這個帝國計劃到底是什麼?
只是很顯然,知道這個計劃的人並沒有給他們解釋的打算。
陳景恪說道:「還是剛才那句話,百萬常備軍對朝廷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壓力。」
「但更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軍方自己內部。」
「要如何保持這百萬大軍的活力?」
「人的想法是會變的,一開始他想去軍中謀一個出身。」
「三年五年之後,他的想法變了,可能就不想當兵了。」
「有些人有那個野望,卻沒有那個能力。」
「當兵五年十年還是寸功未立,這樣的人留在軍中真的合適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個池塘如果沒有活水注入,就會發臭變成一灘死水。」
「軍隊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能及時吸納新人,也會變得死氣沉沉。」
「可是軍隊人數是有上限的,如果沒有退役制度人數始終是滿的,新人如何加入?」
「最後就會造成,想進來的新人進不來,想出去的老卒出不去。」
「軍隊也是需要人才加入的,人才在哪?」
「在民間。」
「如何將民間的人才吸納入軍隊?只能通過廣撒網的方式。」
「每年都招募一批新兵,總有一部分是適合軍隊的人才。」
「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加入,軍隊才能保持良性發展。」
眾人不禁點頭認同,聽起來似乎真是這麼個道理。
但他們也有疑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極大的行政成本。
朝廷真的能負擔的起嗎?
陳景恪喘了口氣,繼續說道:
「退役制度,還能有效防止軍頭的產生。」
「士兵常年和軍官待在一起,雙方會形成很深的私人關係,很容易拉幫結派。」
「長期下來,會動搖國家的根基。」
「如果保持士兵的流動,三五年更換一批,軍官想拉攏士兵也沒有機會。」
朱元璋眉頭一挑,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啊。
沒想到退役制度竟然還有這好處,看來真的要重視起來了。
徐達代表軍方提出了一個疑問:「實踐證明,老兵的戰鬥力就是遠強於新兵的。」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陳景恪說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糾正一個不正確的觀點。」
「魏國公你此言,往深處想就是不把人當人看。」
徐達想要辯解,被他伸手阻止:「先聽我說完。」
「老兵戰鬥力更強,就活該一輩子生活在軍隊嗎?」
「就因為他戰鬥力強,就要剝奪他過普通人的生活嗎?」
「好用就往死里用,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
徐達臉色露出一抹苦笑,深究起來他那句話確實有點這個意思。
朱元璋的表情則有點不自然,你小子指桑罵槐是不。
「雖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可作為統治者,如果我們不把人當人看,而是當做數字當做籌碼,那將是天下最大的災難。」
「追求榮華富貴,追求個人榮譽,這沒有錯。」
「可作為華夏子孫,作為大明的統治階層,我們理當有點更高的追求。」
「在座的諸位已經確定要青史留名。」
「但史冊上會如何評價我們,還要看我們做了什麼。」
「想要更高的評價,不在於你個人取得了多高的成就。」
「而在於你為華夏文明,為大明,為天下萬民做了什麼。」
本來不少人對他前半句話很不以為然,什麼把人當人看。
將領就應該鐵石心腸,士卒就是工具。
要是對士卒感情太深,打仗就會畏手畏腳,反而會害死更多人。
這是他們通過實踐得出來的結論,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扭轉的。
可是聽到後半句,所有人都露出了深思。
還是那句話,對於推崇祖先崇拜,擅長記錄歷史,文明未出現過斷層的華夏人而言。
青史留名,是一個人最高的追求。
而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為國為民之人,才能獲得最高評價。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
不論我們本心是怎麼想的,不論應不應該把士兵當人看。
為了身後名着想,都必須表現的仁慈一點。
陳景恪停頓了一會兒,給眾人思考時間,才繼續說道:
「再說說戰鬥力的問題,大明百萬常備軍,不可能所有軍隊都同時投入戰場。」
「只要我們能保證,正面戰場有足夠的老兵就可以了。」
「大明即將推行預備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源素質。」
「等這些人將來參軍,稍加訓練就可以上戰場。」
「先去低烈度戰場磨鍊幾次,就能蛻變成老兵了。」
「只要合理安排好,並不會影響戰鬥力。」
眾人不禁頷首,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但這麼做還是會造成一個後果,增加行政成本。
畢竟不停地退役徵募新兵,還要安排他們訓練上戰場等等,會很麻煩。
直接用老兵,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對此,陳景恪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起了退役制度的另一個好處:
「退役的老兵轉入預備役,如果有需要,朝廷可以隨時重新徵召他們參軍。」
「如果大明有五百萬上過戰場的預備役老兵,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意味着朝廷不用花一分錢,多養活了五百萬大軍。」
眾人愣了一下,立即反應過來,還真是如此啊。
這些退役老兵,平日裏不用朝廷花一文錢,去了地方還能維護治安,還能投入生產。
如果朝廷有需要,可以隨時徵召他們參軍,到時候稍加訓練就能形成戰鬥力。
沒有退役制度,大明永遠都只有百萬常備軍。
有了退役制度,大明就能擁有數百萬乃至千萬大軍。
這哪是削弱軍隊戰鬥力,簡直是將軍隊的戰鬥力拉滿了好吧。
想通了這個道理,眾人的態度立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紛紛認為退役制度好,必須要弄起來。
眼見眾人的意見統一,陳景恪也終於鬆了口氣。
完整的預備役和兵役制度,這玩意兒前世有個很高大上的名字,軍事動員制度。
屬於國家的最高機密。
在軍校里,只有本國精英學員才能學習。
外國學員,連摸都不給摸。
不過陳景恪最重視的,並不是這種制度的動員能力,而是此舉可以減輕百姓負擔。
沒有完整的退役制度,基本就默認終身服役。
對士兵個人和家庭,都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負擔。
有了退役制度,當兵就成了階段性工作,百姓就有了更多選擇。
「咳」這時,朱雄英乾咳一聲,並朝他使了個眼色。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就說道:
「諸位,太孫有個計劃,需要軍方的配合。」
「如果能夠成功,可以讓朝廷繞過文官直接向百姓傳達信息。」
眾人都有些驚訝,繞過文官和百姓接觸?需要軍方配合?
到底是什麼方法?
朝廷治民必須靠文官,但同樣也受制於文官。
這也是士紳階層滋生的溫床。
朝廷明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卻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妥協。
如果太孫真能繞過文官集團,讓朝廷和百姓接觸,那帶來的影響可就太深遠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要說什麼,就配合的問道:
「雄英,你有何良策?快給皇爺爺說說。」
於是朱雄英就將自己的計劃展開說了一遍。
就是在軍隊和預備役里進行教化,通過士兵向他們的家人傳遞信息。
也可以通過士兵,收集民間的信息。
「通過教化,可以增加軍隊對大明的忠誠度,統一軍隊的思想,也是提高戰鬥力的一種方式。」
「經過教育的退役士兵進入民間,就是一個個現成的先生,可以影響民間的風氣。」
「且此舉避開了文官和讀書人,讓朝廷又多了一個途徑了解民間。」
「文官再想欺上瞞下,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朱元璋將目光看向眾人,問道:「諸卿以為太孫此法如何?」
徐達讚嘆的道:「太孫聰慧,此真乃良法也。」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倒不是尬吹,他們是真覺得這個方法好。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那就依雄英之法而行,伱們可要好好配合他才行。」
眾人自然拍胸脯保證,一定好好協助太孫,將此事給辦好。
接下來眾人再次回顧了整個話題,從頭梳理了新軍制的要點。
並討論了如何配合朱雄英做好教化工作。
一個大致的框架很快就被拿了出來。
至於細節,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不過這些事情就可以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了,他們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
在這裏,陳景恪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文明治軍。
「退役制度一旦實施,每年都會有大量老卒退伍。」
「如果還使用以前粗暴的管理方式,將士卒視為奴隸牲畜,非打即罵甚至殘害他們。」
「這些老卒退伍後會如何評價軍隊?」
「普通人知道軍隊如此黑暗,還有多少人敢參軍?」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萬民恐懼唾罵吧?」
「為了軍隊的聲譽,也為了以後能招募到足夠的新兵,必須要改變治軍方式。」
「不要求軍隊內部多麼平等,但至少不能不把人當人看。」
「因此,我建議制定一部完整的治軍之法。」
「士卒犯了錯該如何處罰,最好有一個標準,不能任由軍官喜好來。」
「如果軍官殘害士兵,要受到什麼樣的處罰,也要有個標準。」
「諸位以為如何?」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9729MB